一种垃圾燃烧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07881阅读:27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垃圾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垃圾燃烧炉。



背景技术:

垃圾处理问题一直是全世界关注的焦点,传统的垃圾处理方式主要有填埋和焚烧两种方式,采用填埋式处理垃圾会造成大量土地资源的浪费,同时,也会造成环境的污染,现在这种方式已逐渐被淘汰;采用焚烧的方式进行垃圾处理,不仅能够回收利用焚烧产生的热量,还能够对焚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性烟气进行过滤处理,避免污染环境与空气。

在申请人之前申请的专利中,申请号:201620218372.6中公开了一种便于对垃圾进行燃烧处理设备,包括外壳体、位于外壳体内侧的内壳体、排料机构、第一动力单元;内壳体内设有燃烧腔,外壳体的底部设有多个并排布置的储渣腔,多个储渣腔均与燃烧腔连通,各排渣腔内均安装有排料机构;排料机构包括支撑架、搅拌轴、搅拌叶,搅拌轴水平布置,搅拌轴转动安装在支撑架上,搅拌叶成螺旋状安装在搅拌轴上;第一动力单元用于驱动搅拌轴转动;各储渣腔的侧壁上均设有第一出渣口,第一出渣口位于搅拌轴的延长线上;各储渣腔的底壁上还设有第二出渣口,第二出渣口的孔径小于第一出渣口的孔径。申请人在使用时,在垃圾焚烧后还需要对高温尾气进行处理,上述技术方案有待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垃圾燃烧炉,效果好。

一种垃圾燃烧炉,包括外壳体、内壳体、箱体、N个隔离板、(N+1)个冷却管、第一连接管、空气罐、储存箱,其中,N为正整数;

外壳体的下部设有第一通孔;内壳体置于外壳体的内侧,内壳体和外壳体之间形成储存空间,内壳体的上部设有第二通孔,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均与储存空间连接;

箱体的下部设有第三通孔,第三通孔与第一通孔连接,箱体的上部设有第四通孔,箱体内设有收容空间;N个隔离板均置于收容空间内,N个隔离板依次布置,N个隔离板将收容空间分成(N+1)个腔室,各隔离板上均设有连接其两侧腔室的连接孔;其中,第一个腔室与第三通孔连接,最后一个腔室与第四通孔连接;

(N+1)个冷却管分别置于(N+1)个腔室内,(N+1)个冷却管依次连接,其中,位于第一个腔室内的冷却管通过第一连接管与空气罐连接,位于最后一个腔室内的冷却管与储存箱连接。

优选的,还包括多个排气管、第二连接管,多个排气管均置于内壳体的内侧,多个排气管依次布置,各排气管上均设有排气孔,多个排气管均通过第二连接管与储存箱连接。

优选的,还包括第一阀门、第一温度传感器、控制器,第一阀门安装在第二连接管上,第一阀门与控制器通讯连接;第一温度传感器置于内壳体的内侧,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内壳体内的温度,并生成第一温度信息,第一温度传感器与控制器通讯连接;控制器用于获取上述第一温度信息并根据该第一温度信息控制第一阀门的开启或关闭。

优选的,还包括第二阀门、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二阀门安装在第一连接管上,第二阀门与控制器通讯连接;第二温度传感器安装在第四通孔上,第二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第四通孔处的温度,并生成第二温度信息,第二温度传感器与控制器通讯连接;控制器用于获取上述第二温度信息并根据该第二温度信息控制第二阀门的开启或关闭。

优选的,还包括(N+1)个喷淋管、供液机构,(N+1)个喷淋管分别置于(N+1)个腔室,(N+1)个喷淋管均与供氧机构连接,各喷淋管上均设有排液孔;供氧机构用于向喷淋管内通入流体介质。

优选的,箱体的下部设有储存腔及与储存腔连接且可关闭的排杂孔,储存腔置于腔室的下方;

还包括(N+1)个排液管,(N+1)个排液管分别与(N+1)个腔室对应设置,排液管的顶端与腔室连接,排液管的底端与储存腔连接。

优选的,还包括限位管,限位管的第一端置于储存腔内且置于排液管的底端的上方,限位管的第二端置于箱体的外侧,限位管的第二端置于其第一端的下方。

本发明中,垃圾在内壳体内燃烧,利用鼓风机向内壳体内鼓风,以促进燃烧,燃烧后形成的高温尾气上升,经过第二通孔进入储存空间内,便于对内壳体进行预热,便于内壳体内的垃圾燃烧,能量再利用;储存空间内的高温尾气经过第一通孔、第三通孔进入腔室内。

垃圾在焚烧时,由于内壳体为相对封闭空间,空气含量不足,需要通入空气。

空气罐内空气进入第一连接管内,而后在经过冷却管、储存箱、第二连接管、排气管进入内壳体;空气罐内的空气温度较低,因此,可以利用空气吸收热量,对腔室内的高温尾气进行降温除尘,同时也对空气进行预热,这样在空气进入内壳体内时能够快速的进行燃烧,提高垃圾燃烧效果。

申请人通过利用空气对高温尾气进行降温,既能够实现降温,也能够利用高温尾气的能量对空气进行预热,实现能量的有效利用。

申请人通过设置多个腔室,高温尾气在多个腔室内依次流动,增大高温尾气移动距离,提高降温时间,提高降温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的结合;下面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详细说明。

参照图1: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垃圾燃烧炉,包括外壳体1、内壳体2、箱体26、N个隔离板3、(N+1)个冷却管4、第一连接管5、空气罐6、储存箱7,其中,N为正整数。

外壳体1的下部设有第一通孔8;内壳体2置于外壳体1的内侧,内壳体2和外壳体1之间形成储存空间,内壳体2的上部设有第二通孔9,第一通孔8、第二通孔9均与储存空间连接。

箱体26的下部设有第三通孔10,第三通孔10与第一通孔8连接,箱体26的上部设有第四通孔11,箱体26内设有收容空间;N个隔离板3均置于收容空间内,N个隔离板3依次布置,N个隔离板3将收容空间分成(N+1)个腔室12,各隔离板3上均设有连接其两侧腔室12的连接孔;其中,第一个腔室12与第三通孔10连接,最后一个腔室12与第四通孔11连接。

(N+1)个冷却管4分别置于(N+1)个腔室12内,(N+1)个冷却管4依次连接,其中,位于第一个腔室12内的冷却管4通过第一连接管5与空气罐6连接,位于最后一个腔室12内的冷却管4与储存箱7连接;通过设置(N+1)个冷却管4和(N+1)个腔室12,增大降温时间,提高降温效果。

本实施例还包括多个排气管13、第二连接管14,多个排气管13均置于内壳体2的内侧,多个排气管13依次布置,各排气管13上均设有排气孔,多个排气管13均通过第二连接管14与储存箱7连接;让预热后的空气经过排气管13进入内壳体2内,让内壳体2内的。

本实施例还包括第一阀门15、第一温度传感器16、控制器17,第一阀门15安装在第二连接管14上,第一阀门15与控制器17通讯连接;第一温度传感器16置于内壳体2的内侧,第一温度传感器16用于检测内壳体2内的温度,并生成第一温度信息,第一温度传感器16与控制器17通讯连接;控制器17用于获取上述第一温度信息并根据该第一温度信息控制第一阀门15的开启或关闭;垃圾在内壳体2内燃烧时需要处于一个相对温度的状态,当第一温度传感器16所在区域的温度过高时,控制器17驱动第一阀门15关闭,降低空气通入量,反之,增大空气通入量;有效的保持内壳体2内垃圾燃烧稳定。

本实施例还包括第二阀门18、第二温度传感器19,第二阀门18安装在第一连接管5上,第二阀门18与控制器17通讯连接;第二温度传感器19安装在第四通孔11上,第二温度传感器19用于检测第四通孔11处的温度,并生成第二温度信息,第二温度传感器19与控制器17通讯连接;控制器17用于获取上述第二温度信息并根据该第二温度信息控制第二阀门18的开启或关闭;当经过第四通孔11排出的尾气温度较高时,控制器17驱动第二阀门18增大空气通入量,提高冷却管4内空气流量,提高降温效果,反之,降低空气通入量,这样就能够让通入空气和对高温尾气进行降温达到相对平衡,提高降温效果。

本实施例还包括(N+1)个喷淋管20、供液机构21,(N+1)个喷淋管20分别置于(N+1)个腔室12,(N+1)个喷淋管20均与供氧机构连接,各喷淋管上均设有排液孔;供氧机构用于向喷淋管20内通入流体介质;利用供液机构21向喷淋管20内通入冷却液,对高温尾气进行降温、除尘,提高降温效果。

本实施例中,箱体26的下部设有储存腔22及与储存腔22连接且可关闭的排杂孔23,储存腔22置于腔室12的下方。

本实施例还包括(N+1)个排液管24,(N+1)个排液管24分别与(N+1)个腔室12对应设置,排液管24的顶端与腔室12连接,排液管24的底端与储存腔22连接;冷却液对高温尾气降温后经过排液管24进入储存腔22内,可以利用排杂孔23排出。

本实施例还包括限位管25,限位管25的第一端置于储存腔22内且置于排液管24的底端的上方,限位管25的第二端置于箱体26的外侧,限位管25的第二端置于其第一端的下方;当限位管25内的冷却液过多时,可以利用限位管25排出。

垃圾在内壳体2内燃烧,燃烧后形成的高温尾气上升,经过第二通孔9进入储存空间内,便于对内壳体2进行预热,便于内壳体2内的垃圾燃烧,能量再利用;储存空间内的高温尾气经过第一通孔8、第三通孔10进入腔室12内。

垃圾在焚烧时,由于内壳体2为相对封闭空间,空气含量不足,需要通入空气。

空气罐6内空气进入第一连接管5内,而后在经过冷却管4、储存箱7、第二连接管14、排气管13进入内壳体2;空气罐6内的空气温度较低,因此,可以利用空气吸收热量,对腔室12内的高温尾气进行降温除尘,同时也对空气进行预热,这样在空气进入内壳体2内时能够快速的进行燃烧,提高垃圾燃烧效果。

申请人通过利用空气对高温尾气进行降温,既能够实现降温,也能够利用高温尾气的能量对空气进行预热,实现能量的有效利用。

申请人通过设置多个腔室12,高温尾气在多个腔室12内依次流动,增大高温尾气移动距离,提高降温时间,提高降温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