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烧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69085发布日期:2019-07-03 03:37阅读:461来源:国知局
一种燃烧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燃烧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燃烧器。



背景技术:

燃烧器是将燃料与空气合理混合,使燃料稳定着火和完全燃烧的设备。

例如,授权公告号为cn101514816a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燃烧器,包括外壳、然烧层和金属箍,外壳上有近期管,进气管外端有安装燃气喷嘴的孔,进气管上有空气进气口,金属箍将燃烧层固定在外壳上,燃烧层是由上燃烧层陶瓷板和下燃烧层金属板组成的复合燃烧层,用具用耐火、绝热、密封作用的材料将下燃烧层金属板隔离并固定在外壳上,用金属箍把上燃烧层陶瓷板固定在外壳上,上燃烧层陶瓷板在下燃烧层金属板的上方,且平行于下燃烧层金属板,下燃烧层金属板有上进风口和下进风口,金属箍上的一圈小孔是上进风口,外壳呈“回”字形,中央的口子为下进风口。这种燃烧器虽然解决了现有燃烧器燃烧不充分、容易熄灭等问题且具有热效率较高的优点,但同时也存在以下问题:1、由于进气管与外壳连接,进气管的出气口与外壳的内侧壁重合,进气管管径较小,而外壳内部空间较大,因此,进气管的出气口处的混合气体最浓密,而离该出气口越远,混合气体越稀薄,燃烧器燃烧时,位于进气管出气口处的火势最大且温度较高,其余部位的火势较小且温度稍低,如此造成燃烧和温度不均匀的现象,使用效果较差;2、燃烧器使用过程中经常短暂停顿,而进气管的出气口与外壳内侧壁重合,短暂停顿时外壳内的混合气体易通过进气管回流出外壳,再次使用又需等外壳内填充满混合气体,浪费气体的同时,也拉长了使用前的准备时间。

综上所述,为了解决上述红外线燃烧器存在的技术问题,需要设计一种燃烧均匀且能防止外壳内气体流失的红外线燃烧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燃烧均匀且能防止外壳内气体流失的红外线燃烧器。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燃烧器,包括内空且顶部具有一开口的炉体以及与炉体固连的进气管,所述炉体上设置有蜂窝状的燃烧板,燃烧板上开设有贯穿燃烧板的燃烧孔,进气管前端开设有对称设置的两进气孔,进气管后端穿过炉体前端并伸入炉体内,炉体后端侧壁与炉体底部之间形成有弧形连接部,所述进气管的后端抵在该弧形连接部上并与炉体后端内侧壁相对,所述炉体内底面横向隆起形成有凸起部,所述进气管固定于凸起部上,炉体两内侧壁上分别凸设有凸台,在炉体内设置有气流挡板且气流挡板两端搁在凸台上且能在凸台上移动。

在上述一种燃烧器中,所述炉体环绕其顶部边缘垂直设置有限位挡圈,所述燃烧板搁在炉体顶部且位于限位挡圈内。

在上述一种燃烧器中,所述限位挡圈内侧壁上凸设有限位部且燃烧板外侧壁抵在限位部上。

在上述一种燃烧器中,所述炉体顶部设置有密封圈且燃烧板压在密封圈上。

在上述一种燃烧器中,所述炉体与燃烧板之间设置有压边板,所述压边板底部设置有固定片且固定片与压边板之间形成有缺口,所述炉体顶部开设有固定孔且固定孔位于密封圈与限位挡圈之间,所述固定片插入固定孔中并将燃烧板固定于炉体上。

在上述一种燃烧器中,所述炉体两相对外侧壁上设置有对称的挡风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由于进气管与炉体后端内侧壁之间的缝隙较小,混合气体在进气管的出气口处压力增大,混合气体由进气管进入炉体后在炉体后端内侧壁的阻挡作用下迅速向炉体的中部及前端流动并快速填充整个炉体内部,在此情况下,炉体内部的混合气体的密度较均匀,整个燃烧器燃烧较均匀。

2、由于进气管后端与炉体之间的缝隙较小,燃烧器使用过程中短暂停顿时,炉体内的混合气气体回流至进气管的速度较慢且流量较小,依然有大部分的混合气体留在炉体内,燃烧器再次点燃时,燃烧器能在短时间内快速点燃,缩短了使用前的准备时间,也使混合气体利用更加充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炉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中,100、炉体;110、容纳腔;120、平台;121、固定孔;130、开口;140、燃烧板;141、燃烧孔;150、弧形连接部;160、凸起部;170、凸台;180、限位挡圈;181、限位部;200、进气管;210、进气孔;300、气流挡板;400、密封圈;500、压边板;510、压紧部;520、固定部;521、固定片;522、缺口;600、挡风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发明一种燃烧器,包括炉体100以及与炉体100固连的进气管200。

进一步的,该炉体100内部中空形成一容纳腔110,在炉体100顶部形成有方形的平台120,平台120内具有一方形的开口130,在炉体100上、该开口130的上方安装有方形的燃烧板140,燃烧板140上开设有贯穿燃烧板140且与容纳腔110相通的燃烧孔141,燃烧板140整体呈蜂窝状,进气管200的前端开设有两进气孔210,两进气孔210呈上下对称设置,进气管200后端穿过炉体100前端并伸入炉体100容纳腔110内,炉体100后端侧壁与炉体100底部之间形成有弧形连接部150,炉体100的后端抵在该弧形连接部150上并与炉体100后端内侧壁相对。

本燃烧器采用上述结构,进气管200通入炉体100内部并与炉体100后端内侧壁相对,虽然进气管200管径同样比炉体100内部空间小很多,但是,由于进气管200与炉体100后端内侧壁之间的缝隙较小,混合气体在进气管200的出气口处压力增大,混合气体由进气管200进入炉体100后,在炉体100后端内侧壁的阻挡作用以及压力作用下迅速向炉体100的中部及前端流动并快速填充整个容纳腔110,在此情况下,炉体100内部的混合气体的密度较均匀,整个燃烧器燃烧较均匀。

同时,由于进气管200后端与炉体100之间的缝隙较小,燃烧器使用过程中短暂停顿时,炉体100内的混合气气体回流至进气管200的速度较慢且流量较小,依然有大部分的混合气体留在容纳腔110内,燃烧器再次点燃时,容纳腔110内的余留混合气体使燃烧器能在短时间内快速点燃,缩短了使用前的准备时间,也使混合气体利用更加充分。

弧形连接部150位于容纳腔110的底部,其具有弧形表面,混合气体与弧形连接部150接触后,遇到弧形表面,其能更快更有效的分散到容纳腔110的其他部位,增加了混合气体的分散均匀程度。

进一步的,在炉体100内底面横向隆起形成有凸起部160,所述进气管200固定于凸起部160上。

由于进气管200并非直接搁在炉体100内的底面上,而是与该底面之间形成一定的间隔,这样方便进气管200安装,但同时,进气管200位于炉体100内的部分又处于悬空状态,使进气管200与炉体100之间连接不稳固,易导致进气管200晃动,因此,将进气管200固定于凸起部160上,能防止进气管200晃动,而凸起部160本身由炉体100下表面向炉体100内冲压而成,其本身增加了炉体100的强度。

进一步的,在炉体100两侧内侧壁上分别凸设有凸台170,在炉体100内设置有气流挡板300且气流挡板300两端搁在凸台170上并能在凸台170上移动。

气流挡板300位于进气管200的上方,混合气体由进气管200的出气口流出后在炉体100后端内侧壁的阻挡下向炉体100开口130和容纳腔110的前端流动,气流挡板300的存在,使一部分向上流动的混合气体无法继续向炉体100的开口130流动,而向容纳腔110的的中部和前端流动,使混合气体能快速的填充容纳腔110,防止混合气体流失,气流挡板300移动,使得气流挡板300与炉体100后端内侧壁之间的距离可以调节,通过改变混合气体的分散方向来使达到混合气体不同分散方式的目的,使混合气体分散更加均匀。

进一步的,所述炉体100环绕其平台120的边缘垂直安装有限位挡圈180,所述燃烧板140搁在炉体100的平台120上且位于限位挡圈180内,将燃烧板140限制在限位挡圈180内可增加燃烧板140的稳固程度,防止燃烧板140于外力作用下在炉体100上晃动或由炉体100上掉落,同时增加了使用时的安全程度。

进一步的,在限位挡圈180前后部分的内侧壁上分别凸设有半球形状的限位部181,燃烧板140前后端外侧壁分别抵在相应的限位部181上。

为了方便燃烧板140由炉体100上取下,燃烧板140的长宽尺寸需小于限位挡圈180的尺寸,如此又易造成燃烧板140在限位挡圈180内水平移动,给使用造成一定不便和麻烦,而限位部181分别抵在燃烧板140的前后端外侧壁上,能防止燃烧板140在限位挡圈180内移动。

进一步的,在炉体100顶部的平台120上安装有密封圈400且燃烧板140压在密封圈400上,通过在炉体100上安装密封圈400,能大大增加燃烧板140与炉体100之间的密封性,防止混合气体泄漏而造成浪费或者导致使用不安全。

进一步的,在炉体100与燃烧板140之间设置有压边板500,该压边板500包括压紧部510以及与压紧部510垂直的固定部520,在该固定部520的底部设置有固定片521且固定片521与固定部520底边之间形成有缺口522,在炉体100前后端部分的平台120上开设有固定孔121,该固定孔121位于密封圈400与限位挡圈180之间,固定片521插入固定孔121中后,将压边板500整体横向推动,固定片521移动至平台120的下方并使压边板500锁住,如此将燃烧板140固定于炉体100上。

通过压边板500将燃烧板140固定于炉体100上并锁紧,能防止燃烧板140与炉体100分离,同时,在压边板500的压力作用下,燃烧板140将密封圈400压紧于炉体100上,增加了密封效果,容纳腔110内的混合气体更加不易流失。

进一步的,所述炉体100两相对外侧壁上设置有对称的挡风板600,安装挡风板600,增加了燃烧器使用时炉火的稳定性,减小了风对炉火的影响,使火势更集中。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