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器火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34041阅读:788来源:国知局
燃烧器火盖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气灶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燃烧器火盖。



背景技术:

目前家用燃气灶燃烧器的钣金冲压火盖上火孔大都设置于一个火孔面上,火焰燃烧时吸收二次空气不充分;其火孔的形状都是呈长条缝隙状,并且是通过向下冲压出一个凹陷的沉台,沉台的一个侧边撕裂钢板而形成的一个火孔,这种结构的火孔带有向下的凹陷,污渍极易堆积与火孔口,从而使火孔口藏污纳垢,不易清洁,长时间使用后污渍堵塞火孔口易造成黄焰、燃气逆流等不良现象,从而导致燃烧不充分、热效率低、烹饪效果不佳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燃烧器火盖,改善现有燃烧器火盖上火孔易于堆积污垢、易于造成黄焰和燃气逆流从而导致燃烧不充分、热效率低等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燃烧器火盖,包括燃烧器火盖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器火盖本体上设有外圈火孔面和内圈火孔面,所述外圈火孔面和所述内圈火孔面之间设有传火孔面;所述传火孔面呈水平布置,所述外圈火孔面与所述传火孔面呈α夹角斜面布置,所述内圈火孔面与所述传火孔面呈β夹角斜面布置;所述外圈火孔面上沿圆周均布有外圈条形火孔,所述内圈火孔面上沿圆周均布有内圈条形火孔和圆形火孔,所述内圈条形火孔和所述圆形火孔间隔呈圆周均匀分布;所述传火孔面上均布有传火孔。

在燃烧器火盖本体上设置外圈火孔面和内圈火孔面两个火孔面,可以分别使外圈火孔面上的火孔从燃烧器外侧,内圈火孔面上的火孔从燃烧器内侧两个方向充分吸收二次空气,从而使燃气的燃烧更加充分。

进一步地,所述α夹角为35°-55°,所述β夹角为30°-45°。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外圈条形火孔为一组外圈火孔组,一组所述外圈火孔组中的两个所述外圈条形火孔呈γ夹角布置,所述γ夹角的顶点为近圆心向,所述外圈火孔组沿圆周均匀分布。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内圈条形火孔为一组内圈火孔组,一组所述内圈火孔组中的两个所述内圈条形火孔呈δ夹角布置,所述δ夹角的顶点为远圆心向,每组所述内圈火孔组之间布置两个所述圆形火孔,所述内圈火孔组和所述圆形火孔沿圆周均匀分布。

进一步地,所述γ夹角为15°-20°,所述δ夹角为20°-25°。

进一步地,每组所述内圈火孔组均与一组外圈火孔组同轴,每两个圆形火孔均与一组外圈火孔组同轴。

进一步地,所述传火孔布置于同轴的内圈火孔组和外圈火孔组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外圈条形火孔、所述内圈条形火孔和所述圆形火孔均为通孔。

火孔为通孔,因而污渍会沿火孔的两侧流下或者掉入燃烧器内部,相对于现有技术由凹陷的沉台一个侧边钢板撕裂产生的火孔,污垢易于堆积在凹陷的沉台处,本实用新型的火孔处为光滑的通孔则不易堆积污垢,从而避免堵塞火孔口所导致的燃烧黄焰、燃气逆流等现象的发生。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设计,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设有两个火孔面,在燃烧过程中两个火孔面分别从燃烧器内外两侧同时吸收二次空气,能更有利于充分吸收二次空气,使燃烧充分,一氧化碳的含量较低,热效率较高,火焰传递容易,且燃烧火焰能在锅底更加均匀的分布,提升烹饪质量。并且,火孔为通孔不易堆积污渍,用户易清洁,不易堵塞造成黄焰或者燃气逆流的不良现象。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沿A-A线剖面图。

图4为图3中B向视图。

图5为图3中C向视图。

图中,1燃烧器火盖本体;2外圈火孔面;21外圈条形火孔Ⅰ;22外圈条形火孔Ⅱ;3传火孔面;31传火孔;4内圈火孔面;41内圈条形火孔Ⅰ;42内圈条形火孔Ⅱ;43圆形火孔。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一种燃烧器火盖,包括燃烧器火盖本体1,燃烧器火盖本体1上设有外圈火孔面2和内圈火孔面4,外圈火孔面2和内圈火孔面4之间设有传火孔面3;传火孔面3呈水平布置,外圈火孔面2与传火孔面3呈α夹角斜面布置,α夹角为35°-55°,本实施例中,α夹角为45°;内圈火孔面4与传火孔面3呈β夹角斜面布置,β夹角为30°-45°,本实施例中,β夹角为38°;外圈火孔面2上沿圆周均布有外圈条形火孔(21、22),内圈火孔面4上沿圆周均布有内圈条形火孔(41、42)和圆形火孔43,内圈条形火孔(41、42)和圆形火孔43间隔呈圆周均匀分布;传火孔面3上均布有传火孔31。

一个外圈条形火孔Ⅰ21和一个外圈条形火孔Ⅱ22为一组外圈火孔组,一组外圈火孔组中的外圈条形火孔Ⅰ和外圈条形火孔Ⅱ呈γ夹角布置,γ夹角的顶点为近圆心向,γ夹角为15°-20°,本实施例中,γ夹角为18°,外圈火孔组沿圆周均匀分布。

一个内圈条形火孔Ⅰ41和一个内圈条形火孔Ⅱ42为一组内圈火孔组,一组内圈火孔组中的内圈条形火孔Ⅰ41和内圈条形火孔Ⅱ呈δ夹角布置,δ夹角的顶点为远圆心向,δ夹角为20°-25°,本实施例中,δ夹角为23°,每组内圈火孔组之间布置两个圆形火孔43,内圈火孔组和圆形火孔43沿圆周均匀分布。

每组内圈火孔组均与一组外圈火孔组同轴组成火孔组合5,每两个圆形火孔均与一组外圈火孔组同轴组成火孔组合6;传火孔31布置于同轴的火孔组合5中内圈火孔组和外圈火孔组之间。

本实施例中的所有火孔均为冲压所形成的通孔,因而污渍会沿火孔的两侧流下或者掉入燃烧器内部,不易在火孔处堆积,从而避免堵塞火孔口所导致的燃烧黄焰、燃气逆流等现象的发生。

本实用新型设有两个火孔面,在燃烧过程中两个火孔面分别从燃烧器内外两侧吸收二次空气,能更有利于充分吸收二次空气,使燃烧更加充分,一氧化碳的含量较低,热效率较高,火焰传递容易,且燃烧火焰能在锅底更加均匀的分布,提升烹饪质量。同时,火孔不易堆积污渍,用户易清洁,不易堵塞造成黄焰或者燃气逆流的不良现象。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