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保型秸秆燃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08676发布日期:2018-06-15 23:57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一种环保型秸秆燃烧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气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环保型秸秆燃烧装置。



背景技术:

秸秆燃烧后的草木灰是一种质地疏松的热性速效肥,含有钾、磷、钙、镁、铁等有效养分。钾在植物体内能促进氮素代谢及糖类的合成与运输,可促进植株健壮的生长,增强其抗病虫与自然灾害的能力,还能提高植株的抗旱能力。因此多年来农民对秸秆的处理方法一般都是在田间就地燃烧。

但是直接就地燃烧秸秆会带来很多危害,例如,燃烧秸秆会造成雾霾天气,并产生大量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与其他生物的健康构成威胁;燃烧秸秆时,容易存在火灾等安全隐患;且直接就地燃烧秸秆,容易破坏土壤结构,造成农田质量下降,破坏农田生态平衡,降低粮食产量。

因此需要针对秸秆的燃烧研发专门的燃烧装置,避免秸秆燃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颗粒物悬浮至大气中,影响空气质量;杜绝燃烧过程中的有害气体释放进入大气中,危害人与气体生物的健康。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环保型秸秆燃烧装置,能够高效燃烧秸秆,避免环境污染。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它包括燃烧炉,所述燃烧炉一侧壁开口,开口处铰接有挡板,所述挡板上还设置有可视窗口,所述挡板相邻的侧壁底部设置有第一进气口,所述第一进气口内设置有单向阀,燃烧炉内底部设置有搅拌构件,燃烧炉内上部水平设置有过滤板,所述燃烧炉侧壁上部设置有第一出气口,所述第一出气口位于所述过滤板上方,第一出气口外侧还连接有废气处理构件。

进一步地,所述搅拌构件包括第一固定筒、第二固定筒、活动杆,所述第一固定筒固接于挡板内壁,所述第二固定筒固接于燃烧炉内壁并正对于第一固定筒,所述活动杆的一端依次穿过挡板与第一固定筒设置于第二固定筒内,另一端设置于挡板外侧并固接有扶手,所述活动杆中部两侧分别铰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位于第一固定筒与第二固定筒之间,所述连接杆上均匀固接有搅拌单元。

进一步地,所述搅拌单元包括若干搅拌棒,若干所述搅拌棒均匀竖直设置于所述连接杆的自由端。

进一步地,所述废气处理构件包括除尘室、中和室,所述除尘室侧壁底部通过第一气管与所述第一出气口连通,除尘室侧壁顶部设置有第二出气口,除尘室上部设置有除尘单元,除尘室底部设置有排污口,所述排污口内设置有排污阀,所述中和室为U形结构,中和室内部设置有碱性溶液,中和室一端设置有第二进气口,另一端设置有第三出气口,所述第二出气口通过第二气管与第二进气口连通,所述中和室顶部还设置有进液口,所述进液口内设置有进液阀。

进一步地,所述除尘单元包括雾化喷头、进水管,所述除尘室内上部设置有雾化喷头,所述雾化喷头位于第二出气口下方,除尘室顶部设置有进水口,进水口内设置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一端与雾化喷头连通,另一端与蓄水池连接。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优点:

能够将秸秆进行集中高效处理,避免环境污染;将秸秆放在燃烧炉中燃烧,并通入空气,有利于秸秆与空气充分接触,促进秸秆充分燃烧,避免因燃烧不充分而产生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燃烧炉中的搅拌构件对秸秆进行搅拌处理,能够促进秸秆充分燃烧;挡板上的可视窗口能够观察到燃烧炉中秸秆的燃烧情况;燃烧后的灰分会被过滤板初步过滤,避免灰分进入废气处理构件中,能够提高废气处理构件对秸秆燃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的处理效率,还能延长废气处理构件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实用新型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附图说明如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剖视图;

图中:1.燃烧炉;2.挡板;3.第一进气口;4.单向阀;5.过滤板;6.第一出气口;7.第一固定筒;8.第二固定筒;9.活动杆;10.扶手;11.连接杆;12.搅拌棒;13.除尘室;14.中和室;15.第一气管;16.第二出气口;17.雾化喷头;18.进水管;19.进水口;20.碱性溶液;21.第二进气口;22.第三出气口;23.第二气管;24.进液口;25.进液阀;26.排污口;27.排污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下图1、图2所示,一种环保型秸秆燃烧装置,包括燃烧炉1,所述燃烧炉1一侧壁开口,开口处铰接有挡板2,打开挡板2即可将引燃的秸秆放进燃烧炉1内,燃烧秸秆时需关闭挡板2,能够避免秸秆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性气体逸出。所述挡板2上还设置有可视窗口,挡板2上的可视窗口能够观察到燃烧炉1中秸秆的燃烧情况。

所述挡板2相邻的侧壁底部设置有第一进气口3,从第一进气口3内注入空气,有利于秸秆与空气充分接触,能够促进秸秆充分燃烧,避免因燃烧不充分而产生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污染环境。所述第一进气口3内设置有单向阀4,空气穿过单向阀4进入燃烧炉1内,避免燃烧炉1内产生的气体从第一进气口3内溢出。

燃烧炉1内上部水平设置有过滤板5,所述燃烧炉1侧壁上部设置有第一出气口6,所述第一出气口6位于所述过滤板5上方,第一出气口6外侧还连接有废气处理构件。燃烧秸秆产生的气体经过过滤板5的初步过滤后穿过第一出气口6进入废气处理构件中进行废气处理。能够有效地避免秸秆燃烧时产生的灰分等固体悬浮物进入废气处理构件中,从而提高废气处理构件对秸秆燃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的处理效率,还能延长废气处理构件的使用寿命。

燃烧炉1内底部设置有搅拌构件,所述搅拌构件包括第一固定筒7、第二固定筒8、活动杆9,所述第一固定筒7固接于挡板2内壁,所述第二固定筒8固接于燃烧炉1内壁并正对于第一固定筒7,所述活动杆9的一端依次穿过挡板2与第一固定筒7设置于第二固定筒8内,另一端设置于挡板2外侧并固接有扶手10,所述活动杆9中部两侧分别铰接有连接杆11,所述连接杆11位于第一固定筒7与第二固定筒8之间,所述连接杆11上均匀固接有搅拌单元,所述搅拌单元包括若干搅拌棒12,若干所述搅拌棒12均匀竖直设置于所述连接杆11的自由端。操作人员只需抓住扶手10推拉活动杆9,活动杆9与第一固定筒7、第二固定筒8接触时,铰接的连接杆11在燃烧炉1底部相对于活动杆9发生偏转,连接杆11上的搅拌棒12跟随连接杆11运动,从而实现对燃烧炉1底部的秸秆进行搅拌的目的,能够促进秸秆充分燃烧。

所述废气处理构件包括除尘室13、中和室14,所述除尘室13侧壁底部通过第一气管15与所述第一出气口6连通,除尘室13侧壁顶部设置有第二出气口16,除尘室13上部设置有除尘单元,所述除尘单元包括雾化喷头17、进水管18,所述除尘室13内上部设置有雾化喷头17,所述雾化喷头17位于第二出气口16下方,除尘室13顶部设置有进水口19,进水口19内设置有进水管18,所述进水管18一端与雾化喷头17连通,另一端与蓄水池(未图示)连接。进入除尘室13内的废气中的细小悬浮物与液滴接触后,液滴包裹细小悬浮物而下沉至除尘室13底部,上浮的气体中不再含有细小悬浮物。

所述中和室14为U形结构,中和室14内部设置有碱性溶液20,中和室14一端设置有第二进气口21,另一端设置有第三出气口22,所述第二出气口16通过第二气管23与第二进气口21连通,秸秆燃烧产生的气体为酸性气体,上浮的气体从第二进气口21进入中和室14内与碱性溶液20发生反应后,从第三出气口22内排出进入大气中,从而得到符合排放标准的气体。

所述中和室14顶部还设置有进液口24,所述进液口24内设置有进液阀25。打开进液阀25,便于向中和室14内注入碱性溶液20。除尘室13底部设置有排污口26,所述排污口26内设置有排污阀27,打开排污阀27,便于将除尘室13底部的杂质排出。

本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打开挡板2,将秸秆放入燃烧炉1中并点燃秸秆;从第一进气口3内注入空气,同时通过可视窗口观察燃烧炉1内部燃烧情况,并手动操纵活动杆9从而搅拌秸秆促进其充分燃烧;秸秆燃烧后,气体穿过过滤板5进行初步过滤后进入除尘室13,在除尘室13中分离气体与悬浮的细小悬浮物后,气体进入中和室14与碱性溶液20中和反应后排放至大气中,细小悬浮物沉淀至除尘室13底部并从排污口26排出。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