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流化床锅炉水冷壁防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05723发布日期:2018-10-19 20:50阅读:846来源:国知局
循环流化床锅炉水冷壁防磨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锅炉水冷壁防磨损结构。



背景技术:

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是近十几年来迅速发展的一项高效低污染清洁燃烧枝术。国际上这项技术在电站锅炉、工业锅炉和废弃物处理利用等领域已得到广泛的商业应用。在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锅炉水冷壁管磨损泄露的故障,主要原因是由于烟气、煤、煤灰在一次风作用下,在炉内循环流动,长期对水冷壁形成冲刷,导致管壁迅速减薄、泄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水冷壁防磨结构,以解决经常出现锅炉水冷壁管磨损泄露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整体呈筒状且竖向设置的水冷壁,水冷壁1的上部敷设有耐磨涂层,所述水冷壁的下部敷设有浇注料层,耐磨涂层与浇注料层相接合,耐磨涂层与浇注料层在接合处为相交叠的结构,浇注料层的上端为平台结构。

所述浇注料层的厚度H1为不小于10cm。

所述浇注料层上部平台结构厚度H2在浇注料层厚度H1上增加15cm,平台结构高度G3与厚度H2尺寸相同。

所述浇注料层的高度G2为水冷壁高度G1的30%~50%。

所述浇注料层材料为耐磨耐高温可塑料。

所述浇注料层内部分布环形有防爆梁。

所述耐磨涂层为耐高温超硬耐磨喷涂丝经电弧喷涂形成。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结构新颖,浇注料层和耐磨涂层共同作用可有效保护水冷壁不受磨损,浇注料层上层平台结构可堆积煤炭及煤灰,改变区域的局部流体动力特性,消除易磨区域,浇注料层内分布有防爆梁,可增加浇注料层坚固性,并提升浇注料层耐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包括整体呈筒状且竖向设置的水冷壁1,水冷壁1的上部敷设有耐磨涂层2,所述水冷壁1的下部敷设有浇注料层3,耐磨涂层2与浇注料层3相接合,耐磨涂层2与浇注料层3在接合处为相交叠的结构,浇注料层3的上端为平台结构;

所述浇注料层3的厚度H1为不小于10cm;

所述浇注料层3上部平台结构厚度H2在浇注料层厚度H1上增加15cm,平台结构高度G3与厚度H2尺寸相同;

所述浇注料层3的高度G2为水冷壁高度G1的30%~50%;

所述浇注料层3材料为耐磨耐高温可塑料;

所述浇注料层3内部分布环形有防爆梁4;

所述耐磨涂层2为耐高温超硬耐磨喷涂丝经电弧喷涂形成。

本实用新型包括整体呈筒状且竖向设置的水冷壁1,水冷壁1的下部敷设有浇注料层3,浇注料层3具有耐火保温和防磨损的作用,为了增加浇注料层3的强度和耐磨性,浇注料层3内分布有防爆梁4,为了保护水冷壁(1)的上部,水冷壁1的上部敷设有耐磨涂层2,耐磨涂层2为耐高温超硬耐磨喷涂丝经电弧喷涂形成,具有较好的抗高温,耐冲刷磨损作用,可起到保护水冷壁(1)的作用;耐磨涂层2与浇注料层3相接合,耐磨涂层2与浇注料层3在接合处为相交叠的结构,在交叠处耐磨涂层2与水冷壁1直接接触,浇注料层3的上端为平台结构,该结构可使得耐磨涂层2与浇注料层3更好的结合在一起,起到共同保护水冷壁1的作用,同时该结构可在锅炉运行时通过上层的平台结构堆积煤炭和煤灰,改变该区域的局部流通流动特性,消除易磨区,实现锅炉长周期稳定运行。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