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焚烧炉用布风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64039发布日期:2019-05-24 21:59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一种焚烧炉用布风系统的制作方法

一种焚烧炉用布风系统,属于供暖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供暖中多数采用焚烧来获取热能,或者在某些生产企业也会利用焚烧对废料进行处理并获得热能,这部分热能能够二次利用,如供暖,预热等。因此,焚烧炉是焚烧必不可少的设备,现有的焚烧炉内部都形成为炉膛,而在炉膛内会固定炉排架,焚烧时,将废料或燃料放置在炉排架上,并利用点火装置将其引燃,最终焚烧得到的高温气体通过管道向外完成热交换,以便能够充分利用该热能。

现有的焚烧炉由于其内部不断进行燃烧反应,因此,焚烧炉内部需要管道不断输送助燃气体,如空气。现有的焚烧炉的上部会有一根进风管,并通过外部风机向焚烧炉内输送气体。经过长期使用发现,现有的进风管进风效果差,容易出现焚烧炉内局部空气质量好、而局部空气质量差的问题,即导入的空气容易受到热气的阻挡而无法到达焚烧炉的另一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保证焚烧炉内空气分布均匀、布风效果好的焚烧炉用布风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焚烧炉用布风系统,安装于焚烧炉上,其特征在于:包括进风管和布风管;所述进风管置于焚烧炉上方,且进风管外连接有风机;所述布风管置于焚烧炉炉腔内,布风管通过导风管与所述进风管连通;所述布风管包括第一布风部和第二布风部,所述第一布风部为水平设置的管件,所述第二布风部为竖直设置的管件;第一布风部设置于焚烧炉的炉排的上方、第二布风部对称设置在所述炉排的两侧;第一布风部与第二布风部通过连通管连通;所述第一布风部上开设有第一布风孔,所述第二布风部上开设有第二布风孔,且所述第一布风孔和所述第二布风孔的开口方向均朝向炉排。

本实用新型通过两个布风部实现向焚烧炉炉体内部不同位置的布风,保证燃烧过程中焚烧炉内每个部位的空气量基本持平,布风效果好。

优选的,所述第一布风孔的孔径小于所述第二布风孔的孔径。由于空气的流通存在衰减,因此需要让第一布风孔的孔径小于第二布风孔的孔径,这样在同时布风时能够保证每处的出风基本持平。

优选的,所述第一布风部包括两根第一布风管,两根所述第一布风管沿炉排的宽度方向对称布设于所述炉排的上方;所述第二布风部包括两根第二布风管,两根所述第二布风管沿炉排的长度方向对称设置于炉排的两侧。

连通管固定于两根所述第一布风管的两端,且所述第一布风管分别连通于所述连通管的两端部,而所述第二布风管连通于所述连通管的中部。

优选的,所述进风管的直径大于所述导风管的直径。能抵消空气的输送存在的衰减。

优选的,所述进风管通过支撑组件固定于焚烧炉的上部。保证进风管稳固。

优选的,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框、以及设置于所述支撑框下部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一端与焚烧炉焊接固定、另一端通过紧固件与支撑框紧固;所述支撑框通过两根横向分布的钢板和两根纵向分布的钢板组成井字结构,且所述进风管固定于所述支撑框上,所述进风管的下端面封堵有盲板,所述导风管穿过所述盲板与所述进风管连通。优选的支撑组件结构能够很好的保证进风管稳固。

优选的,所述的连通管上设有电磁阀。安装了电磁阀,选择打开任意一个或同时打开可以根据焚烧炉内燃烧情况调整空气进入的位置,以便进一步保证焚烧炉内空气平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焚烧炉用布风系统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两个布风部实现向焚烧炉炉体内部不同位置的布风,保证燃烧过程中焚烧炉内每个部位的空气量基本持平;

其次,在布风部上安装了两个电磁阀,选择打开任意一个或同时打开可以根据焚烧炉内燃烧情况调整空气进入的位置,以便进一步保证焚烧炉内空气平衡;

另外,由于空气的流通存在衰减,因此需要让第一布风孔的孔径小于第二布风孔的孔径,这样在同时布风时能够保证每处的出风基本持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焚烧炉用布风系统集成于焚烧炉内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焚烧炉用布风系统的布风管的布管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焚烧炉用布风系统的进风管的支撑结构示意图。

其中,1、炉排 2、进风管 3、第一布风管 4、第二布风管 5、第一布风孔 6、第二布风孔 7、支撑组件 8、支撑杆 9、连通管 10、导风管 11、挡灰板 12、电磁阀 13、钢板。

具体实施方式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下面结合附图1~3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参照附图1~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焚烧炉用布风系统,该布风系统安装于焚烧炉的炉体内,包括进风管2和布风管;进风管2置于焚烧炉上方,且进风管2外连接有风机;布风管置于焚烧炉炉腔内,布风管通过导风管10与所述进风管2连通;布风管包括第一布风部和第二布风部,第一布风部为水平设置的管件,第二布风部为竖直设置的管件;第一布风部设置于焚烧炉的炉排1的上方、第二布风部对称设置在所述炉排1的两侧;第一布风部与第二布风部通过连通管9连通;第一布风部上开设有第一布风孔5,第二布风部上开设有第二布风孔6,且第一布风孔5和第二布风孔6的开口方向均朝向炉排1;两个连通管9上均安装有一电磁阀12。本实用新型保证了焚烧炉在焚烧物料时焚烧炉内部各位置空气量基本持平,布风效果好。根据焚烧炉的焚烧情况,可以选择打开任意电磁阀12,这样就能够让空气单独从第一布风孔5内排出,或者从任意一个第二布风部的第二布风孔6排出。由于空气的输送存在衰减,为了减小衰减,保证第一布风孔5的孔径小于第二布风孔6的孔径。

第一布风部包括两根第一布风管3,两根第一布风管3沿炉排1的宽度方向对称布设与炉排1的上方;第二布风部包括一根第二布风管4,两根第二布风管4沿炉排的长度方向对称设置于炉排1的两侧。空气虽然可以助燃,但是也能够吹灭火焰,将第一布风管3稍微偏离炉排1设置,在输送空气的同时又可以保证不会吹灭火焰。

为了能够避免焚烧后的炉渣堵塞第二布风孔6,在第二布风管4的出风端处设计了挡灰板11,让空气形成折流,也能保证空气不会吹灭火焰。上述的连通管9固定于两根第一布风管3的两端,且第一布风管3连通于连通管9的端部,而第二布风管4连通于连通管9的中部。进风管2的直径大于导风管10的直径,且进风管2通过支撑组件7固定于焚烧炉的上部。其中,支撑组件7包括支撑框、以及设置于支撑框下部的支撑杆8,支撑杆8一端与焚烧炉焊接固定、另一端通过紧固件与支撑框紧固;支撑框通过两根横向分布的钢板13和两根纵向分布的钢板13组成井字结构,且进风管2固定于支撑框上,进风管2的下端面封堵有盲板,导风管10穿过盲板与进风管2连通。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焚烧炉用布风系统,通过两个布风部实现向焚烧炉炉体内部不同位置的布风,保证燃烧过程中焚烧炉内每个部位的空气量基本持平;在布风部上安装了两个电磁阀12,选择打开任意一个或同时打开可以根据焚烧炉内燃烧情况调整空气进入的位置,以便进一步保证焚烧炉内空气平衡;由于空气的流通存在衰减,因此需要让第一布风孔5的孔径小于第二布风孔6的孔径,这样在同时布风时能够保证每处的出风基本持平。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