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排片、燃烧器、燃气热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92086发布日期:2020-05-26 18:01阅读:526来源:国知局
火排片、燃烧器、燃气热水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燃烧器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火排片、燃烧器、燃气热水器。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燃气热水器作为一种常用的生活家电得到了广泛普及应用。目前,市面上的燃气热水器中的燃烧器的燃烧原理主要区分为两种,一种是单纯的一次空气与燃气的混合燃烧,这种方式,对空气与燃气的混合均匀性及成分占比要求皆较高,这导致相应的火排片、燃烧器及燃气热水器的控制技术、工艺制作、流道配合零部件等要求皆较高,是产品的制造成本过高,给用于的购置带来障碍;另一种是一次空气与燃气的混合后与二次空气的燃烧,也即燃气先与一次空气进行初步混合后再与二次空气混合燃烧,这种方式与前一种方式的燃烧器在制造难度、控制要求、生产成本上皆较低,因此,得到了广泛应用,但目前的此种具有一次空气与二次控制的燃烧器却存在二次空气分布不均匀的问题,具体的,现有的燃烧器二次空气的分配依靠相邻的两个火排片之间的间隙实现,也即现有技术中的二次空气的分配流道与火排片的内部结构无关,而仅与其处于火排片之外的流道及相关部件有关,这使二次空气的分配不均匀,二次空气气流容易出现紊乱现象,导致燃烧器运行时噪声大且燃气燃烧不充分,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火排片、燃烧器、燃气热水器,二次空气能够环绕火排盖,二次空气分布更加均匀,能够降低燃烧噪声、提高燃气燃烧质量。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火排片,包括混合燃气流道壳体、火排外壳体,所述混合燃气流道壳体内部形成有混合燃气流道,所述混合燃气流道具有第一出口,所述第一出口处罩设有火排盖,所述混合燃气流道壳体处于所述火排外壳体内,且所述混合燃气流道壳体与所述火排外壳体之间具有二次空气流道,所述二次空气流道具有第二出口,所述第二出口环绕所述火排盖。

优选地,所述混合燃气流道壳体包括第一钣金件、第二钣金件,所述第一钣金件、第二钣金件之间焊接连接,所述第一钣金件与所述第二钣金件关于焊接配合面互为镜像。

优选地,所述混合燃气流道还具有第一进口,在由所述第一进口至所述第一出口的方向上,所述混合燃气流道依次设置有收缩段、混合段、扩压段、燃气分配段。

优选地,所述扩压段的张角为a,6°≤a≤8°。

优选地,所述火排外壳体包括第三钣金件、第四钣金件,所述第三钣金件与所述第四钣金件之间铆接,所述第三钣金件与所述第四钣金件关于铆接配合面互为镜像。

优选地,所述二次空气流道还具有第二进口,所述二次空气流道包括第一侧流道和第二侧流道,所述第一侧流道与所述第二侧流道关于所述混合燃气流道壳体对称,且所述第一侧流道与所述第二侧流道并联于所述第二进口与所述第二出口之间。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燃烧器,包括多个燃烧片,所述燃烧片为上述的火排片。

优选地,所述多个燃烧片彼此平行设置,任意相邻的两个燃烧片的火排外壳体相对的一侧相互贴合。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燃气热水器,包括上述的燃烧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火排片、燃烧器、燃气热水器,所述二次空气流道构造于所述火排片内,从而保证所述第二出口能够环绕所述火排盖的四周,从而使所述火排盖的火焰孔的混合燃气(一次空气与燃气的混合气体)能够更加充分与二次空气接触且接触更加均匀,这一方面能够保证燃气的充分燃烧,防止co的产生,也即保证了燃烧质量、杜绝了安全隐患;另一方面,由于二次空气的环绕设置,使二次空气更加均匀平稳,杜绝现有技术中的紊流现象产生,降低了燃烧噪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火排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火排片的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火排片中混合燃气(图中实心箭头)及二次空气(图中空心箭头)流向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火排片的侧视图;

图5为图4中a-a的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表示为:

1、混合燃气流道壳体;10、混合燃气流道;11、第一钣金件;12、第二钣金件;13、第一进口;131、收缩段;132、混合段;133、扩压段;134、燃气分配段;14、第一出口;2、火排外壳体;20、二次空气流道;21、第三钣金件;22、第四钣金件;23、第二进口;24、第二出口;3、火排盖;31、火焰孔。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参见图1至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火排片,包括混合燃气流道壳体1、火排外壳体2,所述混合燃气流道壳体1内部形成有混合燃气流道10,所述混合燃气流道10具有第一出口14,所述第一出口14处罩设有火排盖3,可以理解的,所述火排盖3上构造有多个火焰孔31,燃气将最终于所述火焰孔31处燃烧,所述混合燃气流道壳体1处于所述火排外壳体2内,且所述混合燃气流道壳体1与所述火排外壳体2之间具有二次空气流道20,所述二次空气流道20具有第二出口24,所述第二出口24环绕所述火排盖3。该技术方案中,所述二次空气流道20构造于所述火排片内,从而保证所述第二出口24能够环绕所述火排盖3的四周,从而使所述火排盖3的火焰孔31的混合燃气(一次空气与燃气的混合气体)能够更加充分与二次空气接触且接触更加均匀,这一方面能够保证燃气的充分燃烧,防止co的产生,也即保证了燃烧质量、杜绝了安全隐患;另一方面,由于二次空气的环绕设置,使二次空气更加均匀平稳,杜绝现有技术中的紊流现象产生,降低了燃烧噪声。

所述混合燃气流道壳体1例如可以采用一体成型的方式加工形成,而优选地,所述混合燃气流道壳体1包括第一钣金件11、第二钣金件12,所述第一钣金件11、第二钣金件12之间焊接连接,所述第一钣金件11与所述第二钣金件12关于焊接配合面互为镜像,采用该种加工方式,可以降低所述混合燃气流道壳体1的加工难度,降低生产制造成本。

所述混合燃气流道10还具有第一进口13,由所述第一进口13至所述第一出口14的方向上,所述混合燃气流道10依次设置有收缩段131、混合段132、扩压段133、燃气分配段134,燃气从所述第一进口13进入所述收缩段131,在燃气进入所述收缩段131的同时,周围的一次空气被引射到所述收缩段131处并在后续的所述混合段132进行混合,形成混合燃气,所述混合燃气进入所述扩压段133内后压力被提升,压力提升后的混合燃气最终在所述燃气分配段134处被与所述火排盖3相关联,并最终经由所述火焰孔31流出。

进一步的,所述扩压段133的张角为a,6°≤a≤8°,最好的,a=7°,这能够保证在提升所述混合燃气压力的同时,尽可能的降低所述混合燃气流道10对所述混合燃气的阻力。

最好的,所述火排外壳体2包括第三钣金件21、第四钣金件22,所述第三钣金件21与所述第四钣金件22之间铆接,所述第三钣金件21与所述第四钣金件22关于铆接配合面互为镜像,当然,所述第三钣金件21与所述第四钣金件22之间亦可以采用其他的连接方式,而针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由于所述火排外壳体2某种程度上的作用在于与所述混合燃气流道壳体1共同形成所述二次空气流道20,由于二次空气流道20中为空气,其本身的泄露与否并不存在对用户的隐患,气密性要求可以不必太高,因此,本实用新型中将所述第三钣金件21、第四钣金件22之间采用铆接连接即可,这极大程度上能够降低所述火排外壳体2的形成制造难度,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

所述二次空气流道20还具有第二进口23,所述二次空气流道20包括第一侧流道和第二侧流道,所述第一侧流道与所述第二侧流道关于所述混合燃气流道壳体1对称,且所述第一侧流道与所述第二侧流道并联于所述第二进口23与所述第二出口24之间,也即所述第一侧流道与所述第二侧流道分别处于所述混合燃气流道壳体1的两端,所述混合燃气流道壳体1对所述第二进口23的进入的二次空气进行平均分割,这进一步保证了所述第二出口24处的二次空气的均匀性及流畅性,也能够降低气流的流动噪声。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燃烧器,包括多个燃烧片,所述燃烧片为上述的火排片,优选地,所述多个燃烧片彼此平行设置,任意相邻的两个燃烧片的火排外壳体2相对的一侧相互贴合,也即此时的任意相邻的两个燃烧片的火排外壳体2之间不存在现有技术中的二次空气的相应流道,而二次空气的供应完全集成于所述火排片内,这一方面能够极大程度的简化所述燃烧器的组装难度及加工难度,具体的,无需在燃烧器壳体上设置用于嵌装所述火排片的等间距凹槽;另一方面则使所述燃烧器的结构更加紧凑,有利于进一步减小所述燃烧器的尺寸。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燃气热水器,包括上述的燃烧器。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有利方式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