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流式带状燃烧喷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24382发布日期:2020-10-17 01:07阅读:51来源:国知局
稳流式带状燃烧喷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燃烧器喷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适用于燃烧类测试设备使用的稳流式带状燃烧器喷头,属于燃烧测试领域。



背景技术:

燃烧测试,是将各种材料放置于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再使其有效燃烧,并最终依据材料的燃烧结果对其进行相应评级的测试方法。特别对于一些具有阻燃要求的材料而言,燃烧测试是其产品合格性检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这样的测试需求下,各种不同结构、规格的燃烧类测试设备应运而生并不断发展,目前,这些测试设备已经衍生出了多种不同的分支和各种不同的产品。

对于这些燃烧类测试设备而言,设备内部的燃烧器是保证其能否正常运作、满足使用需求的重要元件。

以对电缆或光缆所进行的燃烧测试为例,由于电缆或光缆特殊的使用需求,相关部门也对该类产品的燃烧测试出台了相应的国家标准,即国标gbt19216《在火焰条件下电缆或光缆的线路完整性试验的燃烧要求》。按照这一标准的要求,在进行该类产品的燃烧测试时,需要保证所使用到的燃烧器生成的火焰为均匀、稳定的带状火焰。而目前各国内厂商所生产的带状丙烷燃烧器,其燃烧效果都不甚理想,无法满足实际的测试需要,因此大多数的设备生产企业都会选用国外进口的带状燃烧器,但这些进口燃烧器不仅价格昂贵,而且采购周期长达数月,很难切实地满足广大设备生产企业的生产和使用需求。

综上所述,如何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全新的适用于燃烧类测试设备使用的稳流式带状燃烧器喷头,以满足设备生产企业的生产和使用需求,也就成为了本领域内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技术存在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稳流式带状燃烧器喷头,包括一喷头外壳,所述喷头外壳上设置有空燃混合气体入口以及火焰出口,所述喷头外壳内部设置有一气体空腔,所述气体空腔分别借助所述空燃混合气体入口以及所述火焰出口与外界环境相连通,所述喷头外壳内部还固定设置有两块扰流板,两块所述扰流板之间平行设置,在两块所述扰流板的配合下,所述气体空腔被分割为三个扰流腔室,两块所述扰流板上均开设有气孔,靠近所述火焰出口一侧的所述扰流板上的气孔的数量及密度均大于靠近所述空燃混合气体入口一侧的所述扰流板上的气孔的数量及密度。

优选地,所述喷头外壳由相互连接的喷头管体和喷头框体组成,所述喷头框体的一端与所述喷头管体的外周侧固定连接,所述空燃混合气体入口设置于所述喷头管体外周远离所述喷头框体的一侧,所述火焰出口设置于所述喷头框体远离所述喷头管体的一侧。

优选地,所述喷头管体包括一喷头管以及固定设置于所述喷头管两端、用于实现管体密封的侧挡板,所述喷头管的外周侧开设有一与所述喷头框体相连接的连接开口,所述喷头管的外周与所述连接开口相对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一进气接头,所述进气接头的端口即为所述空燃混合气体入口。

优选地,所述喷头框体包括一喷灯框,所述喷灯框的一端借助所述连接开口与所述喷头管固定连接,所述喷灯框的另一端固定嵌设有一外喷口多孔板,所述外喷口多孔板上均布有多个气流孔,所述外喷口多孔板上的气流孔即为所述火焰出口。

优选地,所述喷头外壳内部还固定设置有第一层扰流板以及第二层扰流板,所述第一层扰流板固定嵌设于所述喷头管内部,所述第二层扰流板固定设置于所述喷灯框内部,所述第一层扰流板与所述第二层扰流板二者相平行且二者均与所述气体空腔内的气流整体流向相垂直。

优选地,所述第一层扰流板上开设有多个气孔,所述第一层扰流板上的气孔整体排布呈左右对称结构,且所述第一层扰流板上靠近两侧位置的气孔数量大于所述第一层扰流板上靠近中间位置的气孔数量。

优选地,所述第二层扰流板上开设有多个气孔,所述第二层扰流板上的气孔均匀排布,所述第二层扰流板上的气孔数量大于所述第一层扰流板上的气孔数量。

优选地,所述第一层扰流板上气孔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层扰流板上气孔的直径,所述第一层扰流板上气孔的直径为1.5mm~2.5mm,所述第二层扰流板上气孔的直径为0.5mm~1.5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适用于燃烧类测试设备使用的稳流式带状燃烧器喷头,通过其内部两层扰流板的设置,使得气流整体输出更为稳定、平均,从而充分地保证了火焰的均匀燃烧、提升了燃烧器整体的使用效果。

同时,本实用新型的燃烧器喷头结构明晰、装配方便,可以通过对现有零件的加工、装配、焊接而获得,对技术条件及制造工艺的要求较低、制作流程简单、加工成本低廉,特别适合大规模的推广应用。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为同领域内的其他相关问题提供了参考,可以以此为依据进行拓展延伸,运用于同领域内其他与燃烧器喷头相关的技术方案中,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以下便结合实施例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述,以使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掌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其中:1、空燃混合气体入口;2、火焰出口;3、喷头管;4、侧挡板;5、进气接头;6、喷灯框;7、外喷口多孔板;8、第一层扰流板;9、第二层扰流板。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适用于燃烧类测试设备使用的稳流式带状燃烧器喷头,具体如下。

如图1~图3所示,一种稳流式带状燃烧器喷头,包括一喷头外壳,所述喷头外壳上设置有空燃混合气体入口1以及火焰出口2,所述喷头外壳内部设置有一气体空腔,所述气体空腔分别借助所述空燃混合气体入口1以及所述火焰出口2与外界环境相连通,所述喷头外壳内部还固定设置有两块扰流板,两块所述扰流板之间平行设置,在两块所述扰流板的配合下,所述气体空腔被分割为三个扰流腔室,两块所述扰流板上均开设有气孔,靠近所述火焰出口2一侧的所述扰流板上的气孔的数量及密度均大于靠近所述空燃混合气体入口1一侧的所述扰流板上的气孔的数量及密度。

所述喷头外壳由相互连接的喷头管体和喷头框体组成,所述喷头框体的一端与所述喷头管体的外周侧固定连接,所述空燃混合气体入口1设置于所述喷头管体外周远离所述喷头框体的一侧,所述火焰出口2设置于所述喷头框体远离所述喷头管体的一侧。

所述喷头管体包括一喷头管3以及固定设置于所述喷头管3两端、用于实现管体密封的侧挡板4,所述喷头管3的外周侧开设有一与所述喷头框体相连接的连接开口,所述喷头管3的外周与所述连接开口相对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一进气接头5,所述进气接头5的端口即为所述空燃混合气体入口1。

所述喷头框体包括一喷灯框6,所述喷灯框6的一端借助所述连接开口与所述喷头管3固定连接,所述喷灯框6的另一端固定嵌设有一外喷口多孔板7,所述外喷口多孔板7上均布有多个气流孔,所述外喷口多孔板7上的气流孔即为所述火焰出口2。

两块所述扰流板的结构具体如下,所述喷头外壳内部还固定设置有第一层扰流板8以及第二层扰流板9,所述第一层扰流板8固定嵌设于所述喷头管3内部,所述第二层扰流板9固定设置于所述喷灯框6内部,所述第一层扰流板8与所述第二层扰流板9二者相平行且二者均与所述气体空腔内的气流整体流向相垂直。

所述第一层扰流板8上开设有多个气孔,所述第一层扰流板8上的气孔整体排布呈左右对称结构,且所述第一层扰流板8上靠近两侧位置的气孔数量大于所述第一层扰流板8上靠近中间位置的气孔数量。

所述第二层扰流板9上开设有多个气孔,所述第二层扰流板9上的气孔均匀排布,所述第二层扰流板9上的气孔数量大于所述第一层扰流板8上的气孔数量。

所述第一层扰流板8上气孔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层扰流板9上气孔的直径,所述第一层扰流板8上气孔的直径为1.5mm~2.5mm,所述第二层扰流板9上气孔的直径为0.5mm~1.5mm。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层扰流板8上气孔的直径为2mm,所述第二层扰流板9上气孔的直径为1mm。

带状燃烧器燃烧时产生的均匀火焰,完全取决与气流是否能够从气管中均匀喷出、从而均匀燃烧。本实用新型内部的各个扰流腔室,能够分段切割气流、整合气流为均匀输出。

在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中,燃气及空气的混合气体经过进气接头5进入喷头管3,由于气压的作用下,迅速充满整个管内,此时第一层扰流板8将气流通过板上多个直径2mm孔分割至第二层扰流板9,此时气流再次由第二层扰流板9上多个直径1mm孔分割至外喷口多孔板7上,最终气流由外喷口多孔板7向外均匀喷出,从而形成均匀燃烧的带状火焰。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材质为磷青铜,所有零件均为机加工制作,装配后焊接而成,其中两层扰流板也为磷青铜板,由激光线割制作并固定镶嵌于喷头内部。

总体而言,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适用于燃烧类测试设备使用的稳流式带状燃烧器喷头,通过其内部两层扰流板的设置,使得气流整体输出更为稳定、平均,从而充分地保证了火焰的均匀燃烧、提升了燃烧器整体的使用效果。

同时,本实用新型的燃烧器喷头结构明晰、装配方便,可以通过对现有零件的加工、装配、焊接而获得,对技术条件及制造工艺的要求较低、制作流程简单、加工成本低廉,特别适合大规模的推广应用。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为同领域内的其他相关问题提供了参考,可以以此为依据进行拓展延伸,运用于同领域内其他与燃烧器喷头相关的技术方案中,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