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垃圾焚烧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898346发布日期:2020-11-13 12:23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垃圾焚烧炉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垃圾处理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焚烧炉,特别是一种垃圾焚烧炉。



背景技术:

垃圾焚烧处理是目前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主要方法之一,预计2020年底,中国垃圾焚烧处理设施处理能力占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量的50%以上。焚烧技术具有可稳定化处理、垃圾减量效果明显、余热可利用以及占地面积小等方面的优点,亦很好地解决了垃圾成分复杂处置难等问题。垃圾焚烧法将逐步成为垃圾处理处置的主要方式。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的实用新型专利,名称为循环流化床垃圾锅炉结构(申请号:cn201821647240.0)。

垃圾焚烧炉的炉型属于比较典型的早期循环流化床垃圾焚烧炉,配置了以预破碎技术、筛选技术和二次破碎技术为主的生活垃圾预处理系统,锅炉稳定运行时间增加,污染物排放浓度基本符合相关标准要求。但垃圾焚烧飞灰占垃圾焚烧量的比例依旧比较大,垃圾飞灰采用水洗脱氯后水泥窑协同处置,每吨飞灰的处置成本相当大。另外,在垃圾送入焚烧炉前需要对垃圾进行充分的混合,提高燃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高效垃圾焚烧炉,本高效垃圾焚烧炉能够优化烟道布置,减少飞灰产量,并在垃圾进入焚烧炉前对垃圾进行快速的搅拌,实现对垃圾的辅助推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高效垃圾焚烧炉,包括炉膛、与所述炉膛连接的进料管、送料机构、炉膛上方连接的分离器、分离器的烟气出口连通的尾部烟道,所述分离器的烟气出口与所述尾部烟道之间设置有过渡烟道,所述过渡烟道两侧通过分隔板分隔成co燃尽室和烟气冷却室,所述co燃尽室上端连接所述分离器的烟气出口,所述co燃尽室下端连通所述烟气冷却室下端,所述烟气冷却室上端连接所述尾部烟道,所述烟气冷却室内设置有受热面,所述尾部烟道上方设置有所述受热面,在空烟道底部设置飞灰收集斗,配以水冷出灰装置;即过渡烟道为回程u型空烟道技术,分离器后第一个行程为空烟道,为co燃尽室,第二个行程空烟道内设置水冷屏,为烟气冷却室,冷却后的灰落到底部的飞灰收集斗。送料机构包括垃圾搅拌机,所述垃圾搅拌机包括:罐体;罐体的顶部设有进料口底部设有出料口;伸入罐体内的搅拌轴,搅拌轴的上部与罐体的顶部转动连接,搅拌轴的上端连接皮带轮;连接在罐体顶部的电机,电机的输出端与搅拌轴上端的皮带轮由传动皮带连接;搅拌轴下端部设置有螺旋叶片;罐体内固定有导流筒;所述螺旋叶片位于导流筒内;所述导流筒底部通过周向分布的支撑杆连接罐体,支撑杆之间形成第一垃垃圾通过孔,所述导流筒外套有可相对所述导流筒转动的外套筒,所述外套筒上开有与所述第一垃圾通过孔对应的第二垃圾通过孔,所述外套筒相对罐体通过临时固定装置固定,所述出料口与进料管之间设置有闸板阀门。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临时固定装置为在导流筒上设置螺栓孔,沿外套筒周向分布有与所述螺栓孔对应的螺栓穿过孔,螺栓穿过螺栓穿过孔连接在所述螺栓孔上,使得外套筒相对导流筒固定。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导流筒内滑动的套有内套筒,所述内套筒底端与所述罐体底部通过弹性体连接。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导流筒内壁设置有轴向导槽,所述内套筒外壁上设置有与所述导槽配合的凸起条。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机通过上下滑轨设置在罐体上。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尾部烟道的所述受热面为冷管,所述罐体上设置有热管,所述冷管与所述热管通过管路循环系统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高效垃圾焚烧炉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双回程u型空烟道技术延长了燃烧物质的反应时间,降低了原始污染物如co等排放浓度,并采用连续出灰方式,可减少每天的垃圾飞灰,节省了垃圾飞灰的处置成本;采用具有导流筒的搅拌罐,通过在传统的导流筒内外设置可调节的内外套筒,使得设备可以根据使用需求进行简单的调节或设备做出自适应形的调节。

附图说明

在附图(其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中,相似的附图标记可在不同的视图中描述相似的部件。具有不同字母后缀的相似附图标记可表示相似部件的不同示例。附图以示例而非限制的方式大体示出了本文中所讨论的各个实施例。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理解,所有的定向参考(例如,上方、下方、向上、上、向下、下、顶部、底部、左、右、垂直、水平等)描述性地用于附图以有助于读者理解,且不表示(例如,对位置、方位或用途等)对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发明的范围的限制。另外,术语“基本上”可以是指条件、量、值或尺寸等的轻微不精确或轻微偏差,其中的一些在制造偏差或容限范围内。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是垃圾搅拌机的示意图;

图3是导流筒处的第一、第二垃圾通过孔交错的示意图;

图4是导流筒处的第一、第二垃圾通过孔重合的示意图。

图中,罐体1,电机2,搅拌轴3,导流筒4,支撑杆5,第一垃圾通过孔501,外套筒6,第二垃圾通过孔601,螺栓孔602,螺栓603,内套筒7,凸起条701,螺旋弹簧8,出料口9,炉膛10,进料管11,分离器12,尾部烟道13,过渡烟道14,co燃尽室141,烟气冷却室142,闸板阀门15,冷管16,热管17,落灰烟道18。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以下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权利要求书所涉及的发明。此外,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特征的所有组合未必是发明的解决方案所必须的。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包括炉膛10、与所述炉膛连接的进料管11、送料机构、炉膛上方连接的分离器12、分离器的烟气出口连通的尾部烟道13,所述分离器的烟气出口与所述尾部烟道之间设置有过渡烟道14,所述过渡烟道两侧通过分隔板分隔成co燃尽室141和烟气冷却室142,所述co燃尽室上端连接所述分离器的烟气出口,所述co燃尽室下端连通所述烟气冷却室下端,所述烟气冷却室上端连接所述尾部烟道,所述烟气冷却室内设置有受热面,所述尾部烟道上方设置有所述受热面;在空烟道底部通过落灰烟道18联通飞灰收集斗,再配以水冷出灰装置实现对灰的冷却;即过渡烟道为回程u型空烟道技术,分离器后第一个行程为空烟道,为co燃尽室,第二个行程空烟道内设置水冷屏,为烟气冷却室,冷却后的灰落到底部的飞灰收集斗。

如图2所示,送料机构包括垃圾搅拌机,所述垃圾搅拌机包括:罐体1;罐体的顶部设有进料口底部设有出料口9;伸入罐体内的搅拌轴,搅拌轴的上部与罐体的顶部转动连接,搅拌轴的上端连接皮带轮;连接在罐体顶部的电机2,电机的输出端与搅拌轴3上端的皮带轮由传动皮带连接;搅拌轴下端部设置有螺旋叶片;罐体内固定有导流筒4;所述螺旋叶片位于导流筒内。所述导流筒底部通过周向分布的支撑杆5连接罐体,支撑杆之间形成第一垃圾通过孔501,所述导流筒外套有可相对所述导流筒转动的外套筒6,所述外套筒上开有与所述第一垃圾通过孔对应的第二垃圾通过孔601。所述外套筒相对罐体通过临时固定装置固定,临时固定装置为,在导流筒上设置螺栓孔602,沿外套筒周向分布有螺栓穿过孔,通过使得不同的螺栓穿过孔与所述导流筒上的螺栓孔对应,利用螺栓603固定,从而调节外套筒相对导流筒的转动角度,从而改变第一垃圾通过孔与第二垃圾通过孔之间交错的角度,从而改变垃圾通过孔的大小。如图4所示,当第一垃圾通过孔与第二垃圾通过孔重合时,垃圾通过孔的开口最大,这有利于对颗粒较大较干的垃圾的搅拌,随着外套筒相对导流筒的转动使得垃圾通过孔的开口减小,如图3所示,当支撑杆位于第二垃圾通过孔的中间位置时,垃圾通过孔减小到最小,但是数量增加了一倍,这有利于对较细较稀垃圾的快速混合。所述垃圾出料口与进料管之间设置有闸板阀门15,从而控制两者的连通,实现在罐体中的搅拌或者边搅拌边推送。所述尾部烟道的所述受热面为冷管16,所述罐体上设置有热管17,所述冷管与所述热管通过管路循环系统连通,从而实现传热介质在冷管与所述热管之间循环,实现对罐体内的垃圾的预热。

实施例二

如图所示,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是,所述导流筒内滑动的套有内套筒7,所述内套筒底端与所述罐体底部通过与内套筒同轴的螺旋弹簧8支撑在罐体的底部,所述内套筒底部端口具有外翻的口沿,防止垃圾较干发生堵塞,当底部通料不畅时,内套筒升高减少内套筒的进料速度。所述导流筒内壁设置有轴向导槽,所述内套筒外壁上设置有与所述导槽配合的凸起条701,凸起条滑动的配合在所述轴向导槽内,对内套筒的上下运动起到导向的作用。

通过更换不同长度的螺旋弹簧可以改变内套筒的高度,从而相当于改变导流筒的长度,从而适应不同量或材质的垃圾混合,所述电机通过上下滑轨设置在罐体上,使得电机与搅拌轴可升降调节,以便适应不同垃圾的工作需求。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一些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说明书及附图中所示的装置及方法中的动作、步骤等执行顺序,只要没有特别明示顺序的限定,只要前面处理的输出并不用在后面的处理中,则可以任意顺序实现。为描述方便起见而使用“首先”、“接着”等的说明,并不意味着必须依照这样的顺序实施。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