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使用辊式炉排的立式垃圾焚烧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75039阅读:502来源:国知局
一种使用辊式炉排的立式垃圾焚烧炉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使用辊式炉排的立式垃圾焚烧炉。



背景技术:

垃圾焚烧处理是上世纪新兴起来的垃圾处理方式,其对城市生活垃圾减容化、无害化、资源化的处理是最有效的、最彻底的。垃圾焚烧炉是实现焚烧生活垃圾的核心设备。近些年来,垃圾焚烧炉的种类很多,并已在一些项目上进行了较长时间的运行,但是随着相关国家及国际标准的相继出台,将会对目前运行的垃圾焚烧系统提出更高的要求。

现有技术中,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城市的生活垃圾热值处在3000kj/kg~6000kj/kg之间,而在某些较高的地区,垃圾中的含沙率也较高,可达40%以上,即便在比较发达的北京、上海等地区,据近几年可查的数据显示,生活垃圾热值也仅维持在6000kj/kg上下。现有的各式垃圾焚烧炉都不太适用于上述低热值、高灰份生活垃圾的处理。若采用进口焚烧炉进行焚烧处理,不仅设备成本高,运行费用高,而且垃圾的焚烧质量也难以维持稳定。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辊式炉排的立式垃圾焚烧炉。它增加了辊式炉排,并采用烟气分层加分级处理,实现垃圾的连续燃烧及可控燃烧,满足生活垃圾的高效焚烧。

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以如下方式实现:

一种使用辊式炉排的立式垃圾焚烧炉,它包括立圆柱形的炉体和炉体外围的保温层以及金属骨架。其结构特点是,所述炉体侧壁从下至上依次设有位置相对应的两个复燃烟道、两个烟气出口一和两个排烟通道,进料口设置在炉体的上部。炉体的上方为拱形封顶,拱形封顶的顶部设有垂直向上的烟气出口二。炉体底部中心设有塔篦炉栅,塔篦炉栅的下方连接驱动轴。炉体下方设有出渣口并在出渣口的侧壁上设有进风口。炉体内腔中部设有燃烧炉排,炉体内腔上部进料口附近设有干燥炉排。

在上述立式垃圾焚烧炉中,所述干燥炉排和燃烧炉排都是由多根炉条排列组成,干燥炉排按照垃圾的进炉方向形成一倾斜的物料面。

在上述立式垃圾焚烧炉中,所述炉条包括圆筒形的辊柱及其两端的支撑件,炉条通过支撑件固定在炉体侧壁上。辊柱的材料采用耐高温陶瓷,辊柱表面置有四排羽翅件,每排羽翅件按螺旋曲线排列。

在上述立式垃圾焚烧炉中,所述炉体采用耐火砖材料。

在上述立式垃圾焚烧炉中,炉体内腔和各烟道处都设有多个温度测量点。所述炉体腔内、复燃烟道至烟气出口一之间的燃烧区设置多个摄像机头。

在上述立式垃圾焚烧炉中,所述复燃烟道内置有热辐射组件。

本发明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以立式炉体为基础、层状燃烧技术为辅,增设了辊式炉排,在炉内烟气采用多级+分层的处理方式,具有燃烧连续及燃烧可控等特点。本发明适用于对低热值、高灰份生活垃圾的处理,是一种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减容化和资源化处理的产品。本发明经焚烧试验证明性能指标达到预期效果,实用性较高,处理效果理想。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炉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炉内温度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图1和图2,本发明使用辊式炉排的立式垃圾焚烧炉,它包括立圆柱形的炉体13和炉体13外围的保温层14以及金属骨架15,炉体13采用耐火砖材料。炉体13侧壁从下至上依次设有位置相对应的两个复燃烟道4、两个烟气出口一7和两个排烟通道9,复燃烟道4内置有热辐射组件5,进料口12设置在炉体13的上部。炉体13的上方为拱形封顶11,拱形封顶11的顶部设有垂直向上的烟气出口二10。炉体13底部中心设有塔篦炉栅3,塔篦炉栅3的下方连接驱动轴1。炉体13下方设有出渣口16并在出渣口16的侧壁上设有进风口2。炉体13内腔中部设有燃烧炉排6,炉体13内腔上部进料口12附近设有干燥炉排8。炉体13内腔和各烟道处都设有多个温度测量点,炉体13腔内、复燃烟道4至烟气出口一7之间的燃烧区设置多个摄像机头。干燥炉排8和燃烧炉排6都是由多根炉条排列组成,干燥炉排8由三根炉条组成并按照垃圾的进炉方向形成一倾斜的物料面。炉条包括圆筒形的辊柱17及其两端的支撑件18,炉条通过支撑件18固定在炉体13侧壁上,辊柱17的材料采用耐高温陶瓷。辊柱17表面置有四排羽翅件19,每排羽翅件19按螺旋曲线排列。

本发明立式垃圾焚烧炉的炉体13分为三个区:从炉体13底部至复燃烟道4为燃尽区,从复燃烟道4至烟气出口一7为燃烧区,从烟气出口一7至排烟通道9为干燥区。从进料口12进入的垃圾在燃烧区点燃,热量一方面来自燃烧区上方的辐射、烟气的对流热,另一方面来自垃圾的内部。干燥炉排8和燃烧炉排6自身的运动使其上方燃烧的垃圾翻滚、搅动,不断的更新垃圾上下层,引燃下层的垃圾。同时,两组炉排的特殊运动(翻滚、搅动)疏松垃圾层,使垃圾层更加蓬松、透气,利于垃圾的燃烧。同时,本发明几组烟道的设计使炉排上方的空气以最佳的层状分布。焚烧炉的炉体13采用耐火砖设计,不仅蓄热量大,还可使垃圾焚烧时不用助燃。

本发明炉体13内壁不同区域的耐火材料可因温度的不同而不同,如高温区:主要以热传导系数高、耐温性能好的不定形耐火泥浇注而成,其他区域采用不/定型类的通用耐火材料砌成。同时,炉体13设置两个检修门及多个温度测量点,燃烧区设置摄像机头多个观察点,以便观察炉内垃圾的燃烧情况。本发明整个焚烧过程的控制,如进料速度、炉排运转时间以及风量等,通过微处理器分析各温度测量点的温度数据来实现,从而实现整个过程的全自动化操作。

本发明中的干燥炉排8和燃烧炉排6都是由多根炉条排列组成,而且炉条排列方位是根据炉体13结构特征和燃烧工艺的特点而确定的。对于不同区炉条的区别,仅体现在挡料羽翅件19尺寸的不同,辊柱17的主要材料是耐高温陶瓷。验证试验说明:辊柱17的材料可以耐得住1200℃的高温,并可长期工作,而且1000℃时有不小于300mpa的三点抗弯强度。金属羽翅件分为宽羽翅、窄羽翅,呈辐射状,用于干燥区和燃烧区炉排上,嵌装在由辊柱17烧结而成的基础槽内。宽羽翅件19安装并定位后,相邻的两羽翅件19会在轴向有重叠,是对细颗粒垃圾物料不易掉落的考虑。炉膛内的一次、二次风来自羽翅件19间的横向间隙(间隙40mm~50mm)。干燥炉排8里的炉条按照垃圾的进炉方向形成一倾斜的物料面,进而使进炉的物料得以充分铺开,干燥-燃烧-燃尽。燃烧过程中,炉条不断转动,垃圾上下翻层,水分被逐渐脱除,随热风上升,进而形成炉膛上部的干燥区。燃烧炉排6在两层间呈相间布置,形成一个立体式的燃烧布局,燃烧区的物料在炉排转动的疏导下,适时、适量的进入燃尽区。干燥炉排8和燃烧炉排6分别设置独立的驱动装置,较链式炉排,操作灵活。燃烧过程伴随炉条的运动及二次风的供给,进炉垃圾先后干燥、燃烧、燃尽。通过验证试验,本发明的焚烧炉具有炉排运转高效、燃烧效果好的特点,更对入炉垃圾有强的适应能力。

本发明的炉体13按照如下数据设计:

1)、干燥区:炉体13上部,占炉膛容积20%左右;

2)、燃烧区:炉体13中部,较干燥区内膛直径略小,在轴向方向,其占内膛的35%~40%左右;

3)、燃烬区:炉体13下部,约占炉膛40%~50%的高度,其中约70%的空间贮存炉渣,而炉渣表层是高温的燃烧区,大约有40%~50%的未燃烬垃圾滑落至此进一步燃烧完全。

本发明中塔篦炉栅3采用建材行业的构件,其设置在炉膛的底部,转动速度的调整通过分析炉渣燃烧情况而实现,进而调节出渣的速度。同时,在出渣过程中,炉渣及未燃尽垃圾随之蓬松,大块物被挤压碾碎,进而使主风道不受干扰,有利于燃尽区的进一步燃尽。因此,塔篦炉栅的设计特别适合我国生活垃圾的特点,如含灰高、水分含量波动大等。

本发明焚烧炉内膛顶端采用的是全封闭结构,在其两侧设置有烟气出口。垃圾进炉、升温、干燥、脱水,脱除的水蒸气与炉膛内上升的高温烟气混合,进而在炉膛顶部形成以烟气为主的缺氧区,即干燥区。干燥区的烟气经过烟气出口二10被排出炉体13,随之进入烟气再处理系统,经过降温脱水处理后回炉做进一步的无害化处理。燃烧区产生的烟气外排至烟气处理系统。燃烧区采用富氧区设计,通过二次风实现,干燥区下落的垃圾在燃烧区干燥、预热、燃烧,产生的烟气通过烟气出口一7排出,随之进入复燃烟道4经升温、复燃后通过排烟通道9排出炉体13。本发明通过验证试验可知:烟气出口一7和复燃烟道4的温度可达100℃以上。通过本发明焚烧炉的烟气分层隔离措施,可以避免燃烧区烟气与干燥区烟气混排的弊端,降低燃烧区烟气污染物浓度。同时,外排烟气在850℃下停留时间大于2s。

本发明工作中,入炉垃圾的热值越高,余热利用系统的规模就越大;而当垃圾的热值偏低时,预处理设备就要适当增加。因此,焚烧系统的设置要根据实际的需要来确定,在确保垃圾能得到无害化处理的前提下,可以有效地实现垃圾减容化、资源化目的的处理工艺是该垃圾焚烧系统的终极目标。

按照本发明结构,制造了按实际尺寸1:3的试验用焚烧炉,处理量约50t/d左右,进炉垃圾组分及热值评估为中等偏下。本次试验过程:

1)点火时间:上午8时;

2)引燃物:木柴;

3)进料速度:25~45kg/min;

4)垃圾:居民区生活垃圾(含灰率30%~40%,含水率35%);

当炉温升至正常范围后,人工投放垃圾,入炉垃圾未分拣、未预处理,经过2.5h后停止辅助燃料的添加,连续焚烧直至当天15时30分停炉。试验炉内温度测量点的分布如图1所示:a、b、c、d、e、f共六处。参看图3,表示了炉内四个重要部位(a、c、d、e)的温度曲线。从中可以看出(tc-干燥区烟气排放温度;te-燃烧区烟气排放温度;td-复燃烟道温度;ta:燃烬区燃烧炉膛温度):

1)tc:平均温度为550℃,超过设计温度,有利于燃烧;

2)te:午后te一直在820℃以上,基本接近设计值;

3)td:3h后,td比te超出80℃~120℃,效果较理想;

4)ta:一直维持在1000℃以上的水平。

试验结论:

(1)缩小后的试验炉的实验结果基本达到甚至超过设计标准,炉膛内的温度在900℃~1100℃区间,而且维持将近3h,焚烧炉出口烟气温度超过850℃,而且容易达到,保证了二噁英的分解及达标排放。

(2)该焚烧炉的烟气隔离处理措施效果明显,隔离差值维持在400℃到500℃,实际用处广泛。同时,td、te之间的差值也超过80℃。根据分析,如果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辐射设备的性能,焚烧效果将更理想。

(3)根据数据可知,相比设计温度,干燥区的烟气温度略高,即使实验过程中采取了加大风机转速的措施也没有降低的趋势。主要原因是加料过程中有空气的进入,致使无氧区燃烧的发生,但此种情况也有利于焚烧过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