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管式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60098阅读:7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套管式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换热器,具体地说是一种套管式换热器。
目前,在化工领域广泛使用的套管式换热器,主要用于气一液、液一液和气-气的换热。套管式换热器是把传热内管以同心圆状插入外管中,在内管内和内管与外管的环形空间内分别流入介质,进行热交换。如79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第一版《化工设备结构图册》中所公开的一种套管式换热器,这种套管式换热器的传热外管采用直管,外管与内管的密封与固定有两种形式,其中一种是内、外管之间采用不可拆连接,且内、外管两端均被焊死。上述结构存在如下缺陷1.由于外管采用直管,且内、外管两端均被焊死,当内、外管侧的介质温差很大时,会产生很大的温差应力,造成管子破裂。2.传统套管式换热器没有考虑低温条件下换热介质的保温问题,不能用于低温环境。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有效消除温差应力、且换热效率高、密封性能好、不仅适用于常温、高温环境,而且也能适用于低温环境的套管式换热器。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套管式换热器包括可传热内管、外管密封堵头和外管接管,外管的两端通过密封堵头与内管焊接。内管的两端为内管介质进出口,与工艺管道连接。在外管的两端有侧孔,外管接管的一端焊在侧孔上,另一端为外管介质进出口,与工艺管道连接。内管、外管均为U形管,钢制定位片焊在内管的外壁上。视换热面积的大小,可在工艺管道上安装数组换热器,每组换热器之间可通过内管的两端和外管接管的一端用管子焊接串接。
为了适应低温环境,本实用新型还设计了一个钢制保温筒体和支撑板,将内管和外管与支撑板相连后装入筒体,再将支撑板两端与筒体固定,支撑板为钢板。内管的两端和外管接管的一端置于筒体之外,然后在筒体中填入保温材料,焊上顶盖,再通过筒体下部的管嘴对筒体抽真空,最后将管嘴铅封。视换热面积的大小,筒体内可安装数组换热器,每组换热器之间可通过内管的两端和外管接管的一端用管子焊接串联。再将筒体安装在工艺管道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1.由于可传热的内管、外管均采用U形管,有效地消除了当内、外管之间的换热介质温差很大时所产生的温差应力;使介质能有效地对流换热,提高了换热效率。2.传统的套管式换热器对低温环境下介质的保温比较困难,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保温筒体,提高了低温环境下换热器的绝热性能,使本实用新型不仅适用于常温、高温环境,而且还适用于低温环境下的介质换热。
本实用新型具有两个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为已有技术的示意图。
现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实施例一如
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换热器的可传热内管1.外管2均为U形管。在内管1的外壁焊有钢制定位片3。外管2的两端通过密封堵头4与内管1焊接,内管1的两端为内管1的介质进出口。在外管2的两端有侧孔7,外管接管6的一端与侧孔7焊接,另一端为外管2的介质进出口。内管1和外管2的介质进出口均与工艺管道联接。
视换热面积的大小,可在工艺管道上安装数组换热器,每组换热器之间可通过内管1的两端和外管接管6的一端用管子焊接串联。换热器使用不锈钢材料。
实施例二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还可用保温筒体8和支撑板5,将内管1和外管2与支撑板5相连后装入筒体8,再将支撑板5的两端与筒体8固定,将内管1的两端和外管接管6的一端置于筒体8之外,然后在筒体8中填入保温材料9(本实用新型的保温材料为珠光砂),焊上顶盖10,再通过筒体8下部的管嘴11对筒体8抽真空,最后将管嘴11铅封。
视换热面积的大小,筒体8内可安装数组换热器,每组换热器之间可通过内管1的两端和外管接管6的一端用管子焊接串联,再将筒体8安装在工艺管道上。
权利要求1.一种套管式换热器,包括内管(1)、外管(2)、密封堵头(4)和外管接管(6),外管(2)的两端通过密封堵头(4)与内管(1)焊接,内管(1)的两端与工艺管道连接,在外管(2)的两端有侧孔(7),外管接管(6)的一端焊在孔(7)上,另一端与工艺管道连接,其特征在于内管(1)和外管(2)均为U形管,钢制定位片(3)焊在内管(1)的外壁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换热器还有一个保温筒体(8)和支撑板(5),将传热内管(1)和外管(2)与支撑板(5)相连后装入筒体(8),再将支撑板(5)与筒体(8)固定,内管(1)的两端和外管接管(6)的一端置于筒体(8)之外,然后在筒体(8)中填入保温材料(9),焊上顶盖(10),再通过筒体(8)下部的管嘴(11)对筒体(8)抽真空,最后将管嘴(11)铅封。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在工艺管道上可安装数组换热器,每组换热器通过内管(1)的两端和外管接管(6)的一端用管子焊接串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套管式换热器,其特点是换热器的传热内管和外管均采用U形管,有效地消除了温差应力,提高了换热效率。换热器的连接采用套管串联,所有密封处都采用焊接结构,有效地避免了渗透性很强的介质的泄漏,密封性能好。为了适应低温环境下的介质换热,本实用新型还设计了一个保温筒体,使本实用新型不仅适用于常温、高温环境的介质换热,而且还适用于低温环境的介质换热。
文档编号F28D7/10GK2319771SQ9722845
公开日1999年5月19日 申请日期1997年10月24日 优先权日1997年10月24日
发明者蔡红雨 申请人: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