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风循环式蚕茧干燥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00774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热风循环式蚕茧干燥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物品干燥设备,尤其是一种热风循环式蚕茧干燥设备。
背景技术
对于蚕茧及许多农副产品如香菇、魔芋等需使用干燥设备进行烘干,以便于仓储保存,适应工业化生产原料供应要求。在本发明人的CN2234960Y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多功能烘茧灶,由干燥室、加热炉、防火罩板、地烟火道、钢筋砼轨道梁、架空隔热板、墙烟火道、烟囱与排湿孔等组成。由于该实用新型采用了地、墙烟火道及较大口径排湿调温装置,比较其他灶型,具有结构简单、调控易行,升温排湿效果较好,操作安全方便等特点。然而,这种烘茧灶因使用了原有的炉胆以及围绕着该炉胆设置的地墙烟火道等结构,不能满足烘茧工艺要求的技术性能。并且因炉胆由铸铁制成,每个炉胆尺寸大,法兰盘螺栓平口连接因热胀冷缩作用,螺栓拉伸变形,造成接口裂缝漏烟冒火,伤茧质,易失火,不安全,且体大笨重安装不便,同时,炉胆内空间尺寸小,燃料燃烧不充分,小块拼装并嵌入地下和砌筑墙体内的地、墙烟火道,转弯处砖砌接口等结构限制了热气流程和散热面积的扩大,使热能转换效率不高,进气、控温、排湿技术措施欠佳、不能随时监测调控优化烘干蚕茧等干燥质量和更好地节能降耗增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燃料燃烧空间合理,热能转换利用率高以及节能环保效果更好,提高其炉灶利用率的热风循环式蚕茧干燥设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热风循环式蚕茧干燥设备包括一种热风循环式蚕茧干燥设备,包括热源装置,干燥室,排湿换气装置,热均衡装置,温度显示器,进出物品装置,其中,热源装置由灰坑、炉栅、炉膛、炉胆、地烟道、墙烟道、烧火门洞、烟囱、防火隔热罩板组成,排湿换气装置由进气孔和排湿孔组成,干燥室由内衬墙、保温夹层、外围护墙和进料门构成,其特征在于,热均衡装置由位于干燥室两侧墙体上的一组双轴风扇、引风送风轴流风机和电机构成;进出物品装置由货车和轨道梁构成,货车下装配有径向截面呈V槽的小轮和导向轮,通过螺栓或焊接与货车下部固定;热源装置的炉胆包括半圆筒体,分别与炉胆半圆筒体连接成一体并且从炉胆体边缘向下延伸出的加高件,与每个加高件连接成一体并从加高件端部向垂直于炉胆轴线方向横向向外延伸出的边脚,均匀交替地布置在炉胆半圆筒体的上表面上的多条凸状横筋和纵筋;位于干燥室下表面与耐火砼预制的“Y”型分火龙头衔接、将炉膛燃料燃烧火焰热气流分成两股接转引入炉胆两侧的管状地烟道由左右贴炉胆地烟道、贴边墙地烟道和墙烟道构成,地烟道、贴边墙地烟道和墙烟道分别由耐热钢筋砼预制成回旋式薄壁管道,这三种烟道除支体外,四面不嵌入地下和干燥室(33)两侧墙体(46,48)内。
采用本发明的上述结构,因炉胆半圆筒体的半径不变,能够适用于现有的应用场所,节省设备成本,同时因增加了加高件,相应增加了炉胆的整体高度,增大了炉胆内燃料燃烧的良好空间,设置二次进风道,给炉膛深部燃烧不烬的烟气补充氧气,促进充分燃烧放热,提高热效率。此外,由于在炉胆体的上表面设置与之成一体的纵、横筋,能有效地加强炉胆的强度以及增加热能转换传导散热面积,并且通过建筑预制装配工艺技术制作耐热钢筋混凝土薄壁烟火道构件,与以往砖砌成墙的烟火道相比,制造标准化精度高,施工规范化质量好,生产周期短而降低成本的同时,可减少设备自身耗能。再有,通过将地烟道和墙烟道分别制成管状U型构件和管状S型回旋式悬空安装排列,加长了热气流流程和扩大了热气流散热面积,提高了烟道构件的导热性能,以及减少了烟道构件的比热耗能,提高了热效率。
本发明进一步方案在于,贴炉胆的地烟道通过贴边墙地烟道与墙烟道连通,地烟道呈U型回旋的薄壁管道,墙烟道呈S型回旋薄壁管道,并且墙烟道通过两边墙上部横通排湿孔与其上方的边墙排湿孔盖板和烟囱与外部大气连通。炉胆左右两边沿有进气孔进入空气冷却炉胆,同时将空气加热进入干燥室转换排出湿气。在管状地烟道下面设有进风道、出风口、给进入干燥室转换排湿的空气加热,提高热能利用率与排湿效果,在盘旋上升的墙烟道上方,通长开口设置排湿进气口,向上收缩成梯形排湿孔,上设置调控盖板。管状墙烟道尽头出口,与用砖砌筑的烟囱衔接伸出房面,外部与大气连通,在超出干燥室顶面位置设置有控制闸板,有利排烟控温。
采用上述结构,能保证各构件间衔接密封,强化保温与热能利用,控温及置换排湿技术措施。
本发明再一方案在于,炉胆的防火调温罩箱的上方设有钢丝网防火罩隔热板,而在两侧的地烟道的上方分别设有货车边轮轨道梁和货车中部导向轮轨道梁,在两轨道梁上方分别铺设有角钢轨道,在轨道上面铺设行走钢筋砼板和架空隔热板。加热空气从边墙上升加热与置换靠边墙部分的蚕茧等物料的水蒸气。
采用上述结构,使热气流热源放置于干燥室内的地平面下部,符合热气流上升对流原理,均匀给热,既强化热能转换排湿作用和防火效果,又便利操作、检修,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减轻工人劳动强度,对保护物品(如茧)质量、强化节能和安全效果特别显著。
本发明进一步方案在于,干燥室的外面设有外包墙,而在墙烟道的外方设有墙烟道内衬墙,在外包墙和内衬墙之间填充保温夹层,并且所述的保温夹层由保温材料制成。
采用上述结构,能减少干燥室内热能损耗,提高热能转换利用率。
本发明的方案还包括所述的进料门为保温夹芯门,采用凹凸榫通体关合门扇和角钢门框,以及保温夹芯门由钢材和木材及保温材料复合制成。
采用上述结构,使门扇关闭密封效果好,能防止单块门扇翘曲变形,可减少热能损失,减少维修,延长使用寿命。
本发明的又一方案还包括,在炉胆的防火调温增热的罩箱内位于炉胆两侧、干燥室后墙烧火门洞两边设有炉胆热源进气孔,在地烟道的下方设有地烟道下进气道,以及在干燥室内炉胆右侧后墙中部,干燥室地平面表面上方设有干燥室地平面上部调温进气孔。
采用上述结构,以横排方式在干燥室两侧墙烟道上面加长、加大、加高排湿口,创造给热气提温、给冷气降温的控温、排湿最佳调控环境,有利于烘茧过程最佳控温配湿与适干蛹率的掌握。
本发明的方案还包括,在干燥室的上方设有楼顶砼横梁,在砼横梁的上表面设置楼顶砼盖板,在砼盖板的上部有楼顶保温层及抹面,并在楼顶保温层及抹面上设有多个多用途排湿孔,在楼顶的四周围有护墙,护墙内楼顶面上,安装一套控温排湿引风送风装置。采用上述结构,能保证各构件间衔接密封,强化保温措施,减少热能损耗。
本发明的又一方案在于,在干燥室的前墙和后墙上设有一组双轴风扇和温度检测装置,双轴风扇每一轴上扇叶分组分布。
采用上述结构,增加热能对流转换作用,创造干燥室内最佳均匀温度与排湿控温环境。并且能对干燥室内烘茧和其他物料的烘干质量、温度随时监测,提高热能利用率与随时掌握如烘茧老嫩干湿的适干蛹率。
附图简要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热风循环式蚕茧干燥设备的局剖主视图,
图2为沿图1中A-A线的剖视图,示出墙烟道13等布置,图3为沿图1中B-B线的剖视图,示出取下物品烘干用货车28后的干燥室33的俯视图,图4为沿图1中C-C线的剖视图,示出地烟道的布置,图5为沿图1中D-D线的剖视图,为图1中炉胆8与灰坑1和炉栅3结合处的放大的示意图,示出沿干燥室中轴线纵剖所给出的结构图形状况,图6为干燥室的后视图,图7为干燥室正视图,图8为干燥室顶面引风机、排湿孔布置图。
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下面,参照图1-4详述本发明的热风循环式蚕茧干燥设备的一个较佳实施例,本发明的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将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体现。
图1为本发明的热风循环式蚕茧干燥设备的局剖主视图,图2为沿图1中A-A线的剖视图,示出墙烟道13等布置,图3为沿图1中B-B线的剖视图,示出取下物品烘干用货车28后的干燥室33的俯视图,图4为沿图1中C-C线的剖视图,示出地烟道的布置。从图1-4,可了解本发明的多功能高效节能热风干燥室的内部结构与热能转换利用的工艺流程。在下面的实施例中,对于本发明的热风循环式蚕茧干燥设备,是以烘干蚕茧为例的,但并不限于此,可以烘干香菇、魔芋等物品。
首先,参照图1,示意地示出了本发明的热风循环式蚕茧干燥设备。该炉主要包括热源装置,干燥室,排湿换气装置,热均衡装置,温度显示器,进出物品装置。其中,热源装置由炉膛、炉胆、地烟道、墙烟道、烟囱、防火隔热罩板等组成,排湿换气装置由进气孔和排湿孔组成,热均衡装置由两组风扇、引风送风轴流风机和电机或柴油机构成,在干燥室前壁中心位置设置温度计,进出物品装置由货车和轨道构成。
热源装置包括由砖砌成墙的灰坑1,位于灰坑1上部的炉栅3,在炉栅3的上方设有基本上为半圆筒状炉胆8,位于炉胆8端部的烧火门洞4,以及在炉栅3下方的二次进风口,由此向里的炉膛底面以装置二次进风道2,伸入炉膛内翻火山41后部,向上开出口34(参照图5),以给炉膛燃料燃烧气流补充助燃氧气。因为从灰炕1尽头设置进气,所以给的新鲜空气是热气而不是鼓风机吹进的冷空气,它有利促进燃烧,翻火山41一方面控制填燃料位置,同时让燃烧火焰贴炉胆8上部延伸提高热利用率。
炉胆8的结构以及与灰坑1和炉栅3的结合将参照图5加以说明。炉胆8包括炉胆半圆筒体,分别与炉胆半圆筒体连接成一体并且从炉胆体边缘向下延伸出的加高件,与每个加高件连接成一体并从加高件端部向垂直于炉胆轴线方向横向向外延伸出的边脚,边脚位于炉栅3上方的灰坑1的边缘处,以及均匀交替地布置在炉胆半圆筒体上表面上的多条凸状横筋和纵筋。因炉胆半圆筒体的半径不变,能够适用于现有的应用场所,同时因增加了加高件,相应增加了炉胆的整体高度,增大了炉胆的燃料燃烧空间。此外,横筋和纵筋可以相互垂直设置,也可以成角度设置。由于在炉胆体的上表面设置与之成一体的纵横筋,能有效地加强炉胆的强度以及增加热能转换传导散热面积。
参见图1和图3,说明干燥室。干燥室33由墙烟道内衬墙14、位于内衬墙外的外包墙16、介于内衬墙14和外衬墙16之间的保温夹层15、干燥室33前墙46、干燥室33后墙48、护墙23和进料门25等构成,其中,进料门25为保温夹芯门,由钢材和木材及保温材料复合制成,采用凹凸榫通体关合门扇和角钢门框26,防止门变形翘曲,减少干燥室33内的热能损失。
下面,参照图1、图2和图4说明热源装置的地、墙烟火道结构。地、墙烟火道由位于干燥室33下表面下方的、炉胆8右侧的贴炉胆地烟道6、炉胆8左侧的贴边墙地烟道30和墙烟道13构成,烟道6、30和13分别由耐热钢筋混凝土通过预制成回旋式薄壁管道(下面将详述)装配而成,这三种烟道分别靠支体与地下和干燥室33的两侧墙体46、48连接外,烟道四面均不嵌入地下和干燥室33的两侧砌筑墙体内,为悬空散热。通过建筑预制装配工艺技术制作地、墙烟火道构件,与以往砖砌成墙的地、墙烟火道相比,制造施工质量提高的同时可减少设备自身耗能,能提高热效率。
图2示出墙烟道13垂直剖面的结构,示出在炉胆8的左侧与干燥室33的左右两侧墙体52之间设置贴边墙地烟道30,该贴边墙地烟道30的端头经“烟斗”状箱形三角31接转垂直向上进入墙烟道13,墙烟道13以S形向上分布,图5中示出强化节能炉胆8的位置和与分火龙头49对接嵌入的结构状况,同时示出从分火龙头49接转贴炉胆8地烟道6、地烟道6经U型地烟道36接转贴墙地烟道30是分段起坡安装的,然后经与“烟斗”状箱体三角31插接转升,与墙烟道13连接,墙烟道13S形盘旋上升到尽头与烟囱19连接,位于贴墙地烟道13上方并与地烟道13连通的两边墙上部横通排湿孔17和边墙排湿孔盖板18,在地烟道13的端头向上干燥室33顶向上设有与外部大气连通的烟囱19,烟囱19设置在干燥室33后墙48两侧墙角,另外在烟囱19出顶面上部有控制插板56,将废烟气排出进入大气层。参见图1和2,同时示出每道墙烟道13端头设置前墙46和后墙48两侧墙头通向外面的检修掏灰预留孔51,避免检修清除烟灰积尘,破坏整体结构。在烟囱19接壤干燥室33顶面上部设置控温排烟闸板56,控制燃烧放热与调节烘温,保障干燥质量,减少耗能。
图4示意地示出干燥室33地平表面下面、热源罩箱7上面的砼钢丝网隔热板10下面、砼轨道边梁9和轨道梁32以及铺设行走砼板11和架空隔热板35下面的炉胆8内炉栅3、烧火门洞4、热源进气孔5、炉胆8的横剖俯视图,俯视出热源罩箱7边板。图4还示出地烟道6、30的横剖面和电动机38机座位置等结构布置状况。贴于炉胆8左右两侧的地烟道6靠近干燥室33左右两侧墙体52处,通过U型地烟道36接转到贴边墙地烟道30,位于炉胆8一端有耐火砼制作的分火Y形龙头49等边斜三角件,从龙头49两边楔形凸沿出口与贴炉胆8两侧的地烟道6凹形进口衔接,使炉胆8两侧的地烟道6分别呈U形分布。图4中,图示箭头方向为热气在贴炉胆地烟道6中运行方向,来自炉胆8的热气沿箭头方向向两边的贴炉胆地烟道6的U型回型道36传送。
正如图中所示,燃料首先从烧火门洞4进入炉膛炉栅3上,燃料的高温热气流通过炉胆8端侧的翻火山41向纵深进入,到炉胆8炉膛的后段,因在此处设置二次进风出风口34,可以给前膛燃烧不足的可燃剩余物质补充氧气,以促进燃烧充分。接着,高温燃烧的气流继续前伸,抵达炉膛端部,通过耐火砼制作的分火Y形龙头49等边斜三角将火焰分向两边。因龙头49两边楔形凸沿出口与贴炉胆8地烟道6凹形进口衔接,所以地烟道6内流动的热气流又通过U型地烟道36接转到贴边墙地烟道30,贴边墙地烟道30端头又接入“烟斗”状箱体三角31,经箱体三角31承下接上接入墙烟道13,然后,通过在墙烟道13中S型盘旋,经过位于贴墙地烟道13上方并与地烟道13连通的两边墙上部横通的排湿孔17和边墙排湿孔盖板18,以及位于边墙排湿孔盖板18上方的出干燥室楼顶烟囱19排出。
运用此流程结构,可促进燃料充分燃烧放热,加长热气流程与扩大干燥室33内烟火道散热面积,提高热能转换利用率,楔形凹凸口接口,密封效果好,可防止热胀冷缩造成微小裂缝的漏烟。另外,通过如此设置本发明的烘茧炉,使得构成干燥室的构件相互衔接密封,强化了热能转换效率和保温措施,在冷却炉胆8表面的同时,将空气加热并使之进入干燥室33,置换加热物料产生的水蒸气排出,干燥室33内烘干蚕茧或其他物品的热能,主要是通过由炉胆8加热的空气取得。减少了热能损失,优化控温排湿效果,取得优质、高产、低耗、安全的烘干蚕茧效果和多功能适用性的科学技术保障。
采用上述结构,加长了干燥室内热气流程,扩大了散热面积,可均衡干燥室温度差异,提高热效率。
下面,接合图1和图3,说明进出茧装置。图3示出了干燥室33内地平表面的结构布局情况。炉胆8热源外罩有防火调温罩箱7,在罩箱7上盖有防火罩钢丝网隔热板10,罩箱7两侧为承载货车28的砼轨道边梁9和导向轮轨道梁32,货车边轮轨道梁9在炉胆8右侧的地烟道6的上方,轨道梁9固定到混凝土梁上,货车中部导向轮轨道梁32在炉胆8的左侧、贴边墙地烟道30的上方,轨道边梁9和导向轮轨道梁32贴炉胆8一侧上铺设行走砼板11,贴边墙一侧地烟道30上面、在该轨道梁32上方铺架空隔热板35。在干燥室33的后墙48上设有调温进气孔12,在干燥室33前墙46前端设有电机38与传动带防护安全罩39,13为墙烟道。货车28用钢材制成,货车下装配有径向截面呈V槽的小轮和导向轮,通过螺栓或焊接与货车下部固定,以使货车28可在轨道梁9上灵活推拉。梁上铺设钢筋混凝土走道板和隔热板。使用时,货车28从进料门25进入干燥室33后沿货车边轮轨道梁9位于行走砼板11上,通过在炉胆8左侧的地烟道6上方设置的货车中部导向轮轨道梁32,使位于砼板11上的货车28从炉胆8的右侧移至左侧,以将来自地烟道的热气通过砼板11和隔热板35有效地烘干货车28上的蚕茧或其他物品,因设置防火罩钢丝网隔热板10、砼板11和架空隔热板35,加强了热能转换作用与防火措施。同时因设置导向轮轨道梁32,便于操作检修,提高了设备使用寿命,减轻了工人劳动强度。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热均衡装置。参见图1、5-7,在干燥室33内衬墙14上还设有双轴风扇27,风扇27装在干燥室33的前、后墙46和48之间,风扇轴大盘外安装安全防护罩39,在干燥室33前墙46中部,两进出料门中墙体上安装有温度检测装置温度计40,而温度计40安装在双风扇轴之间中间位置,以利准确检测干燥室33温度。风扇27的形式为,每一轴上12片扇叶分三组分布。在干燥室33上方,风扇27的轴两端与前后墙46和48连接。风扇27的轴通过皮带与在干燥室33前墙46外的电机38连接,并通过调速器或皮带轮调速,参见图5。图5中还示出在干燥室33的上方设有楼顶砼横梁20,在砼横梁20的上表面设置楼顶砼盖板21,在砼盖板21的上部有楼顶保温面层22,并在楼顶保温面层22上设有多个多用途排湿孔24,在楼顶的四周有围护墙23。在围护墙23内干燥室33的顶部后端设有引风送风轴流风机42,用于引风送风控温排湿余热利用。引风机42由送风主管54、与主管54连接的送风支管44和分支管45、与风机42连接的余热利用引风主管53、主进风管余热回用闸阀43组成。本发明的热风循环式蚕茧干燥设备烘烤蚕茧和其他物品时,首先,电动机38带动双轴风扇27转动,承载货车28从保温夹芯门25进入,位于轨道梁上铺行走砼板11上并行进搁置在轨道边梁9和导向轮轨道梁32上,热源放出的热能,通过炉胆8、地烟道30传导,辐射加热的空气,向上进入干燥室33,经过双轴风扇27的搅动,使高热空气迅速流向干燥室33内周围空间,热风渗透到烘干的物品中,进行产生热能烘干除湿的转换反应。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排湿换气装置。排湿换气装置由进气孔和排湿孔组成。参见图1和图4,在炉胆8的防火调温罩箱7内位于炉胆8的炉口两侧设有炉胆热源进气孔5,并装配手动调节闸门,并且在地烟道6下面设有进气送风口47(参见图5和6)。而在干燥室33后墙48上在地烟道的下方设有地烟道下进气道29(参见图1和图5),从进气道29进入的空气通过地烟道6表面加热从隔热过道板下面沿边轮轨道与干燥室33侧墙间隙进入干燥室33,供给烘干物料的干燥热风,将烘干物产生的水蒸气置换排出。另外,在干燥室33内炉胆8右侧上方还设有干燥室地平面上部进气孔12(参见图3、6和7),以横排方式加长加大加高排气孔,创造给热气、控温、排湿调控优良环境,有利于烘茧过程适干蛹率的掌握。参见图1、2和5-8,排湿孔17内设在干燥室33的两侧内壁之间并通向外大气层,创造了控温排湿良好环境,成为提高烘茧质量的技术保障。排湿孔17装配有手动调节闸门。图7示出正立面前墙看干燥室33顶布局的排湿孔盖板18的结构,图8为俯视干燥室33顶面排湿孔盖板18的结构。
图7示出正立面前墙看干燥室顶布局的排湿孔盖板18,引风送风风机42,主引风管53,引风支管55,烟囱状况,从进出料门洞看干燥室33、调温进气孔12和正面墙上风扇轴27大皮带轮外护安全罩39,温度计40,角钢门框26(也参见图3),保温夹芯门扇25和中部墙外皮安装的电动机38的主视图。
图8为俯视干燥室顶面排湿孔盖板18、引风支管55、引风支管53、引风机42、送风主管54、送风支管44、送风分支管45、烟囱19、控温插板56的状况。
采用本发明的热风循环式蚕茧干燥设备,经实测性能指标如下表1所示表1

采用本发明的热风循环式蚕茧干燥设备,具有烘茧、香菇、魔芋等效率高、节能效果好、干茧等品质得到有效保障,生产操作安全,环保等优点,使烘茧各阶段对温度、湿度、气流三要素的不同要求能自由调控。取得既保全和补正茧质,又提高烘力和节省费用的技术效果。
以上,针对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超出本发明的精神范围内可在本实施例的基础上作成各种变化或变更。
权利要求
1.一种热风循环式蚕茧干燥设备,包括热源装置,干燥室,排湿换气装置,热均衡装置,温度显示器,进出物品装置,其中,热源装置由灰坑、炉栅、炉膛、炉胆、地烟道、墙烟道、烧火门洞、烟囱、防火隔热罩板组成,排湿换气装置由进气孔和排湿孔组成,干燥室由内衬墙、保温夹层、外围护墙和进料门构成,其特征在于,热均衡装置由位于干燥室(33)两侧墙体(46,48)之间的一组双轴风扇(27)、引风送风轴流风机(42)和电机(38)构成;进出物品装置由货车(28)和轨道梁(9)构成,货车(28)下装配有径向截面呈V槽的小轮和导向轮,通过螺栓或焊接与货车(28)下部固定;热源装置的炉胆(8)包括半圆筒体,分别与炉胆半圆筒体连接成一体并且从炉胆体边缘向下延伸出的加高件,与每个加高件连接成一体并从加高件端部向垂直于炉胆轴线方向横向向外延伸出的边脚,均匀交替地布置在炉胆半圆筒体的上表面上的多条凸状横筋和纵筋;位于干燥室(33)下表面与耐火砼预制的Y型分火龙头(49)衔接、将炉膛燃料燃烧火焰热气流分成两股接转引入炉胆(8)两侧的管状地烟道由左右贴炉胆地烟道(6)、贴边墙地烟道(30)和墙烟道(13)构成,地烟道(6)、贴边墙地烟道(30)和墙烟道(13)分别由耐热钢筋砼预制成回旋式薄壁管道,这三种烟道除支体外,四面不嵌入地下和干燥室(33)两侧墙体(46,48)内。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风循环式蚕茧干燥设备,其特征在于,炉胆(8)左侧的地烟道(6)通过贴边墙地烟道(30)与墙烟道(13)连通,地烟道(6)呈U型回旋的薄壁管道,墙烟道(13)呈S型回旋薄壁管道,并且墙烟道(13)通过两边墙上部横通排湿孔(17)与其上方的边墙排湿孔盖板(18)和烟囱(19)与外部大气连通。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热风循环式蚕茧干燥设备,其特征在于,炉胆(8)的防火调温罩箱(7)的上方设有防火罩钢丝网隔热板(10),而在两侧的地烟道(6)的上方分别设有货车边轮轨道梁(9)和货车中部导向轮轨道梁(32),在两轨道梁(9)(32)上方分别设有轨道梁上铺行走砼板(11)和架空隔热板(35)。
4.按照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热风循环式蚕茧干燥设备,其特征在于,干燥室(33)的外面设有外包墙(16),而在墙烟道(13)的外方设有墙烟道内衬墙(14),在外包墙(16)和内衬墙(14)之间填充保温夹层(15)。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风循环式蚕茧干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保温夹层(15)由保温材料制成。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风循环式蚕茧干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料门(25)为保温夹芯门,采用凹凸榫通体关合门扇和角钢门框(26)。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热风循环式蚕茧干燥设备,其特征在于,保温夹芯门由钢材制成。
8.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风循环式蚕茧干燥设备,其特征在于,在炉胆(8)的防火调温罩箱(7)内位于炉胆(8)两侧设有炉胆热源进气孔(5),在地烟道(6)的下方设有地烟道下进气道(29),以及在干燥室(33)内炉胆(8)右侧上方设有干燥室地平面上部进气孔(12)。
9.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风循环式蚕茧干燥设备,其特征在于,在干燥室(33)的上方设有楼顶砼横梁(20),在砼横梁(20)的上表面设置楼顶砼盖板(21),在砼盖板(21)的上部有楼顶保温层及抹面(22),并在楼顶保温层及抹面(22)上设有多个多用途排湿孔(24),在楼顶的四周围有护墙(23)。
10.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风循环式蚕茧干燥设备,其特征在于,在干燥室(33)的前后墙(46,48)之间上设有一组双轴风扇(27)和温度计(40),双轴风扇(27)每一轴上扇叶分组分布。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物品干燥设备,尤其是一种热风循环式蚕茧干燥设备,是由内热源、干燥室、给排气、热均衡、温度计、余热循环和进出物品装置构成。其特征在于:热源装置由炉栅炉胆和耐热砼地、墙火道构成,热均衡由干燥室内两组风扇,温度计,给排气孔阀,余热循环风机和动力组成,干燥室由保温夹墙,顶盖保温梁板,内地平轨道梁板,保温密封门扇构成,盛装物品茧车沿轨道经由门口进出干燥室。采用本发明热风循环式蚕茧干燥设备按蚕茧干燥工艺最佳温度曲线要求,将热工理论、材料仿化工流程线路与建筑装配技术优化组合、调控运行,具备蚕茧干燥“优质、高产、低耗、安全”技术保障。可兼用于其它物品干燥。
文档编号F26B23/00GK1344904SQ0112050
公开日2002年4月17日 申请日期2001年7月17日 优先权日2001年7月17日
发明者谢一中 申请人:谢一中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