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送风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91408阅读:3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智能送风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器技术,更明确地说是一种能自动选择送风方向的节能的智能送风空调器。
背景技术
已有的空调器其室内机均是以整个房间做为空气调节的对象。整个房间的温度达到设定温度时停机,未达到设定温度时室内机则继续工作。但实际上人在房间内所处的空间是非常有限的,特别在房间比较大的情况下。已有的空调器其室内机对房间内没有人的大部分区域也进行空气和热量交换,既浪费了能源,也加重了环境污染。另外,在大多数情况下,离开房间的人作不到人来开机、人走关机。而且,人为的频繁开机关机又往往导致空调器压缩机的损坏,在技术上也是不允许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点和不足,提供一种能向房间中的特定区域送风、无人时又能适时自动关机的,既节约了能源,又减轻了环境污染,而且不会损坏压缩机的智能送风空调器。

发明内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实用新型由空调器壳体,安装在壳体中由压缩机以及与其依次连接的冷凝器(室外换热器)、节流器、蒸发器(室内换热器)等组成的制冷(制热)系统,安装在壳体中的冷凝器(室外换热器)风扇和蒸发器(室内换热器)风扇及其电机、安装在壳体上的栅板以及制冷(制热)系统和风扇电机的电气控制系统所构成。壳体上还安装着智能送风控制电路。智能送风控制电路由安装在壳体上的红外检测单元、安装在壳体内与红外检测单元连接的信号驱动及传送单元、与信号驱动及传送单元连接的信号处理单元和与信号处理单元连接的控制驱动单元所构成。控制驱动单元与其驱动的方向可调的风扇电机相连接。智能送风控制电路还与向其供给电能的电气控制系统相连。红外检测单元由红外发射管和红外接收管所构成。其功能是检测人体活动的方位,并将这一信号送信号驱动及传送单元。信号驱动及传送单元负责控制信号的定期巡检并将控制信号传送至信号处理单元。信号处理单元将收到的信号放大并根据预先设定确定信号的处理流程及结果。控制驱动单元的作用是将收到的经过处理的信号变为步进电机的驱动信号,进而决定步进电机的转动量及转动方向。方向可调的风扇电机可以是步进电机,调节栅板方向的栅板电机也可以是步进电机。
信号驱动及传送单元由JT6N52型集成电路以及与其连接的电阻、电容、二极管和三极管电路所组成。信号处理单元由TA8401F型集成电路以及与其连接的电阻、电容电路所组成。控制驱动单元由微处理器及其外围电路所构成。集成电路和微处理器使本发明的电路简化并智能化,控制可靠、迅速、灵活,功能多,效果显著。微处理器电路由TMP91C815F型单片机所构成。这是一种专用的微处理器,性能十分优良。红外检测单元由左右两组红外检测器组成。可以立体地检测室内空间。智能送风控制电路的控制驱动单元还与可调节栅板方向的步进电机相连,以进一步控制调节栅板方向,使之与人体所在的方位一致。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就是这样完成的。
本发明可使空调器只向房间中的特定区域送风、无人时又能适时关机,自动控制,方便灵活。既节约了能源,又减轻了环境污染。它可广泛应用于各种空调器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外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检测原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智能送风控制电路的电气原理图。
图1所示,实用新型由空调器壳体1、制冷(制热)系统2、风扇及其电机7、栅板4、电气控制系统3以及智能送风控制电路6所构成。智能送风控制电路6安装在空调器壳体1上,左右各有一个红外检测器5。
图2所示,当左侧的红外检测器5检测到有人时,空调器将向区域A送风或避开区域A送风。当右侧的红外检测器5检测到有人时,空调器将向区域B送风或避开区域B送风。当左侧和右侧的红外检测器5都检测到有人时,空调器将全方位向全区域送风。若在规定时间内(如10分钟)在空调器的全区域内检测不到有人时,空调器将自动关机。节能省电,减少污染。步进电机7用于调节栅板4的方向。
图3所示,智能送风控制电路6由红外检测单元8、信号驱动及传送单元9、信号处理单元10和控制驱动单元11所构成。控制驱动单元11与其驱动的方向可调的风扇电机及栅板电机7相连接。红外检测单元8由左右两组红外检测器5组成。每一组红外检测器5均由一个红外发射管12和一个红外接收管13组成。信号驱动及传送单元9由JT6N52型集成电路14以及与其连接的电阻、电容、二极管和三极管电路所组成,其上部电路15用于驱动红外发射管12发出红外光,其下部电路16用于巡检并传送红外接收管13的红外信号。信号处理单元10由TA8401F型集成电路17以及与其连接的电阻、电容电路所组成。控制驱动单元11由微处理器18及其外围电路所构成。外围电路中19为晶体振荡器。针式插座20通过另一驱动器与风扇电机和栅板电机7连接。微处理器18由TMP91C815F型单片机所构成。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如下实施例1。一种智能送风空调器,为分体式结构,如图1~3所示,但图1仅为其室内机壳体。它由空调器壳体1、制冷系统2、风扇及其电机和栅板电机7、栅板4、电气控制系统3以及智能送风控制电路6所构成。智能送风控制电路6安装在空调器壳体1上,左右各有一个红外检测器5。风扇及其电机和栅板电机7均为方向可调的步进电机。智能送风控制电路6由红外检测单元8、信号驱动及传送单元9、信号处理单元10和控制驱动单元11所构成。红外检测单元8由左右两组红外检测器5组成。每一组红外检测器5均由一个红外发射管12和一个红外接收管13组成。信号驱动及传送单元9由JT6N52型集成电路14以及与其连接的电阻、电容、二极管和三极管电路所组成,其上部电路15用于驱动红外发射管12发出红外光,其下部电路16用于巡检并传送红外接收管13的红外信号。信号处理单元10由TA8401F型集成电路17以及与其连接的电阻、电容电路所组成。控制驱动单元11由微处理器18及其外围电路所构成。外围电路中19为晶体振荡器。针式插座20通过另一驱动器与风扇电机和栅板电机7连接。
实施例2。一种智能送风空调器,为分体式结构,如图1~3所示。其微处理器18由TMP91C815F型单片机所构成,其余均同实施例1。
实施例3。一种智能送风空调器,为热泵冷热风型整体柜式结构。其智能送风控制电路6安装在空调器壳体1上,左右各有一个红外检测器5。栅板电机7为方向可调的步进电机。智能送风控制电路6由红外检测单元8、信号驱动及传送单元9、信号处理单元10和控制驱动单元11所构成。红外检测单元8由左右两组红外检测器5组成。信号驱动及传送单元9由JT6N52型集成电路14以及与其连接的电阻、电容、二极管和三极管电路所组成。信号处理单元10由TA8401F型集成电路17以及与其连接的电阻、电容电路所组成。控制驱动单元11由微处理器18及其外围电路所构成。针式插座20通过另一驱动器与风扇电机和栅板电机7连接。栅板电机7是一种步进电机。微处理器18由TMP91C815F型单片机所构成。其制冷(制热)系统由压缩机以及与其依次连接的冷凝器(室外换热器)、节流器、蒸发器(室内换热器)等组成。
实施例4。一种智能送风空调器,为户式中央分体式结构,如图1~3所示,但图1仅为其室内机壳体。其风扇电机和栅板电机7均为方向可调的步进电机。其余同实施例1。
实施例1~4可使空调器只向房间中的特定区域送风,无人时又能适时关机,自动控制。既节约了能源,又减轻了环境污染。它可广泛应用于各种空调器中。
权利要求1.一种智能送风空调器,它由空调器壳体,安装在壳体中由压缩机以及与其依次连接的冷凝器 室外换热器、节流器、蒸发器 室内换热器等组成的制冷、制热 系统,安装在壳体中的冷凝器 室外换热器风扇和蒸发器室内换热器风扇及其电机、安装在壳体上的栅板以及制冷、制热系统和风扇电机的电气控制系统所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壳体上还安装着智能送风控制电路,智能送风控制电路由安装在壳体上的红外检测单元、安装在壳体内与红外检测单元连接的信号驱动及传送单元、与信号驱动及传送单元连接的信号处理单元和与信号处理单元连接的控制驱动单元所构成,控制驱动单元与其驱动的方向可调的风扇电机相连接,智能送风控制电路还与向其供给电能的电气控制系统相连。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送风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说的信号驱动及传送单元由JT6N52型集成电路以及与其连接的电阻、电容、二极管和三极管电路所组成,信号处理单元由TA8401F型集成电路以及与其连接的电阻、电容电路所组成,控制驱动单元由微处理器及其外围电路所构成。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送风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微处理器由TMP91C815F型单片机所构成。
4.按照权利要求1~2中每一个权利要求所述的智能送风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说的红外检测单元由左右两组红外检测器组成。
5.按照权利要求1~2中每一个权利要求所述的智能送风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智能送风控制电路的控制驱动单元还与可调节栅板方向的步进电机相连。
6.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送风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智能送风控制电路的控制驱动单元还与可调节栅板方向的步进电机相连。
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送风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说的风扇电机是一种步进电机。
专利摘要一种智能送风空调器,涉及空调器技术。它由空调器壳体、制冷(制热)系统、栅板、风扇及其电机、电气控制系统所构成。壳体上还安装着智能送风控制电路。它由红外检测单元、信号驱动及传送单元、信号处理单元和控制驱动单元所构成。控制驱动单元与方向可调的风扇电机相连接。信号驱动及传送单元由JT6N52型集成电路等组成。信号处理单元由TA8401F型集成电路等组成。控制驱动单元由TMP91C815F型微处理器构成。红外检测单元由左右两组检测器组成。控制驱动单元还与可调节栅板方向的步进电机相连。它可使空调器只向房间中的特定区域送风、无人时又能适时关机,自动控制。既节约了能源,又减轻了环境污染。它可广泛应用于各种空调器中。
文档编号F24F11/02GK2529117SQ0127793
公开日2003年1月1日 申请日期2001年12月27日 优先权日2001年12月27日
发明者杜光林, 贾庆贤, 蔡文东, 刘宁 申请人:海尔集团公司, 青岛制冷技术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