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建筑的通风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31750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智能建筑的通风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建筑的通风装置,包括顶罩结构、设置在顶罩结构内的集热装置和用于固定顶罩结构的连接结构,所述的连接结构包括连接板,所述的连接板上设置有排风装置,所述的顶罩结构上设置有排风口,所述的集热装置包括集热装置框、设置在集热装置框顶部的集热板、设置在集热装置框内的储热部件和设置在集热装置框底部的送风装置,所述的集热装置框外设置有风能转热能装置,所述的风能转热能装置连接在储热部件上,所述的风能转热能装置位于排风装置和排风口之间,所述的集热装置框的底部位于连接结构的下方,其节能环保且使得建筑物内换气速度快。
【专利说明】 智能建筑的通风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建筑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智能建筑的通风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在大中型高层建筑物的内部都设置有通风系统,通风系统的功能是出尽建筑物内空气与外部空气的交换流通,满足室内人员从事各种活动的需要。智能建筑内的通风系统其均受控制器统一管理控制。建筑物内的通风系统,其一般采用通风天窗,加大室内和室外空气对流,但是其易使各种杂质灰尘进入建筑物内;或采用中央空调将室内空气抽离室内,并将室外空气经处理后抽入空气,但是,其对能源的依赖性大,需消耗电能。为了解决这种问题,现有的方案其采用在建筑物顶部设置集热装置,利用顶部的热气产生热运动,带动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的流通,但是,其仅利用热运动产生空气的流动,建筑物内的空气流速太慢。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智能建筑的通风装置,其节能环保且使得建筑物内换气速度快。
[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智能建筑的通风装置,包括顶罩结构、设置在顶罩结构内的集热装置和用于固定顶罩结构的连接结构,所述的连接结构包括连接板,所述的连接板上设置有排风装置,所述的顶罩结构上设置有排风口,所述的集热装置包括集热装置框、设置在集热装置框顶部的集热板、设置在集热装置框内的储热部件和设置在集热装置框底部的送风装置,所述的集热装置框外设置有风能转热能装置,所述的风能转热能装置连接在储热部件上,所述的风能转热能装置位于排风装置和排风口之间,所述的集热装置框的底部位于连接结构的下方。
[0006]本实用新型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做了改进,以加速建筑内空气的流速,加快换气速度。本实用新型的换气原理与现有技术一致,均为利用顶部的热气产生空气的热运动,加速建筑内空气的流速。但是,本实用新型在其基础上做了改进,其一:在连接结构上设置排风装置,加速室内空气抽离的速度;其二,在集热装置框的底部设置有送风装置,加快热气的流动速度,即加快热运动的速度;其三,在排风装置和排风口之间设置有风能转热能装置,利用排风装置产生的风能带动风能转热能装置将其转化为热能,达到能源二次利用,节能的目的,且风能转热能装置可增加热能的产生速率,加快热运动的速度。
[0007]在正常使用时集热装置框的底部位于连接结构的下方即送风装置位于排风装置的下方,避免排风装置将送风装置送进的热气排出去。送风装置将集热装置框内的热空气送入建筑内,排风装置即将建筑内的空气排出。
[0008]作为优选,所述的集热板为太阳能板。
[0009]作为优选,所述的排风装置和送风装置均为排风扇。
[0010]作为优选,所述的储热部件位于风能转热能装置的下方。
[0011]综上,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2]1、本实用新型利用送风装置加速热运动,且利用排风装置加速建筑内空气的流动,其两者的配合可加速建筑内换气的速度。
[0013]2、本实用新型利用风能转热能装置将排气装置产生的风转换为热能,其节能环保,且风能转热能装置可增加热能的产生速率,加快热运动的速度。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5]附图中标记及相应的零部件名称:1、顶罩结构;11、排风口 ;2、集热装置;21、集热装置框;22、集热板;23、储热部件;24、送风装置;3、连接结构;31、排风装置;4、风能转热能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的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0017]实施例1:
[0018]如图1所示的一种智能建筑的通风装置,包括顶罩结构1、设置在顶罩结构I内的集热装置2和用于固定顶罩结构I的连接结构3,所述的连接结构3包括连接板,所述的连接板上设置有排风装置31,所述的顶罩结构I上设置有排风口 11,所述的集热装置2包括集热装置框21、设置在集热装置框21顶部的集热板22、设置在集热装置框21内的储热部件23和设置在集热装置框21底部的送风装置24,所述的集热装置框21外设置有风能转热能装置4,所述的风能转热能装置4连接在储热部件23上,所述的风能转热能装置4位于排风装置31和排风口 11之间,所述的集热装置框21的底部位于连接结构3的下方。
[0019]实施例2:
[0020]如图1所示的一种智能建筑的通风装置,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做了细化,即所述的集热板22为太阳能板。利用太阳能板直接对太阳能进行利用,其节能环保。[0021 ] 为了简化结构及节约供给能源,所述的排风装置31和送风装置24均为排风扇。排风扇其启动的电源电压低,且结构简单,易于安装操作,可达到节约的目的。
[0022]为了对风能转热能装置4进行保护,所述的储热部件23位于风能转热能装置4的下方。储热部件23将太阳能和风能所转化的风能进行存储,其周边温度较高,即储热部件与送风装置之间的温度较高,为了避免高温对风能转热能装置4的破坏,将其设置在温度较低的位置,即风能转热能装置4位于储热部件23的上方。
[0023]如上所述,可较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
【权利要求】
1.智能建筑的通风装置,包括顶罩结构(1)、设置在顶罩结构(I)内的集热装置(2)和用于固定顶罩结构(I)的连接结构(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结构(3)包括连接板,所述的连接板上设置有排风装置(31),所述的顶罩结构(I)上设置有排风口(11),所述的集热装置(2)包括集热装置框(21)、设置在集热装置框(21)顶部的集热板(22)、设置在集热装置框(21)内的储热部件(23)和设置在集热装置框(21)底部的送风装置(24),所述的集热装置框(21)外设置有风能转热能装置(4),所述的风能转热能装置(4)连接在储热部件(23)上,所述的风能转热能装置(4)位于排风装置(31)和排风口(11)之间,所述的集热装置框(21)的底部位于连接结构(3)的下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建筑的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热板(22)为太阳能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建筑的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风装置(31)和送风装置(24)均为排风扇。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建筑的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储热部件(23)位于风能转热能装置(4)的下方。
【文档编号】F24F7-007GK204268642SQ201420730315
【发明者】赖启天 [申请人]四川天启智源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