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式空气调节装置及调节方法

文档序号:4592794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窗式空气调节装置及调节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空气调节装置及调节方法,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高楼的窗户上方便换气,提高空气调节性能和建筑物使用面积的窗式空气调节装置及调节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城市中心的高层建筑物有增多的趋势,这些高层建筑物外墙一般完全封闭以保障居住安全,而且集中供暖以及供冷气,为居住者提供舒适的环境。如图1所示,高层建筑物的外墙上设置透明的封闭性窗户(1),保障居住者安全,并且居住者可方便地欣赏外面景色以及采光。封闭性窗户(1)完全隔开建筑物内部和外部,所以外面的空气不能进入到建筑物内部,因此,当居住者要呼吸外面的新鲜空气时要到建筑物的楼顶或者一层的出入口,故极其不方便。另外,以前的高层建筑物上也要建立某种结构的空气调节系统,给居住者的生活提供方便,但是,建筑物的结构及状态不同,所以受到制约。如图2所示,建筑物外墙上装置有完全封闭建筑物内部和外部的封闭性窗户(1),建筑物的楼顶上有室外机(3)。室外机(3)通过冷媒管道(5)向建筑物内部的各个室内空间供给冷媒。通过冷媒管道(5)流入的冷媒在室内机(2)进行热交换,调节室内温度。由于室内机(2)和室外机(3)是热交换机,因此可调节建筑物内部的温度。空气调节系统中设置有换气管道(6),向外部强制排出被灰尘等污染的室内空气,换气管道(6)跟室内的换气口(4)连通,使外部空气流入室内或者使室内空气向外部排出。为了通过换气管道(6)强制换气,在建筑物的内部要安装大容量的电机和风扇,进行空气的吸入/排出运转。但是,设置换气管道(6)时,建筑物的内部形成复杂的空气流路结构,而且设置空气流路时需要大量的费用以及占用大量的空间,使建筑物的使用率下降。尤其高层建筑物主要位于大城市的地价昂贵的地段,因此这些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非有效使用已成为严重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是提供能够顺畅的让建筑物的内部空间得到换气,并且能够降低换气装置的成本的窗式空气调节装置;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改善设置于建筑物外墙上的封闭型窗户的结构,从而能够提高室内空间的使用率,并且能够让居住者更能强烈的感受到换气所带来的舒适感;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是提供窗式空气调节装置的调节方法。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空气调节装置,它包括设置于建筑物外墙内侧的室内窗、设置于建筑物外墙外侧的室外窗、支撑室内窗和/或者室外窗的框架、使室内窗向室内侧移动的室内窗驱动装置、使室外窗向室外侧移动的室外窗驱动装置;本发明的窗式空气调节装置的调节方法如下同时操作室外窗和室内窗,从而在自动调节空调状态下进行自动调节选择阶段;为了设定在上述自动调节选择阶段所选择的自动调节状态,比较室内环境和室外环境后调节上述室外窗和室内窗的敞开程度的阶段;如果使用者不满意上述自动调节选择阶段所选择的空调运行状态时,再依次分别操作室外窗、室内窗和风扇,从而调节至合适状态的阶段。本发明可以提高室内空气的换气及室内空气的调节效果,并且能够进一步提高居住于建筑物内的居住者的舒适感。而且,本发明还节省了安装空间,进一步提高了建筑物内部空间的使用率。


图1是现有的建筑物外观轴向视图;图2是现有的高层建筑物空气调节系统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窗式空气调节装置的结构图;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窗式空气调节装置的轴向视图;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窗式空气调节装置的纵向剖视图;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室内窗动作过程的轴向视图;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窗式空气调节装置的纵向剖视图;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窗式空气调节装置的外观轴向视图;图9a至图9c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各种换气状态的示意图;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操作部的结构图;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窗式空气调节装置驱动过程的流程图;图12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窗式空气调节装置的结构图;图13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窗式空气调节装置的剖视图;图14是图13中“A”部分的放大图;图15是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的只在空调上形成有吸入口的窗式空气调节装置的剖视图;
图16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空气调节部的分解轴向视图;图17至图20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窗式空气调节装置各自驱动状态图。
其中1窗户 2室内机3室外机4换气口5冷媒管道 6换气管道10窗框 11室外窗 12百叶窗13室内窗 14框架 15排出导向部16吸入部 17操作部 18窗户19导向部 20滑片 21过滤器22流路导向部 23风扇 24固定销25凸出部 26铰链 27开启端28齿条 29小齿轮 30室外机31冷媒管道 32分配器 33热交换器41前面门 42第1吸入流路 43机壳44过滤器 45支撑座 46过滤器47第2吸入流路 48热交换器 49流路导向部50风扇 51排出导向部 52风扇电机54风扇支撑 60膨胀阀 70空气调节部171电源开关172自动调节部 173手动调节部174自然换气按钮 175强制换气按钮176强制净化按钮 177百叶窗开放按钮178光照射量调节按钮 179室内窗开放按钮180室外窗开放按钮181风扇转速增减按钮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如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窗式空气调节装置包括室外窗(11)、固定在室外窗(11)的窗框(10)和向室外窗(11)内侧凹陷一定距离而形成的百叶窗(12)。室外窗(11)是向外侧开启的,一旦开启室外窗(11),外部空气就能够流入到室内,百叶窗(12)是为了遮住太阳光而设置的,在强光照射到室内的时候,百叶窗(12)能够挡住阳光,从而给居住者带来了舒适。如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窗式空气调节装置还包括窗框(10)、形成于窗框(10)内周面的框架(14)、形成于框架(14)的内侧面上的室内窗(13)和形成于室内窗(13)的外侧的百叶窗(12),百叶窗(12)的外侧设置有室外窗(11);在框架(14)的上侧和下侧设置能够排出空气的排出导向部(15)、形成于框架(14)内侧面下端的吸入部(16)和操作窗式空气调节装置的运行状态的操作部(17),室内窗(13)的另一侧设置一般的封闭式窗户(18),以便能够封闭室内。在这里,可以设置数个同样的窗式空气调节装置,本发明对此不做任何限制。
室内窗(13)向室内侧移动,使室内窗(13)和框架(14)之间形成缝隙,从而使得空气能够通过上述缝隙流动。举例来说,通过室内窗(13)和框架(14)之间的缝隙流入的空气,会继续通过吸入部(16)流入到空调内部,经过所选定的空气调节过程后,通过排出导向部(15)排出。吸入部(16)不仅可以设置在框架(14)的下侧,而且还可以设置于框架(14)的上侧。在框架(14)的内部设置有能够进行空气调节的机械部件。如在框架(14)的内部可以安装过滤空气中的污染物质的过滤器和能够完成空气的冷却,加热,加湿的空气调节装置等部件。在框架(14)的上侧和下侧设置有排出空气的排出导向部(15),以室内窗(13)为基准时,从框架(14)的上侧和下侧排出空气。百叶窗(12)是由数个百叶片构成,百叶窗(12)的具体动作是由百叶片完成,从而能够遮挡阳光,百叶窗(12)的具体结构及动作将在下面介绍。如图5所示,窗式空气调节装置还包括窗框(10)、形成于窗框(10)内侧的框架(14)、在框架(14)的厚度方向的内侧设置室内窗(13)、在框架(14)的厚度方向的外侧设置室外窗(11),在室内窗(13)和室外窗(11)之间的上下方向设置百叶窗(12)。另外,在框架(14)周边部位的上侧和下侧分别设置能进行空气的调节过程的空调部(70)。在框架(14)的两侧内面设置有至少一部分被固定的导向部(19)和被导向部(19)所引导的滑片(20),滑片(20)至少一端安装在导向部(19)中,滑片(20)的另一端与室内窗(13)连接,从而使滑片(20)能够更为顺畅的前后移动,滑片(20)及导向部(19)在室内窗(13)两侧面上各设置有两个,以便能够更好的支撑室内窗(13)。在这里,一侧的滑片(20)及导向部(19)的个数可以是两个以上。为了使室内窗(13)的前后方向的开启及关闭动作更为稳定的进行,并且为了能够更好的维持室内窗(13)的开启/关闭状态,在室内窗(13)的关闭和开启状态下,在支持其位置上还可以设置挂钩装置。空调部(70)中设置有吸入室内空气或者室外空气的吸入部(16)、过滤通过吸入部(16)吸入的空气中的污染物质的过滤器(21)、为了使空气强制流动的电机(图未示)及风扇(23)和形成于框架(14)前面的排出导向部(15)等部件。风扇(23)为长圆柱形状,风扇(23)可以使用轴流风扇,即空气沿风扇(23)的轴方向流入后,向轴的另一方向排出。框架(14)的内部还设置有流路导向部(22),由于风扇(23)而流动的空气的流动方向是由流路导向部(22)所引导,排出导向部(15)的格栅方向不会对着室内窗(13)设置,因此不会使通过排出导向部(15)排出的空气,再次向室内窗(13)方向流动。即在排出导向部(15)中,形成于上侧的排出导向部(15)的格栅面向上侧,形成于下侧的排出导向部(15)的格栅面向下侧。因此,上侧的排出导向部(15)排出的空气流向上部空间,下侧的排出导向部(15)排出的空气流向下部空间,即排出的空气的流动方向都远离室内窗(13)。框架(14)的上侧和下侧各自设置一个空调部(70),使离空气调节装置较远的使用者和离空气调节装置较近的使用者都能够同时感受空气调节装置的作用。过滤器(21)可以使用高效除尘过滤器和/或者等离子体过滤器和/或者把氧化钛作为催化剂的催化剂型过滤器等多种过滤器。百叶窗(12)是为了调整太阳光照射的强度而设置的,百叶窗(12)可以用数个百叶用绳子系成一串向上下方向翻转的形式;或者将百叶窗(12)可以采用百叶的上端用绳子系住向左右方向翻转的形式,或者可以采用数个百叶固定于框架(14)的状态下以百叶中心部位为轴旋转,来调整遮阳程度的形式。换句话说,只要能调整太阳光照射的强度,可以采用任何一种形式的百叶窗,百叶窗可以整体性的开启或关闭。如图6所示,当室内窗(13)关闭时和框架(14)接触,当室内窗(13)开启时,和框架(14)相隔一定距离。当关闭室内窗(13)的状态下,室外空气是无法进入室内的,而且室内空气也无法循环;但是,当开启室内窗(13)的状态下,室外空气是能够流入室内的,而且室内空气也能循环。
室内窗(13)的具体动作过程说明如下滑片(20)的一端是被固定于框架(14)的导向部(19)所支撑,根据滑片(20)的滑动,室内窗(13)能够向外侧移动。导向部(19)至少一部分是固定在框架(14)上,滑片(20)至少一部分是固定在室内窗(13)上,使用者的外力或者人为的动力开启或关闭室内窗(13),室内窗(13)的开启或关闭动作是由滑片(20)和导向部(19)所引导和支撑,图中的箭头表示滑片(20)的平行移动。室内窗(13)的其中一侧设置固定销(24),固定销(24)和从室内窗(13)的内侧面凸出来的凸出部(25)一并插入滑动部(20)。形成于凸出部(25)上的孔和形成于滑动部(20)上的孔对正后,固定销(24)插入孔中,固定销(24)插入后,为了把固定销(24)固定在插入位置,固定销(24)的上端弯曲一定的角度。为了维修空气调节装置的内部元件或者更换过滤器,需要敞开室内窗(13)时,可以把固定销(24)从孔中拔出后,以另一侧滑动部上的铰链为中心敞开室内窗(13)。箭头表示室内窗(13)的旋转方向。
如图7所示,室外窗(11)能够以窗框(10)为中心,以上端为支点定轴转动,为了能够顺利的实现上述动作,本发明还包括能使室外窗(11)的上端和窗框(10)以定轴转动的形式结合的铰链(26)、为了能够稳定的开启室外窗(11)下部的开启端(27)而设置齿条(28)和小齿轮(29);为了能使位于室外窗(11)的下端的开启端(27)稳定的转动,齿条(28)作成稍微弯曲的形状,齿条(28)的一端位于框架(14)的内部,另一端固定于开启端(27)上。齿条(28)和设置于框架(14)内部的小齿轮(29)嚙合。小齿轮(29)与电机相连接,并且产生旋转运动。随着小齿轮(29)的旋转运动,齿条(28)能够被推出或拉进,随着齿条(28)的移动,开启端(27)也跟着向开启或关闭方向移动同样距离。因此,室外窗(11)是由小齿轮(29)及齿条(28)的配合开启或关闭。但是,室外窗(11)的开启或关闭并非只限于小齿轮(29)及齿条(28)一种结构形式,也可以采用其它的驱动方式。室外窗(11)被开启时,外部的空气就可以流入,流入的空气被过滤器(21)净化后流入到室内。但是,当室外窗(11)和室内窗(13)同时被开启时,室外空气可以不通过过滤器(21),而是可以直接经由室内窗(13)和框架(14)之间的缝隙自然的流入室内。另外,为了能够使齿条(28)安装于框架(14)的内部,过滤器(21)和/或者风扇(23)不应占满框架(14)下侧部分的全部空间,而是留出一部分空间给齿条(28)。
如图8所示,齿条(28)把开启端(27)推向室外侧,从而开启室外窗(11),随着室外窗(11)的开启,室外的新鲜空气就能够通过开启端(27)和框架(14)之间形成的缝隙流入。另外,通过开启端(27)和框架(14)之间形成的缝隙流入的室外空气,不仅可以通过风扇(23)强制吸入,而且室内窗(13)也在开启状态时,能够自然的流入到室内侧。
如图9a所示,室内窗(13)是向室内侧移动后被开启,室外窗(11)是开启端(27)向室外侧移动后被开启。室内侧的室内窗(13)和室外侧的室外窗(11)同时被开启的情况下,室外的空气就能够自然的流入到室内,同时室内的空气也能自然的排出到室外。因此,在室内和室外同时开放的情况下,两者之间的空气流动能够自然的形成,这种状况称之为“室外自然换气状态”。室外的空气非常清新或者室内的空气质量非常差时,室内的居住者就会希望室外空气的顺畅流入。这时,上述的“室外自然换气状态”就有用武之地。尤其是在春天或者秋天等室外环境好的状况下,居住者就可以采用上述的“室外自然换气状态”。室内侧的室内窗(13)和室外侧的室外窗(11)同时被开启的情况下,居住者也可以打开百叶窗(12),从而使外部的太阳光能够充分的照射到室内。如图9b所示,室内窗(13)呈现关闭状态,室外窗(11)呈现开启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室外空气是无法直接进入室内的。但是,室外空气能够通过风扇(23)和过滤器(21)流入到室内。换句话说,室外空气能够根据风扇(23)的强制送风作用而通过吸入部(16)吸入,然后,通过过滤器(21)的过滤作用,流入的空气得到净化,最后通过排出导向部(15)流入到室内。这种状况称之为“室外强制换气状态”。当室外空气的质量差时,室内居住者可以采用“室外强制换气状态”,即煤烟污染严重的都市环境下,居住者可以启动“室外强制换气状态”,从而过滤掉室外空气中的污染物质后,把净化后的空气的室外空气吸入到室内。如图9c所示,室内窗(13)呈现开启状态,室外窗(11)呈现关闭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室外空气是无法直接进入室内空间的,而且也无法通过风扇(23)和过滤器(21)进入室内空间。只是,室内窗(13)被开启的状态下,室内空气能够通过室内窗(13)和框架(14)之间的缝隙流动。即室内空气能够根据风扇(23)的强制吸入而通过吸入部(16)吸入,这时室内空气是通过室内窗(13)和框架(14)之间的缝隙流入。通过吸入部(16)流入的空气,经由过滤器(21)过滤后,通过排出导向部(15)重新流入到室内。通过排出导向部(15)重新排出到室内的空气,因为已是过滤掉污染物质的净化空气,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居住者的舒适感,这种状况称之为“室内强制净化状态”。当室外空气的质量差,并且室内空气中的污染物质含量高时,可以采用“室内强制净化状态”,即吸入室内空气,通过过滤器过滤掉室内空气中的污染物质后,重新把净化后的室内空气排出在室内。“室内强制净化状态”是在室外空气的温度非常高的夏天或者室外空气的温度非常低的冬天首要选择的运行状态。另外,在“室内强制净化状态”下,为了能够使室内空气通过室内窗(13)和框架(14)之间形成的缝隙顺畅的流入,并且也为了不让通过排出导向部(15)排出的净化后空气直接流入到过滤器(21),排出导向部(15)的各格栅是非水平设置的,即以框架(14)为基准,位于框架(14)上侧的排出导向部(15)的各格栅是向上侧倾斜形成,位于框架(14)下侧的排出导向部(15)的各格栅是向下侧倾斜形成。
如图10所示,操作部(17)包括电源开关(171)和以多种操作状态自动调整室内窗(13)、室外窗(11)、风扇(23)、百叶窗(12)等部件动作的自动调节部(172)和分别调整室内窗(13)、室外窗(11)、风扇(23)、百叶窗(12)等部件的动作,从而达到使用者所希望的最佳状态的手动调节部(173)等部件。操作部(17)还包括使空调运行在室外自然换气状态的室外自然换气按钮(174)和能够使室外空气强制吸入的室外强制换气按钮(175)以及能够使室内空气强制得到净化的室内强制净化按钮(176)。手动调节部(173)包括能够使百叶窗整体性的开放或关闭的百叶窗开放按钮(177)和改变构成百叶窗的各百叶的旋转角度,从而使太阳光照射强度得到调节的光照射量调节按钮(178)和调节室内窗的开放角度的室内窗开放按钮(179)和调节室外窗的开放角度的室外窗开放按钮(180)以及调节风扇的转动速度的风扇转动速度增减按钮(181)。当使用者想使空气调节装置工作在特定的系统化的运行状态时,可以从上述自动调节部(172)中选择相对应的按钮即可。这样,空气调节装置就会自动的运行在相应的运行模式下,如果使用者不满足于自动设定的运行状态时,就可以通过上述手动调节部(173)的各按钮分别调整室内窗(13)、室外窗(11)、风扇(23)、百叶窗(12)等部件的动作,从而能够达到使用者所希望的最佳的空调运行状态。
如图11所示,使用者想使窗式空气调节装置工作在特定的运行状态时,可以按下自动调节部(172)中相对应的按钮(ST 11)。使用者按下特定按钮时,窗式空气调节装置就会产生相应的动作信号,并且根据产生的动作信号比较室内环境和室外环境,然后调整窗户的开启程度、百叶窗的状态以及风扇的旋转速度(ST12)。按下特定按钮后,窗式空气调节装置工作在特定的运行状态时,依据使用者的满足与否(ST 13),当满足现行的窗式空气调节装置运行状态时,就不再进行操作,但是如果不满足于现行窗式空气调节装置的运行状态时,就可以通过手动调节部(173)中形成的各按钮分别调整室内窗、室外窗、风扇、百叶窗等部件的状态,从而达到使用者所希望的最佳的空调运行状态(ST 14)。当然,为了能够使上述的各个动作顺利的完成,还包括有具体操作室内窗、室外窗、风扇、百叶窗等部件的状态的驱动部、控制部和检测现行状态的检测部等部件。以上所介绍的实施状态只具备有交换室内空气和室外空气的功能,没能进一步提供积极调整空气湿度和温度的功能。
如图12所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是大厦一拖多个空调装置,即以一个或者两个以上室外机来运作数个室内机的空调系统。为此,在建筑物上至少设置一个室外机(30),并且通过室外机(30)进行热交换的冷媒,是由冷媒管道(31)流入到各自的窗式空气调节装置。为了控制流入到各个空气调节装置的冷媒的流量,在各个空气调节装置的流入端还设置有分配器(32)。本实施例不仅具备有换气功能,而且还具备有调节空气状态的功能,如可以提高或者降低空气温度的功能。如图13所示,与本发明构思的原实施例相同,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窗式空气调节装置也包括有百叶窗(12)、室外窗(11)和室内窗(13)等部件。,因为上述各构件的结构与原实施例相同或者大同小异,因此省略对其详细说明。
只是,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包括能够利用通过冷媒管道(31)供给的冷媒来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器(33)和膨胀阀(60)。即在室外机(30)中被压缩和凝缩的冷媒是通过冷媒管道(31)流入到室内侧的空气调节装置中,然后,被膨胀阀(60)膨胀后,在热交换机(33)中进行热交换。但是需要进行说明的是,在这里,膨胀阀(60)不一定非得设置于图中所示的位置上,而是可以设置在窗式空气调节装置的其它位置。经由吸入部(16)及过滤器(21)吸入的空气,不仅可以通过过滤器(21)过滤空气中含有的异物,并且能够被热交换器(33)冷却或者加热,因此,空气能够通过过滤,冷却或加热后流入到室内侧。如图14所示,还包括有吸入部(16)、过滤器(21)和设置在过滤器(21)下侧的热交换器(33)等部件。空气在热交换器(33)中冷却或者加热后,通过排出导向部(15)排出,因此能够调节室内空气的温度。热交换器(33)的两端向下侧弯曲,以便在热交换中生成的冷凝水能够通过盛水装置顺利的排出到外部。以框架(14)为基准,放置于上侧的热交换器中,弯曲形成的中心部的下侧设置有盛水装置。冷媒是被膨胀阀(60)膨胀后流入到热交换器(33)中,并且在热交换器(33)中进行热交换后蒸发。但是,在本实施例当中,只有当开启室内窗(13)或者室外窗(11)的情况下才能运行空气调节装置,因此也存在一定的缺陷。
图15是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其特征是在空调上设置有特定吸入口,它包括设置于空调部(70)前面机壳(43)上的由数个孔所形成的第1吸入流路(42)、设置于第1吸入流路(42)的前面的前面门(41)、设置于机壳(43)后面的前面过滤器(44)和支撑前面过滤器(44)的过滤器支撑座(45)等部件;另外还包括在框架(14)的下侧面中设置有第2吸入流路(47)的吸入部(16)和设置于吸入部(16)的下侧面的上面过滤器(46)等部件;还包括能够调节通过上面过滤器(46)和前面过滤器(44)流入的空气的温度的热交换器(48)、膨胀供给热交换机(48)的冷媒的膨胀阀(61)、强制流通空气的风扇(50)和流路导向部(49)等部件。前面门(41)采用自由开放/封闭的形式,前面门(41)的下侧端与机壳(43)铰链连接,因此前面门(41)可以以下侧端为中心定轴转动。前面过滤器(44)和上面过滤器(46)可以采用已说明的各种结构的过滤器。以下说明上述实施例的动作,通过风扇(50)的强制吸入作用,空气经由吸入部(16)和上面过滤器(46)流入,同时/或者经由上述机壳(43)和前面过滤器(44)流入,吸入的空气同时通过热交换器(48)进行热交换后,再通过排出导向部(51)排出到室内。
图16是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空调部分的分解轴向视图,它包括有吸入流路(42)、机壳(43)、设置在机壳(43)的前侧并与其下端铰链连接的前面门(41)、设置在前面门(41)的下方的排出导部(51)、被过滤器支撑座(45)所支撑的前面过滤器(44)、支撑风扇(50)风扇支撑(54)、风扇电机(52)、流路导向部(49)、和设置在风扇(50)的前侧并且和空气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器(48)等部件。过滤器支撑座(45)不仅支撑前面过滤器(44),而且起到分隔热交换器(48)内部空间和室内空间的作用。因此,过滤器支撑座(45)能够防止已进行完热交换的空气向室内侧逆流的现象,从而提高了热交换效率。冷媒是经由膨胀阀(61)供给到热交换器(48),冷媒在热交换器(48)中和空气进行热交换,热交换器(48)上设置有盛水装置,从而排出凝缩水。另外,虽未在图中示出,本发明还包含有在排出导向部(51)内部还应设置调节排出空气左右方向的引导棒和能使凝缩水顺利排出的排水泵等部件。
图17中说明的是“室外自然换气运行”状态,室内窗(13)和室外窗(11)都处于开启状态,上述状态为室内空气和室外空气自然的完成换气的状态。即在上述状态下,不运行空调部(70),室外的空气也能够自然的流入到室内。图18中说明的是“室外强制空气调节运行”状态,室内窗(13)处于关闭状态,室外窗(11)处于开启状态。在上述状态下,室内空气无法流入,而是室外空气通过第2吸入流路(47)及吸入部(16)强制吸入,尤其是随着风扇(23)、(50)及热交换器(33)、(48)的运行,外部空气从室外侧被强制吸入,从而不仅能够换气,而且能够冷却或者加热吸入的空气。另外,不运行热交换机(33)、(48),而是只让风扇(23)、(50)运行,就只会进行换气、上述运行状态与已进行说明的“室外强制换气状态”类似。但是,在“室外强制空气调节运行”状态下,即使不运行热交换机(33)、(48),从室外流入的外部空气也能够被过滤器净化,因此空气会变得干净,因此能够增进使用者的舒适感。另外,在“室外强制空气调节运行”状态中,可以开启设置于空调部(70)前面的前面门(41),从而使室内空气通过第1吸入流路(42)流入。但是,在图中前面门(41)处于关闭状态。
图19中说明的是“室内强制空气调节运行”状态,室内窗(13)处于开启状态,而室外窗(11)处于关闭状态。在上述状态下,室外空气无法流入,而是室内空气通过第2吸入流路(47)和吸入部(16)强制吸入。尤其是,随着风扇(23)、(50)及热交换器(33)(48)的运行,室内空气从室内侧被强制吸入,从而可以进行空气的调节。另外,不运行热交换机(33)、(48),而是只让风扇(23)、(50)运行,就只会进行室内空气的净化。上述运行状态与已进行说明的“室内强制净化状态”类似。但是,在“室内强制空气调节运行”状态下,即使不运行热交换机(33)(48),从室内流入的室内空气也能够被过滤器净化,因此空气会变得干净,因此能够增进使用者的舒适感。另外,在“室内强制空气调节运行”状态中,可以开启设置于空调部(70)前面的前面门(41),从而使室内空气通过第1吸入流路(42)流入。
图20中说明的是另外形式的“室内强制空气调节运行”状态,室内窗(13)和室外窗(11)都处于关闭状态。在上述状态下,开启前面门(41),从而使室内空气只通过第1吸入流路(42)流入,在上述运行状态下,室内窗(13)和室外窗(11)都处于关闭状态,因此可以隔离外部的室外机产生的噪音。
本发明能够顺畅的让建筑物的内部空间得到换气,并且能够降低安装成本。另外,本发明因改善了设置于建筑物外墙上的封闭型窗户的结构,从而能够提高室内空间的使用率,能够使室外新鲜的空气直接进入室内,因此能够使居住者更好的感受换气所带来的舒适感。本发明把空气调节装置的功能和窗户的功能结合在一起,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使用性能并且调整方便。
权利要求
1.一种窗式空气调节装置,它包括室内窗、室外窗、框架、百叶窗、室内机、室外机、过滤器、热交换器等部件,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室内窗驱动装置,所述的室内窗位于建筑物外墙的内侧,室外窗位于建筑物外墙的外侧,框架支撑室内窗和室外窗,所述的室内窗驱动装置能够使室内窗向室内侧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窗式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室内窗驱动装置包括设置在室内窗两侧的内侧的滑片和能够引导滑片、位于框架上并与滑片对应位置的导向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窗式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室内窗两侧的内侧设置有向内侧的凸出部,和与上述凸出部有选择的固定的滑片,以及为了引导上述滑片并形成于上述外壳对应位置上的导向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窗式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有选择的固定于上述室内窗的一侧设有向前后移动的滑片和为了引导上述滑片并形成于上述壳体的对应位置上的导向部,以及在室内窗的另一侧设置能使室内窗做定轴转动的铰链。
5.一种窗式空气调节装置,它包括室内窗、室外窗、框架、百叶窗、室内机、室外机、过滤器、热交换器等部件,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室外窗驱动装置,所述的室内窗位于建筑物外墙的内侧,室外窗位于建筑物外墙的外侧,框架支撑室内窗和室外窗,所述的室外窗驱动装置能够使室内窗向室外侧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窗式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室外窗驱动装置包括设置在室外窗其中一侧和框架的一侧、并能使室外窗的一侧以框架的一侧为中心做定轴转动的铰链,能够推动上述室外窗的另一侧的推动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窗式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铰链的具体位置为室外窗的上侧。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窗式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室外窗推动装置包括电机、小齿轮和齿条等部件,齿条的一端和小齿轮啮合,另一端和室外窗的另一侧连接。
9.一种窗式空气调节装置的调节方法包括同时操作室外窗和室内窗,从而在自动调节状态下进行自动调节选择阶段;在上述设定自动调节选择阶段所选择的自动调节状态,比较室内环境和室外环境后调节室外窗和室内窗的敞开程度的阶段;如果使用者不满意上述自动调节选择阶段所选择的空调运行状态时,再依次分别操作室外窗、室内窗和风扇,从而调节至合适状态的阶段;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窗式空气调节装置的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为了设定在上述自动调节状态,可调节百叶窗。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窗式空气调节装置的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百叶窗设置在室外窗和室内窗之间的空间中。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窗式空气调节装置的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自动调节选择阶段中,能够选择的运行状态包括室外自然换气状态和/或者室外强制换气状态和/或者室内强制净化状态。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窗式空气调节装置的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分别操作阶段中,能够调节的内容包括百叶窗的开放和/或者光照射强度的调节和/或者室内窗的开放程度和/或者室外窗的开放程度和/或者风扇旋转速度的调节。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窗式空气调节装置及调节方法,它包括设置于建筑物外墙内侧的室内窗、设置于建筑物外墙外侧的室外窗和支撑室内窗和/或者室外窗的框架以及使室内窗向室内侧移动的室内窗驱动装置和使室外窗向室外侧移动的室外窗驱动装置;本发明还介绍了各种状态下的调节方法。本发明能够顺畅的让建筑物的内部空间得到换气,并且能够降低安装成本,改善了设置于建筑物外墙上的封闭型窗户的结构,从而能够提高室内空间的使用率。
文档编号F24F7/013GK1693784SQ200410019188
公开日2005年11月9日 申请日期2004年5月9日 优先权日2004年5月9日
发明者刘善日, 赵尚昱, 李尚允, 赵强宜 申请人: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