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炉灶余热的热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89257阅读:27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利用炉灶余热的热水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日用品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利用炉灶余热的热水器。
背景技术
我国农村人口众多,特别是一些山区,用电用气都非常不便,而现在市面上的热水器一般都是用电或气,因此,热水器在农村的普及率远远低于城市。目前农村烧水做饭大部分是用烧燃料如煤或柴之类炉灶,这些炉灶通常比较简易,一般是由炉灶芯及外壳组成,燃料在炉灶芯内燃烧,热量除了供烧水做饭外,其余的就任由其散发,就白白的浪费掉了,从而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点而提供的一种节约能源,制造简单,安装方便、安全耐用,使用成本低廉的利用炉灶余热的热水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主要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实用新型的利用炉灶余热的热水器,金属外壳与金属内壳之间有一密闭腔体,进水管位于外壳上部,出水管位于外壳下部。
上述的利用炉灶余热的热水器,进水管口设有活动盖,活动盖与进水管口用合页或销子连接。
上述的利用炉灶余热的热水器,出水管上装有阀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由内外壳围成一密闭的腔体,因而制造简单,使用时将内壳置于炉灶的芯外即可(也可将内壳直接作炉灶芯),安装方便,炉灶的余热通过金属做的内壳传递给腔体内的水,从而使水变热,水过热时,水蒸汽可以通过活动盖排出,从而保证了热水器的安全,本热水器完全利用炉灶余热,无须任何其它能源,因而使用成本低廉,同时炉灶燃料释放的热量得到了充分利用,节约了能源。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图1为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
1、外壳,2、内壳,3、密闭腔体,4、进水管,5、活动盖,6、出水管,7、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利用炉灶余热的热水器的具体实施方式
、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实施例1参见图1,圆柱形镀锌铁板外壳1与圆柱形镀锌铁板内壳2之间有一圆环形的密闭腔体3,进水管4位于外壳1上部,进水管口设有活动盖5,活动盖5与进水管口用合页连接,出水管6位于外壳1下部,出水管6上装有阀门7。
实施例2参见图2,铝外壳1与铝内壳2之间有一密闭腔体3,进水管4位于外壳1上部,进水管口设有活动盖5,活动盖5与进水管口用销子连接,出水管6位于外壳1下部,出水管6上装有阀门7。
使用时,将内壳置于炉灶的芯外(也可将内壳直接作炉灶芯),从进水管处注入水,炉灶的余热通过金属做的内壳传递给腔体内的水,从而使水变热,水过热时,水蒸汽可以通过活动盖排出,从而保证了热水器的安全,打开出水管上的阀门,即可得到热水。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利用炉灶余热的热水器,其特征在于金属外壳(1)与金属内壳(2)之间有一密闭腔体(3),进水管(4)位于外壳(1)上部,出水管(6)位于外壳(1)下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炉灶余热的热水器,其特征在于进水管口设有活动盖(5),活动盖(5)与进水管口用合页或销子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利用炉灶余热的热水器,其特征在于出水管(6)上装有阀门(7)。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利用炉灶余热的热水器,金属外壳(1)与金属内壳(2)之间有一密闭腔体(3),进水管(4)位于外壳(1)上部,进水管口设有活动盖(5),出水管(6)位于外壳(1)下部,出水管(6)上装有阀门(7)。本实用新型节约能源,制造简单,安装方便、安全耐用,使用成本低廉。
文档编号F24B9/00GK2872136SQ200520006458
公开日2007年2月21日 申请日期2005年12月16日 优先权日2005年12月16日
发明者王豪 申请人:王豪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