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99734阅读: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调器,并且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其中包括鼓 风机单元的多个部分牢固地固定到底盘上、有效地实现空气流动、牢
固地固定用来供给外部电源的电源线的空调器。
背景技术
一般地,空调器包括压縮机、膨胀阀、及室内热交换器。空调器 均匀地保持房间温度,以向人类提供舒服环境。
就是说,空调器是安装在房间、办公室、或家庭的室内空间处以 加热或冷却室内空间的加热/冷却装置。空调器具有诸如压缩机-室外热 交换器-膨胀阀-室内热交换器的冷却循环、或由致冷剂的反向循环形成 的加热循环。
然而,由于传统空调器是大尺寸的或者一般安装在建筑物的墙壁 上,所以空调器一旦安装就难以移动。这对于用户是麻烦的。
因此,最近已经开发了一种有在其底部处附加有轮子的可移动空 调器,以向用户提供使用便利。这样一种可移动空调器公开在韩国实
用新型No.0252478中。
在传统可移动空调器中,由于多个部分联接到限定空调器的外观 的壳体并且由其支撑,所以空调器的耐用性变坏。因此,当外部冲击 施加到空调器上时,空调器可能容易地被损坏。
此外,为了把外部电源供给到空调器,使用电源线。电源线形成
为具有各种直径和长度。由于没有有效地实现电源线的固定,所以难 以组装和维修空调器。

发明内容
因而,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一种大体消除由相关技术的限制和缺点 造成的一个或多个问题的空调器。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通过允许室内鼓风机 单元的负载由在底盘的顶部表面上设置的支架和支撑角钢支撑而改进 耐用性。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空调器,在该空调器中,具有不 同粗细的电源线通过提供具有不同尺寸的接收空间可有效地固定。
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通过提供用来 引导在前框架与后框架之间的室内空气的流动方向的室内鼓风机单元 和把室内鼓风机固定到前框架上而提高强度。
本发明的另外优点、目的、及特征在随后的描述中部分叙述,并 且部分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下文的审查后将成为显然的,或者可 以从本发明的实践学习到。本发明的目的和其它优点可以由在书面描 述和其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具体指出的结构实现和获得。
为了实现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并且按照本发明的目的,如这里实 施和广义描述的那样,提供有一种空调器,它包括主排水盘,把空 调器的内部空间划分成上下半部;室内鼓风机单元,它提供在主排水 盘下方,以支撑主排水盘和把与致冷剂热交换的空气排出到室外侧; 及底盘,限定空调器的下部外观,其中室外鼓风机单元在侧面处设有 用来接收用于致冷剂与空气之间的热交换的热交换器的联接凸缘。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有一种空调器,它包括底盘,限 定下部外观,并且支撑多个元件的负载;和电源线,其把电力施加到 多个元件上,其中底盘设有用来接收电源线的部分和防止电源线运动 的缆线固定部件。
在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提供有一种空调器,它包括前后框架, 它们限定空调器的外观,并且利用框架联接部分和框架联接凸出部通 过联接部件彼此联接;主排水盘,它设置在前后框架之间,并且把前 后框架之间的内部空间划分成上下半部;第一和第二热交换器,它们 提供在主排水盘的顶部和底部,以允许空气与致冷剂的热交换;室内 鼓风机单元,它提供在主排水盘的顶部上以产生室内空气的吸入和排 出,并且固定地联接到前框架上;底盘,它限定空调器的下部外观, 并且支撑多个元件的负载;及室外鼓风机单元,它设有一对外壳槽, 并且引导在第一热交换器处进行热交换的空气的流动方向。
根据本发明,支架和支撑角钢提供在底盘的顶部表面的一侧上, 以支撑室内鼓风机单元的负载。用来引导支撑角钢和支架的安装的角 形孔和安置引导件提供在主排水盘和底盘上。因此,在空调器中的多 个元件的负载可均匀地分布,并因而可改进耐用性。另外,由于支撑 角钢和支架的组装容易,所以改进生产率。
另外,用来固定电源线的缆线固定部件设有不同尺寸的多个接收 空间。因此,由于多个电源线可由单个缆线固定部件固定,所以改进 了组装效率。
用来引导空气流动的室内鼓风机单元被设置在前框架与后框架之 间以联接到前框架,避开槽设置在室内鼓风机单元的一侧上。因此, 由于前框架和后框架直接联接而没有室内鼓风机单元的干涉,所以可 改进组装效率。
此外,在本发明中,凝结水引导单元设置在排出引导单元的上部 上,并且凝结水引导单元向左后侧向下倾斜(与控制箱的相反方向)。 因此,可防止由凝结水造成的电子元件的故障和损坏,并且也可防止 由电流泄漏造成的安全性事故。在本发明的空调器中,联接凸缘设置 在底盘的顶部表面上,从而热交换器可联接到室外鼓风机单元的表面 上。因此,由于第一热交换器的固定更牢固地实现,并因而可防止第 一热交换器的移动,所以可防止由于移动而造成的损坏。
外壳槽分别形成在下部口和下部空气引导件上,以便彼此对称以 及引导空气流动方向。因此,引入到室外鼓风机单元中的空气可没有 干涉地流过排出引导件,改进鼓风能力,并因而可使热交换效率最大。
另外,插入部分形成在室外鼓风机单元的下端上,并且插入部分 配合在底盘的顶部表面中。因此,室外鼓风机单元被牢固地固定,并 且可改进耐用性。另外,当下部风扇转动时,减小震动。


被包括以提供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并入和构成本申请一部分 的附图,表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与描述一起用来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前视立体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后视立体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内部结构的分解立体图4和5分别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后框架的前视和后视立体图6和7分别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进气格栅的前视和后视立体
图8是表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联接到底盘上的缆线固定部件的 立体图9和IO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缆线固定部件的俯视和仰视立体
图;图11至13是纵向剖视图,表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来把缆线 固定部件组装到底盘上的过程;
图14和15分别是表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安装在底盘上的室外
鼓风机单元的前视和后视立体图16和n分别是农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其中下部空气引导件
和下部口彼此分离的状态的前视和后视立体图18和19分别是表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联接到室外鼓风机单
元上的第一热交换器的左侧和右侧视图20和2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前框架的前视和后视立体图; 图22和23分别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主排水盘的俯视和仰视立
体图24和25是表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其中上部空气引导件和上 部口彼此分离的状态的前视和后视立体图26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联接到前框架上的室内鼓风机单元 的后视立体图27是表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支架和支撑角钢的安装的透视 图;及
图28是表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空气流动的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现在将详细参考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其例子表明在附图中。然 而,本发明可以以多种不同形式实施,并且不应该理解为限于这里叙 述的实施例;而是,提供这些实施例使得本公开是彻底和完全的,并 且将充分地把本发明的概念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图l和2分别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前视和后视立体图。
参照图1和2,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限定空调器的前半 部的外观的前框架100和限定空调器的后半部的外观的后框架300。
前框架100形成空调器的前半部的框架,并且部分地形成空调器
的顶部及左和右侧。控制面板120设置在控制面板120上。用户使用 控制面板120来控制空调器的操作。
后框架300部分地形成空调器的顶部表面及左和右侧以及空调器 的后半部。用来把热交换空气排出到外侧的排出引导单元400连接到 后框架300上。以后将更详细地描述排出引导单元400。
图3是空调器的内部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参照图3,前框架IOO是矩形形状的。前框架IOO在其中央部分处 向前突出。因此,前框架IOO具有大体圆形的轮廓。
排气窗安装开口 102形成在前框架IOO的上端附近。格栅安装开 口 102是其中安装有以后将描述的排气窗110的部分,并且以在水平 方向上延伸的矩形形状形成。
前框架100的顶部表面以预定角度倾斜。前框架IOO设有控制面 板120将安装在其中的面板开口 104。面板开口 104以与控制面板120 的形状相对应的矩形形状形成。前面板200以矩形状形成,以限定空 调器的前部外观。前面板200固定在前框架100的前部上。因此,前 面板200具有与前框架100的前表面相对应的形状。就是说,如同前 框架100,前面板200的中央部分的上端比中央部分的下端突出得更远。 就是说,前面板200是圆形的(圆弧形的)。
热交换空气通过其排出到外侧的排气窗110安装在排气窗安装开 口 102中。排气窗110设置以调节空气的排出方向。多个排气窗板提 供在排气窗110中,以向下、向上、向左、或向右引导空气。控制面 板120安装在面板开口 104中。控制面板120设有多个按钮。就是说, 一对按钮组件122提供在控制面板120的下部部分处,并且按钮提供
在按钮组件122上且穿过控制面板120向上暴露。
控制PCB 124安装在按钮组件122下方。控制PCB 124把按钮组 件122的按钮操作转换成信号,并且把信号传送到控制单元(未表示)。 控制PCB 124由控制框架126支撑。控制PCB 124装入箱形PCB壳体 128中。
排出孔210穿过前面板200的上端附近的一部分形成。热交换空 气穿过排出孔210向前排出。因此,排出孔210以与排气窗IIO相对 应的矩形形状形成。
后框架300联接到前框架100上。因此,后框架300的前端形成 为使得其形状与前框架100相对应。就是说,后框架300的左和右侧 前端部分向前突出,以在其中央部分处成为圆形并且与前框架100的 左和右侧后端部分相对应。
外部空气进口 302形成在后框架300的上半部处。外部空气进口 302限定外部空气(室内空气)通过其引入到空调器中的通道。外部空 气进口 302以矩形形状形成。
外部空气进口 302设置在中央部分处,该处具有与外部空气进口 302相对应的矩形过滤器框架304。过滤器框架304小于外部空气进口 302。过滤器框架304支撑诸如除臭过滤器322之类的特殊过滤器。
外部空气进口 302由进气格栅310封闭。外部空气(室内空气) 通过进气格栅引入到空调器中。因此,进气格栅310设有多个孔。进 气格栅310尺寸规定为与外部空气进口 302相对应。进气格栅310稍 向前倾斜。
预过滤器320安装在外部空气进口 302的框架上。设置预过滤器320以过滤在通过进气格栅310引入的空气中包含的外来物。预过滤器 的尺寸与外部空气进口 302的尺寸相对应。除臭过滤器322设置在预 过滤器320前部。设置除臭过滤器322以从通过进气格栅310引入的 空气除去难闻的气味。除臭过滤器322的尺寸与过滤器框架304的尺 寸相对应,并因而固定在过滤器框架304上。
下部格栅330与后框架300的下半部整体地形成。下部格栅330 把空气引导到空调器中,并且防止外来物引入到空调器中。
把手340提供在后框架300上。就是说,把手开口 342安装在后 框架300的左和右侧上端附近,并且把手340插入在把手开口 342中。 提供把手340以允许用户容易地提起和移动空调器。
排出引导单元400连接到后框架300上。排出引导单元400用来 把在空调器中的热交换空气排出到室外侧。排出引导单元400具有连 接到后框架300上的第一端和暴露给室外侧的第二端。
排出引导单元400安装成与后框架300的下半部的内侧相连通, 包括排出导管410、排出喷嘴420、框架连接器430、及喷嘴连接器440。
排出喷嘴420限定用来通过排出导管410排出空气的端部。排出 导管410由柔性材料或形状形成,从而它可弯曲。框架连接器430设 置在后框架300与排出导管410之间,以便引导排出导管410的下端 在后框架300上的安装。喷嘴连接器440设置在排出导管410与排出 喷嘴420之间,以便引导排出导管的上端对于排出喷嘴的联接。
空调器的下部外观由底盘500形成。底盘500联接到前和后框架 100和300的下端上,并且支撑以后将描述的多个元件。如图中所示, 底盘500以矩形形状形成。 多个轮子502安装在底盘500的底部上。轮子502被提供以容易 地移动空调器,并且提供在矩形底盘500的各个角部处。
第一热交换器510安装在底盘500的顶部中央部分上。就是说, 第一热交换器510在前后方向上安装在底盘的中央部分处。
第一热交换器510通过允许致冷剂与空气交换热量来起到冷却和 加热致冷剂的作用。
就是说,穿过在后框架300的下半部上形成的下部格栅330引入 的空气在通过第一热交换器510的同时,与沿第一热交换器510流动 的致冷剂进行热交换,并且然后通过排出引导单元400排出到外部侧 (室外侧)。
压縮机520安装在第--热交换器510的右侧处。压縮机520安装 在底盘500的右后端部分处,并且由三角形形状的压缩机框架522支 撑。压縮机框架522安装在底盘500上。
蓄能器530安装在压縮机520旁边。蓄能器530过滤液态冷却剂, 从而只有气态冷却剂可引入到压縮机520中。
冷凝水检测单元540安装在压縮机520前面。冷凝水检测单元540 检测冷凝水何时在底盘500的上表面上收集到预定量,并且显示检测 结果。
冷凝水泵550进一步安装在底盘500的右前端上。冷凝水泵550 把在底盘500中的收集的冷凝水泵送到副排水盘750。冷凝水管道560 连接到冷凝水泵550上。冷凝水管道560起用来把由冷凝水泵550泵 送的冷凝水引导到副排水盘750的通道的作用。因此,冷凝水管道560 的下端连接到冷凝水泵550上,并且上端连接到副排水盘750上。
支架570进一步安装在底盘500的右端处。支架570以矩形板形 成,以支撑以后将描述的主排水盘700的右端。
更详细地描述支架570,支架570在右表面中央部分处设有以大体 矩形槽形成的强度加强槽572。就是说,提供强度加强槽572,以增强 支架570的强度。排水盘支撑件574提供在支架570的左上端上。排 水盘支撑件574接触主排水盘700,并且螺纹联接到其上。
为此目的,支撑件联接孔574'分别穿过排水盘支撑件574的前和 后部分及中央部分形成。支撑件联接孔574'形成在与支架联接部分(见 图23)相对应的位置处,从而支架570的上端可联接到主排水盘700 的底部上。
排水盘支撑件574在其上半部处设有从左端向右侧以矩形形状切 去的切除部分576。形成切除部分576,从而不与冷凝水管道560相干 涉。就是说,切除部分576形成为与冷凝水管道通过槽(图22中的726) 相对应。
以"「"形状弯曲的基座配合部分578从支架570的下端延伸。 基座配合部分578随着它向前走向下倾斜,从而它在支架570联接到 底盘500的顶部表面上时,插入在支架支撑件(见图14)中。
就是说,底盘500的顶部表面设计成具有右前侧,该右前侧具有 最低水平,并且在其上安装冷凝水泵550。因此,当基座配合部分578 被竖起以接触底盘500的顶部表面时,排水盘支撑件574随着它向前 走向下倾斜。
因此,为了让排水盘支撑件574水平地支撑主排水盘700,基座配 合部分578的下端随着它向前走向下倾斜。
多个支架联接部分579形成在基座配合部分578中。在其中支架 570安置在底盘500的顶部表面上的状态下,支架联接部分579被螺纹 联接到底盘500。
因此,当支架联接部分579联接到底盘500的一侧上时,支架570 由底盘500锁定。
支撑角钢580进--步提供在底盘500的前端上。支撑角钢580提 供用于支撑空调器的右上部分。支撑角钢580竖直地安装在底盘500 的右前部分处,以支撑主排水盘700的前端负载。
支撑角钢580通过以直角弯曲矩形板而形成,以便当它从顶部看 时具有v形。支撑角钢580具有联接到底盘500的右前端上的下端和 联接到主排水盘700的右前端上的上端。
为此目的,支撑角钢580在上部部分处设有排水联接部分582。排 水联接部分582提供在支撑角钢580的前和右表面的每一个处,并且 位于在比排水联接部分582低的位置处。
因而,当排水联接部分582和基座联接部分584螺纹联接到角形 孔(图22的740)和角形固定孔588上时,支撑角钢580支撑主排水 盘700的右前端负载。
底盘500在左顶部表面处设有单元安置部分503。室外鼓风机单元 600配合在单元安置部分503中。它下凹以具有与室外鼓风机单元600 的下端的横截面相对应的突起。
因而,当室外鼓风机单元600插入在单元安置部分503中时,室 外鼓风机单元600保持其在底盘500的顶部表面上的选择状态(见图
14)。
缆线固定部件590设置在底盘500的顶部后部部分上。缆线固定 部件590被提供以固定用来把电力供给到每个元件的电源线(图12中 的C)。缆线固定部件590固定在从底盘500向上升起的缆线安置部分 504上,以部分接收电源线C。缆线固定部件590通过压紧电源线C的 外表面而固定电源线C。
因此,即使当拉力施加到暴露于空调器外侧的电源线C上时,电 源线C也不被进一步拉出。缆线固定部件590和缆线安置部分504将 在以后更详细地描述。
室外鼓风机单元600被提供在第一热交换器510的左侧处。室外 鼓风机单元600产生风使得空气流动。就是说,室外鼓风机单元600 在左侧处产生吸力,以抽吸通过第一热交换器510的空气并且把抽吸 的空气排向右上侧。
为此目的,室外鼓风机单元600包括限定外壳槽640的下部孔口 610和下部空气引导件620、在外壳槽640中通过转动产生风的下部风 扇630、及把旋转力提供给下部风扇630的下部电机660。下部孔口 610 支撑包括下部鼓风机单元800的多个元件,并且引导空气向左通过第 一热交换器510。因而,圆形下部孔径口 612形成在下部孔口 610的中 央部分处。
下部空气引导件620安装在下部孔口 610的左侧处。下部空气引 导件620与下部孔口 610 —起引导空气流动。用来强迫产生空气流动 的下部风扇630布置在下部孔口 610与下部空气引导件620之间。因 此,外壳槽640由下部孔口 610和下部空气引导件620来限定,以引 导通过下部风扇630流动的空气。
就是说,外壳槽640由分别形成在下部孔口 610的左表面和下部 空气引导件620的右表面处的槽形成,以引导由下部风扇630排出的 空气。外壳槽具有,比下部风扇630的外径大的直径,以装入下部风扇 630。
彼此对应的排出引导件650进一步形成在相应下部孔口 610和下 部空气引导件620上。排出引导件650起把空气从外壳槽640引导到 排出引导单元400的作用。排出引导件650的上端具有与排出引导单 元400的下端的形状相对应的形状。
圆形排出格栅652插入和安装在排出引导件650的内上端中。排 出格栅652起防止外来物通过排出引导件650引入的作用。
下部电机孔622形成在下部空气引导件620的中央部分中。因此, 下部电机660插入和固定在下部电机孔622中。下部电机660使用外 部电源产生旋转力,并且把旋转力供给到下部风扇630以转动下部风 扇630。
下部电机支撑件670进一步安装在下部空气引导件620的左侧处。 下部电机支撑件670被提供以更牢固地支撑安装在下部空气引导件620 上的下部电机660。下部电机支撑件670具有邻接底盘500的下端。以 后将更详细地描述室外鼓风机单元600的元件的联接关系。
主排水盘700安装在前框架100的中央后部上。主排水盘700以 矩形形状形成,起收集从第二热交换器870产生的冷凝水的作用,支 撑诸元件,及把空调器的内部空间划分成上下半部。
更详细地说,空调器一般划分成室内和室外侧。主排水盘700起 把空调器划分成室内和室外侧的作用。就是说,相对于主排水盘700, 室外侧(散热侧)形成在下半部处,并且室内侧(吸热侧)形成在上
半部处。
副排水盘750安装在主排水盘700下方。副排水盘750是用来收 集和分配由冷凝水泵550供给的冷凝水的部分。
更详细地说,副排水盘750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并且安装在第一 热交换器510的上侧处。因此,在主排水盘700中收集的冷凝水被导 向和收集在副排水盘750中。进给到副排水盘750的冷凝水均匀地分 配到第一热交换器510的上端以被蒸发。
室内鼓风机单元800安装在主排水盘700的上侧处。室内鼓风机 单元800导向通过外部空气进口 302引入到空调器中的室内空气,并 且在主排水盘700的顶部表面上竖直地竖起。
室内鼓风机单元800的前部外观设有用来引导由上部风扇850推 动的空气的上部空气引导件810。上部空气引导件810横跨主排水盘 700的上侧安装。上部空气引导件810与上部风扇外壳820整体地形成。 上部风扇外壳820被安装以封装上部风扇850。
因此,由上部风扇850推动排出的空气由上部风扇外壳820引导, 并且导向到排出引导部件824。上部电机孔822穿过上部空气引导件 810形成。上部电机830插入在上部电机孔822中。上部电机830把旋 转力提供给上部风扇850。
排出引导部件824穿过上部空气引导件810的上端安装。排出引 导部件824以与排气窗110相对应的矩形形状形成。因此,由上部风 扇外壳820引导的空气通过排出引导部件824向前导向,并且穿过排 气窗110。
上部电机支撑件840进一步提供在上部电机830的下侧处。上部
电机支撑件840具有与下部电机支撑件670相同的功能。就是说,上 部电机支撑件840被提供以更牢固地支撑上部电机830。因此,上部电 机支撑件840具有固定在主排水盘700的前部顶部表面上的下端。
上部风扇850接收在上部风扇外壳820中。上部风扇850被提供 以把外部空气通过进气格栅310强迫地导向到空调器中,并且联接到 上部电机830的后端处。
上部孔口 860提供在上部空气引导件810的后侧上。上部孔口 860 形成在矩形板中,并且设有空气流过其的圆形上部孔径口 862。
第二热交换器870安装在上部孔口 860的后侧处。第二热交换器 870被提供以允许通过进气格栅310引入的空气与致冷剂热量交换,并 且安装在主排水盘700的后半部上。
同时,控制箱880安装在主排水盘700的右前端部分处。控制箱 880安装在主排水盘700中,以接收用来控制空调器的操作的多个电子 元件。就是说,控制箱880的上半部从主排水盘700向上突出,并且 下半部从主排水盘700向下突出。
图4和5分别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后框架的前视和后视透视图。
参照图4和5,后框架300的后表面构造为台阶的。就是说,后框 架300的上半部和下半部的长度彼此不同。后框架300的下半部的长 度大于后框架300的上半部的长度。因此,台阶表面350形成在后框 架300的中央部分处。就是说,台阶表面350形成在穿过后框架300 的上半部形成的外部空气进口 302的下侧处。
导管连接开口 352竖直地形成在台阶表面350处。导管连接开口 352是其上连接有排出引导单元400的下端的部分。就是说,排出引导
单元400的框架连接器430安装和插入在导管连接开口 352中。
因此,导管连接开IJ 352以与框架连接器430的下端相对应的圆 柱形形状形成。格栅突起插入孔354穿过台阶表面350的左和右侧端 形成。格栅突起插入孔354是格栅联接突起317插入其中的部分。
同时,格栅安装部分360形成在台阶表面350的上侧处。格栅安 装部分360是其上安装进气格栅310的部分。它形成在外部空气进口 302的后部中。
其上安装预过滤器320的多个过滤器固定钩362形成在外部空气 进口 302的边缘上。就是说,过滤器固定钩362形成在外部空气进口 302的端部的后表面的相应四个角部上,以固定预过滤器的四个角部。
下部格栅330形成在台阶表面350的下侧上。下部格栅330可以 仅形成在后框架300的下半部的右侧处。就是说,在图5中,尽管进 气格栅310贯穿后框架300的下半部形成,但空气基本上不能流过进 气格栅310的左侧,因为它被堵塞。
下部格栅330仅形成在后框架300的右侧上的原因是,允许通过 下部格栅330引入的空气穿过第一热交换器510。就是说,通过下部格 栅330向后引入的空气导向到第一热交换器510的右侧,并且然后导 向到第一热交换器510的左侧。
管道孔364穿过后框架300的下端形成。管道孔364是其中安装 用来引导冷凝水的排出的排出管道(未表示)的部分。
用来联接到前框架100上的多个框架联接突起370形成在后框架 300的前端上。框架联接突起370是诸如螺钉之类的联接部件穿过其的 部分。框架联接突起370形成在后框架300的左和右侧端及上端上。
就是说,框架联接突起370形成在后框架300的左和右端的中央 和上与下端、及上端的前表面的左和右侧上。因此,螺钉插入到框架 联接突起370中,以实现后框架300对于前框架100的联接。同时, 脱开槽372形成在后框架300的上部后侧端部上。脱开槽372从后框 架300的两侧向内凹下。脱开槽372的竖直长度设计成几乎与人手的 长度相对应。
脱开槽372被提供以防止当用户握住脱开肋315以向前拉动进气 格栅310的脱开肋315时与用户的手互相干涉。
格栅钩联接孔374形成在后框架300的上端中。格栅联接钩316 插入在格栅钩联接孔374中。
格栅钩联接孔374形成在格栅安装部分360的上端的左和右侧中。 格栅钩联接孔374规定尺寸成,使得格栅联接钩316的钩部分316'可 插入其中。
图6和7分别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进气格栅的前视和后视透视图。
参照图6和7,多个格栅肋312以预定相等间隔形成在进气格栅 310上,从而空气在格栅肋312之间流动。
在格栅肋312之间的间隙可以由网或网格堵塞,以防止外来物引入。
肋支撑件312'竖直地形成在进气格栅310的中央部分处。肋支撑 件312'起支撑进气格栅310的作用。
进气格栅310设有用来部分接收排出引导单元400的导管接收槽
313。 就是说,进气格栅310在左部分处设有向前凹进的导管接收槽313。 导管接收槽313的下端以与排出导管410的前表面相对应的半圆形形 状形成。因此,排出导管410和框架连接器430的前端接收在导管接 收槽313中。
进气格栅310向前倾斜。因此,进气格栅310的两端都向前弯曲, 并且延伸成限定其宽度向下逐渐增大的三角形形状的格栅侧表面部分
314。 格栅加强肋314'形成在格栅侧表面部分314的内侧上,以加强支 撑强度。
脱开肋315进一步形成在进气格栅310的上端上,以提供脱开便 利。就是说,脱开肋315从格栅侧表面部分314的上端突出。因此, 当用户向后拉动脱开肋315时,进气格栅310的上端与后框架300分 离。
一对格栅联接钩316形成在进气格栅310的上端上。格栅联接钩 316是进气格栅310的上端通过其连接到后框架300上的部分。格栅联 接钩316从左和右上端向前突出。
格栅联接钩316设计成具有本身的弹性力,从而其前端可运动预 定距离和返回其初始位置。钩部分3W形成在格栅联接钩316的前端 上。
因此,在格栅联接钩316插入在后框架300的格栅钩联接孔374 中之后,格栅联接钩316由于钩部分316'不从格栅钩联接孔374脱开,
除非施加预定外力。
格栅联接突起317进--步形成在进气格栅310的下端处。格栅联 接突起317是插入在格栅突起插入孔354中的部分。因此,它们从进
气格栅310的左和右下端突出,并且规定尺寸以与格栅突起插入孔354
的宽度相对应。
如下将参照图8至13描述缆线固定部件590。
如图8中所示,缆线固定部件590由联接部件S联接到底盘500 的顶部表面左角部上。缆线固定部件590安置在其上的缆线安置部分 504从底盘500的顶部表面突出。
缆线固定部件590由联接部件S固定地联接到缆线安置部分504 的顶部表面上。这里,缆线固定部件590被构造以压紧电源线C的外 表面。
更详细地说,缆线安置部分504在顶部表面处提供有向下凹进并 且固定联接部件S的联接孔505和钩孔506,缆线固定部件590的端部 插入和钩在该钩孔506中。
固定部件联接孔505是连接有联接部件S的部分。固定部件联接 孔505以预定间隔形成在缆线安置部分504的顶部表面上。
因此,缆线固定部件590选择性地联接到固定部件联接孔505之 一上。因此,缆线固定部件590的联接位置可以变化。
—对安置部分加强肋504'形成在与固定部件联接孔505间隔开的 缆线安置部分504的右顶部表面上。当固定部件钩突起(图9的599) 固定地插入在固定部件钩孔506中时,提供安置部分加强肋504',以 防止缆线安置部分504的变形。安置部分加强肋50f平行地彼此间隔开。
缆线引导件508设置在缆线安置部分504的后侧上。缆线引导件高预定高度,以划分底盘500的上部空间。将 由缆线固定部件590部分固定的电源线C拉出空调器外由缆线引导件 508引导。
就是说,缆线引导件508的前端向布置有缆线固定部件590布置 的位置敞开。缆线暴露槽508'形成在缆线引导件508的后端上,以允 许电源线C可暴露给空调器的外侧。
因此,位于缆线固定部件590的后部中的电源线C由缆线引导件 508引导到缆线暴露槽508',并因而暴露给空调器的外侧。
缆线固定部件590安置在缆线安置部分504上,包括联接到固定 部件联接孔505上的联接板592、和形成在联接板592的右端处并且为 圆形以便接收电源线C的接收部分594。
联接板592 —般以矩形形状形成,并且联接到联接部件S上。联 接板592的底部表面保持与缆线安置部分504的顶部表面的接触状态。
为此目的,联接板592在中央处设有联接孔(图9的593),该联 接孔与固定部件联接孔505之一合作,以改变缆线固定部件590的联 接位置。
接收部分594与联接板592整体地形成。接收部分594限定电源 线C接收在其中的多个接收空间596。接收空间596设计成接收各种粗 细的电源线C。就是说,接收空间596包括形成在接收部分594的左侧 上的第一接收空间596'、和形成在第一接收空间596'的右侧处并且具 有比第一接收空间596'大的曲率的第二接收空间596〃。
因此,根据电源线C的粗细,电源线C可以选择性地接收在第一 和第二接收空间596'和596〃中。
就是说,缆线固定部件590可以依据应用的电源线C的形状以各
种形状形成。例如,当使用具有矩形截面的电源线C时,接收空间596
可以设计成具有矩形形状。
不用说,电源线C可以插入在第一和第二接收空间596'和596〃的 两个中。
一对压紧突起594提供在第一和第二接收空间596'和596〃的顶板 上以压紧接收在其中的电源线C的外圆周,由此防止电源线C在前后 方向上拉出。压紧突起594'彼此平行地间隔开。
固定部件加强肋598提供在缆线固定部件590的前后端上上,以 防止缆线固定部件590提前变形和损坏。
就是说,电源线C在其中缆线固定部件590的底部表面接触缆线 安置部分504的状态下插入在接收空间596中。在这时,电源线C由 压紧突起594'施加有压紧力。
缆线固定部件590关于联接孔593被施加有竖直力(逆时针力)。 在这种情况下,缆线固定部件590可能变形和损坏。因此,希望在缆 线固定部件590的顶部表面上形成固定部件加强肋598。
缆线固定部件590设计成在其右部分处不相对于联接孔593向前 和向后转动。就是说,"L"形固定部件钩突起599形成在右端上,即 在第二右空间的右侧下端上。
固定部件钩突起599配合在固定部件钩孔506中,具有与固定部 件钩孔506的长度相对应的长度、和比固定部件钩孔506的厚度小的厚度。
因此,在如图12中所示固定部件钩突起599插入在固定部件钩孔
506中并且在其中缆线固定部件590倾斜的状态下逆时针转动之后,缆 线固定部件590被固定地钩住,如图13中所示。
如下将参照图14和19来描述室外鼓风机单元600的元件的组装。
如图中所示,室外鼓风机单元600由彼此联接的下部孔口 610和 下部空气引导件620以长方体形状形成。在室外鼓风机单元600中由 在下部孔口 610和下部空气引导件620上对称形成的外壳槽640来限 定空间。下部风扇630提供在该空间中。
室外鼓风机单元600安置在单元安置部分503上,以在底盘500 上保持其竖直状态。室外鼓风机单元600通过由联接部件固定的下端 角部牢固地固定在底盘500上。
因此,当插入部分602插入在单元安置部分503中时,插入部分 602的前、后、左、及右表面接触单元安置部分503的内表面。
室外鼓风机单元600设计成支撑主和副排水盘700和750的负载。 就是说,室外鼓风机单元600设有排水安置槽614,主排水盘700的底 部部分地布置在该排水安置槽614上。室外鼓风机单元600在前表面 处设有"n"形联接凸缘615。
就是说,排水安置槽614凹进以具有与从主排水盘700的底部表 面向下突出的突出部分(见图3)相对应的曲率,由此支撑主排水盘 700的负载。
副排水盘750的底部表面的端部联接到联接凸缘615的顶部表面 上,以由联接凸缘615支撑。就是说,联接凸缘615在顶部表面处设
有钩孔616,并且副排水盘750在前端处设有一对联接钩752。
联接钩752是彼此间隔开的矩形板。在联接钩752的前和后表面 之间的距离与钩孔616的宽度相对应。钩突起754从联接钩752的后 表面的下端延伸。
因此,当联接钩752插入在钩孔616中时,钩突起754穿入钩孔 616并被固定。因此,副排水盘750支撑在联接凸缘615的顶部表面上。
联接凸缘615的顶部表面随着它向后走而向下倾斜,从而沿副排 水盘750的底部表面流动的冷凝水可以通过钩孔616落下。就是说, 在其中副排水盘750固定地联接到联接凸缘615的状态下,当冷凝水 从副排水盘750落到第一热交换器510上时,冷凝水落下的部分沿副 排水盘750的底部表面向后流动,并且引入到联接凸缘615的顶部表 面中。为了向后引导冷凝水,联接凸缘615的顶部表面是倾斜的。
因此,钩孔616可以形成在联接凸缘615的顶部表面的后端处。
下落水引导件617从联接凸缘615的顶部表面的左端部分突出。 下落水引导件617被提供以防止沿联接凸缘615的顶部表面向后流动 的冷凝水向左落下。
因此,在联接凸缘615的顶部表面上收集的冷凝水只可通过钩孔 616落下。当在联接凸缘615的顶部表面上收集的冷凝水的量增加而不 通过钩孔616排放时,冷凝水由下落水引导件617引导成落到第一热 交换器510上。
同时,联接凸缘615通过接收和固定第一热交换器510的表面而 起防止第一热交换器510的移动的作用。就是说,联接凸缘615具有 与第一热交换器510相对应的尺寸,并且联接部分618形成在联接凸缘615的左和右侧表面上。
联接部分618由联接部件联接到第一热交换器510的侧表面上。 联接部分618形成在联接凸缘615的左和右侧表面的上和下部分上的 多个位置处。多个孔(未表示)形成在第一热交换器510的侧表面上, 以与联接部分618相对应。
因此,联接部分618通过联接部件S联接到孔上,室外鼓风机单 元600固定地联接到第一热交换器510上。联接凸缘600在内表面处 设有延伸成接近下部孔口 610的前表面的多个间隔突起(图16的619)。 间隔突起619支撑第一热交换器510,从而第一热交换器510保持与下 部孔口 610间隔开的状态。间隔突起619的前端设计成接触第一热交 换器510。
因此,当第一热交换器510插入在联接凸缘615中时,第一热交 换器510接触间隔突起619,以与下部孔口 610的前表面间隔开。通过 由联接部件联接到孔的联接部分618,第一热交换器510固定在这样的 状态中,其中它与室外鼓风机单元600间隔开。同时,排出格栅652 提供在设有用来固定排出格栅652的格栅固定槽64的排出引导件650 中。
格栅固定槽654接收排出格栅652的外圆周的一部分,以防止排 出格栅652的竖直运动。排出格栅652在外圆周处设置有用来允许排 出格栅652固定在格栅固定槽654中的多个格栅突起653。格栅突起 653形成为与格栅固定槽654相对应。下部孔口 610与下部空气引导件 620的组装如图8中所示通过配合下部孔口 610而进行。
参照图15描述下部空气引导件620的外部结构,以网格形状形成 的加强肋624从下部空气引导件620的表面延伸。加强肋624加强下 部空气引导件620的前部厚度,以提高下部空气引导件620的强度。
下部电机660和下部电机支撑件670联接到下部空气引导件620 的前表面。下部电机支撑件670在其上部部分处接收下部电机660,并 且下部电机支撑件670的下端安置在底盘500的顶部表面上。
因此,接触下部电机支撑件670的底部表面的底盘500的顶部表 面支撑比较重的下部电机660的负载。因此,需要有一种用来耐受较 重下部电机660的结构。
就是说,支撑安置部分509形成为从底盘500的顶部表面的前半 部延伸。支撑安置部分509大于下部电机支撑件670,以支撑下部电机 660的负载。
支撑安置部分509设有多个支撑件联接槽(图8中的509')。支 撑件联接槽509'是穿过下部电机支撑件670的下端的联接部件联接到 其上的部分,以便把下部电机支撑件670联接到底盘500上。
多个支撑件联接槽634'绕下部电机孔622提供在下部空气引导件 620的前部中央部分上。支撑件联接槽634'提供在其处下部电机支撑件 670被联接到下部空气引导件620上的地方,并且沿与下部电机孔622 同心的圆布置。
因此,当支撑件联接槽624'和支撑件联接槽509'联接到下部电机 支撑件670的上部部分和下端上时,室外鼓风机单元600的前表面完 全固定在底盘500上。
同时,底盘500在顶部表面处设有用来将支撑角钢580和支架570 的下部部分固定在底盘上的结构。
就是说,如图14中所示,底盘500在右端角部处设有向前凹下的
角钢安置槽586。支撑角钢580的下端安置在与支撑角钢580的横截面 相对应的角钢安置槽586上。
一对角钢固定孔588穿过角钢安置槽586的前和右侧形成。基座 联接部分584由诸如螺钉之类的联接部件联接到角钢固定孔588上。 就是说,像基座联接部分584那样,角钢固定孔588形成为,在前侧 上形成的角钢固定孔588高于在右侧上形成的角钢固定孔588。
因此,当支撑角钢580的下端插入在角钢安置槽586中时,基座 联接部分584和角钢固定孔588同心地布置,从而它们可由联接部件 互锁。
支架支撑件575从底盘500的右顶部表面的前和后部分延伸,以 支撑支架570的下端。
就是说,支架支撑件575包括用来固定支架570的前端下侧的支 架前端支撑部分575'、和用来固定后端下部部分的支架后端支撑部分 575〃。支架前端支撑部分575'和支架后端支撑部分575彼此对称。
更详细地说,当从顶部看时,支架前端支撑部分575'以"^"形 状形成,并且支架后端支撑部分575"以"「"形状形成。因此,支架 570的下端,即基座配合部分578,插入在与其中形成有支架前端支撑 部分575'和支架后端支撑部分575〃的纵向方向间隔开的右侧中。
多个安置引导件577设置在支架支撑件575的右表面上。安置引 导件577提供支架570到支架支撑件575的右侧中的容易插入,并且 引导支架570的安置位置。
就是说,安置引导件577从支架支撑件575的右表面向右突出, 并且在前后方向上彼此间隔开。安置引导件577的每一个随着它从支
架支撑件575的上端向下走其宽度增加。就是说,安置引导件577的 右端是倾斜的。从安置引导件577的右端到底盘500的右表面的距离 随着它从底盘500的底部表面向上走而增加。因此,当支架580的基 座配合部分578插入在安置引导件577的右侧中时,可使干涉最小。 在插入期间,基座配合部分578的下端沿安置引导件577的倾斜右端 引导,以安置在底盘500的顶部表面上。
向左凹进并且具有矩形形状的多个支架接触部分577'提供在底盘 500的右表面上。支架接触部分577'具有接触支架联接部分579的上部 部分的上端,以支撑支架570的负载。
就是说,两个支架接触部分577'形成在支架支撑部分575'的右侧 处,并且一个支架接触部分577'形成在两个支架接触部分577'之间。 就是说,提供总共三个支架接触部分。
支架接触部分577'的高度与支架联接部分579的高度相对应。因 此,当支架联接部分579接触底盘500的顶部表面时,支架接触部分 577'接触支架联接部分579的底部表面,以支撑支架570。
支架接触部分577'设有用来锁定配合在支架支撑件575与支架接 触部分577'之间的支架配合部分578的结构。就是说,支架接触部分 577'提供在支架固定部分577〃的右表面处。
支架固定部分577〃引导联接部件的插入。插入的联接部件的左端 联接到支架570的支架联接部分579。
另外,当支架570由联接部件联接并且接触支架接触部分577'的 左表面时,支架570的左表面不应该与安置引导件577间隔开。
就是说,支架接触部分577'的左表面设计成,使得从其左表面到 安置引导件577的下端的右表面的距离与支架联接部分579的厚度相对应。
图20和2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前框架的前视和后视透视图。
参照图20和21 ,前框架100以具有多个矩形开口的格栅形状形成。 加强面板可以进一步安装在前框架100的后表面上。加强面板起隔音 或吸音部件或水分(冷凝水)吸收部件的作用。
更详细地说,前框架100设有多个面板钩孔130。形成在前面板 200的后边缘上的面板钩(未表示)插入在面板钩孔130中。面板钩孔 130沿前框架100的前边缘形成。
前框架IOO设有多个面板联接部分132。就是说,三个面板联接部 分132以预定间隔形成在排气窗安装部件102的上端上,并且三个面 板联接部分132以预定间隔形成在排气窗安装部件102的下端上。而 且,三个面板联接部分132以预定间隔水平地形成在前框架100的下 端上。面板联接部分132是诸如螺钉之类的联接部件(未表示)穿过 的部分。因此,面板联接孔132'形成在面板联接部分132的中央部分 中,以允许联接部件插入和穿过面板联接孔132'。
而且,辅助联接部分134进一步形成在前框架IOO上。辅助联接 部分134以与面板联接部分132的形状相同的形状形成,但辅助联接 部分134的形成位置不同。就是说,辅助联接部分134优选地形成在 前框架IOO的中央部分处。更详细地说,两个辅助联接部分134形成 在前框架100的下半部的左边和右边处。
辅助联接部分134与前面板200的辅助联接突起224 —起用作辅 助联接装置。辅助联接装置依据前面板200的重量选择性地使用。就 是说,在其中诸如玻璃之类的较重部分进一步安装在前面板200的前
侧上的情况下,辅助联接装置用来允许前面板200更坚固地固定在前 框架100上。
因此,诸如用于面板联接部分132的联接部件的联接部件穿过辅 助联接部分134。
多个框架联接部分140形成在前框架IOO的横向侧和上部后端上。 框架联接部分140是诸如螺钉之类的联接部件(未表示)联接到其上 的部分,并且形成在与后框架300的框架联接突起370相对应的位置 处。因此,当该框架联接突起370穿过该联接部件并且联接到框架联 接部分140上时,后框架300和前框架100彼此联接。诸如螺钉之类 的联接部件联接到其上的螺钉槽形成在多个框架联接部分140的中央 部分中。
多个联接引导肋142从前框架100的侧面后端向内突出。联接引 导肋142意图用来引导前框架100和后框架300的组装,并且以'r'或 '"i '形状(当从上侧看时)形成。因此,后框架300的边缘插入在联接 引导肋142与前框架IOO之间的间隙中。
一对排水联接部件144从前框架100的横向侧向内突出。排水联 接部件144从前框架100的两个横向侧向内突出以便彼此对称,并且 以'「'或'i ,形状(当从上侧看时)形成。
排水联接部件144允许前框架IOO使用联接部件联接到主排水盘 700上。因此,排水联接孔144'形成在排水联接部件144的后端中以贯 穿排水联接部件144,从而诸如螺钉之类的联接部件穿过排水联接孔 144'。
而且,参照图21,框架联接部分140与前框架IOO的内侧整体地 形成。
一对基座联接部件146从前框架100的侧面下端向内突出。基座 联接部件146从前框架100的两侧向内突出以相对于彼此对称,并且 如在排水联接部件144中那样以'r,或'i '形状(当从上侧看时)形成。
基座联接部件146意图用来允许前框架100和底盘500使用诸如 螺钉之类的联接部件彼此联接。因此,基座联接部件146'形成在基座 联接部件146的后端中以贯穿基座联接部件146,从而使得诸如螺钉之 类的联接部件穿过基座联接部件146'。
而且,框架联接部分140与基座联接部件146的内侧整体地形成, 如在排水联接部件144中那样。
多个空气引导联接部件148形成在前框架100的上部后端处。空 气引导联接部件148意图用来把上部空气引导件800联接到前框架100 上。三个空气引导联接部件148以预定间隔形成在前框架100的上部 后端的下侧处。空气引导联接孔148'形成在空气引导联接部件148中 以穿过空气引导联接部件148,从而诸如螺钉之类的联接部件穿过空气 引导联接孔148'。
排气窗安装部分106分别形成在排气窗安装开口 102的两侧上。 排气窗安装部分106是在其处安装和支撑有排气窗110的两端的部分, 并且以圆形形状向前突出的半圆形形状形成。
而且,排气窗安装槽108在横向方向上从排气窗安装部分106的 内部横向侧凹下。排气窗110的排气窗旋转轴111插入在排气窗安装 槽108中。排气窗安装槽108形成在该对排气窗安装部分106的横向 侧的每一个中。两个排气窗安装槽108的至少一个的前侧优选地敞开, 以允许容易地安装排气窗旋转轴111。
把旋转动力提供到排气窗110的排气窗电机(未表示)安装在排
气窗安装开口 102的两端处形成的该对排气窗安装部分106的至少一 个内。
排气窗支撑件150整体地形成在排气窗安装开口 102的中央部分 处。排气窗支撑件150竖直地形成,以支撑排气窗IIO的中央部分。
排气窗支撑件150包括横跨排气窗安装开口 102竖直安装的连接 部分152、和从连接部分152的中央部分向前延伸的挡块154。而且, 挡块154的上端和下端接触排气窗110的槽前侧1141卩槽下侧114〃, 以限制排气窗IIO的转动范围。
图22和23分别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主排水盘的俯视和仰视透 视图。
参照图22和23,如」:所述,主排水盘700具有大约四边形外观, 并且安装在前框架100与后框架300之间的中央部分上,以把由前和 后框架100和300形成的空间划分成上部部分和下部部分。
多个底部分隔肋702如表明的那样形成在主排水盘700的上表面 上。底部分隔肋702允许多个腔室形成在主排水盘700的上表面上, 从而形成冷凝水可流过的空间。
更详细地说,多个底部分隔肋702以相等间隔形成在主排水盘700 的上表面上。这些底部分隔肋702与主排水盘700整体地形成,并且 从主排水盘700的上表面向上突出。
多个底部分隔肋702允许在主排水盘700上方安装的诸如第二热 交换器860之类的多个部分不与主排水盘700的上表面密切接触,从
而形成预定空间。因而,从第二热交换器860已经产生并且落下的冷
凝水可容易地在主排水盘700的上表面上流动。
同时,底部分隔肋702相对于主排水盘700的前侧和横向侧以预 定角度倾斜。就是说,底部分隔肋702具有向左倾斜的形状,以引导 冷凝水的流动。
多个底部冷凝水孔704形成在主排水盘700中,以竖直地穿过主 排水盘700。底部冷凝水孔704允许从第二热交换器860已经产生并且 落下的冷凝水移动到主排水盘700下面。
向下凹入的外壳安置槽710进一步形成在主排水盘700的前半部 上。外壳安置槽710打算用来防止与在上部空气引导件800上形成的 上部风扇外壳810相干涉。因此,外壳安置槽710以与上部风扇外壳 820的下端的形状相对应的弧形形状形成,从而上部风扇外壳810的下 端接收在外壳安置槽710的上侧中。
多个槽分隔肋712以相等间隔整体地形成在外壳安置槽710上。 槽分隔肋712以与底部分隔肋702的形状相对应的形状形成。因此, 槽分隔肋712形成为以预定角度向左倾斜,并且从外壳安置槽710的 上表面向上突出。而且,槽冷凝水孔714形成在外壳安置槽710中, 以竖直地穿过外壳安置槽710。槽冷凝水孔714具有与底部冷凝水孔 704的形状相同的形状,并且执行相同功能。
而且,多个槽冷凝水孔714形成在外壳安置槽710的最下端中。 就是说,槽冷凝水孔714形成在外壳安置槽710的最下部分中,该最 下部分向下凹进和成圆形,并且具有弧形形状的横截面(当从前侧看 时)。这用来把在外壳安置槽710中收集的冷凝水迅速地排到下侧。
上部空气引导件联接部分715提供在与外壳安置槽710间隔开的
部分处。空气引导件联接部分715联接到空气引导件联接块(图25的
818)上,以防止上部孔口 860与主排水盘700分离。
冷凝水下落引导件716进一步形成在主排水盘700的下表面上。 冷凝水下落引导件716允许经冷凝水孔704和714移动到主排水盘700 下侧的冷凝水迅速和直接地落下。就是说,冷凝水下落引导件716允 许已经移动到主排水盘700下侧的冷凝水直接落下,而不流到其它部
因此,冷凝水下落引导件716从主排水盘700的下侧向下突出, 并且具有圆筒形形状。更详细地说,冷凝水下落引导件716从冷凝水 孔704和714向下延伸。就是说,冷凝水下落引导件716从底部冷凝 水孔704和槽冷凝水孔714向下延伸,并且以与冷凝水孔704和714 的形状相对应的圆筒形形状形成。
同时,用来避免与相邻部分干涉的多个槽形成在主排水盘700中。
更详细地说,控制箱安装开口 720形成为在主排水盘700的右前 端上敞开。控制箱安装开口 720以与控制箱880的横截面相对应的尺 寸和形状形成。因此,控制箱880垂直地穿过控制箱安装开口 720安 装。
同时,导管避开槽722在主排水盘700的左后部分中形成为在向 后方向上敞开。导管避开槽722意图用来避免与排出引导单元400的 下端相干涉。因此,导管避开槽722具有与排出引导单元400的前端 相对应的半圆形形状。
工作孔724形成在主排水盘700的后右部分中。工作孔724是通 过以'L'形状切削主排水盘700的后右边缘形成的部分。工作孔724意 图用来使操作人员容易工作(例如,售后服务)。
例如,压縮机520安装在主排水盘700的右端下面。压缩机520 覆盖有保护盖(未表示)。工作孔724被形成,以允许操作人员容易 地从上方安装保护盖。冷却剂管道(未表示)穿过的管道通过槽726 形成在主排水盘700的右端中。就是说,在第一热交换器510、压縮机 520、及第二热交换器860之间流动的冷却剂经由管道形成的冷却剂管 道流动。这个冷却剂管道垂直地安装在管道通过槽726中。管道通过 槽726如表明的那样以'c'形状(当从上方看时)形成。
缆线通过槽730形成在主排水盘700的左前端中。缆线通过槽730 是外部电源通过其施加的电源线(未表示)、和把电源供给到上部电 机820的电源缆线穿过的槽。缆线通过槽730具有'〕'形状(当从上方 看时)。
电源线通过槽732形成在主排水盘700的前端中。就是说,电源 线通过槽732形成在控制箱安装开口 720的左侧中。电源线通过槽732 是供给压缩机520和冷凝水泵550的各种电源线穿过的部分。
电源线通过槽732如表明的那样以'n'形状(当从上方看时)形成。 在前端处进一步形成脱开防止肋732',用来防止插入在电源线通过槽 732中的电源线(未表示)向前侧脱开脱开。
辅助槽734进一步形成在主排水盘700的右前端的附近。像电源 线通过槽732,辅助槽734也意图用来引导多根电源线。辅助槽734以 比电源线通过槽732的尺寸小的尺寸形成,以使直流电源线从其穿过。
辅助槽734如表明的那样以'c'形状(当从上方看时)形成,并且 直流线脱开防止肋734'形成在右端处,以防止电源线脱开。
用来与副排水盘750相联接的排水联接部分736、 737、及739形
成在主排水盘700上。排水联接部分736、 737、及739由在主排水盘 700的前端处形成的前部排水联接部分736、在主排水盘700的后端处 形成的后部排水联接部分737、及右边排水联接部分739组成。
前部排水联接部分736形成在主排水盘700的中央前端处,并且 后部排水联接部分737在向后方向上从主排水盘700的中央后端突出。 诸如螺钉之类的联接部件穿过的排水联接孔738形成在前部排水联接 部分736和后部排水联接部分737的中央部分中,以穿过前部排水联 接部分736和后部排水联接部分737。
三个右边排水联接部分739形成在主排水盘700的右边部分处。 就是说,右边排水联接部分739形成在主排水盘700的后端、外壳安 置槽710的右前端和右后端处。右边排水联接孔739'像排水联接孔738 一样,也形成在右边排水联接部分739中,以穿过右边排水联接部分 739。
角形孔740形成在主排水盘700的右前边缘中。角形孔740是其 中通过和安装有支撑角钢580的部分。因此,角形孔740以与支撑角 钢580的横截面相对应的'」'形状(当从上方看时)形成。支撑角钢580 从角形孔740的上方插入。
角钢联接部分745在角形孔740的前和右侧处凹进。角钢联接孔 745'穿过角钢联接部分745的下部形成。角钢联接孔745'形成为与排水 联接部分相对应,从而联接部件可穿过其插入。
角钢联接部分745设计成,使得联接到角钢联接孔745'上的联接 部件的部分(例如,螺钉头)不从主排水盘700的右表面突出。角钢 联接部分745的深度大于螺钉头的厚度。
而且,支架支撑部分742形成在主排水盘700的右下端的邻近部
分处。支架支撑部分742是支架570的上端联接到其上和支撑在其上 的部分,从主排水盘700的下表面向下(在图15中向上)突出,及成 对地形成。就是说,支架支撑部分742以它们之间的预定间隔来安装, 并且如表明的那样具有彼此对称的'L'形状和'」'形状(当从图15中的 上方看时)。在支架支撑部分742之间的距离与排水盘支撑件574的 前后长度相对应(见图3)。
因此,当排水盘支撑件574的顶部表面位于支架支撑部分742中 时,限制向前、向左、向右的运动。
多个支架联接部分746提供在支架支撑部分742之间。支架联接 部分746通过联接部件与在排水盘支撑件574上以预定间隔形成的支 撑件联接孔574'互锁。
为此目的,强迫支架联接部分746与支撑件联接孔574'相对应。
同时,框架联接部分744形成在主排水盘700的左和右前端的邻 近部分中。框架联接部分744是诸如螺钉之类的联接部件联接到其上 以把主排水盘700固定到前框架IOO上的螺钉槽。
框架联接部分744形成在与排水联接部件144的排水联接孔144' 相对应的位置中并且以与其相对应的形状形成。因此,当在螺钉穿过 排水联接孔144'之后联接到框架联接槽744上时,主排水盘700的前 端固定在前框架100上。
下面参照图24和16b将描述是室内鼓风机单元800的主要部分的 上部空气引导件810和J:部孔口 960。
参照图24和16b,三个前部联接部分811形成在上部空气引导件 810的上端上。前部联接部分811由联接部件联接到空气引导联接部件
148上,以把上部空气引导件810固定到前框架100上。
向下凹进的一对避开槽812提供在前部联接部分811之间。避开 槽812形成以防止前和后框架在它们的联接部分处之间的干涉。
就是说,前框架和后框架通过把框架联接部分140联接到框架联 接突起370上而彼此组装。因此,如果没有避开槽812,则框架联接突 起370与上部空气引导件810的上部部分干涉,并因而不能联接到框 架联接部分811上。
因此,该对避开槽812形成在前部联接部分811之间。在这时, 避开槽812具有比框架联接突起370的外径大的宽度,从而它可插入 在框架联接突起370中。
凝结水引导部分814提供在上部空气引导件810的顶部表面的前 半部上。凝结水引导部分814以矩形形状形成,以向左后引导在其顶 部表面上形成的冷凝水。
就是说,冷空气通过其排出到房间的排出引导部分824形成在凝 结水引导部分814下方。当冷空气遇到热空气时,在凝结水引导部分 814上产生凝结水。
因此,凝结水引导部分814向左后引导凝结水,从而不许凝结水 滴向前。向左后引导凝结水的原因是,防止凝结水导向到在上部空气 引导件810的右侧处提供的控制箱880。就是说,由于多个电子元件安 装在控制箱880中,所以当电子元件接触水时,可能有短路。为此目 的,凝结水引导部分814的后端比前端低。凝结水引导部分814的左 端比右端低。水下落防止肋815提供在凝结水引导部分814的左/右端 和前端上。水下落防止肋815起当在凝结水引导部分814上突然产生 大量凝结水时防止凝结水向前落下的作用。凝结水引导槽816提供在
水下落防止肋815的左后端上。凝结水引导槽816把导向到引导部分 814的左后部分的凝结水引导到上部空气引导件810的左侧。
以大体矩形形状形成并且以预定宽度向下突出的下落水引导部件 817提供在凝结水引导槽816的前端的左侧上。下落水引导部件817起 防止通过凝结水引导槽816落下的凝结水流向排出引导部件824的作用。
上部电机孔822形成在上部空气引导件810的前部中央部分上。 上部支撑件联接槽826绕上部电机孔822形成。上部支撑件联接槽826 是联接有穿过上部电机支撑件840的联接部件的部分。上部支撑件联 接槽826沿与上部电机孔822同心的圆形成。
空气引导件加强肋828提供在上部空气引导件810的前下部部分 上,以增强上部空气引导件810的强度。空气引导件加强肋828形成 在上部风扇外壳820的前表面上。更详细地说,空气引导件加强肋828 大都以格栅形状形成。
用来把室内鼓风机单元800的前和后半部固定到主排水盘700的 顶部表面上的空气引导件联接块818和孔口联接块864形成在上部空 气引导件810的前和后表面的下部部分上。
空气引导件联接块818从上部空气引导件810的左下侧向前突出, 并且由联接部件联接到上部空气引导联接部分715上。孔口联接块864 从上部孔口 860的前表面的下部左/右侧突出,并且联接到上部孔口联 接单元703上。
因而,室内鼓风机单元800保持其竖起状态,而不与主排水盘700 的顶部表面分离。 孔口联接钩865提供在上部空气引导件810的左和右侧的后半部
上。孔口联接钩865插入在钩插入孔869'中,从而上部空气引导件810 可联接到上部孔口 860上。上部空气引导件810形成在上部空气引导 件810左和右侧的上部和下部部分上。
多个安置联接槽(图25的866)形成在上部空气引导件810的后 表面上。安置联接槽866引导上部孔口 860和上部空气引导件810的 联接位置,并且允许它们彼此联接。就是说,安置联接槽866设有插 入联接突起(图24的867),以引导上部空气引导件810和上部孔口 860的联接位置。空气引导件联接槽866'提供在安置联接槽866的中央 上。
因此,当空气引导件联接槽866'由诸如螺钉之类的联接部件联接 到插入突起孔867'上时,上部空气引导件810完全联接到上部孔口 860 上。
同时,上部孔口 860在中心处设有上部孔径口 862,并且以矩形形 状形成。上部孔口 860在前表面处设有与上部风扇外壳820的后端相 对应的接触肋868。接触肋868接触上部风扇外壳820以防空气泄漏。 接触肋868比上部风扇外壳820的后端稍大或稍小。因此,当上部孔 口 860联接到上部空气引导件810上时,接触肋868封闭上部风扇外 壳820的开口。接触肋868在外部部分处设有插入联接突起867。插入 联接突起867形成为与安置联接槽866相对应,以与安置联接槽866 相啮合。
插入联接突起867在中央处设有插入突起孔867'。插入突起孔867' 由联接部件联接到空气引导件联接槽866'上。就是说,如图24中所示, 通过把联接部件从上部孔口 860的后侧插入在插入突起孔867'中,插 入突起孔867'联接到空气引导件联接槽866'上。
上部孔口 869在前表面的左和右端处设有以预定宽度向前突出的
联接肋869。联接肋869在上部和下部部分处设有钩插入孔869'。
因此,当孔口联接钩865插入在钩插入孔869'中时,联接肋869 的外表面接触上部空气引导件810的内部左/右表面以防空气泄漏。
安置凸缘861提供在上部孔口 860的后边缘上。第二热交换器870 安置在安置凸缘861内,并且联接到其上。就是说,安置凸缘861,如 图25中所示,具有形状,并且向前突出。安置凸缘861稍大于 第二热交换器870的横截面。多个固定孔86r形成在安置凸缘861的 左和右侧上。因此,在第二热交换器870安置在安置凸缘861中之后, 插入在固定孔86r中的联接部件联接到第二热交换器870的侧面上, 并且然后第二热交换器870牢固地固定在上部孔口 860上。
下面参照图28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空调器的操作。
首先,将描述在根据本发明的空调器中的冷却剂和空气的流动。
尽管空调器可用来冷却和加热,但将对于其中空调器用来冷却的 情形进行描述。
第一热交换器510用作冷凝器,并且第二热交换器870用作蒸发 器。而且,冷却剂管道(未表示)连接在压縮机520、第一热交换器 510及第二热交换器870之间,以引导冷却剂的流动。
因此,当来自压縮机520的气体冷却剂被压縮成髙温和高压冷却 剂并且流入第一热交换器510中时,第一热交换器510与外部空气交 换热量,以冷凝冷却剂。
此后,冷凝冷却剂在它穿过膨胀阀(未表示)的同时膨胀,并且
流入第二热交换器870中。已经流到第二热交换器870的冷却剂与外 部空气交换热量以蒸发。因此,冷却剂成为气态。在这时,液态冷却 剂也保留,从而两相的冷却剂实际上混合且存在。
冷却剂通过蓄能器530,并且送回到压縮机520,以完成冷却剂的 循环周期。
同时,空气在它通过第一和第二热交换器510和870的同时交换 热量。这个过程参照图l、 2、及28描述。
首先,描述在散热侧(主排水盘的下侧)处的空气流动(在图28 中由'^'指示)。这时的空气流动基本上由下部风扇630产生。就是说, 当下部电机660由从外部施加的电源驱动时,连接到下部电机660的 轴上的下部风扇630转动以产生空气流动。
因此,来自后侧的空气经在后框架300的下半部中形成的下部格 栅330流入。经下部格栅330流到前面的空气改变其方向,以流到左 侧并且通过第一热交换器510。
通过第二热交换器870的空气的温度升高。就是说,由于第二热 交换器870用作冷凝器,所以空气从流过第二热交换器870的冷却剂 接收热量,以成为高温空气。
已经通过第二热交换器870的高温空气通过下部孔径口 612,以流 入下部风扇630的中央部分中。已经流入下部风扇630的中央部分中 的空气随着风扇630转动而径向流动,并且由排出引导件650引导和 向上排出。
由排出引导件650向上引导的高温空气经排出引导元件400完全 排出到建筑物外面。
其次,描述在吸热侧(在主排水盘的上侧)处产生的空气流动(在
图28中由'一'指示)。这时的空气流动基本上由上部风扇850产生。 就是说,当上部电机830由从外部施加的电源驱动时,连接到上部电 机830的轴上的上部风扇850转动,以产生空气流动。
因此,室内空间的空气经在后框架300的上半部中形成的进气格 栅310流入内侧(前侧)。经进气格栅310流入的空气顺序地通过预 过滤器320和除臭过滤器322,从而除去在空气中包含的夹杂物或不良 气味。
已经通过预过滤器320和除臭过滤器322的空气在它通过第二热 交换器870的同时,与第二热交换器870交换热量。就是说,由于第 二热交换器860用作蒸发器,所以通过第二热交换器870的空气通过 与流过第二热交换器870的冷却剂交换热量而被冷却。
已经通过第二热交换器870的低温空气经上部孔径口 852流到前 面,并且流入上部风扇850的中央部分中。已经流入上部风扇850的 中央部分中的空气随着上部风扇850转动被径向排出。空气由上部风 扇外壳820引导成向上流动。
由上部风扇外壳820向上流动的空气经上部空气引导件810的排 出引导开口 824移动到前面,以通过排气窗110。通过排气窗110的低 温空气排出到排出孔210的前面,以冷却室内空间。同时,通过排气 窗IIO的空气的方向可由在排气窗IIO上形成的多个肋来改变。
在这时,通过排出孔210排出的冷空气遇到在凝结水引导部分814 上方的热空气,以产生凝结水。凝结水向凝结水引导部分814的左后 方流动(见图24)。
然后,凝结水落下到室内鼓风机单元800的左侧。另外,沿凝结
水引导槽816落下的凝结水不能通过下落水引导部件817向前流动以 及因而落下。另外,即使当凝结水的量急剧增加时,凝结水也不能通 过在凝结水引导部分814的前端和左和右端上形成的水下落防止肋815 向前落下。
下面参照图8至13将描述使用缆线固定部件590在底盘500的顶 部表面上的电源线C。
首先,依据电源线C的粗细来选择多个接收空间596之一,并且 电源线C在它比较粗时插入在第二接收空间596〃中,而当它较细时插 入在第一接收空间596'中。
在以上之后,如图12中所示,缆线固定部件590向右倾斜,并且 在这种状态下,固定部件钩突起599插入在固定部件钩孔506中,此 后固定部件钩突起599被逆时针转动。
在这时,固定部件钩突起599的顶部表面接触缆线安置部分504 的底部表面以被制动。缆线安置部分504由安置部分加强肋504'加强 和支撑。
压紧突起597的下端向下压紧电源线C的外圆周的上部部分。
其次,联接部件S插入在联接孔593中,并且联接部件S的下端 联接到固定部件联接孔505上。
通过上述过程,完成使用缆线固定部件590对电源线C的固定。 在这之后,向缆线固定部件590的后面拉出的电源线C引导到缆线引 导单元508,并且通过缆线暴露槽508'暴露到空调器外面。
当缆线固定部件590通过释放联接部件S处于与缆线安置部分504 可分离的状态时,由上述过程固定的电源线C是不稳定的。
下面将参照图14至19描述用来把室外鼓风机单元600固定到底 盘500上的过程。
从在图16中表明的状态下,在下部风扇630位于下部空气引导件 620的前面之后,下部电机660从下部空气引导件620向前运动,并且 插入在下部电机孔622中。
在以上之后,下部电机660轴向联接到下部风扇630上,并且排 出格栅652位于排出引导件中。在这时,在排出格栅652的外圆周上 形成的格栅突起653插入在格栅固定槽654中。
当下部风扇630、下部电机660、排出格栅652预先固定到下部空 气引导件620上时,下部孔口 610使用联接部件联接到下部空气引导 件620的前部上。
在室外鼓风机单元600如在图14中表明的那样竖起之后,插入部 分602插入在单元安置部分503中。在这时,单元安置部分503接收 插入部分602并且制动,并因而室外鼓风机单元600保持其在底盘500 的顶部表面上的竖起状态。
然后,如图15中所示,下部电机660装配在下部电机支撑件670 的上部部分上。在这时,下部电机支撑件670的下端接触支撑安置部 分509的顶部表面。
多个联接部件在穿过下部电机支撑件670的上和下端之后,联接 到支撑件联接槽624'和支撑件联接槽509上。
通过上述过程,室外鼓风机单元600支撑在底盘500上,并且同 时,下部电机660由下部电机支撑件670固定。
下面将参照图18至26描述室内鼓风机单元800、前框架、及后框 架的联接过程。
首先,如图24中所示组装完全拆开的室内鼓风机单元。就是说, 在上部风扇850插入在上部风扇外壳820中之后,上部电机830从前 侧向后侧插入以便把上部风扇850轴向联接到上部电机830上。
在以上之后,上部电机830的后半部插入在上部电机支撑件840 的上部部分中,并且上部电机支撑件840使用诸如螺钉之类的联接部 件联接到上部支撑件联接槽826上。在这时,上部电机支撑件840联 接到上部空气引导件810的前表面上。
其次,上部孔口 860联接到上部空气引导件810上。就是说,接 触肋968与上部风扇外壳820的后端相接触。然后,孔口联接钩865 插入和固定在钩插入孔869'中。在这时,插入联接突起867插入在安 置联接槽866中。
其次,联接螺栓插入在插入突起孔867'和空气引导件联接槽866' 中,以完成室内鼓风机单元800的联接。
室内鼓风机单元800安置在外壳安置槽上。在这时,室内鼓风机 单元800的上端位于空气引导联接开口与框架联接部分140之间。
在以上之后,前部联接部分811联接到空气引导件联接部件上以 把室内鼓风机单元800的上端固定到前框架上,并且然后空气引导件 联接块818、空气引导件联接部分715、及孔口联接块864使用诸如螺 钉之类的联接部件彼此联接,由此把室内鼓风机单元800的下部部分
固定到主排水盘700的顶部表面上。
当完成上述组装过程时,空调器处于在图26中表明的状态下,此
后后框架300的前端接触前框架100的后端。在这时,联接部件插入 在框架联接突起中并且联接到框架联接部分140上,由此完成空调器 的组装。
下面参照图3、 14、 22、及23将描述使用支撑角钢580和支架570
来加强空调器的强度的过程。
首先,如图27中所示,室外鼓风机单元600安装在底盘500的顶 部表面的左侧上,并且主排水盘700和室内鼓风机单元800安装在室 外鼓风机单元600的上部部分上。在这种状态下,支架570在右端处 在底盘500与主排水盘700之间竖起。
在这时,支架570布置成,上端比下端更靠右侧,此后支架联接 部分579插入在该对支架支撑件575的右侧中。
在这时,由于安置引导件577的下端大于上端,所以能够实现支 架联接部分579的插入。另外,当插入支架联接部分579时,引导件 577在右方与支架联接部分579的下端相干涉,从而支架联接部分579 的右表面接触支架接触部分577'的左表面。
当支架联接部分579完全插入在支架支撑件575中时,支架570 的上部部分被向左推以逆时针转动。
然后,排水盘支撑件574与支架支撑部分742相干涉,并因而不 能转动。
在以上之后,当支架联接部分746使用诸如螺钉之类的联接部件
固定到支撑件联接孔574'上时,支架570支撑主排水盘700的右端。
其次,描述使用支撑角钢580来支撑主排水盘700的右前端的过 程,在其中支撑角钢580垂直地竖起的状态下,支撑角钢58的下端向 下运动以插入在角形孔740中。支撑角钢580的下端插入在角钢安置 槽586中。
当支撑角钢安置在角钢安置槽586上时,支撑角钢580的下端接 触底盘500的顶部表面。在这时,排水联接部分582和角钢联接孔745; 及基座联接部分584和角钢固定孔588布置成彼此相对应。
在这时,当由联接部件联接时,支撑角钢580的上部和下部部分 联接到主排水盘700和底盘500上,以支撑主排水盘700的右前端的 负载。
下面将参照图22、 24、 27、及19描述用来把控制箱880安装在控 制箱安装开口上的过程。
为了把控制箱880安装在控制箱安装开口 720上,在箱体880'中 多个电子元件包括电容器887、就是说,侧屏蔽部分881与控制箱880 的后表面共面,从而在其中箱体880'的前和右侧被打开的状态下,可 安装电子元件。
具体地说,电容器887'在箱体880'中向下运动以插入在电容器暴 露孔887中,并且然后电容器887'在其上部部分处固定到箱体880'的 内部部分上。
由于电容器880'产生大量热量,所以电容器887'的下部部分穿过 控制箱880的下侧暴露,从而热量通过由室外鼓风机单元600产生的 空气流动耗散。
当在箱体880'中安装电子元件时,多根导线成束并且向右拉出,
此后侧屏蔽部分881弯曲。就是说,由于弯曲引导部分881'提供在侧 屏蔽部分881的左端上,所以侧屏蔽部分881的弯曲部分可弯曲而不 用施加强大的力。弯曲侧屏蔽部分881限定箱体880'的右侧表面。在 这同时,导线插入在导线拉出部分882中,并且释放与侧屏蔽部分881 的干涉。
在以上之后,为了防止侧屏蔽部分881相对于弯曲引导部分881' 再次逆时针打开,屏蔽部分联接孔883和屏蔽部分捕获孔883'由螺钉 联接。
当进行上述过程时,箱体880'安置在控制箱安置部分727上。更 详细地说,在箱体880'布置成箱体880'的敞开前部部分向主排水盘700 的前部部分22定向之后,箱体880'向下插入在控制箱安装开口 720中。
在箱体880'插入在控制箱安装开口 720中的过程中,控制箱支撑 部分886与控制箱安置部分727相千涉,并且通过这种干涉,箱体88(T 不会落下,并且插入在控制箱安装开口 720中以竖直地跨过主排水盘 700的右前侧(见图27)。
在这时,脱开防止部分728与箱体880'的前端的左/右侧相干涉, 以防止箱体880'向前运动。
在以上之后,上部固定部分联接孔890和副固定部分联接孔892 分别联接到在图24中表明的上部固定部分联接孔890和控制箱副固定 部分829'上,由此把箱体880'的上部部分固定到上部空气引导件810 的前表面的右侧上。
其次,箱体880'的下部部分固定到主排水盘700的前表面上。就
是说,通过把联接部件联接到在图22中表明的下部固定部分联接孔894 和控制箱下部固定部分729上,箱体880'的下部部分固定到主排水盘 700上。
在完成上述过程之后,完成箱体880'在控制箱安装开口 720中的 安装。在这时,箱体880'的前部处于打开状态。因此,箱体88(T的打 开前部通过联接箱盖880〃封闭。
就是说,通过把盖插入突起888'插入在插入突起接收部分888〃中, 箱盖880〃的上部部分钩在和固定到箱体88(T的顶部表面上,此后,通 过把联接部件联接到本体联接孔889和盖捕获孔885上,完成控制箱 880的组装和安装。
同时,当由于在控制箱880中安装的电子元件的损坏需要维修时, 箱盖880〃被分离。为此目的,当从本体联接孔889释放联接部件时, 箱盖880〃与箱体880'可以分离。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显然,在本发明中可进行各种修改和变更。 因而,本发明打算覆盖这个发明的修改和变更,只要它们落入附属权 利要求书和其等效物的范围内。
例如,在上述实施例中,支撑角钢580仅在底盘500的右前端上 以支撑右前端的负载,如果需要,则可能的是,在底盘500的角部上 进一步提供支撑角钢580。
权利要求
1.一种空调器,包括主排水盘,把空调器的内部空间划分成上下半部;室外鼓风机单元,它设置在主排水盘下方,以支撑主排水盘和把与致冷剂热交换的空气排出到室外侧;及底盘,限定空调器的下部外观,其中,所述室外鼓风机单元在侧面处设有用来接收用于致冷剂与空气之间的热交换的热交换器的联接凸缘。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空调器,所述联接凸缘在侧面处设有间 隔开的突起,该间隔开的突起接触室外鼓风机单元的外表面,以允许 热交换器与室外鼓风机单元间隔开。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还包括支撑角钢,它在底盘与主排水盘之间具有插入和固定在主排水盘侧中的上部部分,以支撑主排水盘;和支架,它接触底盘的底部表面,以支撑主排水盘。
4. 一种空调器,包括底盘,限定下部外观,并且支撑多个元件的负载;和 电源线,用于将电源施加到多个元件上,其中,底盘设有用来接收电源线的部分和防止电源线移动的缆线 固定部件。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器,其中,所述底盘设有安置部分, 该安置部分从底部表面向上突出,并且缆线固定部件安置在所述安置 部分上。
6.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器,其中,所述安置部分设有联接 有联接部件的固定部件联接孔和其中插入有缆线固定部件的端部的固 定部件钩孔。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器,其中,所述缆线固定部件包括 安置在安置部分上并且联接到固定部件联接孔上的联接部件和在联接 部件的端部处成圆形以接收电源线的接收部分。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器,其中,所述接收部分设有多个 接收空间、从接收空间突出以压紧电源线的压紧突起及插入在所述固 定部件钩孔中并且弯曲以钩住和制动固定部件钩突起。
9. 一种空调器,包括前后框架,它们限定空调器的外观,并且由框架联接部分和框架 联接突起通过联接部件彼此联接;主排水盘,它设置在前后框架之间,并且把前后框架之间的内部 空间划分成上下半部;第一和第二热交换器,它们提供在主排水盘的顶部和底部,以允许空气与致冷剂热交换;室内鼓风机单元,它设置在主排水盘的顶部上以产生室内空气的吸入和排出,并且固定地联接到前框架上;底盘,它限定空调器的下部外观,并且支撑多个元件的负载;及 室外鼓风机单元,它设有一对外壳槽,并且引导在第一热交换器处热交换的空气的流动方向。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器,其中,所述室内鼓风机单元 在上端侧面处设有用来防止与框架联接部分和框架联接突起相干涉的 避开槽;并且避开槽大于框架联接突起的截面。
11.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器,其中,所述室外鼓风机单元 在顶部表面侧面处设有凝结水引导部分,用来引导由外部空气接触通 过热交换器进行热交换的空气所产生的凝结水。
12.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调器,其中,所述凝结水引导部分 在端部处设有向上延伸以防止凝结水向下流动的水下落肋。
13.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调器,其中,该对外壳槽在侧面处 设有向上敞开以与外部侧连通的排出引导件。
14.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空调器,其中,所述室内鼓风机单元包括下部孔口,它在中央处设有下部孔径口,以把穿过热交换器的空 气引导到所述空调器中;下部空气引导件,用来引导通过所述下部孔口引入的空气的空气 流动方向;下部风扇,通过在外壳槽中转动产生空气流动;及 下部电机,轴向联接到下部风扇上,以提供旋转动力。
15.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空调器,其中,下部空气引导件在侧 面处设有下部电机部分插入其中的下部电机孔;所述下部电机在外部部分处设有支撑下部电机的负载的下部电机 支撑件;及所述下部电机支撑件联接到底盘的侧面上,并且具有用来接收下 部电机的上端。
16.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空调器,其中,所述底盘在顶部表面 处设有支撑件安置部分,下部电机支撑件安置在该支撑件安置部分上; 并且所述支撑件安置部分在侧面处设有支撑件联接孔,下部电机支撑 件的侧面联接到该支撑件联接孔上。
17.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空调器,其中,所述排出引导件在内 部部分的侧面处设有用来防止外来物引入到室外鼓风机单元中的排出 格栅。
18.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空调器,其中,所述下部孔口在外表 面的侧面处设有联接凸缘,该联接凸缘向外突出,并且所述热交换器 部分地插入和联接在该联接凸缘中;并且所述联接凸缘的顶部表面向 下倾斜,并且设有用来引导落向热交换器的冷凝水的下落水引导件。
19.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空调器,其中,所述室外鼓风机单元 在外表面处设有加强肋,该加强肋以格栅形状突出,并且加强室外鼓 风机单元的强度。
20.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空调器,其中,所述室外鼓风机单元 在下端处设有插入部分,该插入部分插入在底盘的顶部表面的侧面中, 并且允许室外鼓风机单元相对于底盘垂直地竖起。
全文摘要
一种空调器包括主排水盘,把空调器的内部空间划分成上下半部;室外鼓风机单元,它提供在主排水盘下方,以支撑主排水盘和把与致冷剂热交换的空气排出到室外侧;及底盘,限定空调器的下部外观,其中室外鼓风机单元在侧面处设有用来接收用于致冷剂与空气之间的热交换的热交换器的联接凸缘。
文档编号F24F1/02GK101178224SQ20071010812
公开日2008年5月14日 申请日期2007年5月30日 优先权日2006年11月6日
发明者李种镐, 金纹新 申请人:Lg电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