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式空调器的冷凝器热交换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74221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窗式空调器的冷凝器热交换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窗式空调器的技术领域,具体说是一种取消了室外风扇上的打水环,
通过设置在室外风扇与冷凝器间的吸水网将冷凝水输送到室外风扇的对应位置,从而提高 了冷凝器热交换能力同时降低运行噪音的窗式空调器的冷凝器热交换结构。
背景技术
通常,空调器是对于室内环境进行制冷或制暖,由此创造舒适的室内环境的机器, 大致上分为窗式空调器和分体式空调器。 —体式空调器和分体式空调器在功能上虽然相同,但是一体式空调器在同一个机 壳内设置了制冷、散热的零部件,穿墙设置在墙面或者设置在窗户上,窗式空调器是最常见 的一体式空调器,而分体式空调器在室内机上设置了制冷装置,在室外机上设置了散热以 及压縮装置,室内机和室外机利用冷媒导管连接。
图1是现有技术的窗式空调器的结构分解图。 如图1所示,现有的窗式空调器由形成外表的机箱2 ;安装机件的底盘3 ;设置于 底盘室内侧的室内面板4 ;室内面板4下侧形成有将空气吸入到空调器内部空间的进风口 4a ;其上侧形成将空调器内部调节后的空气排放到室内的排风口 4b ;控制调节空调器运转 状态的控制部(未图示)设置在室内面板的后侧,控制部前端的控制面板20与室内面板相 结合并从室内面板上预留的开口部位外露;室内面板4的内侧依次设置蒸发器6 ;室内风扇 7及空气引导装置8(8a、8b、8c);空气引导装置8包括安装室内风扇的空气引导板8a ;在 空气引导板8a前面安置有挡板8b ;挡板8b上有将通过蒸发器6流动的空气引导到室内风 扇7的通孔,安装在挡板8b上侧及空气引导板8a上端前方,引导空气流向室内面板上的排 风口 4b的导风罩8c。空气引导板8a将窗式空调器分为室内侧部分和室外侧部分,隔断了 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之间的流通。空气引导板8a后面的室外部分设置有风扇电机14;引 导架10 ;室外风扇11、冷凝器12、压縮机16及具有进、排风口的室外面板(未图示);底盘 3上设计有聚集、排出蒸发器流下来的冷凝水的接水盘电机14的旋转轴向相反方向伸出机 壳外并延伸一定距离,分别连接室内风扇7及室外风扇11。当接入电源时压縮机16和电机 14运转,冷媒经压縮机16压縮后通过冷凝器12、膨胀阀(未图示)、蒸发器6进行循环,随 着风扇电机14的运转,室内风扇7和室外风扇11开始转动,室内空气通过室内面板4的进 气口 4a进入空调机,与蒸发器6进行热交换,变为冷气后,由室内面板4的排气口 4b排回 室内;室外空气由室外面板的进气格栅进入空调器的室外部分,经室外风扇11、冷凝器12 进行热交换后变为热空气由室外面板排气口排出到空调器外的室外大气环境中。
室外风扇ll设置于接水盘上方,在室外风扇的外圈设置有打水环,打水环可随室 外风扇一起旋转。当空调器运转时,蒸发器6温度较低而使室内空气中的水凝聚在蒸发器 的表面并借重力滴下聚集在底盘3上的接水盘里,室外风扇11的扇叶及其打水环在旋转经 过接水盘中时将其中冷凝水带起,在落下时被风扇吹送穿过冷凝器12排出空调器,,冷凝 器12的冷媒管中充满被压縮的高温冷媒,冷凝器向外界进行热交换释放热量;这样既避免
3了冷凝水积累外溢又提高了冷凝器12的热交换效率,从而也提高空调器效率。
但是,如上所述的已有技术中存在如下的不足点 现有技术中冷凝器主要利用室外风扇上设置的打水环带起的冷凝水加大其热交 换能力,打水环与接水盘之间存在一个距离,避免打水环在旋转时与接水盘发生摩擦接触, 在空调刚刚开机的大约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内,冷凝水量不够,接水盘中的冷凝水高度小于 打水环与接水盘间距离,冷凝水无法被打水环带起、到达冷凝器的翅片上,因此在这段时间 内冷凝水并没有起到辅助冷凝器降温的作用,冷凝器的热交换能力降低。另一方面,室外风 扇在打水的过程中,由于打水环与冷凝水相互撞击会产生很大的噪音,致使空调器在运转 中的噪音过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取消了室外风扇上的打水环,通过设置在室
外风扇与冷凝器间的吸水网将冷凝水输送到室外风扇的对应位置,从而提高了冷凝器热交
换能力同时降低运行噪音的窗式空调器的冷凝器热交换结构。 本发明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的窗式空调器的冷凝器热交换结构,包括冷凝器,由平行排列的冷媒翅片
与设置在冷媒翅片中的冷媒导管组成,设置在空调器的室外侧,与从室外进入到空调器内
部的空气进行热交换;室外风扇,通过旋转将室外空气吸入到空调器的内部,将流过冷凝器
并与冷凝器进行热交换后的空气排出到室外;引导架,设置在室外风扇周围引导空气流动,
在冷凝器与室外风扇之间的位置设置吸水网,吸水网的下部放置在底盘内并与底盘相接
触,在空调器运行时,底盘内的冷凝水被吸水网吸至室外风扇对应的高度,而室外风扇产生
的风将吸水网上的冷凝水吹到冷凝器上。 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措施 所述的室外风扇由扇叶和风扇轮毂构成,取消了打水环结构。 所述的吸水网固定在引导架上,其形状和大小与引导架的后方开口相一致。 所述的吸水网的网线由位于网线中心的金属线和均匀包裹在金属线之外的吸水
材料构成。 所述的包裹在金属线之外的吸水材料为棉条。
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本发明的窗式空调器的冷凝器热交换结构中,冷凝器与室外风扇之间的位置设置 吸水网,吸水网的下部放置在底盘内并与底盘相接触,在空调器运行时,底盘内的冷凝水被 吸水网吸至室外风扇对应的高度,而室外风扇产生的风将吸水网上的冷凝水吹到冷凝器 上。通过吸水网向上吸收冷凝水,可以保证空调器开始运转的短时间内,室外风扇就能够及 时的将冷凝水吹送至冷凝器,从而提高了冷凝器的热交换效率,加强了冷凝器的热交换能 力。同时,由于冷凝水的输送是依靠吸水网来完成的,室外风扇与冷凝水之间没有直接的撞 击和接触,从而避免了室外风扇的打水环在打水时所产生的噪音,使空调器能够保持低噪 音运转,为使用者创造更好的空调器运行环境。


图1是现有技术的窗式空调器的结构分解图2是本发明的窗式空调器的冷凝器热交换结构的示意图3是本发明的窗式空调器的冷凝器热交换结构中取出冷凝器后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窗式空调器的冷凝器热交换结构中室外风扇的示意图5是吸水网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主要部件符号说明
2 :机箱3 :底盘4 :室内面板4a :进气口4b :排风口6:蒸发器7 :室内风扇8:空气引导装置8a:空气引导板8b :挡板8c :导风罩IO:引导架11 :室外风扇12 :冷凝器14 :风扇电机16 :压縮机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说明。 图2是本发明的窗式空调器的冷凝器热交换结构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的窗式 空调器的冷凝器热交换结构中取出冷凝器后的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的窗式空调器的冷凝 器热交换结构中室外风扇的示意图;图5是吸水网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2至图5所示,采用了本发明的窗式空调器中,机箱形成空调器的外观,并且 容纳空调器的各个部件;室内面板设置有向空调器内部吸入空气的进风口和向空调器外部 排出空气的排风口 ;蒸发器与从室内进入到空调器室内侧的空气进行热交换;接水盘设置 在蒸发器下方,承接从蒸发器低落的冷凝水;室内风扇设置在蒸发器的后侧,通过旋转带动 空气流过蒸发器;冷凝器12设置在空调器的室外侧,与从室外进入到空调器内部的空气进 行热交换;室外风扇ll将室外空气吸入到空调器的内部,使空气流过冷凝器并被排出到机 箱之外;风扇电机14为室内风扇和室外风扇的旋转提供动力;压縮机16压縮冷媒并使冷 媒在空调器的冷媒管路中循环,底盘3安装固定压縮机,为室外风扇旋转时向冷凝器打水 储存冷凝水。 室内面板、控制部、蒸发器、室内风扇、接水盘等部件构成空调器的室内侧部分,冷 凝器、室外风扇、风扇电机、压縮机、底盘等部件构成空调器的室外侧部分。
本发明的窗式空调器的冷凝器热交换结构中,冷凝器由平行排列的冷媒翅片与设 置在冷媒翅片中的冷媒导管组成,设置在空调器的室外侧,与从室外进入到空调器内部的 空气进行热交换;室外风扇通过旋转将室外空气吸入到空调器的内部,将流过冷凝器并与 冷凝器进行热交换后的空气排出到室外,室外风扇由扇叶111和风扇轮毂112构成,为避免 打水环在打水时产生噪音,在本发明中的室外风扇取消了打水环结构;引导架IO设置在室 外风扇周围引导空气流动;在冷凝器与室外风扇之间的位置设置吸水网30,吸水网固定在引导架io上,其形状和大小与引导架的后方开口相一致,使吸水网覆盖了整个室外风扇的
送风区域,从而使室外风扇产生风能够直接吹过吸水网并带走吸水网上的水份。吸水网的 下部放置在底盘内并与底盘相接触,使产生的冷凝水可以及时地被吸水网吸收。在空调器 运行时,底盘内的冷凝水被吸水网吸至室外风扇对应的高度,而室外风扇产生的风将吸水 网上的冷凝水吹到冷凝器上,对冷凝器起到了冷却的作用。 吸水网的网线由位于网线中心的金属线和均匀包裹在金属线之外的棉条构成。棉
条作为具有强吸水能力的材质可以及时有效地将底盘内的冷凝水不断地吸取到较高的位
置上,使室外风扇随时都能将水吹送至冷凝器;而棉条中的金属线则用于保持吸水网的整
体强度,避免吸水网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形变,进而影象到吸水网的吸水和透气能力。 吸水网的网孔应选取适当的大小,过于稀疏的网孔不能达到足够的吸水量,而过
于密集的网孔又会影响到气流的流速,导致冷凝器的热交换能力下降。 本发明的窗式空调器的冷凝器热交换结构中,冷凝器与室外风扇之间的位置设置 吸水网,吸水网的下部放置在底盘内并与底盘相接触,在空调器运行时,底盘内的冷凝水被 吸水网吸至室外风扇对应的高度,而室外风扇产生的风将吸水网上的冷凝水吹到冷凝器 上。通过吸水网向上吸收冷凝水,可以保证空调器开始运转的短时间内,室外风扇就能够及 时的将冷凝水吹送至冷凝器,从而提高了冷凝器的热交换效率,加强了冷凝器的热交换能 力。同时,由于冷凝水的输送是依靠吸水网来完成的,室外风扇与冷凝水之间没有直接的撞 击和接触,从而避免了室外风扇的打水环在打水时所产生的噪音,使空调器能够保持低噪 音运转,为使用者创造更好的空调器运行环境。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 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 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然会利用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成 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 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一种窗式空调器的冷凝器热交换结构,包括冷凝器,由平行排列的冷媒翅片与设置在冷媒翅片中的冷媒导管组成,设置在空调器的室外侧,与从室外进入到空调器内部的空气进行热交换;室外风扇,通过旋转将室外空气吸入到空调器的内部,将流过冷凝器并与冷凝器进行热交换后的空气排出到室外;引导架,设置在室外风扇周围引导空气流动,其特征在于在冷凝器与室外风扇之间的位置设置吸水网,吸水网的下部放置在底盘内并与底盘相接触,在空调器运行时,底盘内的冷凝水被吸水网吸至室外风扇对应的高度,而室外风扇产生的风将吸水网上的冷凝水吹到冷凝器上。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式空调器的冷凝器热交换结构,其特征在于室外风扇由 扇叶和风扇轮毂构成,取消了打水环结构。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式空调器的冷凝器热交换结构,其特征在于吸水网固定 在引导架上,其形状和大小与引导架的后方开口相一致。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式空调器的冷凝器热交换结构,其特征在于吸水网的网 线由位于网线中心的金属线和均匀包裹在金属线之外的吸水材料构成。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窗式空调器的冷凝器热交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裹在金属 线之外的吸水材料为棉条。
全文摘要
一种窗式空调器的冷凝器热交换结构,包括冷凝器、室外风扇和引导架,在冷凝器与室外风扇之间的位置设置吸水网,吸水网的下部放置在底盘内并与底盘相接触,在空调器运行时,底盘内的冷凝水被吸水网吸至室外风扇对应的高度,而室外风扇产生的风将吸水网上的冷凝水吹到冷凝器上。空调器开始运转的短时间内,室外风扇就能够及时的将冷凝水吹送至冷凝器,从而提高了冷凝器的热交换效率,加强了冷凝器的热交换能力。同时,由于冷凝水的输送是依靠吸水网来完成的,室外风扇与冷凝水之间没有直接的撞击和接触,从而避免了室外风扇的打水环在打水时所产生的噪音,使空调器能够保持低噪音运转。
文档编号F24F13/00GK101749848SQ20081015402
公开日2010年6月23日 申请日期2008年12月12日 优先权日2008年12月12日
发明者蒋栋梁 申请人: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