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松烘干机自动化、旋转阻截释放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51290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蓬松烘干机自动化、旋转阻截释放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毛巾烘干机设备,具体的说是一种蓬松烘干机自动化、旋
转阻截释放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毛巾烘干机都是靠毛巾在风道中低速运行将毛巾烘干,车速只
开到5m/min,毛巾重每500g/m2,毛巾从进入烘干机到出烘干机仅156秒, 缺点是毛巾烘干速度慢,导致毛巾的蓬松度和回縮率性能降低,从而有可能 影响了整批毛巾的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工作效率高的蓬松烘干机自动化、旋 转阻截释放结构。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的结构由菱形轴承座 (1)、热风道(2)、阻截结合件(3)、主动变位轴(4)、齿轮(5)、联轴器(6)、 轴承盖(7)、从动变位轴(8)、防越位定位销(9)、防越位锥度紧定螺栓(10)、 汽缸座(11)、汽缸单耳环(12)、汽缸销(13)、汽缸双耳环(14)、汽缸(15)、 汽缸前耳环(16)、汽缸旋转臂(17)、轴承衬套(18)、滚动轴承(19)和PLC 人机智能控制系统组成,其中阻截结合件(3)由SUS304不锈钢管制成,其特 征在于阻截结合件(3)位于热风道(2)内,热风道(2)内至少设置1组以上 的阻截结合件(3),本发明的工作原理为安装阻截结合件后,毛巾在烘千机的 风道中被阻截10秒,被释放10秒,该时间可以根据毛巾的重量设置成不等的参 数,参数由PLC人机智能控制系统来完成,增加安装阻截结合件后的车速将提高到9m/min,毛巾在风道中的时间为176秒,每阻截1次布批将增长4.5 m, 60 秒每阻截3次,同时经过拉伸的棉纤维经过阻截结合件后会充分恢复弹性,可见 本发明能不仅提高毛巾的产量,而且还提高毛巾的柔韧性,值得社会推广。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能不仅提高毛巾的产量,而且还提高毛巾的柔
韧性,值得杜会推广。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中菱形轴承座(1)、热风道(2)、阻截结合件(3)、主动变位轴(4)、
齿轮(5)、联轴器(6)、轴承盖(7)、从动变位轴(8)、防越位定位销(9)、防
越位锥度紧定螺栓(10)、汽缸座(11)、汽缸单耳环(12)、汽缸销(13)、汽缸
双耳环(14)、汽缸(15)、汽缸前耳环(16)、汽缸旋转臂(17)、轴承衬套(18)、
滚动轴承(19)。
具体实施例方式
参照

对本发明作以下具体的详细说明;如附图所示,本发明的结构 由菱形轴承座(1)、热风道(2)、阻截结合件(3)、主动变位轴(4)、齿轮(5)、 联轴器(6)、轴承盖(7)、从动变位轴(8)、防越位定位销(9)、防越位锥度紧 定螺栓(10)、汽缸座(11)、汽缸单耳环(12)、汽缸销(13)、汽缸双耳环(14)、 汽缸(15)、汽缸前耳环(16)、汽缸旋转臂(17)、轴承衬套(18)、滚动轴承(19) 和PLC人机智能控制系统组成,其中阻截结合件(3)由SUS304不锈钢管制成, 其特征在于阻截结合件(3)位于热风道(2)内,热风道(2)内至少设置1组 以上的阻截结合件(3),其他结构按现有技术实施。
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 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中普通工程 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 围,本发明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己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
权利要求
1、蓬松烘干机自动化、旋转阻截释放结构,包括菱形轴承座(1)、热风道(2)、阻截结合件(3)、主动变位轴(4)、齿轮(5)、联轴器(6)、轴承盖(7)、从动变位轴(8)、防越位定位销(9)、防越位锥度紧定螺栓(10)、汽缸座(11)、汽缸单耳环(12)、汽缸销(13)、汽缸双耳环(14)、汽缸(15)、汽缸前耳环(16)、汽缸旋转臂(17)、轴承衬套(18)、滚动轴承(19)和PLC人机智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阻截结合件(3)位于热风道(2)内,热风道(2)内至少设置1组以上的阻截结合件(3)。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蓬松烘干机自动化、旋转阻截释放结构,包括菱形轴承座(1)、热风道(2)、阻截结合件(3)、主动变位轴(4)、齿轮(5)、联轴器(6)、轴承盖(7)、从动变位轴(8)、防越位定位销(9)、防越位锥度紧定螺栓(10)、汽缸座(11)、汽缸单耳环(12)、汽缸销(13)、汽缸双耳环(14)、汽缸(15)、汽缸前耳环(16)、汽缸旋转臂(17)、轴承衬套(18)、滚动轴承(19)和PLC人机智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阻截结合件(3)位于热风道(2)内,热风道(2)内至少设置1组以上的阻截结合件(3)。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能不仅提高毛巾的产量,而且还提高毛巾的柔韧性,值得社会推广。
文档编号F26B13/10GK101476818SQ20091001370
公开日2009年7月8日 申请日期2009年1月5日 优先权日2009年1月5日
发明者李林森 申请人:李林森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