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流通风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96832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均流通风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均流通风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中国专利200710050238. 5公开了一种通风均流器,该装置包括若干个安装 在通风管道上的风口,所述的通风管道为送风管道时,通过调整各个风口,使风口的迎风截 面面向管道的开口端,并使按照开口端依次排列的风口的迎风截面在送风管道截面上的投 影面积依次加大,最终达到均勻送风的目的;所述通风管道为排风管道时,通过调整各个风 口,使风口的迎风截面背向管道的开口端,并使按照开口端依次排列的风口的迎风截面在 送风管道截面上的投影面积依次减小,最终达到均勻排风的目的。上述通风均流器理论上 可以达到均勻送风和均勻排风的目的,但实际操作过程复杂,该调整结构都存在不利于调 整的情况。采用通过旋转方式对风口进行调节,由于风口和送排风管之间采用活动的旋转调 节,因此风口和送排风管之间连接密封比较困难,密封效果不理想,在其连接处发生漏风现 象,从而影响均勻送排风。采用伸缩连接方式对风口进行调节,不利于风口调节装置的精确调整,而且该装 置在使用过程中,受到送排风的压力影响,容易造成风口大小的变化,从而影响均勻送排 风。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操作简便的均流通风装置。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均流通风装置,包括若干个排 列安装在通风管道上的风口,所述通风管道包括开口端和封闭端,与通风管道封闭端距离 最近的一个风口为第一组,其它风口为第二组,所有风口的迎风截面与通风管道截面平行, 至少在第二组的每个风口上设置有限流装置,所述限流装置设置在与迎风截面所在端对应 的另一端;距离通风管道封闭端最远处由远至近所排列安装在通风管道上的风口的限流装 置的开启量依次增加或减少。进一步的是所述的通风管道为送风管道,所有风口的迎风截面面向管道的开口 端,在第二组的每个风口上设置有限流装置,按照开口端依次排列的风口的限流装置的开 启量依次减少。进一步的是所述第一组的风口上设置有限流装置且其限流装置的开启量与第二 组的所有风口的限流装置的开启量相比为最小。进一步的是所述的通风管道为排风管道,所有风口的迎风截面背向管道的开口 端,在第二组的每个风口上设置有限流装置,按照开口端依次排列的风口的限流装置的开 启量依次增加。进一步的是所述第一组的风口上设置有限流装置且其限流装置的开启量与第二组的所有风口的限流装置的开启量相比为最大。进一步的是所述限流装置为百叶阀。进一步的是所述限流装置为限流阀。进一步的是所述风口为T形管,所述的迎风截面和限流装置分别设置在T形管上 部直通管的两端。进一步的是在所述的限流装置上设置有开启量调节装置,上述调节装置的控制 器安装在通风管道的外部。进一步的是所述调节装置与通风管道的管壁之间通过密封结构密封。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均流通风装置,通过改变风口的限 流装置的开启量的大小即可实现均勻送风或排风,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可以使各个风口保 持均勻送排风的有效距离得以延伸,而且,如果将本实用新型的均流通风装置与现有的均 勻送排风方式相结合,可以使均勻送排风的有效距离得到更大的延伸。另外,由于调节装置 的控制器安装在通风管道的外部,可以使对限流装置的调整变得十分方便,且由于调节装 置与通风管道的管壁之间通过密封结构密封,因此可以有效防止通风管道内部气流由于调 节装置与通风管道的管壁之间的间隙而外泄。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的送风管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的排风管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限流装置的调节装置的控制器安装在送风管道的外部的示意图;图4为限流装置的调节装置的控制器安装在排风管道的外部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1-通风管道,2-风口,3-开口端,4-限流装置,5-迎风截面,6_控制 器,7-调节装置,8-密封结构,9-封闭端,Pj-静压,Pd-动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均流通风装置,包括若干个排列安装在通风管道1上的风口 2,所述 通风管道1包括开口端3和封闭端9,与通风管道1封闭端9距离最近的一个风口 2为第一 组,其它风口 2为第二组,所有风口 2的迎风截面5与通风管道截面平行,至少在第二组的 每个风口 2上设置有限流装置4,所述限流装置4设置在与迎风截面5所在端对应的另一 端,距离通风管道1封闭端9最远处由远至近所排列安装在通风管道1上的风口 2的限流 装置4的开启量依次增加或减少。本实用新型通过简单的调整限流装置的开启量,即可实 现均勻送风或排风,制作简单且操作方便。上述限流装置开启时将风口内部和通风管道连 通。上述限流装置4可以是限流阀或百叶阀等用于限制气流的装置。另外,上述限流装置 4开启后可以允许气流通过,关闭后,气流无法通过限流装置4。上述风口 2可以是矩形三 通管或圆形三通管等,如图1所示,优选实施方式是所述风口 2为T形管,所述T形管为三 通管,所述的迎风截面5和限流装置4分别设置在T形管上部直通管的两端。上述T形管 便于加工和使用,且将限流装置4向T形管上安装时既快捷又方便。实施例一[0025]如图1所示,所述的通风管道1为送风管道,所述送风管道上排列安装有若干个风 口 2,所述风口 2为T形管,所述风口 2的迎风截面5与送风管道截面平行且面向管道的开 口端3,所有风口 2上正对迎风截面5的一端设置有限流装置4,即所述的迎风截面5和限 流装置4分别设置在T形管上部直通管的两端,上述限流装置4可以为百叶阀或限流阀,按 照开口端3依次排列的风口 2的限流装置4的开启量依次减少。在送风管道中,由于管内空气的流动,管内必然存在着与流动方向一致的动压Pd, 以及与方向无关的静压Pj,且管内的全压为管内的动压Pd和管内的静压Pj之和。—方面,送风管道内的气流通过送风管道内的风口向外界环境流出时,依靠的是 风口内部的出流压力与外界环境的压力之差,由于外界环境的压力基本为定值,所以,如要 实现均勻送风,就需要使各个风口内部的出流压力趋于一致,而出流压力又等于风口内部 的静压Pj,因此要使各个风口内部的出流压力趋于一致就要使各个风口内部的静压Pj趋 于一致。另一方面,对于送风管道,由于管内全压会随着管道的延伸逐渐减少,为了使离送 风管道的开口端较远处的风口保持合适的出流风量,初始压力总是设置较大,即送风管道 开口端处的全压较大且主要成份为动压Pd,这就使得离送风管道开口端较近的风口的静压 Pj小于离送风管道开口端较远的风口的静压Pj。为了弥补各个风口的静压Pj的不足,使 送风管道内的各个风口内部的静压Pj趋于一致,可使按照送风管道的开口端依次排列的 风口的限流装置的开启量依次减少,这样可使进入风口内的部分动压Pd转化为静压Pj,从 而弥补该风口静压Pj的不足,使送风管道内的各个风口内部的静压Pj趋于一致,使得出流 压力也趋于一致,最终达到均勻送风的目的。另外,距离送风管道开口端较近处的动压Pd 较大,因此,该处的限流装置开启量稍微减小即可将较多动压Pd转换为静压Pj来弥补该处 静压Pj的不足,而距离送风管道开口端较远处的动压Pd较小,因此,该处的限流装置的开 启量需要较大幅度的减小才能将足够的动压Pd转换为静压Pj来弥补该处静压Pj的不足。 采用上述结构,不但可以均勻送风,而且,由于距离送风管道的开口端较近的风口的开启量 较小,因此可以保证距离开口端较远处的风口具有足够的动压Pd并将这些动压Pd转化为 静压Pj,进而可以使各个风口保持均勻送风的有效距离得以延伸。另外,由于送风管道的封闭端本身就可以作为一个完全关闭的限流装置,因此在 送风管道内的第一组的风口上可以不安装限流装置,这样可以节省资源,降低成本,同时也 可达到均勻送风的目的。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所述的通风管道1为排风管道,所述排风管道上排列安装有若干个风 口 2,所述风口 2为T形管,所述风口 2的迎风截面5与排风管道截面平行且背向管道的开 口端3,所有风口 2上正对迎风截面5的一端设置有限流装置4,即所述的迎风截面5和限 流装置4分别设置在T形管上部直通管的两端,所述限流装置4可以为百叶阀或限流阀,按 照开口端3依次排列的风口 2的限流装置4的开启量依次增加。对于排风管道,是通过各个风口内部的负压来使外界空气从风口流入至通风管道 内,达到排风的目的。一方面,由于需要保证离排风管道的开口端较远处的风口依然可以 排风,在排风管道的开口端处必须保持较大的负压,这就使得离开口端越近,该风口负压越 大,即该风口相应的从外界环境吸入的风量越大,为了实现均勻排风的目的,就需要使各个 风口内部的负压趋于一致。另一方面,以排风管道内其中一个风口为例,当该风口的限流装置完全开启时,该风口内部的负压最大,当该风口的限流装置逐渐关闭时,该风口内部的负 压逐渐减少,相应的吸入风量也逐渐减少。基于上述分析,按照排风管道的开口端依次排列的风口的限流装置的开启量依次 增加,可调整各个风口内的负压趋于一致,进而可以实现均勻排风的目的,同时,由于离排 风管道开口端较近的风口的开启量较小,因此可以保证离排风管道开口端较远处的风口具 有足够的负压进行排风,进而可以使各个风口保持均勻排风的有效距离得以延伸。另外,由于第一组的风口的限流装置的开启量是排风管道内所有限流装置中开启 量最大的,因此该风口可以不设置限流装置,相当于将该风口上的限流装置完全开启,这样 可以节约资源,降低成本,同时也可达到均勻排风的目的。实施例三在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的基础上,如图3和图4所示,在所述的限流装置4上设置 有开启量调节装置7,所述限流装置4的开启量的调节装置7的控制器6安装在送风管道或 排风管道的外部,通过控制器6可调整限流装置4的开启量,例如,将限流阀的调节装置的 电动或手动控制器安装在管道外部,或将控制百叶阀的开启量的调节装置的电动或手动控 制器安装在管道外部等。采用上述结构,可更加方便的对限流装置进行调节。当然,上述调 节装置的控制器也可以安装在送风管道或排风管道的内部,只是这种结构与将控制器安装 在通风管道外部相比较,操作不够方便。实施例四在实施例三的基础上,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限流装置4的调节装置7与送风管 道或排风管道的管壁之间通过密封结构8密封。所述密封结构可以是传统密封材料制成的 密封块或密封圈等。由于采用密封结构,可以有效保证送风管道或排风管道内的气流不会 从调节装置与管壁之间的间隙外泄。本实用新型的均流通风装置,由于不需要对风口进行 调节,只需对风口上的限流装置进行调节,使得风口与通风管道的管壁之间的间隙可以较 好的得到密封,且风口与通风管道可以连接牢靠,此外,在送风或排风时气流均勻,其均勻 出流或均勻吸入的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均勻送排风装置。
权利要求均流通风装置,包括若干个排列安装在通风管道(1)上的风口,所述通风管道(1)包括开口端(3)和封闭端(9),与通风管道(1)封闭端(9)距离最近的一个风口为第一组,其它风口为第二组,其特征是所有风口的迎风截面(5)与通风管道截面平行,至少在第二组的每个风口上设置有限流装置(4),所述限流装置(4)设置在与迎风截面(5)所在端对应的另一端;距离通风管道(1)封闭端(9)最远处由远至近所排列安装在通风管道(1)上的风口的限流装置(4)的开启量依次增加或减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流通风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通风管道(1)为送风管道, 所有风口的迎风截面(5)面向管道的开口端(3),在第二组的每个风口上设置有限流装置 (4),按照开口端(3)依次排列的风口的限流装置(4)的开启量依次减少。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均流通风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一组的风口上设置有限流装 置且其限流装置的开启量与第二组的所有风口的限流装置的开启量相比为最小。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流通风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通风管道(1)为排风管道, 所有风口的迎风截面(5)背向管道的开口端(3),在第二组的每个风口上设置有限流装置 (4),按照开口端(3)依次排列的风口的限流装置(4)的开启量依次增加。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均流通风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一组的风口上设置有限流装 置且其限流装置的开启量与第二组的所有风口的限流装置的开启量相比为最大。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均流通风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限流装置(4)为 百叶阀。
7.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均流通风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限流装置(4)为 限流阀。
8.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均流通风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风口为T形管, 所述的迎风截面(5)和限流装置(4)分别设置在T形管上部直通管的两端。
9.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均流通风装置,其特征是在所述的限流装置 (4)上设置有开启量调节装置(7),上述调节装置(7)的控制器(6)安装在通风管道(1)的 外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均流通风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调节装置(7)与通风管道(1) 的管壁之间通过密封结构(8)密封。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均流通风装置,具有操作简便的特点。均流通风装置,包括若干个排列安装在通风管道上的风口,所述通风管道包括开口端和封闭端,与通风管道封闭端距离最近的一个风口为第一组,其它风口为第二组,所有风口的迎风截面与通风管道截面平行,至少在第二组的每个风口上设置有限流装置,所述限流装置设置在与迎风截面所在端对应的另一端;距离通风管道封闭端最远处由远至近所排列安装在通风管道上的风口的限流装置的开启量依次增加或减少。通过调节限流装置的开启量可调节气流的流量和流速,从而可以实现均匀送风或均匀排风,同时该均流通风装置操作简便,通过简单的调整限流装置即可实现均匀送排风。
文档编号F24F13/08GK201652698SQ201020178180
公开日2010年11月24日 申请日期2010年5月4日 优先权日2010年5月4日
发明者彭金龙, 石义军, 罗世培, 钟星灿 申请人: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