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用灶具的炉膛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00124阅读:36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烹饪用灶具的炉膛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烹饪用灶具的炉膛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烹饪用灶具,具体地讲,是涉及一种烹饪用灶具的炉膛结构。背景技术
现有烹饪用灶具的炉膛结构,包括一带有炉膛(即燃烧室)的壳体,炉膛内壁或壳 体夹层内设置有隔热层(一般由厚度为30-70毫米的耐火砖构成),其作用在于一、减小 热量损失,保证燃烧的热负荷,二、防止壳体外表面温升过高;炉膛底侧还设置有排烟口,其 直接连接在烟道与炉膛之间,以排走烟气。上述炉膛结构在使用时,存在一些不足。例如,隔热层虽然可以起到一定的隔热保 温作用,但由于其热容大,在冷态下大量吸收热,在热态下又大量放出热,对烹饪火候影响 较大。操作者不易把握,致使相同时间内的菜肴的生熟程度不一样,菜肴质量不能得到保 证。火候不稳定或不易把握,对自动或半自动的烹饪设备来说,影响就更大。同样,由于隔 热层在热态下大量放出热,烹饪作业持续一段时间后,炉膛壳体的温度依然会很高,从而使 得整个烹饪环境的温度都会较高,影响作业。此外,上述排烟口的设计也不尽合理,其直接 连接在炉膛与烟道之间,一方面容易造成燃烧器“偏火”,导致锅具受热不均,另一方面燃烧 器所产生的热量,一部分被排烟口直接排走,热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隔热保温效果更好、热效率更高以及 对外热辐射低的烹饪用灶具的炉膛结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烹饪用灶具的炉膛 结构,包括一带有炉膛和排烟口的壳体,以及一位于炉膛内的用于支撑配合使用的锅具的 内胆,内胆的开口形状与锅具的外形相适应,内胆上设置有过气孔;内胆与锅具合围成加热 区,内胆与壳体或内胆与壳体、锅具一起合围成排烟区;排烟区与排烟口相通,加热区通过 过气孔与排烟区相通。上述内胆与上述壳体可以呈一体式设置,使得其横断面呈倒置的“V”形或“U”形 或相近的形状。或者,两者也可以呈分体式设置,其中,内胆顶部与壳体的顶端紧密贴靠在 一起,如在内胆顶部设置折边,该折边压贴在壳体的顶端。上述炉膛结构在使用时,配合使用的锅具由上述内胆支撑,燃烧器所产生的高温 火焰,首先在锅具与内胆所围成的加热区内对锅具(包括其内的烹调物料)集中加热,以满 足火候的需要;然后火焰产生的烟气经上述过气孔排放到上述排烟区内,被排烟区缓冲后 再经上述排烟口排出炉膛外。此过程中,燃烧器所产生的高温火焰,不直接作用于壳体,而 是先集中对锅具加热(或者说先被锅具大量吸热)后,其烟气再进入排烟区。此时,排烟区 内的烟气温度已经被大大降低,其通过壳体向烹饪空间辐射的热量被大大减少,有效地避 免了壳体外表面温升过高而给烹饪作业带来的不便。本实用新型采用集中加热和缓冲排放 的方式,不仅加热效果好,热效率高,同时也避免了 “偏火”的发生。如此设置后,没有了大量吸热、放热现象,操作者或者烹饪设备可以更好的把握或控制火候。具体地,上述过气孔在上述内胆的圆周方向上以间隔一定距离的方式均勻分布。 进一步地,过气孔的具体位置以设置在内胆的上部为宜,如靠近内胆开口的位置。根据需要 设置过气孔的大小,可以合理地控制烟气从加热区排向排烟区的速度,从而有效地保证或 提高炉膛的热效率。作为一种优选方式,上述内胆可以设置成倒置的喇叭形。其中,内胆的开口部分在 向上渐开时,同时也向锅具逐渐靠拢,从而将燃烧器产生的火焰以渐近的方式向锅具聚拢。 如此设置,即保证了火焰的加热强度,又保证了对锅具加热的均勻度,加热效果非常好。具体地,上述内胆的开口处设置凸台。该凸台支撑锅具,并在锅具与内胆之间形成 间隙,以便观察加热区内的燃烧情况,如火焰的大小或有无等,同时,烹饪作业停止时,还可 以帮助加热区散热(如在烹饪结束,但并不移走锅具的时候)。进一步地,上述壳体内部在对应上述排烟区的位置设置有隔热腔,该隔热腔可以 是敞开的,也可以是密闭的,还可以是进行过真空处理和/或填充隔热材料的。其目的是对 排烟区进行进一步地隔热,防止过多的热传递到上述壳体外侧,使壳体温升过高。具体地,上述隔热腔为敞开式。上述壳体的上端开设有排风口,下端开设有进风 口,隔热腔通过排风口、进风口与外界大气相通。一方面,空气本身是热的不良导体,其可 以对上述排烟区起到一定的隔热作用,另一方面,隔热腔内的空气在隔热的同时,被壳体加 热,由于热空气密度小,其在隔热腔内自动上升而形成流动。这样,隔热腔内的热的空气不 断的自排风口排出,外部环境中的相对冷的空气不断自进气口补充进入,热量无法在壳体 上积累,从而有效防止壳体本身过热。具体地,上述壳体上设置有位于上述隔热腔内的凹陷部,排风口开设在凹陷部上, 形成类似于百叶窗结构,可有效防止液态的或固态的污物进入其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工艺简单,热效率高,火候易于 控制和把握,有利于菜肴的烹饪,同时,还可有效降低炉膛对烹饪空间的热辐射。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但本实用新型 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方式,任何在本实施例基本精神上的改进或替代,仍属于本实用新型 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00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烹饪用灶具的炉膛结构的示意图。[0017]图2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0018]图3为图1中内胆部分的示意图。[0019]图4为图3的立体图。[0020]图5为图1中壳体部分的示意图。[0021]图6为图5的俯视图。[0022]图7为图5的仰视图。[0023]图8为图1所示炉膛结构与锅具、燃烧器配合使用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的烹饪用灶具为分体式结构,其包括壳体1与内胆2,排烟口 12位于壳体1左侧下方,内胆2底部固定在壳体1底部中心,内胆2顶部的折边23紧密压 合在壳体1顶部,从而与壳体1 一起合围成排烟区112 ;内胆2上端开口呈与球面锅具外形 相适应的圆形,配合使用的锅具放置在内胆2上后,与内胆2—起合围成加热区111,加热区 111通过内胆2上部的过气孔21与排烟区112相通。结合图3与图4,内胆2呈倒置的喇叭形,过气孔21设置在靠近内胆2顶部的位 置,以保证高温烟气对锅具的充分加热。其中,过气孔21在内胆2的圆周方向上间隔一定 距离均勻分布,而对于过气孔21的大小和疏密度的安排,则应充分考虑炉膛的容积及燃烧 器的热负荷;凸台22有三个,也均勻分布于内胆2的顶部,其支撑锅具的同时,在锅具与内 胆2之间形成间隙(参见图8)。结合图5、图6及图7,壳体1为双层结构,其内部空腔即为隔热腔13,壳体1的上 端在圆周方向上间隔一定距离均勻分布有若干凹陷部16,各个凹陷部16上均开排风口 14, 壳体1下端面开设若干进风口 15,隔热腔13通过排风口 14、进风口 15与外部大气相通。图8为本实用新型炉膛结构与锅具、燃烧器配合使用时的示意图,下面结合图8进 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首先,燃烧器产生的高温火焰,在加热区111内对锅具进行集中加热,其间,高温火 焰在上升发散的过程中,亦逐渐向锅具底部收缩靠拢,加热效果得到加强,热效率显著提高;其次,到达过气孔21附近的烟气,经过气孔21排放到排烟区112,进入排烟区112 内烟气通过壳体1对隔热腔13内的空气加热,使隔热腔13的空气形成流动,热的空气从排 风口 14排出,冷的空气从进风口 15处吸入,流动的空气一方面对排烟区112起到冷却和隔 热作用,另一方面也对壳体1形成持续的冷却,防止其温升过高;最后,排烟区112内的烟气经排烟口 12排出,在排烟区112与内胆2的共同作用 下,烟气排出时在排烟口 12所形成的负压引射作用,对加热区内的燃烧器所产生的火焰, 基本不产生任何影响,消除了 “偏火”。
权利要求一种烹饪用灶具的炉膛结构,包括一带有炉膛(11)和排烟口(12)的壳体(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位于所述炉膛(11)内的用于支撑配合使用的锅具的内胆(2),所述内胆(2)的开口形状与所述锅具的外形相适应,所述内胆(2)上设置有过气孔(21);所述内胆(2)与所述锅具合围成加热区(111),所述内胆(2)与所述壳体(1)或所述内胆(2)与所述壳体(1)、所述锅具一起合围成排烟区(112);所述排烟区(112)与所述排烟口(12)相通,所述加热区(111)通过所述过气孔(21)与所述排烟区(112)相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用灶具的炉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2)与所述壳 体(1)为一体设置,其横断面呈倒置的“V”形或“U”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用灶具的炉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2)与所述壳 体(1)为分体设置,所述内胆(2)顶部与所述壳体(1)的顶端紧密贴靠在一起。
4.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烹饪用灶具的炉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气孔(21) 在所述内胆(2)的圆周方向上呈均勻分布。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烹饪用灶具的炉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气孔(21)位于所 述内胆(2)的上部。
6.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烹饪用灶具的炉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2)呈 倒置的喇叭形。
7.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烹饪用灶具的炉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2)的 开口处设置有用于支撑锅具的凸台(22)。
8.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烹饪用灶具的炉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 设置有隔热腔(13)。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烹饪用灶具的炉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上端开 设有排风口(14),所述壳体的下端开设有进风口(15),所述排风口(14)、进风口(15)均与 所述隔热腔(13)相通。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烹饪用灶具的炉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上设置有 位于隔热腔(13)内的凹陷部(16),所述排风口(14)开设在所述凹陷部(16)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烹饪用灶具的炉膛结构,包括一带有炉膛(11)和排烟口(12)的壳体(1),以及一位于所述炉膛(11)内的用于支撑配合使用的锅具的内胆(2),所述内胆(2)的开口形状与所述锅具的外形相适应,所述内胆(2)上设置有过气孔(21),所述内胆(2)将所述炉膛(11)分隔为加热区(111)和排烟区(112),所述排烟区(112)与所述排烟口(12)相通,所述加热区(111)通过所述过气孔(21)与所述排烟区(112)相通。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工艺简单,热效率高,火候易于控制和把握,有利于菜肴的烹饪,同时,还可有效降低炉膛对烹饪空间的热辐射。
文档编号F24C15/00GK201740081SQ20102028061
公开日2011年2月9日 申请日期2010年8月3日 优先权日2010年8月3日
发明者刘信羽 申请人:刘信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