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燃气热风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96087阅读:3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新型燃气热风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气热风炉,具体为一种具有高换热率的新型燃气热风炉。
背景技术
现有燃气热风炉的结构比较单一,尤其在换热方式上,多采用燃料在燃烧室燃烧 后,烟气经过2-3个回程的管式换热后,就直接排出;换热效率相对较低,且换热结构笨重, 使得热风炉整体占用空间较大,同时还存在使用寿命短暂、检修不方便等弊端。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燃气热风炉存在的换热效率低等问题,提供了一种新型 燃气热风炉。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新型燃气热风炉,包括燃烧器、炉体、架 设于炉体内的燃烧室,燃烧室的进火口设置于炉体前部,燃烧器的出焰口与燃烧室的进火 口固定;炉体上设有位于炉体后部的送风口、位于炉体前部炉顶的出风口 ;燃烧室外绕置 有连通燃烧室内和炉体外的螺旋烟道,螺旋烟道与燃烧室连接处的烟道入口位于燃烧室前 部室顶,螺旋烟道与炉体连接处的烟道出口位于炉体后部炉顶,螺旋烟道与燃烧室外壁之 间、螺旋烟道与炉体内壁之间留有作为过风通道的空间。工作过程如下燃气与空气充分混合,经燃烧器点燃后,鼓入燃烧室内充分燃烧产 生高温烟气,高温烟气从位于燃烧室前部室顶的烟道进口进入环绕在燃烧室周围的螺旋烟 道,从位于热风炉炉体后部炉顶的烟道出口排出;而冷风通过送风机从热风炉炉体后部的 送风口送入,经过螺旋烟道与燃烧室外壁之间、螺旋烟道与炉体内壁之间的过风通道时,与 燃烧室、螺旋烟道进行换热,受热成为热风,从位于热风炉炉体前部炉顶的出风口排出输至 用户。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1、采用螺旋烟道,使高温烟气第二回 程沿环绕在燃烧室外的螺旋烟道进行换热,相较于以往的排管式换热来说,不但制造成本 降低,而且使用寿命更长久,维护检修也更方便;2、由于同时以燃烧室和环绕在燃烧室周围 的螺旋烟道进行二级换热,冷风在热风炉炉体内停留短暂时间即可迅速升温,热效率高;3、 与现有相同规格热风炉相比,体积明显较小,安装、运输、移动、拆解十分方便。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紧凑,使用效果好,换热效率高,可广泛地用于粮食、烟草烘 干、及煤矿井筒冬季防冻等领域。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燃烧器;2-烟道入口 ;3-出风口 ;4-烟道出口 ;5-送风口 ;6_螺旋烟道; 7-肋板;8-燃烧室;9 -炉体。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新型燃气热风炉,包括燃烧器1、炉体9、架设于炉体9内的燃烧室8, 燃烧室8的进火口设置于炉体9前部,燃烧器1的出焰口与燃烧室8的进火口固定;炉体9 上设有位于炉体9后部的送风口 5、位于炉体9前部炉顶的出风口 3;燃烧室8外绕置有连 通燃烧室8内和炉体9外的螺旋烟道6,螺旋烟道6与燃烧室8连接处的烟道入口 2位于燃 烧室8前部室顶,螺旋烟道6与炉体9连接处的烟道出口 4位于炉体后部炉顶,螺旋烟道6 与燃烧室8外壁之间、螺旋烟道6与炉体9内壁之间留有作为过风通道的空间。具体实施时,除热风炉炉体9外,内部结构均采用优质耐热钢制作,以使本实用新 型所述热风炉更加耐用,使用寿命更长;螺旋烟道6与燃烧室8之间设置有肋板7,起支撑 固定螺旋烟道6的作用,同时进行导热,用以提高热风炉的换热率;螺旋烟道6根据热风炉 功率,至少应环绕热风炉2周。
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燃气热风炉,包括燃烧器(1)、炉体(9)、架设于炉体(9)内的燃烧室(8),燃 烧室(8)的进火口设置于炉体(9)前部,燃烧器(1)的出焰口与燃烧室(8)的进火口固定; 其特征在于炉体(9)上设有位于炉体(9)后部的送风口(5)、位于炉体(9)前部炉顶的出风 口(3);燃烧室(8)外绕置有连通燃烧室(8)内和炉体(9)外的螺旋烟道(6),螺旋烟道(6) 与燃烧室(8)连接处的烟道入口(2)位于燃烧室(8)前部室顶,螺旋烟道(6)与炉体(9)连 接处的烟道出口(4)位于炉体后部炉顶,螺旋烟道(6)与燃烧室(8)外壁之间、螺旋烟道(6) 与炉体(9)内壁之间留有作为过风通道的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燃气热风炉,其特征在于螺旋烟道(6)与燃烧室(8)之 间设置有肋板(7)。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气热风炉,具体为一种具有高换热率的新型燃气热风炉。解决了现有燃气热风炉存在的换热效率低等问题,新型燃气热风炉包括燃烧器、炉体、架设于炉体内的燃烧室,燃烧室的进火口设置于炉体前部,燃烧器的出焰口与燃烧室的进火口固定;炉体上设有位于炉体后部的送风口、位于炉体前部炉顶的出风口;燃烧室外绕置有连通燃烧室内和炉体外的螺旋烟道,螺旋烟道与燃烧室连接处的烟道入口位于燃烧室前部室顶,螺旋烟道与炉体连接处的烟道出口位于炉体后部炉顶,螺旋烟道与燃烧室外壁之间、螺旋烟道与炉体内壁之间留有作为过风通道的空间。结构合理、紧凑,使用效果好,换热效率高,可广泛地用于粮食、烟草烘干、及煤矿井筒冬季防冻等领域。
文档编号F24H3/06GK201866925SQ20102061579
公开日2011年6月15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21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21日
发明者宋秀斌, 杨小强, 焦慧鹏, 牛永晨, 王守海, 闫振东, 鞠昆鹏 申请人:山西晋城无烟煤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