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头送风的末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03876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床头送风的末端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床头送风的末端装置。
背景技术
现代人们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白天经过长时间工作与运动,需要在夜晚睡眠来恢复体力,让大脑在一天之后可以休息,并且为第二天的工作提供充足的体力和脑力。追求好的睡眠质量对我们来说至关重要。人体进入睡眠时,对环境要求也有所变化。进入睡眠后, 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人的睡眠质量。国内外学者对睡眠舒适性也在进行不断探索。早期Candas等人发现当冬季室内温度在19或者22°C时,此时被窝温度均处于29. 6°C,而该温度是比较合适的热中性温度, 当被窝温度偏离30°C时,主观调查的睡眠不舒适感增强。杨建荣等在《个性化送风波动对热感觉和室内空气品质的影响》(记载于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第43卷第10 期第1405-1407页)中提到,个性化送风波动跟人体舒适度有密切关系。Fanger提出当风速较大时,人体会因吹风感而有不舒服感觉。送风末端是送风装置的核心部件,其性能直接关系到新风到达区域和送风热环境。研究表明,睡眠时,人体面部以及呼吸到的空气新鲜质量和温湿度直接影响人体的睡眠状况,而在床头增加送风末端装置有利于改善人体舒适度,改善人体睡眠环境,提高人体睡眠质量。床头送风即提高了人员吸入空气质量,既改善了局部热环境,有使室内冷负荷减小实现了节能;同时局部送风缩短了达到设计状态的时间,大大降低了气流的扰动,能迅速响应使用者热舒适性要求。目前还没有人对床头送风的末端装置进行研究,其他形式的风口难以满足床头睡眠送风的要求。在已有的技术中,专利号ZL01113092.x的诱导型旋流送风口,应用在空调房间,增加诱导比,减少了阻力,但是增加了旋流,人体睡眠会很敏感,反而会造成不利影响;另一方面,内部过于复杂,不适合安装在床头,人体头部上方。睡眠时,人体呼吸区域会随着睡眠时的翻动和滚动而变换位置,要求新风量达到较大的区域;人体呼吸区域,面部和额头对温度和速度较为敏感,需要风速维持在较小的波动范围内。现有风口送风不均勻性较大,难以达到这些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种床头送风的末端装置。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床头送风的末端装置,包括风口外壳、均流层板、中壳、内壳和固定杆,其中, 内壳与中壳从内到外套接在一起,均流层板与中壳及内壳的连接端连接在一起,均流层板伸出的四边与风口外壳相连接,中壳、内壳及风口外壳通过多根固定杆固定并连接,所述内壳、中壳及均流层板设置在风口外壳的内部。所述固定杆为2根,并将中壳和内壳固定在等间距位置上。
所述中壳及内壳的长度和宽度方向拥有不同的扩张角度。所述均流层板为局部孔板。所述局部孔板四周孔的密度大于中间孔的密度。本发明有益效果床头送风的末端装置分三层,有利于最优化的实现新风分区,有利于实现均勻,达到了呼吸区域新风舒适和健康的速度环境;床头送风的末端装置对应床头和人体呼吸区域,三层都采用的是扩张型边缘,有利于将新风散布到呼吸区域,同时减小风口尺寸便于调节;均流层采用的是局部孔板,既得到适宜睡眠的新风,同时局部孔板有利于减小阻力,降低能耗,节能效果明显;将局部送风结合到睡眠舒适性上,结合了局部送风的节能效果和睡眠的舒适性,节能舒适两不误。本发明较之于常规的空调出风口在于得到睡眠呼吸区域局部的热舒适条件下,需要较低的新风量和较低的能耗。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局部放大图;图中,1为风口外壳,2为均流层板,3为中壳,4为内壳,5为固定杆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提供的床头送风的末端装置,包括风口外壳1、均流层板 2、中壳3、内壳4和固定杆5。其中,内壳4与中壳3从内到外等间距套接在一起,内壳4与中壳3的上端与均流层板2连接;均流层板2伸出的四边与风口外壳1相连接;固定杆为两根,中壳3、内壳4及风口外壳1通过两根固定杆5如图1所示固定并连接,保证风口外壳 1,中壳3和内壳4的3个出口平面在同一个平面上;两根固定杆5将中壳3和内壳4固定在等间距位置上,有利于均流;外壳1、中壳3及内壳4的长度和宽度方向上扩张的角度是不一样的,分别都有不同角度差,这样可以使新风量在扩散空间内更均勻分布,分层均勻更易处理。如图2所示,均流层板2采用的是局部孔板,在中间正对来流区域加上孔板,使得在中间主流区域分布更加均勻,孔板的上孔的分布中间区域比较稀疏,四周区域比较密集, 有利于新风扩散到到更大的区域,用以满足人体睡眠的新风量和达到舒适的睡眠环境。本实施例提供的床头送风的末端装置分三层,均流层板2、中壳3及内壳4设置在风口外壳1的内部,使得吹出风速达到较大区域和舒适的风速。工作时,人体进入睡眠状态,床头送风的末端装置送出的新风,新风量扩散范围覆盖人体呼吸区域,新风的风速分布在主要呼吸区域分布均勻,舒适性很高,扩张型的风口使得新风范围广,不会因为人睡觉时的翻滚和动作影响到人体吸入的新风量。
权利要求
1.一种床头送风的末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风口外壳、均流层板、中壳、内壳和固定杆,其中,内壳与中壳从内到外套接在一起,均流层板与中壳及内壳的连接端连接在一起, 均流层板伸出的四边与风口外壳相连接,中壳、内壳及风口外壳通过多根固定杆固定并连接,所述内壳、中壳及均流层板设置在风口外壳的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床头送风的末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为2根,并将中壳和内壳固定在等间距位置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床头送风的末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壳及内壳的长度和宽度方向拥有不同的扩张角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床头送风的末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均流层板为局部孔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床头送风的末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局部孔板四周孔的密度大于中间孔的密度。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床头送风的末端装置,包括风口外壳、均流层板、中壳、内壳和固定杆,其中,内壳与中壳从内到外套接在一起,均流层板与中壳及内壳的连接端连接在一起,均流层板伸出的四边与风口外壳相连接,中壳、内壳及风口外壳通过多根固定杆固定并连接,所述内壳、中壳及均流层板设置在风口外壳的内部。本发明将床头送风的末端装置与人体舒适性,对环境的要求结合起来,改善了人员睡眠的舒适性和健康性。本发明将个性化送风与睡眠舒适性结合,节能效果更佳明显,人员舒适性也得到更大的改善。
文档编号F24F13/062GK102444970SQ20111034405
公开日2012年5月9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3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3日
发明者于昌勇, 卜根, 周鑫, 张晓静, 连之伟, 魏本钢 申请人: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朗诗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