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室内机后壳及其模具、空调器和空调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14466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空调室内机后壳及其模具、空调器和空调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空调室内机后壳及其模具、空调器和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空调器的功能要求越来越高,且对空调器运行时产生的噪音尤其是室内机的噪音环境要求也越来越高。一般空调室内机的噪音源复杂多样,比如电机的性能、进风栅的位置和室内机壳体结构等,其中电机的电磁噪音最引起人们的注
辰、ο现有一些空调器中有的通过减振橡胶垫的单一方式无法彻底解决电机的电磁噪音问题,且现有的空调室内机的设计单从结构强度出发,而没有考虑到电磁噪音方面。另外,在降低成本的情况下,减薄空调室内机后壳料等现象都不同程度的导致电机的电磁噪音增大,影响空调器的音质效果。如图1示出了现有一种空调室内机后壳的机构示意图,在空调室内机背板1’上设置有连接管孔2’和加强筋3’,背板1’的上半部分设置有横向加强筋3(1)’、竖向加强筋 3(2)',下半部份设置有方形加强筋3 ( ’,该方形加强筋3 (3),相邻的边互相断开,方形加强筋的每一边皆伸出一条加强筋连接一个“田”字形加强筋,此种空调室内机电磁噪音比较大。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空调室内机后壳及其模具、空调器和空调室内机,能减弱空调器中因电机引起的电磁噪音辐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后壳,包括空调室内机背板;在所述空调室内机背板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分别设置有至少两条加强筋,且所述第一方向的至少两条加强筋与第二方向的至少两条加强筋有交点;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呈大于0的角度。进一步的,在所述空调室内机背板的电机安装位置设置有呈方形的加强筋,该方形加强筋相邻的边相连,且所述的方形加强筋的三个边分别伸出一条加强筋连接一个“田” 字形状的加强筋。进一步的,所述“田”字形状的加强筋由其外部的“圆环”形加强筋和其内部的两条交叉的加强筋构成。进一步的,所述电机安装位置设置的加强筋,与所述第一方向和/或第二方向的至少一个加强筋有交点。进一步的,在所述电机安装位置设置的方形加强筋一边连接有另三条加强筋,且所述另三条加强筋与电机安装位置的方形加强筋一边结合形成“ 口”字形状。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方向为横向,第二方向为纵向,则在所述第二方向的加强筋为2到5条,在所述第一方向的加强筋为3到6条。进一步的,所述横向加强筋靠近所述空调室内机后壳的边缘处。进一步的,所述加强筋的宽度在观毫米上下的0. 5毫米范围内浮动,所述加强筋的高度在2毫米上下的0. 5毫米范围内浮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后壳的模具,用于制造上述空调室内机后
tJXi O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该空调室内机包括上述空调室内机后
tJXi O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室外机,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上述空调室内机后壳。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后壳中,由于在空调室内机背板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分别设置有至少两条加强筋,使得空调室内机后壳的强度增强;且由于在第一方向的至少两条加强筋与第二方向的至少两条加强筋有交点,其中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呈大于0的角度,这样当空调器中由电机引起的电磁噪音在每条加强筋中传播时,两个方向的电磁噪音振幅能在加强筋的交点处相应抵消。另外,由于空调室内机背板的上部结构加强有利于阻止振动能量向结构上部传递,避免振动能量在振动方向上较大程度上的被放大而辐射较大的噪声能量。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背板的上部设置有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加强筋,加强了后壳背板上部的刚度及强度,使得振动能量传向柜机底盘,进而消耗振动能量,减弱了空调器中因电机引起的电磁噪音辐射。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现有空调室内机后壳的机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室内机后壳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空调室内机后壳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后壳的加强筋剖面图;图5是在稳压电测试情况下,现有空调室内机在低风挡(L)时测得的噪音频谱图;图6是在稳压电测试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在低风挡(L)时测得的噪音频谱图;图7是在稳压电测试情况下,现有空调室内机在中风挡(M)时测得的噪音频谱图;图8是在稳压电测试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在中风挡(M)时测得的噪音频谱图;图9是在稳压电测试情况下,现有空调室内机在高风挡(H)时测得的噪音频谱
4图;图10是在稳压电测试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在高风挡(H)时测得的噪音频谱图;图11是在市电测试情况下,现有空调室内机在低风挡(L)时测得的噪音频谱图;图12是在市电测试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在低风挡(L)时测得的噪音频谱图;图13是在市电测试情况下,现有空调室内机在中风挡(M)时测得的噪音频谱图;图14是在市电测试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在中风挡(M)时测得的噪音频谱图;图15是在市电测试情况下,现有空调室内机在高风挡(H)时测得的噪音频谱图;图16是在市电测试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在高风挡(H)时测得的噪音频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后壳,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包括空调室内机背板1,其中在空调室内机背板1上设置有连接管孔2和加强筋3,在空调室内机背板1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分别设置有至少两条加强筋3,且第一方向的至少两条加强筋3(1)与第二方向的至少两条加强筋3( 有交点。可以理解,上述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呈大于0的角度,图2中以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呈90度为例,且以在第一方向的任一条加强筋3 (1)与第二方向的任一条加强筋3 (2) 都有交点为例。可见,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后壳中,在空调室内机背板1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分别设置有至少两条加强筋3,使得空调室内机后壳的强度增强;且由于在第一方向的至少两条加强筋3(1)与第二方向的至少两条加强筋3( 有交点,其中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呈大于0的角度,这样当空调器中由电机引起的电磁噪音在每条加强筋3 中传播时,两个方向的电磁噪音振幅能在加强筋3的交点处相应抵消,减弱了空调器中因电机引起的电磁噪音辐射。参考图2或3所示,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后壳中的空调室内机背板1的电机安装位置设置有呈方形的加强筋3(3),该方形加强筋相邻的边相连,且在方形加强筋3C3)的三个边分别伸出一条加强筋连接一个“田”字形状的加强筋,。这里电机安装位置是指当空调室内机后壳安装到空调室内机后,在后壳上对着空调室内机中电机的位置,由于在该处的噪音比其他地方的噪音更大。因此,需要对该处空调室内机背板1上设置的加强筋3C3)进行加强,在本实施例中具体地在电机安装位置设置有呈方形的加强筋 3 (3),且在方形加强筋3 (3)的三个边分别伸出一条加强筋连接一个“田”字形状的加强筋。该“田”字形状的加强筋由其外部的“圆环”形加强筋和其内部的两条交叉的加强筋构成。参考图3所示,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电机安装位置设置的加强筋3(3),可以与第一方向的至少一个加强筋3(1)和/或第二方向的至少一个加强筋3( 有交点。具体地,可以如图3所示的呈“田”字形状的加强筋在边上伸出一条加强筋与靠近下端的一个横向加强筋连接,且纵向加强筋都与方形加强筋3 C3)的一边连接。且在电机位置处理的加强筋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加强筋不限于图3中所示的形状,还可以是其他任意形状。另外,本实施例中在电机安装位置设置的方形加强筋3C3) —边还可以连接有另三条加强筋3 0),且该另三条加强筋3 (4)与电机安装位置的方形加强筋3 C3) —边结合形成“ 口”字形状。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后壳中加强筋3是空调室内机背板1上的凸起部分,如图4所示为空调室内机背板1上的加强筋的剖面图,加强筋3的宽度k可以在观毫米(mm)上下的0. 5毫米范围内浮动,且其高度h可以在2毫米上下的0. 5毫米范围内浮动。如果第一方向为横向即水平方向,第二方向为纵向,在第二方向的加强筋可以为2到5 条,在第二方向的加强筋可以为3到6条,并且横向加强筋3(1)尽量在能靠近空调室内机后壳的边缘处。这时会使得对空调器中电机引起的电磁噪音辐射的减弱更明显。另外,由于空调内机后壳的上部结构加强有利于阻止振动能量向结构上部传递, 试验证实假如振动能量向上传递,由于结构的约束等问题,上部相当于悬臂状态,振动能量将会较大程度上的放大,从而辐射较大的噪声能量。因此需加强空调室内机背板上部的刚度及强度,尽量使振动能量传向柜机底盘,进而消耗振动能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空调室内机后壳既增强了背板上部的刚度及强度,同时也增强了电机安装部的刚度及强度,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后壳使振动能量传向底盘,进而消耗了振动能量,从而降低了电磁噪音。试验结果表明针对薄弱区域进行加强有很好的效果,振动能量有所衰减,辐射出的噪声能量得到一定的控制,市电噪音测试结果良好;对于背板钣金件,通过加强筋的方式不易将背板的固有频率远离电源频率的二倍频100Hz,因此需从加强结构的刚度,强度方面考虑,使结构在受到相同载荷的策动下,产生的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响应幅度降低,进而解决通过振动向外辐射噪声能量的问题。如果采用拾音器对现有的空调室内机,和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后壳的调控室内机的噪音辐射进行测试,将拾音器放置在空调室内机前Im处,且拾音器距离地面高度Im;并给空调室内机分别供以稳压电和市电,且空调室内机分别在低风档(L)、中风挡(M)和高风档(H)的模式下进行测试,则(1)在稳压电测试情况下,如图5所示为现有空调室内机在低风挡(L)时测得的噪音频谱图;如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在低风挡(L)时测得的噪音频谱图;如图7所示为现有空调室内机在中风挡(M)时测得的噪音频谱图;如图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在中风挡(M)时测得的噪音频谱图;如图9所示为现有空调室内机在高风挡(H)时测得的噪音频谱图;如图10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在高风挡(H)时测得的噪音频谱图;其中图5到图10的频谱图的横坐标为噪音频率,纵坐标为噪音幅值。[0053]则经过频谱图的对比可以得出如下数据及结论两种空调室内机的噪音总值测试数值如下表1所示,噪音峰值测试数据如下表2所示,则相对于现有的空调室内机,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后壳的空调室内机的噪音总值和峰值后会减小。其中表1 中各个风挡的噪音总值为相应风挡下,测得的噪音频谱图中噪音幅值包络线到坐标轴的面积。表 权利要求1.一种空调室内机后壳,其特征在于,包括空调室内机背板;在所述空调室内机背板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分别设置有至少两条加强筋,且所述第一方向的至少两条加强筋与第二方向的至少两条加强筋有交点;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呈大于0的角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后壳,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空调室内机背板的电机安装位置设置有呈方形的加强筋,该方形加强筋相邻的边相连,且所述的方形加强筋的三个边分别伸出一条加强筋连接一个“田”字形状的加强筋。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后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田,,字形状的加强筋由其外部的“圆环”形加强筋和其内部的两条交叉的加强筋构成。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后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安装位置设置的加强筋,与所述第一方向和/或第二方向的至少一个加强筋有交点。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后壳,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机安装位置设置的方形加强筋一边连接有另三条加强筋,且所述另三条加强筋与电机安装位置的方形加强筋一边结合形成“ 口”字形状。
6.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后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向为横向,第二方向为纵向,则在所述第二方向的加强筋为2到5条,在所述第一方向的加强筋为 3到6条。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后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加强筋靠近所述空调室内机后壳的边缘处。
8.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后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的宽度在 28毫米上下的0. 5毫米范围内浮动,所述加强筋的高度在2毫米上下的0. 5毫米范围内浮动。
9.一种空调室内机后壳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内机后壳的模具,用于制造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后壳。
10.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后tJXi O
1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室外机,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后壳。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空调室内机后壳及其模具、空调器和空调室内机,应用于空调技术领域。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后壳中,在空调室内机背板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分别设置有至少两条加强筋,使得空调室内机后壳的强度增强;且由于在第一方向的至少两条加强筋与第二方向的至少两条加强筋有交点,其中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呈大于0的角度,这样当空调器中由电机引起的电磁噪音在每条加强筋中传播时,两个方向的电磁噪音振幅能在加强筋的交点处相应抵消,减弱了空调器中因电机引起的电磁噪音辐射。
文档编号F24F13/24GK202195565SQ20112028448
公开日2012年4月18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5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5日
发明者刘明, 张辉, 杨检群, 熊军, 王平, 陈绍林, 高旭 申请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