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式中频加热取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21598阅读:35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移动式中频加热取暖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取暖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移动式中频加热取暖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中频加热技术是比较成熟的技术,已在冶金及金属热处理灯行业广泛引用。但将中频加热技术应用于大型厂房、车间的局部加热领域在我国尚属首创。大型厂房、车间的面积很大,但是又不是整个空间都需要供热取暖的,因此车间通常不装设取暖装置,只在局部采用燃煤、燃气、红外线等取暖。因存在能源利用率很低、运行费用高,也不便于移动等缺点,很难大面积推广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式中频加热取暖装置,用于厂房、车间的局部加热,提高工人冬季工作效率。一种移动式中频加热取暖装置,包括移动框架,所述的移动框架内设有电源、控制系统、电感线圈以及通过循环液体管路依次连接的加热腔、循环泵和散热装置,所述的电感线圈绕在加热腔外部,所述的电源通过控制系统向电感线圈供电。所述的控制系统包括依次连接在电源和电感线圈之间的整流电路和逆变电路,所述的逆变电路的输出端向电感线圈输出频段为25kHz-30kHz中频电流。所述的移动框架底部装有四个万向轮。本实用新型利用市电提供的50Hz交流电源经整流逆变后产生中频电源。由电感和电容谐振产生的中频交变磁场,在加热腔上产生热量,加热其内部的液体,再通过循环泵将液体输送至散热装置,由散热装置加热空气,使车间、厂房局部升温。本实用新型有以下显著优点1)升温快,5-10分钟内达到设定温度,即可输出热量取暖。2)节约能源,本加热取暖装置效率高,在车间有人工作区域局部加热,不必整个车间全部加热。3)无污染,不产生灰尘、干扰等问题。4)智能控制,可设定出口温度,当温度高于设定的高值时,停止加热,低于设定的低值时,自动开停机。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移动式中频加热取暖装置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本实用新型一种移动式中频加热取暖装置,包括移动框架,移动框架底部装有四个万向轮7。移动框架内设有电源I、控制系统2、电感线圈4以及通过循环液体管路依次连接的加热腔3、循环泵6和散热装置5。其中电感线圈4绕在加热腔3外部,电源I通过控制系统2向电感线圈4供电。[0014]控制系统2包括整流电路和逆变电路,电源I可外接市电,利用市电提供的50Hz 交流电源经整流逆变后产生25kHz-30kHz的中频电流,电感线圈4会发热在加热腔上产生热量,加热其内部的液体,再通过循环泵将液体输送至散热装置,由散热装置加热空气,使车间、厂房局部升温。
权利要求1.一种移动式中频加热取暖装置,包括移动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移动框架内设有电源、控制系统、电感线圈以及通过循环液体管路依次连接的加热腔、循环泵和散热装置,所述的电感线圈绕在加热腔外部,所述的电源通过控制系统向电感线圈供电。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移动式中频加热取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系统包括依次连接在电源和电感线圈之间的整流电路和逆变电路,所述的逆变电路的输出端向电感线圈输出频段为25kHz-30kHz中频电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式中频加热取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移动框架底部装有四个万向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移动式中频加热取暖装置,包括移动框架,所述的移动框架内设有电源、控制系统、电感线圈以及通过循环液体管路依次连接的加热腔、循环泵和散热装置,所述的电感线圈绕在加热腔外部,所述的电源通过控制系统向电感线圈供电。本实用新型有以下显著优点1)升温快,5-10分钟内达到设定温度,即可输出热量取暖。2)节约能源,本加热取暖装置效率高,在车间有人工作区域局部加热,不必整个车间全部加热。3)无污染,不产生灰尘、干扰等问题。4)智能控制,可设定出口温度,当温度高于设定的高值时,停止加热,低于设定的低值时,自动开停机。
文档编号F24D19/10GK202392879SQ20112054097
公开日2012年8月22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21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21日
发明者张玉川, 盖福民 申请人:天津市津开电气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