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低压制冷剂的换热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952561阅读:310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低压制冷剂的换热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适用于低压制冷剂的换热装置,包括第一换热单元和第二换热单元,所述第一换热单元的制冷剂出口和所述第二换热单元的制冷剂入口通过节流装置连通,所述第一换热单元内布置有冷凝管束,所述第二换热单元的筒体内沿筒体轴向方向设置有制冷剂分配器,所述制冷剂分配器的上部布置有冷凝管束,下部布置有降膜蒸发管束。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适用于低压制冷剂的换热装置,克服了传统降膜蒸发器中制冷剂分配器的缺陷,能够适用于采用低压制冷剂的系统,其具有结构简单,传热效率高,制冷剂充注量少等优点。
【专利说明】
-种适用于低压制冷剂的换热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设及制冷技术领域,特别设及一种适用于低压制冷剂的换热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降膜蒸发器W其传热效率更高,制冷剂充注量更少等特点,已经在越来越多的制 冷空调机组上得W应用。降膜蒸发器通常采用图1所示的结构,其包括蒸发器回气管52、进 液管51、制冷剂分配器50W及蒸发管束53。气液两相制冷剂经过进液管51进入蒸发器内,通 过制冷剂分配器50后制冷剂液滴落在蒸发管束53上,经过换热后,蒸发后制冷剂气体经蒸 发器回气管52排出进入压缩机。图1中的制冷剂分配器50是降膜蒸发器中的关键部件,为实 现制冷剂均匀分配到蒸发管束上,一般要求制冷剂分配器的内外侧必须要有足够的压差。 比如,在采用中高压制冷剂(如R134a等)的制冷机组中,制冷剂分配器的内外侧压差通常需 达到 150 ~300kPa。
[0003] 随着空调技术的发展,低压制冷剂R1233zd(E)因其环保、高效等优点,已经受到制 冷空调行业越来越多的关注,表1是一个典型的制冷工况(蒸发溫度5°C,冷凝溫度36.7°C) 下,R1233zcKE)与R134a蒸发压力、冷凝压力的比较,可W看到,R1233zcKE)蒸发压力与冷凝 压力之差只有R134a的23.1%。对R1233zd(E)等低压制冷剂,传统的降膜蒸发器中的制冷剂 分配器显然不能满足要求。
[0004] 表1典型制冷工况
[0005]
[00
[0007]因此,需要一种能更有效地均匀分配制冷剂到换热管上,适用于低压制冷剂环境 的换热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000引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低压制冷剂的换热装置,克服传统降膜蒸 发器中制冷剂分配器的缺陷,很好的解决了低压制冷剂的蒸发器制冷剂分配的问题。
[0009]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低压制冷剂的换热装置,包括第一换热单元和第二 换热单元,所述第一换热单元的制冷剂出口和所述第二换热单元的制冷剂入口通过节流装 置连通,所述第一换热单元内布置有冷凝管束,所述第二换热单元的筒体内沿筒体轴向方 向设置有制冷剂分配器,所述制冷剂分配器的上部布置有冷凝管束,下部布置有降膜蒸发 管束。
[0010]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的换热装置,所述第一换热单元包括第一换热单元制冷 剂入口管和第一换热单元制冷剂出口管;所述第二换热单元上设置有第二换热单元制冷剂 入口管和第二换热单元制冷剂出口管。
[0011]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的换热装置,所述第一换热单元的冷凝管束和所述第一 换热单元制冷剂入口管之间设置有防冲板;所述第二换热单元的冷凝管束和第二换热单元 制冷剂入口管之间设置有防冲板。
[0012]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的换热装置,所述第二换热单元的筒体内设置有回气挡 液板,沿筒体轴向方向将所述筒体分隔成布管腔和回气腔,所述第二换热单元制冷剂出口 管和所述回气腔相通,所述第二换热单元制冷剂入口管与所述布管腔相通。
[0013]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的换热装置,所述第一换热单元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 换热单元的筒体两端的管板、前水箱和后水箱,所述前水箱上设置有进水管和冷却水出水 管,所述前水箱内部设置有分程隔板,将所述进水管和所述冷却水出水管分隔开。
[0014]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的换热装置,所述第二换热单元还包含设置在第二换热 单元筒体两端的管板、前水箱和后水箱,所述前水箱上设置有进水管、冷冻水进水管和冷冻 水出水管,所述进水管和所述冷冻水出水管之间设置有防止冷却水和冷冻水相互混合的前 水箱隔板,所述冷冻水进水管和所述冷冻水出水管之间设置有分程隔板,所述后水箱内设 置有防止冷却水和冷冻水相互混合的后水箱隔板。
[0015]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的换热装置,所述第二换热单元的进水管和所述第一换 热单元的进水管通过管道相连通,所述第二换热单元的后水箱上还设置与所述第一换热单 元的后水箱相通的冷却水回水管。
[0016] 本发明包括上述任一个或多个实施方案的任意结合。
[0017] 发明提供了一种适用于低压制冷剂的双管束换热装置,其具有结构简单,传热效 率高,制冷剂充注量少等优点。
[0018] 应当理解,前述大体的描述和后续详尽的描述均为示例性说明和解释,并不应当 用作对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内容的限制。
【附图说明】
[0019] 参考随附的附图,实用新型更多的目的、功能和优点将通过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 的如下描述得W阐明,其中:
[0020] 图1示出了传统降膜蒸发器结构示意图;
[0021 ]图2示出一种换热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2] 图3示出了实施例一两流程水循环回路结构示意图;
[0023] 图4示出了实施例一换热装置的制冷循环Io评-h图;
[0024] 图5示出了实施例二两流程水循环回路结构示意图;
[002引图6示出了实施例二换热装置的制冷循环Io评-h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通过参考示范性实施例,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功能W及用于实现运些目的和功能的 方法将得W阐明。然而,实用新型并不受限于W下所公开的示范性实施例;可W通过不同形 式来对其加W实现。说明书的实质仅仅是帮助相关领域技术人员综合理解实用新型的具体 细节。
[0027]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描述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代表相 同或类似的部件,或者相同或类似的步骤。
[0028] 下面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
[0029]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适用于低压制冷剂的换热装置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包 括第一换热单元16、节流装置6、连接管道17和第二换热单元18。其中所述的第一换热单元 16包含筒体1,筒体1上设置有第一换热单元制冷剂入口 2和第一换热单元制冷剂出口 3。筒 体1内部设置有防冲板4和冷凝管束5。第二换热单元18包含筒体7,筒体7上设置有第二换热 单元制冷剂入口 8和第二换热单元制冷剂出口 9。筒体7内部设置有防冲板11,挡液板12和制 冷剂分配器14。挡液板12沿筒体7的轴向方向将筒体内部分隔成回气腔15和布管腔19,回气 腔15和布管腔19通过设置在挡液板12下部的开口 20相连通,第二换热单元制冷剂入口 8与 布管腔19相通,第二换热单元制冷剂出口 9与回气腔15相通。审岭剂分配器14设置在布管腔 19中,并将布管腔沿筒体7的轴向方向分隔成上下两部分,制冷剂分配器在上部分布置有冷 凝管束10;下部分布置有降膜蒸发管束13。第一换热单元16和第二换热单元18之间装有节 流装置6,并通过管道17连接。
[0030]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换热装置,在一个方案中,制冷气体由压缩机排气口排出后,经 所述第一换热单元制冷剂入口进入到所述第一换热单元内部;
[0031] 制冷剂经过所述第一换热单元冷凝管束后,冷凝为高压液体,从所述第一换热单 元制冷剂出口流出进入所述连接管道;
[0032] 高压液体制冷剂经过所述节流装置后,变为中压两相制冷剂;
[0033] 中压两相制冷剂通过所述第二换热单元制冷剂入口进入到所述第二换热单元内 部;
[0034] 中压两相制冷剂经过所述第二换热单元内上部的冷凝管束进行冷凝后,变为中压 饱和液体;
[0035] 中压饱和液体由冷凝管束均匀地滴落到所述制冷剂分配器上,经过所述制冷剂分 配器再次节流变为低压两相制冷剂;
[0036] 节流降压后低压两相制冷剂均匀地滴落到所述第二换热单元下部的降膜管束上 进行蒸发后,变为低压制冷剂气体,低压制冷剂气体经所述第二换热单元上的回气管回到 压缩机吸气口。
[0037] 实施例一:
[0038] 图3是实施例一的两流程水循环回路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第一换热单元16还 包含设置在第一换热单元筒体1两端的管板21、前水箱22和后水箱23。前水箱22上设置有进 水管24和冷却水出水管25。前水箱内部设置有分程隔板34,将进水管24和冷却水出水管25 分隔开来。
[0039] 如图3所示,第二换热单元18还包含设置在第二换热单元筒体7两端的管板30、前 水箱31和后水箱32。前水箱31上设置有进水管26,冷冻水进水管27和冷冻水出水管28。进水 管26和第一换热单元16的进水管24通过管道38相连通,并与冷却水进水管29相通。进水管 2 6和冷冻水出水管2 8之间设置有隔板3 5,W防止冷却水和冷冻水相互混合。冷冻水进水管 27和冷冻水出水管28之间设置有分程隔板36。后水箱32内设置有隔板37,作用与隔板35相 同。后水箱32上还设置有冷却水回水管33,并与第一换热单元16的后水箱23相通。
[0040] 工作时,冷却水由冷却水进水管29经管道38分为两路,第一路冷却水经第一换热 单元进水管24,进入第一换热单元冷凝管束5的第一流程换热管内,在管内强制流动换热后 进入第一换热单元后水箱23;第二路冷却水经第二换热单元进水管26,进入第二换热单元 冷凝管束10,在管内强制流动换热后进入第二换热单元后水箱32中,然后经第二换热单元 回水管33进入第一换热单元后水箱23中,与第一路冷却水在第一换热单元后水箱23中混合 后,进入第一换热单元冷凝管束5的第二流程换热管内,在管内强制流动换热后进入第一换 热单元16的前水箱22中,然后由冷却水出水管34排出。冷冻水由冷冻水进水管27进入第二 换热单元前水箱31中,然后进入降膜蒸发管束13的第一流程换热管内,在管内强制流动换 热后进入第二换热单元后水箱32中,然后进入降膜蒸发管束13的第二流程换热管内,强制 流动换热后进入第二换热单元前水箱31,并经冷冻水出水管28排出。
[0041] 如图2、图3和图4所示,第一换热单元16为冷凝器,制冷机组工作时,高溫高压气态 制冷剂由压缩机排气口排出后,经第一换热单元制冷剂入口 2进入到第一换热单元筒体1的 内部,筒体1内的防冲板4可W防止气体对冷凝管束5直接冲击。制冷剂流经冷凝管束5并与 管内的冷却水进行换热后,被冷凝为高压液体,从制冷剂第一换热单元制冷剂出口 3流出, 进入连接管道17。高压液体制冷剂经过节流装置6节流后,变为中压两相制冷剂,节流装置 前后制冷剂压差为DPl =化-Pl。中压两相制冷剂通过第二换热单元制冷剂入口 8进入到第 二换热单元筒体7的内部,第二换热单元筒体7内的防冲板11可W防止中压两相制冷剂对冷 凝管束10的冲击。冷凝管束10和制冷剂入口 8之间设置有一定的空腔,有利于制冷剂气体均 匀扩散到冷凝管束10上。中压两相制冷剂流经冷凝管束10进行冷凝后,变为中压饱和液体, 并均匀滴落到制冷剂分配器14上。制冷剂流过冷凝管束10的洽差为DH = hl'-hl,洽差D邮P 为采用冷凝管束10所增加的系统制冷量。中压饱和制冷剂经过制冷剂分配器14再次节流降 压,变为低压两相制冷剂,均匀滴落到第二换热单元18下部的降膜蒸发管束13上进行蒸发, 变为低溫低压气态制冷剂,由开口20进入回气腔15,然后经第二换热单元回气管9回到压缩 机吸气口。挡液板12可W防止制冷剂液体随气体吸入到第二换热单元回气管9。制冷剂分配 器前后的压差为DP2 = Pl-Pe。
[0042] 实施例二:
[0043] 图5是施例二的两流程水循环回路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第一换热单元16还包 含设置在第一换热单元筒体1轴向两端的管板21,及前水箱22和后水箱23。前水箱22上设置 有进水管24和冷却水出水管25。前水箱内部设置有分程隔板34,将进水管24和冷却水出水 管25分隔开来。
[0044] 如图5所示,第二换热单元18还包含设置在第二换热单元筒体7轴向两端的管板 30,及前水箱31和后水箱3 2。前水箱31上设置有两个分进水管39和冷冻水出水管28。两个分 进水管39通过管道38相连通,并与冷冻水总进水管40相通。一个分进水管39和冷冻水出水 管28之间设置有隔板35, W防止冷却水和冷冻水相互混合。另一分进水管39和冷冻水出水 管28之间设置有分程隔板36。
[0045] 工作时,冷冻水由冷冻水进水管40经管道38,分为两路,第一路冷冻水经一个第二 换热单元分进水管39,进入第二换热单元冷凝管束10的换热管内,在管内强制流动换热后 进入第二换热单元后水箱32;第二路冷冻水经另一第二换热单元分进水管39,进入第二换 热单元降膜蒸发管束13的第一流程换热管内,在管内强制流动换热后进入第二换热单元 后水箱32中,与第一路冷冻水在第二换热单元后水箱32中混合后,进入第二换热单元降膜 蒸发管束13的第二流程换热管内,在管内强制流动换热后进入第二换热单元18的前水箱31 中,然后由冷冻水出水管28排出。冷却水由冷却水进水管24进入第一换热单元前水箱22中, 然后进入第一换热单元16的冷凝管束5的第一流程换热管内,在管内强制流动换热后进入 第一换热单元后水箱23中,然后进入第一换热单元16的冷凝管束5的第二流程换热管内,强 制流动换热后进入第一换热单元前水箱22,并经冷却水出水管25排出。
[0046] 如图2,图5和图6所示,第一换热单元16为冷凝器,制冷机组工作时,高溫高压气态 制冷剂由压缩机排气口排出后,经第一换热单元制冷剂入口 2进入到第一换热单元筒体1的 内部,筒体1内的防冲板4可W防止气体对冷凝管束5直接冲击。制冷剂流经冷凝管束5并与 管内的冷却水进行换热后,被冷凝为高压液体,从制冷剂第一换热单元制冷剂出口 3流出, 进入连接管道17。高压液体制冷剂经过节流装置6节流后,变为中压两相制冷剂,节流装置 前后制冷剂压差为DP1_2 =化-Pl_2。中压两相制冷剂通过第二换热单元制冷剂入口 8进入 到第二换热单元筒体7的内部,第二换热单元筒体7内的防冲板11可W防止中压两相制冷剂 对冷凝管束10的冲击。中压两相制冷剂流经第二换热单元18上部的冷凝管束10进行冷凝 后,变为中压饱和液体,制冷剂流过冷凝管束10的洽差为DH_2 = hl' -hl_2。中压饱和液体由 冷凝管束10均匀的滴落到制冷剂分配器14上,经过制冷剂分配器再次节流变为低压两相制 冷剂,制冷剂分配器前后的压差为DP2_2 = Pl_2-Pe。流经制冷剂分配器14后的低压两相制 冷剂均匀的滴落到第一换热单元下部的降膜蒸发管束13上进行蒸发,变为低溫低压气态制 冷剂,由开口20进入回气腔,然后经第二换热单元回气管9回到压缩机吸气口。挡液板12可 W防止制冷剂液体随气体吸入到第二换热单元回气管9。
[0047] 实施例二相比于实施例一水管路相对简单,第二换热单元18中的冷凝管束10内流 动的是冷冻水,溫度更低,因而节流装置前后制冷剂压差为DP1_2更大,有利于系统调节。同 时,制冷剂流过冷凝管束10的洽差DH_2更大,从而增加系统制冷量。
[0048] 结合运里披露的实用新型的说明和实践,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 人员都是易于想到和理解的。说明和实施例仅被认为是示例性的,实用新型的真正范围和 主旨均由权利要求所限定。
【主权项】
1. 一种适用于低压制冷剂的换热装置,包括第一换热单元和第二换热单元,其特征在 于,所述第一换热单元的制冷剂出口和所述第二换热单元的制冷剂入口通过节流装置连 通,所述第一换热单元内布置有冷凝管束,所述第二换热单元的筒体内沿筒体轴向方向设 置有制冷剂分配器,所述制冷剂分配器的上部布置有冷凝管束,下部布置有降膜蒸发管束。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单元包括第一换热单元 制冷剂入口管和第一换热单元制冷剂出口管;所述第二换热单元上设置有第二换热单元制 冷剂入口管和第二换热单元制冷剂出口管。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单元的冷凝管束和所述 第一换热单元制冷剂入口管之间设置有防冲板;所述第二换热单元的冷凝管束和第二换热 单元制冷剂入口管之间设置有防冲板。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换热单元的筒体内设置有回 气挡液板,沿筒体轴向方向将所述筒体分隔成布管腔和回气腔,所述第二换热单元制冷剂 出口管和所述回气腔相通,所述第二换热单元制冷剂入口管与所述布管腔相通。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单元还包括设置在所述 第一换热单元的筒体两端的管板、前水箱和后水箱,所述前水箱上设置有进水管和冷却水 出水管,所述前水箱内部设置有分程隔板,将所述进水管和所述冷却水出水管分隔开。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换热单元还包含设置在第二 换热单元筒体两端的管板、前水箱和后水箱,所述前水箱上设置有进水管、冷冻水进水管和 冷冻水出水管,所述进水管和所述冷冻水出水管之间设置有防止冷却水和冷冻水相互混合 的前水箱隔板,所述冷冻水进水管和所述冷冻水出水管之间设置有分程隔板,所述后水箱 内设置有防止冷却水和冷冻水相互混合的后水箱隔板。7. 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换热单元的进水管和所 述第一换热单元的进水管通过管道相连通,所述第二换热单元的后水箱上还设置与所述 第一换热单元的后水箱相通的冷却水回水管。
【文档编号】F25B39/00GK205641700SQ201620131265
【公开日】2016年10月12日
【申请日】2016年2月19日
【发明人】苏秀平
【申请人】约克(无锡)空调冷冻设备有限公司, 江森自控楼宇设备科技(无锡)有限公司, 江森自控科技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