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文档序号:4622951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器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家用空调器在制热时普遍存在以下问题:当空调运行制热模式时,为了防止刚开机“吹冷风”,有时会设置防冷风模式,在该模式下,当室内环境温度达到程序设定值时内风机才开启,如果防冷风时间过长则无法满足用户急需制热的需求,另外,在开机后,由于进风温度相对较低时,出风温度也相对较低,制热舒适性不佳。首先,当空调制热,尤其是低温制热时,内机出风温度上升太慢,用户感觉空调制热开机后室内机出风一直不热,无法实现快速制热和良好的舒适性要求。其次,当空调制热时,热风落地风速低,大部分热风刚刚落地,甚至还未落地就飘起来了,特别是中风档和低风档情况下,此问题更为严重,导致无法满足用户“脚暖全身暖”的需求。针对上述问题,在现有技术中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该方案通过增加蒸发器的面积,提高换热效率,提高压缩机性能等方式改善制热,这种方案不仅增加了大量的成本,而且对以上问题的解决效果不佳。对于制冷也存在上述同样的技术问题。针对相关技术中空调器出风口的出风温度调节比较慢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空调器出风口的出风温度调节比较慢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包括:箱体,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 ;导风板,设置于出风口,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其中,在导风板处于第一位置时,出风口处于关闭状态,在第二位置时,出风口处于打开状态,其中,在导风板位于第二位置时,导风板与出风口上方的箱体之间具有第一间隙,导风板与出风口下方的箱体之间具有第二间隙,其中,出风口流出的部分气体经由第一间隙回流至进风□。进一步地,空调器还包括:导风板调节机构,设置在箱体上,并与导风板相连接,用于调节第一间隙或第二间隙的大小。进一步地,导风板调节机构包括:驱动部件;以及传动部件,沿出风方向可活动地设置在箱体上,连接在驱动部件和导风板之间。进一步地,传动部件包括:齿轮;第一连接部,在该第一连接部的一侧设置有齿条,第一连接部经由齿条与齿轮相配合,导风板设置在第一连接部的另一侧。
进一步地,导风板调节机构还包括:固定杆,沿第一连接部的运动方向固定于箱体内部;阻挡件,沿固定杆的切线的垂线方向设置于固定杆上;导轨,与固定杆平行且固定于箱体内部,导轨的第一端与箱体连接,第二端与阻挡件连接;以及导向件,设置于导轨上,且沿导轨运动;旋转部件,设置于固定杆上,第一连接部的齿条部具有导向槽,与导向件联动。进一步地,导风板调节机构还包括:第二连接部,设置于箱体上;以及旋转部件,可活动地设置在第二连接部上,其中,导风板经由旋转部件与第二连接部相连接。进一步地,旋转部件为旋转电机,旋转电机固定在固定杆上。进一步地,第一间隙大于等于5mm。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中,空调器包括:箱体,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 ;导风板,设置于出风口,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其中,在导风板处于第一位置时,出风口处于关闭状态,在第二位置时,出风口处于打开状态,在该方法中,当检测到空调器开启之后,控制导风板处于第二位置,其中,在第二位置,导风板与出风口上方的箱体之间具有第一间隙,导风板与出风口下方的箱体之间具有第二间隙,其中,出风口流出的部分气体经由第一间隙回流至进风口。进一步地,在检测到空调器开启时,开始计时,在控制导风板处于第二位置之后,方法还包括:检测室内环境温度;判断室内环境温度是否在第一预设温度范围内;以及在确定室内环境温度在第一预设温度范围内时,控制导风板运动以减小第一间隙。进一步地,在检测到空调器开启时,开始计时,在控制导风板处于第二位置之后,方法还包括:检测室内环境温度;判断室内环境温度是否在第二预设温度范围内;以及在确定室内环境温度在第二预设温度范围内时,控制导风板运动以消除第一间隙。进一步地,在检测到空调器开启时,开始计时,在控制导风板处于第二位置之后,方法还包括:获取预存的制热舒适性曲线;以及根据制热舒适性曲线控制导风板的位置以控制第一间隙的大小。通过本发明,采用以下结构的空调器:箱体,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 ;导风板,设置于出风口,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其中,在导风板处于第一位置时,出风口处于关闭状态,在导风板处于第二位置时,出风口处于打开状态,并且在导风板位于第二位置时,导风板与出风口上方的箱体之间具有第一间隙,导风板与出风口下方的箱体之间具有第二间隙,其中,出风口流出的部分气体经由第一间隙回流至进风口,由于第一间隙的设置,使得空调器出风口的部分气流得到循环加热,因而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空调器出风口的出风温度调节比较慢的问题,进而达到了快速调节空调器出风口的出风温度的效果。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结构及出风机构处于打开位置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结构及出风机构处于关闭位置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空调器导风板机构的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运行制热模式,出风温度达到设定温度后的出风机构的示意图;以及
图5是本发明的空调器运行制热模式时出风机构控制模式流程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结构及出风机构处于打开位置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空调器包括以下结构:箱体0,在该箱体O上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其中,进风口为图中AIR IN所示的部分,出风口为图中AIR OUT所示的部分,室内的空气经由进风口进入空调器,在经过换热器2处时被加热或者制冷,然后加热或制冷后的空气在贯流风轮3的作用之下经由出风口排出,在进风口处通常设置如图所示的进风格栅I。导风板4,设置于出风口,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其中,在导风板处于第一位置时,出风口处于关闭状态,如图2所示,图2即为出风口处于关闭状态,导风板处于第一位置的示意图,在第二位置时,出风口处于打开状态,其中,在导风板位于第二位置时,导风板与出风口上方的箱体之间具有第一间隙,导风板与出风口下方的箱体之间具有第二间隙,其中,出风口流出的部分气体经由第一间隙回流至进风口,如图3所示,图3即为出风口处于打开状态,导风板处于第二位置的示意图。在上述结构的空调器中,由于第一间隙的设置,出风口流出的部分气体经由第一间隙回流至进风口,使得空调器出风口的部分气流得到循环加热,因而能够快速调节空调器出风口的出风温度。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空调器即可以应用于制冷模式,也可以应用于制热模式,在应用于制冷模式时,可以加速出风口处出风温度的降低,在应用于制热模式时,可以加速出风口处出风温度的提高。以下以制热模式为例进行描述。为了使得导风板在第二位置的调节更加灵活,优选地,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还可以包括:导风板调节机构,设置在箱体O上,并与导风板4相连接,用于调节第一间隙或第二间隙的大小。其中,第一间隙越大,则循环流动的气体越多,被二次加热的气体也越多,进而使得出风口处温度提高的越快。图3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空调器导风板机构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上述的导风板调节机构可以包括:驱动部件8 ;以及传动部件,沿出风方向可活动地设置在箱体上,连接在驱动部件和导风板4之间。其中,驱动部件产生的驱动力经由传动部件作用于导风板4上以实现对导风板的自动调节。传动部件可以包括以下结构:齿轮7 ;第一连接部,在第一连接部的一侧设置有齿条6,第一连接部经由齿条6与齿轮7相配合,导风板4设置在第一连接部的另一侧。优选地,导风板调节机构还可以包括:固定杆91,沿第一连接部的运动方向固定于箱体内部;阻挡件92,沿固定杆的切线的垂线方向设置于固定杆上;导轨93,与固定杆91平行且固定于箱体内部,导轨93的第一端与箱体连接,第二端与阻挡件92连接;以及导向件94,设置于导轨93上,且沿导轨93运动,其中,齿轮电机设置于固定杆91上,第一连接部的齿条部具有导向槽,与导向件94联动。
导风板调节机构还可以包括:第二连接部,设置于箱体上;以及旋转部件,可活动地设置在第二连接部上,其中,导风板经由旋转部件与第二连接部相连接。通过该结构,可以使得导风板的运动更加灵活。旋转部件可以为旋转电机,该旋转电机固定在固定杆上。优选地,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一间隙,也即回风间隙大于等于5mm。在上述的实施例中,通过对空调内机的出风机构进行全新设计,特别是将目前固定转轴的单导风板或者双导风板等固定式的出风机构设计为带导风板调节机构的可实现正反转的导风板的开放式出风机构,使之实现空调运行制热模式时对热风进行汇聚,提高内机出风口热风的出风温度和出风风速及落地风速。以下集合图1所示的空调器结构对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工作原理进行描述。如图1所示,通过空调器导风板调节机构及电机控制出风口导风板4的开启,旋转,定位和关闭,使导风板在制热模式时根据出风温度的高低进行自动定位调节到最佳位置。如图3所示,导风板4由传动机构带动,其中,旋转电机5主要控制导风板的旋转位置,齿条6、齿轮7、齿轮电机8主要控制导风板的伸出与收缩位置。开机后,导风板4先通过齿轮电机8旋转,带动齿轮7旋转,再带动齿条6运动推出导风板4到指定位置后,再通过旋转电机5控制导风板的旋转角度位置。通过对出风口导风板的位置进行的上述设计,将出风口的部分热风引进到进风口,使进风口的室内冷风和引进的热回风充分混合,利用空调二次回风循环,对部分出风进行二次循环再加热,以提高空调制热时的出风温度及制热舒适性,实现空调器的快速制热和良好的舒适性。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该方法用于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空调器进行控制。在该方法中,当检测到空调器开启之后,控制导风板处于第二位置,在该第二位置,导风板与出风口上方的箱体之间具有第一间隙,导风板与出风口下方的箱体之间具有第二间隙,其中,出风口流出的部分气体经由第一间隙回流至进风口。优选地,在控制导风板处于第二位置之后,该方法还可以包括:检测室内环境温度;判断室内环境温度是否在第一预设温度范围内;以及在确定室内环境温度在第一预设温度范围内时,控制导风板运动以减小第一间隙。第一预设范围可以是用户自行设置的温度范围,也可以是空调器在出厂时所设置的温度范围,通常是考虑到人的舒适度所设置的温度范围,在检测到室内环境温度提高或降低到该温度范围内时,可以减少空调器的回风处理以起到对室内环境温度均匀加热或制冷的目的。优选地,在控制导风板处于第二位置之后,该方法还可以包括:检测室内环境温度;判断室内环境温度是否在第二预设温度范围内;以及在确定室内环境温度在第二预设温度范围内时,控制导风板运动以消除第一间隙。第二预设范围也可以是用户自行设置的温度范围,或者是空调器在出厂时所设置的温度范围,该第二预设范围可以为上述的第一预设范围所设定的范围更宽,在室内环境温度到达该第二预设温度范围时,无需再采用回风间隙进行回风处理。优选地,在控制导风板处于第二位置之后,该方法还可以包括:获取预存的制热舒适性曲线;以及根据制热舒适性曲线控制导风板的位置以控制第一间隙的大小。
通过根据预设的制热舒适性曲线控制导风板的位置,可以使得随时控制导风板调节机构,使导风板运转到最佳位置,使房间中的人员在活动区域始终感受到最佳的热风。图5是本发明的空调器运行制热模式时出风机构控制模式流程图。依然以制热模式为例,以下结合图5对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进行描述。步骤S501,在开机后,检测环境温度。步骤S502,判断检测到的环境温度是否低于设定值。在判断结果为是时,执行步骤S503,在判断结果为否时,执行步骤S506。步骤S503,控制空调器处于高温风制热控制模式当开启运行制热模式时,导风板调节机构将导风板开启,导风板运行旋转至如图1所示位置。利用导风板的独特设计,此时通过导风板和面板之间的间隙及内机风扇的吸风作用,将出风口的部分热风引进到进风口,使进风口的室内冷风和引进的热回风充分混合,利用空调二次回风循环,对部分出风进行二次循环再加热,提高了空调制热时的出风温度及制热舒适性,通过导风板的聚风作用提高出风风速和送风距离及范围;实现空调器的快速制热。步骤S504,检测环境温度及管温。步骤S505,检测环境温度是否高于设定值。在判断结果为是时,执行步骤S506,在判断结果为否时,返回步骤S503。步骤S506,控制空调器处于普通制热模式当室内环境温度和蒸发器铜管温度达到设定温度时,通过导风板调节机构将导风板和面板之间的间隙关闭,如图4所示位置。此时,出风口的风量和风速将进一步加大,通过导风板的旋转运动实现热风的大角度,大范围送风,使用户感受到微微的热风拂面而来,在房间人员活动的范围内,没有过冷的死角区域,也没有过暖灼热的不舒适感受,提高制热的舒适性。优选地,在上述方法中,可以根据环境温度的变化,以及根据制热舒适性曲线的程序设定,随时控制导风板调节机构和导风板的运转到最佳位置,使房间中的人员在活动区域始终感受到最佳的热风。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导风板在制热状态的运转模式并不影响到制冷等其它模式下的运转,其它模式也可以在控制器的控制下运转到最佳的模式。在制热模式下,在采用上述的空调器或空调器的控制方法时,经过实验验证,与目前的同类空调对比,在相同工况下及相同时间内出风温度提高5度左右,应用本发明的空调器引进二次回风前后的出风温度对比,相比于现有技术,室内机制热出风温度明显提高,室内温度场温度较闻。应用本发明的空调器引进二次回风前后的出风温度升高随采样时间的变化,在制热模式下,利用本发明提供的空调器,室内机制热出风温度,提高约5度。对比几种位置的出风温度变化如下:
权利要求
1.一种空调器,包括: 箱体,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 导风板,设置于所述出风口,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其中,在所述导风板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出风口处于关闭状态,在所述导风板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出风口处于打开状态,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导风板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导风板与所述出风口上方的箱体之间具有第一间隙,所述导风板与所述出风口下方的箱体之间具有第二间隙,其中,所述出风口流出的部分气体经由所述第一间隙回流至所述进风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导风板调节机构,设置在所述箱体上,并与所述导风板相连接,用于调节所述第一间隙或所述第二间隙的大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板调节机构包括:驱动 部件;以及 传动部件,沿出风方向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箱体上,连接在所述驱动部件和所述导风板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部件包括: 齿轮;以及 第一连接部,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侧设置有齿条,所述第一连接部经由所述齿条与所述齿轮相配合,所述导风板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另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板调节机构还包括: 固定杆,沿所述第一连接部的运动方向固定于所述箱体内部; 阻挡件,沿所述固定杆的切线的垂线方向设置于所述固定杆上; 导轨,与所述固定杆平行且固定于所述箱体内部,所述导轨的第一端与所述箱体连接,第二端与所述阻挡件连接; 导向件,设置于所述导轨上,且沿所述导轨运动;以及 旋转部件,设置于所述固定杆上,所述第一连接部的齿条部具有导向槽,与所述导向件联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部件为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固定在所述固定杆上。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板调节机构还包括: 第二连接部,设置于所述箱体上;以及 旋转部件,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部上, 其中,所述导风板经由所述旋转部件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间隙大于等于5mm。
9.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所述空调器包括:箱体,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 ;导风板,设置于所述出风口,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其中,在所述导风板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出风口处于关闭状态,在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出风口处于打开状态,其特征在于,在检测到空调器开启之后,控制所述导风板处于所述第二位置,其中,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导风板与所述出风口上方的箱体之间具有第一间隙,所述导风板与所述出风口下方的箱体之间具有第二间隙,其中,所述出风口流出的部分气体经由所述第一间隙回流至所述进风□。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控制所述导风板处于所述第二位置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检测室内环境温度; 判断所述室内环境温度是否在第一预设温度范围内;以及在确定所述室内环境温度在第一预设温度范围内时,控制所述导风板运动以减小所述第一间隙。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控制所述导风板处于所述第二位置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检测室内环境温度; 判断所述室内环境温度是否在 第二预设温度范围内;以及 在确定所述室内环境温度在所述第二预设温度范围内时,控制所述导风板运动以消除所述第一间隙。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控制所述导风板处于所述第二位置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预存的制热舒适性曲线;以及 根据所述制热舒适性曲线控制所述导风板的位置以控制所述第一间隙的大小。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检测到空调器开启时,开始计时,在控制所述导风板处于所述第二位置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计时时间是否达到预设时间;以及 在确定计时时间达到所述预设时间时,控制所述导风板运动以消除所述第一间隙。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该空调器包括箱体,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导风板,设置于出风口,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其中,在导风板处于第一位置时,出风口处于关闭状态,在导风板处于第二位置时,出风口处于打开状态,并且在导风板位于第二位置时,导风板与出风口上方的箱体之间具有第一间隙,导风板与出风口下方的箱体之间具有第二间隙,其中,出风口流出的部分气体经由第一间隙回流至进风口。通过本发明,能够快速调节空调器出风口的出风温度。
文档编号F24F1/00GK103196181SQ20121000489
公开日2013年7月10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6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6日
发明者王春, 宋钦勇, 王现林, 王喜成 申请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