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藏式供暖模块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10856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隐藏式供暖模块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隐藏式供暖模块结构,尤指可嵌设于一预设墙面,利用供暖模块所产生的热能,可让一空间的温度提升;同时通过供暖模块可融合于一预设墙面,避免破坏整体墙面的美观性的隐藏式供暖模块结构。
背景技术
由于地球气候变迁,全球温度产生极冷及极热等极端气候,许多亚热带地区从不下雪的地区也于近年来下起暴风雪,原有的保暖设备已不符使用,因此,当寒流来袭,室内温度骤降,为了抵抗严寒,怀炉、电暖器等保暖产品的使用便相当频繁。传统的供暖设备如社区型集中供暖;需燃烧大量煤来制造热能除了造成空气污染外更不利于全球减排碳的共识,或者如地下热能循环至地上空间使用及其他替代能源转换热能均需庞大的设备费用不符合经济效益。而现有的电暖器主要具有一电热件,该结构如电风扇或壁炉一般,体积相当大,于季节更换时收纳上相当不便与麻烦;又加上现有的电暖器其电热件皆为外露设计,因此对于有摆放电暖器的空间,成为孩童老人的危险场所。因此,本实用新型发明人有鉴于以上有待改进的缺失,期能提供一种可结合于墙面之中的隐藏式供暖模块结构,潜心研思、设计组制,以提供消费大众使用,即为本实用新型发明人所欲研创的创作动机。

实用新型内容鉴于以上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隐藏式供暖模块结构,用以结合于预设墙面中,其包含有一个第一固定框架,具有一个前面及一个背面,该第一固定框架的前面形成有结合面,该第一固定框架的背面嵌设于该墙面,该第一固定框架包括有一个上板体及一个下板体,该第一固定框架的上板体与下板体相互对接;—个第二固定框架,结合于该第一固定框架的结合面,该第二固定框架具有一个前面及一个背面,该第二固定框架的前面形成有结合面,该第二固定框架的背面嵌设于该第一固定框架的结合面,且该第二固定框架包括有一个上板体及一个下板体,该第二固定框架的上板体与下板体相互对接;一个供暖模块,结合于该第二固定框架的结合面,该供暖模块内部设有发热元件,该发热元件连接有电源传输线,该电源传输线延伸出该供暖模块外部,用以与外部预设电源连接。优选的,该第一固定框架的上板体于其底部边缘设有对接部,且该第一固定框架的上板体于其结合面凹设有至少二个插槽;该第一固定框架的下板体于其顶部边缘设有对接部,且该第一固定框架的下板体于其结合面凹设有至少二个插槽,又该第一固定框架的上板体与下板体其对接部相互对接。优选的,该第二固定框架的上板体于其顶部设有数个扣接部,并于其底部边缘设有对接部;该第二固定框架的下板体于其顶部边缘设有对接部,且该第二固定框架的上板体与下板体其对接部可相互对接。优选的,该第二固定框架于上板体与下板体的结合面分别设有至少一个穿孔。优选的,该供暖模块的电源传输线连接一个温度控制器。优选的,该供暖模块包括有发热元件、电源传输线、反射层及表面散热层、断热层,该发热元件包覆于反射层及表面散热层之间,且相对位于该供暖模块下方位置的发热元件温度大于位于该供暖模块上方位置的发热元件温度;该发热元件为碳纤维发热丝、发热电缆丝、发热铜丝、远红外线加热管或碳纤维发热薄膜。鉴于以上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隐藏式供暖模块结构,用以结合于预设墙面中,其包含有:一个第一固定框架,具有一个前面及一个背面,该第一固定框架的前面形成有结合面,该第一固定框架的背面嵌设于该墙面;一个第二固定框架,结合于该第一固定框架的结合面,该第二固定框架具有一个前面及一个背面,该第二固定框架的前面形成有结合面,该第二固定框架的背面嵌设于该第一固定框架的结合面;一个供暖模块,结合 于该第二固定框架的结合面,该供暖模块内部设有发热元件,该发热元件连接有电源传输线,该电源传输线延伸出该供暖模块外部,用以与外部预设电源连接。优选的,该第一固定框架与第二固定框架的侧边分别设有至少一个穿孔。优选的,该供暖模块包括有发热元件、电源传输线、反射层及表面散热层,该发热元件包覆于反射层及表面散热层之间,且相对位于该供暖模块下方位置的发热元件温度大于位于该供暖模块上方位置的发热元件温度;该发热元件为碳纤维发热丝、发热电缆丝、发热铜丝、远红外线加热管或碳纤维发热薄膜。本实用新型利用供暖模块所产生的热能,可向墙面外部均匀扩散,达到可让空间的温度提升;同时通过供暖模块融合于预设墙面,避免破坏整体墙面的美观性。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隐藏式供暖模块结构第一实施例分解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隐藏式供暖模块结构第一实施例部分组合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隐藏式供暖模块结构第一实施例组合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隐藏式供暖模块结构第一应用实施例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隐藏式供暖模块结构第二应用实施例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隐藏式供暖模块结构第三应用实施例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隐藏式供暖模块结构第二实施例分解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隐藏式供暖模块结构第三实施例分解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第一固定框架10、结合面11、上板体111、扣接部112、对接部113、插槽[0033]12、下板体121、扣接部122、对接部123、插槽13、穿孔2、第二固定框架20、结合面21、上板体211、扣接部212、对接部213、插槽22、下板体221、扣接部222、对接部223、插槽23、穿孔3、供暖模块31、发热元件32、电源传输线33、反射层34、表面散热层35、断热层4、温度控制器5、墙面6、定位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方便简捷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内容与优点及其所达成的功效能够更为显现,兹将本实用新型配合附图,详细叙述本实用新型的特征以及优点,以下的实施例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新型的观点,但非以任何观点限制本新型的范畴。请先参阅图1、2、3、4及5所示,本实用新型揭露一种隐藏式供暖模块结构,尤指可用以结合于一预设墙面5中,该隐藏式供暖模块结构包含有一第一固定框架1、一第二固定框架2及一供暖模块3。第一固定框架I其具有一前面及一背面,于前面形成有一结合面10,而背面嵌设于墙面5。所述第一固定框架I包括有一上板体11、一下板体12及至少一穿孔13,上板体11于其顶部或二侧边缘可设有数个扣接部111,并于其底部边缘设有对接部112,且上板体11于结合面10凹设有至少二插槽113 ;下板体12于其二侧边缘可设有数个扣接部121,并于其顶部边缘设有对接部122,且下板体12于结合面10凹设有至少二插槽123。而本实用新型试举一实施方式,上板体11与下板体12的对接部112、122可呈互相错位的锯齿状扣钩,使得上板体11与下板体12可由其对接部112、122相互对(扣)接,而构成一完整的第一固定框架I。另外,穿孔13可分别设于上板体11与下板体12的结合面10处。第二固定框架2结合于第一固定框架I的结合面10,第二固定框架2其具有一前面及一背面,于前面形成有一结合面20,而背面嵌设于第一固定框架I的结合面10。所述第二固定框架2包括有一上板体21、一下板体22及至少一穿孔23,上板体21于其顶部或二侧边缘可设有数个扣接部211,并于其底部边缘设有对接部212,且上板体21于结合面20凹设有至少二插槽213 ;下板体22于其二侧边缘可设有数个扣接部221,并于其顶部边缘设有对接部222,且下板体22于结合面20凹设有至少二插槽223。而本实用新型试举一实施方式,上板体21与下板体22的对接部212、222可呈互相错位的锯齿状扣钩,使得上板体21与下板体22可由其对接部212、222相互对(扣)接,而构成一完整的第二固定框架2。另夕卜,穿孔23可分别设于上板体21与下板体22的结合面20处。供暖模块3结合于第二固定框架2的结合面20,供暖模块3内部设有发热兀件31,发热元件31连接有电源传输线32,电源传输线32延伸出供暖模块3外部,用以与外部预设电源连接,使发热元件31受电加热,达到供暖模块3产生热能。另外,电源传输线32可连接一温度控制器4,由温度控制器4用以控制供暖模块3的热能温度与使用时间。本实用新型试举一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固定框架I其背面可先嵌设于墙面5,而第一固定框架I嵌设于墙面5的过程,可进一步利用墙面5所设的定位柱6 (如钢条)分别穿设第一固定框架I的插槽113、123,使得第一固定框架I可稳固结合于墙面5 ;所述供暖模块3可利用黏合、锁合等其它方式结合于第二固定框架2的结合面20上,且供暖模块3的电源传输线32可由第一固定框架I的穿孔13及第二固定框架2的穿孔23穿出;最后再将第二固定框架2结合于第一固定框架I的结合面10,而第二固定框架2结合于第一固定框架I的过程,可通过第二固定框架2所设的扣接部211、221扣设于第一固定框架I的内缘凹槽,使得第二固定框架2可稳固结合于第一固定框架I的结合面10,达到供暖模块3可完全融合于墙面5之中(如图5所示)。而温度控制器4也可设于墙面5上,供使用者可由温度控制器4控制供暖模块3产生预设温度的热能。借此,利用供暖模块3所产生的热能,可向墙面5外部均匀扩散,达到可让一空间的温度提升;同时通过供暖模块3可融合于墙面5,避免破坏整体墙面5的美观性。值得注意的是(请配合参阅图8所示),供暖模块3包括有发热元件31、电源传输线32、反射层33及表面散热层34、断热层35,所述发热元件31包覆于反射层33及表面散热层34之间;此外,相对位于供暖模块3下方位置的发热元件31厚度(温度)大于位于供暖模块3上方位置的发热元件31厚度(温度),如此一来,位于供暖模块3下方位置的发热元件31所产生热能大于位于供暖模块3上方位置的发热元件31所产生热能,借助热能可由下往上升的特性,达到自动产生空气对流功效,进而有效提升热能传递效益。该发热元件为碳纤维发热丝、发热电缆丝、发热铜丝、远红外线加热管、碳纤维发热薄膜其中任一种。且所述的断热层35设于反射层33外部表面。请参阅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试举另一实施方式,其中依照使用者或环境需求,可将供暖模块3作二个或二个以上的连接,再分别结合于墙面5之中,供使用者可借助温度控制器4控制多个供暖模块3产生预设温度的热能。请参阅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隐藏式供暖模块结构第二实施例分解图,其中,所述第一固定框架I与第二固定框架2可为一体型式,而第一固定框架I其具有一前面及一背面,于前面形成有一结合面10,而背面嵌设于墙面5,且第一固定框架I侧边设有至少一穿孔13 ;而第二固定框架2其具有一前面及一背面,于前面形成有一结合面20以供供暖模块3结合,而背面结合于第一固定框架I的结合面10,且第二固定框架2侧边设有至少一穿孔23。上列详细说明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一可行实施例的具体说明,该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而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为的等效实施或变更,均应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中。
权利要求1.一种隐藏式供暖模块结构,用以结合于预设墙面中,其特征在于,包含有: 一个第一固定框架,具有一个前面及一个背面,该第一固定框架的前面形成有结合面,该第一固定框架的背面嵌设于该墙面,该第一固定框架包括有一个上板体及一个下板体,该第一固定框架的上板体与下板体相互对接; 一个第二固定框架,结合于该第一固定框架的结合面,该第二固定框架具有一个前面及一个背面,该第二固定框架的前面形成有结合面,该第二固定框架的背面嵌设于该第一固定框架的结合面,且该第二固定框架包括有一个上板体及一个下板体,该第二固定框架的上板体与下板体相互对接; 一个供暖模块,结合于该第二固定框架的结合面,该供暖模块内部设有发热元件,该发热元件连接有电源传输线,该电源传输线延伸出该供暖模块外部,用以与外部预设电源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隐藏式供暖模块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固定框架的上板体于其底部边缘设有对接部,且该第一固定框架的上板体于其结合面凹设有至少二个插槽;该第一固定框架的下板体于其顶部边缘设有对接部,且该第一固定框架的下板体于其结合面凹设有至少二个插槽,又该第一固定框架的上板体与下板体其对接部相互对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隐藏式供暖模块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固定框架的上板体于其顶部设有数个扣接部,并于其底部边缘设有对接部;该第二固定框架的下板体于其顶部边缘设有对接部,且该第二固定框架的上板体与下板体其对接部可相互对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隐藏式供暖模块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固定框架于上板体与下板体的结合面分别设有至少一个穿孔。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隐藏式供暖模块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供暖模块的电源传输线连接一个温度控制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隐藏式供暖模块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供暖模块包括有发热元件、电源传输线、反射层及表面散热层、断热层,该发热元件包覆于反射层及表面散热层之间,且相对位于该供暖模块下方位置的发热元件温度大于位于该供暖模块上方位置的发热元件温度;该发热元件为碳纤维发热丝、发热电缆丝、发热铜丝、远红外线加热管或碳纤维发热薄膜。
7.一种隐藏式供暖模块结构,用以结合于预设墙面中,其特征在于,包含有: 一个第一固定框架,具有一个前面及一个背面,该第一固定框架的前面形成有结合面,该第一固定框架的背面嵌设于该墙面; 一个第二固定框架,结合于该第一固定框架的结合面,该第二固定框架具有一个前面及一个背面,该第二固定框架的前面形成有结合面,该第二固定框架的背面嵌设于该第一固定框架的结合面; 一个供暖模块,结合于该第二固定框架的结合面,该供暖模块内部设有发热元件,该发热元件连接有电源传输线,该电源传输线延伸出该供暖模块外部,用以与外部预设电源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隐藏式供暖模块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固定框架与第二固定框架的侧边分别设有至少一个穿孔。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隐藏式供暖模块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供暖模块包括有发热元件、电源传输线、反射层及表面散热层,该发热元件包覆于反射层及表面散热层之间,且相对位于该供暖模块下方位置的发热元件温度大于位于该供暖模块上方位置的发热元件温度;该发热元件为碳纤维发热丝、发热电缆丝、发热铜丝、远红外线加热管或碳纤维发热薄膜 。
专利摘要一种隐藏式供暖模块结构,用以结合于一预设墙面中,其包含有一第一固定框架、一第二固定框架及一供暖模块。第一固定框架用以嵌设于墙面,并外露出其结合面;第二固定框架结合于第一固定框架的结合面,并外露出其结合面;供暖模块结合于第二固定框架的结合面。借此,利用供暖模块所产生的热能,可向墙面外部均匀扩散,达到可让一空间的温度提升;同时通过供暖模块可融合于一预设墙面,避免破坏整体墙面的美观性并达到施工时快速嵌合的目地,嵌合后的结构,将隐藏于预设墙面之中。
文档编号F24D19/02GK202915444SQ20122049374
公开日2013年5月1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25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25日
发明者赵叔键, 张允柔 申请人:硕业绿能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