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装置的室外单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17330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制冷装置的室外单元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装置的室外单元。
背景技术
在制冷装置的室外单元中,已知有一种为对用于固定风扇的电动机的电动机台进行支承而将壳体的顶板与电动机台固定的结构。例如在专利文献I (日本专利特开2006 —177620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顶板和电动机台被螺钉紧固在一起而固定的结构。然而,近年来,要求制冷装置的室外单元小型化,将顶板和热交换器相邻配置的情况较多。在专利文献I中,顶板和热交换器相邻配置。此外,为了避免将顶板和电动机台固定的螺钉与热交换器接触,公开了一种去除了热交换器上端的一部分的结构。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6 - 177620号公报然而,在像专利文献I那样去除了热交换器的一部分的情况下,热交换器的表面积相应地减少,因此,存在热交换器的热交换能力降低这样的问题。特别地,在使用铝制或铝合金制的热交换器的情况下,为了可靠地避免热交换器与螺钉接触而损伤或腐蚀,本申请的发明人发现可能需要大幅去除热交换器的上端部分,很可能会导致热交换器的热交换能力的大幅降低。这种问题若使壳体大型化就能加以解决,但这种方法不符合室外单元的小型化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防止螺钉等与热交换器接触而使热交换器损伤并能实现小型化的制冷装置的室外单元。本实用新型的制冷装置的室外单元包括风扇、壳体、电动机台、热交换器及螺钉。风扇被电动机驱动以沿水平方向吹出风。壳体具有顶板和形成有风扇的吹出口的前板。电动机台对电动机进行保持。热交换器配置于电动机台的背面侧,是铝制或铝合金制的。螺钉将顶板与电动机台固定在一起。顶板具有:平面状的顶板部;从顶板部的背面侧端部朝下方延伸的突出背面部;以及第二背面部。第一背面部相对于第二背面部朝背面侧突出螺钉的轴部的长度以上的量。电动机台具有:延伸部,该延伸部从正面侧朝背面侧通过热交换器的上方而延伸至第一背面部;以及固定部,该固定部从延伸部与第一背面部平行地朝下方延伸。螺钉将第一背面部与固定部固定在一起。此处,从顶板部的背面侧端部朝下方延伸的背面部的一部分(第一背面部)朝背面侧突出,第一背面部利用螺钉与电动机台的固定部固定在一起。即,能增大供螺钉安装的第一背面部与热交换器的距离。其结果是,螺钉与热交换器不易接触,从而不易产生热交换器的损伤。另一方面,第二背面部相对于第一背面部位于前方,因此,能使室外单元小型化。特别地,此处,通过使第一背面部相对于第二背面部突出比螺钉的轴部的长度大的量,即便在使室外单元小型化时,也能可靠地防止螺钉与热交换器之间的接触,从而容易防止热交换器的损伤。另外,螺钉的轴部是指阳螺钉的去除了头部的部分。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制冷装置的室外单元中,较为理想的是,螺钉是钢制的。此处,由于螺钉是钢制的,因此,在铝制或铝合金制的热交换器与螺钉接触的情况下,容易在热交换器中产生腐蚀。即便在这种情况下,也可防止螺钉与热交换器之间的接触,因此,不易产生热交换器的腐蚀。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制冷装置的室外单元中,较为理想的是,延伸部还在比固定部更靠正面侧且比室外热交换器更靠背面侧的位置具有从延伸部朝下方延伸的抑制板。此处,由于在固定部与热交换器之间存在抑制板,因此,即便在过度拧入螺钉的情况下,螺钉也可在与热交换器接触之前先与抑制板接触。因此,能进一步可靠地防止螺钉与热交换器接触。其结果是,即便使室外单元小型化,热交换器也不会与螺钉接触而损伤。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制冷装置的室外单元中,较为理想的是,还包括非金属制的第一密封件。较为理想的是,抑制板是钢制的。较为理想的是,第一密封件被配置成夹在热交换器与抑制板之间。此处,即便在将铝制或铝合金制的热交换器和电动机台的钢制的抑制板配置成相接近而实现了室外单元的小型化的情况下,由于非金属制的第一密封件配置于热交换器与抑制板之间,因此也能防止抑制板与热交换器直接接触。其结果是,能防止热交换器的腐蚀。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制冷装置的室外单元中,较为理想的是,还包括非金属制的第二密封件。较为理想的是,延伸部是钢制的。较为理想的是,第二密封件被配置成夹在热交换器与延伸部的下表面之间。此处,即便在通过将铝制或铝合金制的热交换器和电动机台的钢制的延伸部配置成相接近来降低室外单元的高度而实现了室外单元的小型化的情况下,由于非金属制的第二密封件配置于热交换器与延伸部之间,因此也能防止延伸部与热交换器直接接触。其结果是,能防止热交换器的腐蚀。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制冷装置的室外单元中,较为理想的是,壳体还具有形成壳体的下表面的底框架。较为理想的是,电动机台还具有与底框架固定在一起并从底框架朝上方延伸的脚部。较为理想的是,延伸部从脚部的上端朝背面侧沿水平方向延伸。此处,电动机台除了与顶板固定在一起之外还与底框架固定在一起,因此,能牢固地固定电动机台。因此,能防止因搬运中的振动等导致电动机台的一部分与热交换器接触而损伤热交换器。在本实用新型的制冷装置的室外单元中,从顶板部的背面侧端部朝下方延伸的背面部的一部分(第一背面部)朝背面突出,第一背面部利用螺钉与电动机台的固定部固定在一起。即,能增大供螺钉安装的第一背面部与热交换器的距离。其结果是,螺钉与热交换器不易接触,从而不易产生热交换器的损伤。另一方面,第二背面部相对于第一背面部位于前方,因此,能使室外单元小型化。

图1是采用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制冷装置的室外单元的空调装置的示意制冷剂回路图。[0023]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制冷装置的室外单元的示意立体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制冷装置的室外单元的拆下了顶板的状态下的不意俯视图。图4是室外热交换器的示意立体图。对于相同的构件省略一部分参照符号。图5是将室外热交换器的扁平多孔管及插入翅片沿铅垂方向剖开时的局部放大图。对于相同的构件省略一部分参照符号。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制冷装置的室外单元的电动机台的示意主视图。图7是沿图3的VI1- VII箭头观察到的电动机台的延伸部附近的示意放大剖视图。另外,还包括在图3中未图示的壳体的顶板(以双点划线图示出)。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制冷装置的室外单元的壳体的顶板的示意立体图。(符号说明)I 空调装置(制冷装置)20 室外单元25 室外热交换器(热交换器)35 室外风扇(风扇)35a 电动机50 壳体51 前板51a 吹出口52 底框架57 顶板130 电动机台131 脚部133 延伸部133a 下表面(延伸部的下表面)134 固定部135 抑制板136 螺钉136b 轴部138 延伸部密封件(第二密封件)139 抑制板密封件(第一密封件)157 顶板部158a 背面部(第二背面部)159a 突出背面部(第一背面部)LI 轴部的长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0056]本实施方式的制冷装置的室外单元被利用为空调装置的室外单元。(I)空调装置的概要(1-1)整体结构空调装置I是所谓的分体式空调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室外单元20 ;室内单元40 ;以及连接室外单元20与室内单元40的液体制冷剂连通配管71和气体制冷剂连通配管72。(I — 2)室内单元室内单元40设置于空气调节的对象即室内。室内单元40主要具有室内热交换器41和室内风扇42。室内热交换器41是由导热管和许多导热翅片构成的交叉翅片式的翅片管热交换器。室内热交换器41在制冷运转时作为制冷剂的蒸发器起作用以冷却室内空气,并在制热运转时作为制冷剂的冷凝器起作用以加热室内空气。室内热交换器41的液体侧与液体制冷剂连通配管71连接,室内热交换器41的气体侧与气体制冷剂连通配管72连接。室内风扇42被未图不的电动机驱动旋转,将室内空气吸入并输送至室内热交换器41,以促进室内热交换器41与室内空气之间的热交换。(I — 3)室外单元图1中示出了室外单元20内的制冷剂回路,图2中示出了室外单元20的示意立体图。室外单元20是设置于室外的横吹型的室外单元。室外单元20在壳体50内主要具有储罐21、压缩机23、四通切换阀24、室外热交换器25、膨胀阀26、液体侧截止阀27、气体侧截止阀28及室外风扇35。储罐21、压缩机23、四通切换阀24、室外热交换器25、膨胀阀26、液体侧截止阀27及气体侧截止阀28利用制冷剂配管而连接。在后面对利用制冷剂配管的连接进行说明。另外,如图3所示,在配置于室外风扇35吹出侧的壳体50的前板51上形成有从室外风扇35吹出的空气的吹出口 51a。吹出口 51a是圆形的开口。从吹出口 51a的开口的周缘部设有朝壳体50的内侧突出的喇叭口 65。在吹出口 51a的壳体50外侧安装有覆盖吹出口 51a整体的吹出格栅60。(2)室外单元的详细说明在以下说明中,使用了“上”、“下”、“左”、“右”、“前”、“后”、“正面”、“背面”等表示
方向的表述,在没有特别事先指定的情况下,均将供吹出格栅60配置的前板51作为室外单元20的正面,表示从正面侧进行观察的情况下的方向。(2 -1)利用制冷剂配管的连接压缩机23的吸入口和四通切换阀24由吸入管81连接在一起。在吸入管81上,在压缩机23的吸入口与四通切换阀24之间设有储罐21。压缩机23的排出口和四通切换阀24由排出管82连接在一起。四通切换阀24和室外热交换器25的气体侧由第一气体制冷剂管83连接在一起。室外热交换器25和液体侧截止阀27由液体制冷剂管84连接在一起。在液体制冷剂管84上,在室外热交换器25与液体侧截止阀27之间设有膨胀阀26。液体侧截止阀27与液体制冷剂连通配管71连接。四通切换阀24和气体制截止阀28由第二气体制冷剂管85连接在一起。气体侧截止阀28与气体制冷剂连通配管72连接。(2 — 2)压缩机[0072]压缩机23吸入气体制冷剂,并对气体制冷剂进行压缩。压缩机23是容积式压缩机。(2 - 3)四通切换阀四通切换阀24在切换空调装置I的制冷运转和制热运转时切换制冷剂的流向。在制冷运转时,将排出管82与第一气体制冷剂管83连接,并将吸入管81与第二气体制冷剂管85连接。另一方面,在制热运转时,将排出管82与第二气体制冷剂管85连接,并将吸入管81与第一气体制冷剂管83连接。(2 - 4)储罐储罐21具有将制冷剂分离为气相和液相的气液分离功能。流入储罐21的制冷剂被分离为液相和气相,积聚于上部空间的气相的制冷剂被供给至压缩机23。(2 - 5)室外热交换器室外热交换器25通过与室外空气之间的热交换使在内部流动的制冷剂冷凝或蒸发。室外热交换器25全都是铝制或铝合金制的。室外热交换器25以与钢制构件隔着适当的空间或将树脂构件等设置在钢制构件与其之间的方式配置于壳体50内,以不与包含壳体50的钢制构件直接接触。被后述室外风扇35从壳体50外吸入的室外空气在流过室外热交换器25之后,从形成于壳体50的吹出口 51a朝壳体外排出。室外热交换器25具有扁平多孔管93、插入翅片94及头部91、92。图4是室外热交换器25的示意立体图。如图3所示,室外热交换器25沿着壳体50的背面侧从后述隔板58的端部附近朝左方延伸,并在壳体50的左后方角部附近改变其方向,沿着后述左侧板54朝前方延伸。图5是将扁平多孔管93及插入翅片94沿铅垂方向剖开时的局部放大图。扁平多孔管93具有作为导热面的上下平面部和供制冷剂流动的多个内部流路93a。扁平多孔管93在使平面部朝向上下方向的状态下隔着间隔排列配置有多层。插入翅片94是图5所示的形状的翅片,与扁平多孔管93接触。在插入翅片94上形成有沿水平方向细长延伸出的多个缺口 94a,以将插入翅片94插入到排列配置在两头部91、92之间的多层扁平多孔管93中。如图5所示,这些插入翅片94的缺口 94a的形状与扁平多孔管93的截面的外形大致—致。头部91、92与在上下方向上排列配置多层的扁平多孔管93的两端连结。头部91、92具有对扁平多孔管93进行支承的功能、将制冷剂引导至扁平多孔管93的内部流路93a的功能、使从内部流路93a流出的制冷剂集合的功能。(2 — 6)膨胀阀膨胀阀26是为了进行制冷剂压力和制冷剂流量的调节而设的,无论是在制冷运转时还是在制热运转时,都具有使制冷剂膨胀的功能。(2 — 7)截止阀液体侧截止阀27及气体侧截止阀28分别与液体制冷剂连通配管71及气体制冷剂连通配管72连接。在通常运转时,两截止阀27、28处于打开的状态。(2 — 8)室外风扇室外风扇35是沿水平方向吹风的风扇。室外风扇35被固定于主要是钢制的电动机台130的电动机35a驱动旋转,以将室外空气从壳体50的外部吸入。被吸入的室外空气在流过室外热交换器25之后,从形成于壳体50的吹出口 51a朝壳体50外排出。S卩,通过使室外风扇35旋转来使空气大致如图3中的箭头那样移动。根据图6及图7对电动机台130进行详细说明。如图6所示,电动机台130具有:脚部131,该脚部131固定于壳体50的底框架52并具有朝大致铅垂上方延伸的管;电动机固定板132,该电动机固定板132固定于脚部131,并形成有供电动机35a固定的电动机安装孔132a ;延伸部133,该延伸部133从脚部131的上端朝壳体50的背面侧沿大致水平方向延伸;以及固定部134,该固定部134从延伸部133的背面侧端部朝大致铅垂下方延伸。延伸部133从脚部131的上端朝后方通过室外热交换器25的上方,并沿大致水平方向延伸至后述顶板57的突出背面部159a。延伸部133包括:抑制板135,该抑制板135配置于后述固定部134的前方且配置于室外热交换器25的后方,并与固定部134大致平行地延伸;以及铅垂板137,该铅垂板137配置于室外热交换器25的前方且配置于脚部131的后方,并与固定部134大致平行地延伸。即,当从正面侧观察时,按脚部131、铅垂板137、室外热交换器25、抑制板135、固定部134的顺序配置。另外,室外热交换器25被配置成隔着后述抑制板密封件139与抑制板135大致接触。另外,室外热交换器25被配置成与铅垂板137隔着距离以不容易接触。在延伸部133的下表面133a上,在抑制板135与铅垂板137之间以使钢制的延伸部133与室外热交换器25不直接接触的方式粘贴固定着树脂制的延伸部密封件138。另夕卜,在抑制板135的正面侧的前表面135a上也以使钢制的抑制板135与室外热交换器25不直接接触的方式粘贴固定着树脂制的抑制板密封件139。抑制板密封件139和室外热交换器25以大致接触的程度接近地配置。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延伸部密封件138及抑制板密封件139是树脂制的,但只要是非金属制的密封件即可。固定部134从延伸部133的背面侧端部与后述顶板57的突出背面部159a大致平行地朝大致铅垂下方延伸。在固定部134上形成有三处用于将电动机台130与顶板57固定的未图示的螺纹孔,在各螺纹孔中插入钢制的螺钉136,以将固定部134与顶板57的突出背面部159a紧固在一起(固定在一起),从而将电动机台130与顶板57固定。另外,固定部134和抑制板135隔开安装于固定部134的螺钉136的轴部136b的长度LI以上的量,通常,螺钉136不与抑制板135接触。另外,如图7所示,螺钉136的轴部136b是指从螺钉136除去了其头部136a后的部分。即使在弄错了螺钉136的尺寸的情况下,螺钉136也首先与抑制板135接触,因此,螺钉136不会与室外热交换器25直接接触。(2 — 9)壳体壳体50主要是钢制的。壳体50由前板51和左侧板54 —体形成的左壳体构件151、底框架52、右前板55、右后板56、顶板57及隔板58构成。(2-9-1)左壳体构件左壳体构件151是俯视观察时形成为大致L字形状的板状构件,前板51与左侧板54 一体成形。左壳体构件151从底框架52朝大致铅垂上方延伸至顶板57。左壳体构件151与底框架52及顶板57分别被螺钉等固定在一起。前板51是构成壳体50的左侧正面的板状构件。在前板51上形成有从室外风扇35吹出的空气的吹出口 51a。吹出口 51a是圆形的开口。从吹出口 51a的开口的周缘部设有朝壳体50的内侧突出的喇叭口 65。在吹出口 51a的壳体50外侧安装有吹出格栅60。左侧板54是构成壳体50的左侧面的构件,与室外热交换器25的沿前后方向延伸的部分相对。在左侧板54上形成有被室外风扇35吸入壳体50内的空气的吸入口 54a。(2 — 9 — 2)底框架底框架52是构成壳体50的下表面的大致长方形的板状构件。在底框架52的周缘部上设有朝上方延伸的未图示的折曲部。在折曲部上利用螺钉等固定有左壳体构件151、右前板55、右后板56及隔板58。另外,在底框架52上利用螺钉等也固定着电动机台130的脚部131。(2-9-3)右前板右前板55是构成壳体50的右前表面及右侧面的前部的板状构件。右前板55从底框架52朝大致铅垂上方延伸至顶板57,并与底框架52被螺钉等固定在一起。此外,右前板55的左端部与左壳体构件151的前板51的右端部被螺钉等固定在一起。(2-9-4)右后板右后板56是构成壳体50的右背面及右侧面的后部的板状构件。右后板56从底框架52朝大致铅垂上方延伸至顶板57,并被螺钉等分别与底框架52及顶板57固定在一起。在左右方向上,在左壳体构件151的左侧板54的后端部与右后板56的背面侧端部间形成有被室外风扇35吸入壳体50内的空气的吸入口 53a。(2-9-5)顶板如图8所示,顶板57具有:将壳体50的上表面覆盖的顶板部157 ;以及从顶板部157的周缘朝大致铅垂下方延伸的周缘部158。顶板部157是在俯视观察时呈具有朝后方突出的凸部159的大致长方形的板状构件,其构成壳体50的上表面。周缘部158中的背面侧包括从凸部159朝铅垂下方延伸的突出背面部159a和除此之外的背面部158a。S卩,突出背面部159a与室外热交换器25之间的距离大于背面部158a与室外热交换器25之间的距离。更具体而言,突出背面部159a相对于背面部158a朝背面侧突出螺钉136的轴部136b的长度LI以上的量。另外,如图7所示,背面部158a和室外热交换器25以不接触的程度接近地配置。突出背面部159a利用螺钉136与电动机台130的固定部134固定在一起(紧固在一起)。另外,左壳体构件151及右后板59被螺钉等固定在顶板57的周缘部158上的除了突出背面部159a以外的部分。(2 — 9 — 6)隔板隔板58是从壳体50的底框架52朝大致铅垂上方延伸至顶板57的板状构件。隔板58的下部与底框架52被螺钉等固定在一起。如图3所示,隔板58具有俯视观察呈弧状的形状。隔板58将壳体50的内部分割为送风机室SI和机械室S2。送风机室SI是侧面被左壳体构件151及隔板58围住而形成的空间,主要配置有室外风扇35及室外热交换器25。机械室S2是侧面被右前板55、右后板56及隔板58围住而形成的空间,配置有压缩机23、四通切换阀24、电气元件单元等。(2 — 10)吹出格栅吹出格栅60是防止室外风扇35与人的手指、异物接触的大致长方形的盖构件。吹出格栅60以将左壳体构件151的前板51的吹出口 51a整体盖住的方式安装于壳体50的正面外侧。S卩,吹出格栅60沿着从室外风扇35吹出的空气的吹出方向安装于壳体50的吹出口 51a。⑶特征(3 — I)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I的室外单元20包括室外风扇35、壳体50、电动机台130、室外热交换器25及螺钉136。室外风扇35被电动机35a驱动以沿水平方向吹出风。壳体50具有顶板57和形成有风扇的吹出口 51a的前板51。电动机台130对电动机35a进行保持。室外热交换器25配置于电动机台130的背面侧,是铝制或铝合金制的。螺钉136将顶板57与电动机台130固定。顶板57具有:平面状的顶板部157 ;从顶板部157的背面侧端部朝下方延伸的作为第一背面部的突出背面部159a ;以及作为第二背面部的背面部158a。背面部158a是指从顶板部157的背面侧端部朝下方延伸的部分中的除了突出背面部159a以外的部分。突出背面部159a相对于背面部158a朝背面侧突出。电动机台130具有:从正面侧朝背面侧通过室外热交换器25的上方而延伸至突出背面部159a的延伸部133 ;以及从延伸部133与突出背面部159a平行地朝下方延伸的固定部134。螺钉136将突出背面部159a与固定部134固定在一起。藉此,能增大供螺钉136安装的突出背面部159a与室外热交换器25之间的距离。其结果是,螺钉136与室外热交换器25不易接触,不易产生室外热交换器25的损伤。另一方面,背面部158a相对于突出背面部159a位于前方,因此,能使室外单元20小型化。(3 — 2)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I的室外单元20中,突出背面部159a相对于背面部158a朝背面侧突出螺钉136的轴部136b的长度LI以上的量。藉此,即便使室外单元20小型化,也能可靠地防止螺钉136与室外热交换器25之间的接触,容易防止室外热交换器25的损伤。另外,螺钉136的轴部136b是指从螺钉136整体除去了其头部136a后的部分。(3 - 3)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I的室外单元20中,螺钉136是钢制的。在铝制或铝合金制的室外热交换器25与螺钉136接触的情况下,在室外热交换器25中容易产生腐蚀。即便在这种情况下,也可防止螺钉136与室外热交换器25之间的接触,因此,不易产生室外热交换器25的腐蚀。(3 — 4)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I的室外单元20中,延伸部133在比固定部134更靠正面侧且比室外热交换器25更靠背面侧的位置具有从延伸部133朝下方延伸的抑制板135。藉此,即便在过度拧入螺钉136的情况、安装有错误尺寸的螺钉136的情况下,螺钉136也会在与室外热交换器25接触之前先与抑制板135接触。因此,能进一步可靠地防止螺钉136与室外热交换器25接触。其结果是,即便使室外单元20小型化,室外热交换器25也不会与螺钉136接触而损伤。(3 — 5)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I的室外单元20中,还包括抑制板密封件139以作为树脂制的第一密封件。抑制板密封件139被配置成夹在室外热交换器25与钢制的抑制板135之间。藉此,即便在将铝制或铝合金制的室外热交换器25和电动机台130的钢制的抑制板135配置成相接近而实现了室外单元20的小型化的情况下,由于树脂制的抑制板密封件139配置于室外热交换器25与抑制板135之间,因此,也能防止抑制板135与室外热交换器25直接接触。其结果是,能防止室外热交换器25的腐蚀。(3 - 6)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I的室外单元20中,还包括延伸部密封件138以作为树脂制的第二密封件。延伸部密封件138被配置成夹在室外热交换器25与钢制的延伸部133的下表面133a之间。藉此,即便在通过将铝制或铝合金制的室外热交换器25和电动机台130的钢制的延伸部133配置成相接近来降低室外单元20的高度而实现了室外单元20的小型化的情况下,由于树脂制的延伸部密封件138配置于室外热交换器25与延伸部133之间,因此,也能防止延伸部133与室外热交换器25直接接触。其结果是,能防止室外热交换器25的腐蚀。(3 — 7)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I的室外单元20中,壳体50具有形成壳体50的下表面的底框架52。电动机台130具有与底框架52固定在一起并从底框架52朝上方延伸的脚部131。延伸部133从脚部131的上端朝背面侧沿水平方向延伸。藉此,电动机台130除了与顶板57固定在一起之外还与底框架52固定在一起,因此,能牢固地固定电动机台130。因此,能防止因搬运中的振动等导致电动机台130的一部分与室外热交换器25接触而损伤室外热交换器25。(4)变形例以下,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另外,也可适当组合多个变形例。(4— I)变形例 A上述实施方式所示出的室外单元20被使用在空调装置I中,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使用在其它制冷装置中。(4 — 2)变形例 B在上述实施方式所示出的室外单元20中,电动机台130和顶板57被钢制的螺钉136固定,但并不限定于此,螺钉136也可以是其它材质。在该情况下,也能防止螺钉136与室外热交换器25接触而损伤室外热交换器25。(4 - 3)变形例 C在上述实施方式所示出的室外单元20中,顶板57的突出背面部159a相对于背面部158a突出的距离处于将固定板134和突出背面部159a固定的螺钉136的轴部136b的长度LI以上,但并不限定于此,满足以下条件是更为理想的。突出背面部159a相对于背面部158a突出的距离L3比在背面部158a上安装有螺钉136的情况下螺钉136咬入室外热交换器25的长度L2大、且处于螺钉136的轴部136b的长度LI以下、即L2 < L3 < LI是较为理想的。更具体而言,使用具体的数值进行说明。例如,将螺钉136的轴部136b的长度LI假定为20mm,将背面部158a与室外热交换器25的最短距离假定为10mm。在该情况下,若在背面部158a上设置了螺纹孔并安装有螺钉136,则由于背面部158a与室外热交换器25的最短距离比螺钉136的轴部136b的长度LI短,因此螺钉136会咬入室外热交换器25。若将该咬入长度设为L2,则可计算出L2 =(螺钉136的轴部136b的长度LI 一背面部158a与室外热交换器25的最短距离)=10mm。在该情况下,只要突出背面部159a相对于背面部158a突出的距离L3比L2= IOmm长并处于螺钉136的轴部136b的长度LI = 20mm以下即可。通过使突出背面部159a与背面部158a的距离L3(突出背面部159a相对于背面部158a突出的距离L3)比L2长,即便将螺钉136拧入突出背面部159a,室外热交换器25与螺钉136也不会接触。另外,通过将突出背面部159a相对于背面部158a突出的L3设为螺钉136的轴部136b的长度LI以下,能防止室外单元20不必要地大型化。
权利要求1.一种制冷装置(1)的室外单元(20),其特征在于,包括: 风扇(35),该风扇(35)被电动机(35a)驱动以沿水平方向吹出风; 壳体(50),该壳体(50)具有顶板(57)和前板(51),该前板(51)形成有所述风扇的吹出口 (51a); 电动机台(130),该电动机台(130)对所述电动机进行保持; 铝制或铝合金制的热交换器(25),该热交换器(25)配置于所述电动机台的背面侧;以及 螺钉(136),该螺钉(136)将所述顶板与所述电动机台固定在一起, 所述顶板具有:平面状的顶板部(157);从所述顶板部的背面侧端部朝下方延伸的第一背面部(159a);以及第二背面部(158a), 所述第一背面部相对于所述第二背面部朝背面侧突出所述螺钉的轴部(136b)的长度(LI)以上的量, 所述电动机台具有: 延伸部(133),该延伸部(133)从正面侧朝背面侧通过所述热交换器的上方而延伸至所述第一背面部;以及 固定部(134),该固定部(134)从所述延伸部与所述第一背面部平行地朝下方延伸, 所述螺钉将所述第一背面部与所述固定部固定在一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装置的室外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螺钉是钢制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装置的室外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延伸部还在比所述固定部更靠正面侧且比所述热交换器更靠背面侧的位置具有从所述延伸部朝下方延伸的抑制板(135)。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装置的室外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延伸部还在比所述固定部更靠正面侧且比所述热交换器更靠背面侧的位置具有从所述延伸部朝下方延伸的抑制板(135)。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冷装置的室外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室外单元还包括非金属制的第一密封件(139), 所述抑制板是钢制的, 所述第一密封件被配置成夹在所述热交换器与所述抑制板之间。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冷装置的室外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室外单元还包括非金属制的第一密封件(139), 所述抑制板是钢制的, 所述第一密封件被配置成夹在所述热交换器与所述抑制板之间。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装置的室外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室外单元还包括非金属制的第二密封件(138), 所述延伸部是钢制的, 所述第二密封件被配置成夹在所述热交换器与所述延伸部的下表面(133a)之间。
8.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装置的室外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还具有形成所述壳体的下表面的底框架(52),所述电动机台还具有与所述底框架固定在一起并从所述底框架朝上方延伸的脚部(131), 所述延伸部从所述脚部的 上端朝所述背面侧沿水平方向延伸。
专利摘要一种能防止螺钉等接触热交换器而产生损伤并能实现小型化的制冷装置的室外单元。制冷装置的室外单元包括被电动机驱动以沿水平方向吹出风的室外风扇、具有顶板(57)的壳体、保持电动机的电动机台(130)、铝制或铝合金制的热交换器(25)以及将顶板与电动机台固定的螺钉(136)。顶板具有平面状的顶板部(157)、从顶板部的背面侧端部朝下方延伸的突出背面部(159a)以及第二背面部(158a)。突出背面部相对于背面部朝背面侧突出螺钉的轴部(136b)的长度(L1)以上的量。电动机台具有从正面侧朝背面侧通过室外热交换器(25)上方而延伸至突出背面部的延伸部(133)以及从延伸部与突出背面部平行地朝下方延伸的固定部(134)。螺钉将突出背面部与固定部固定。
文档编号F24F13/00GK203024294SQ20122073069
公开日2013年6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26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28日
发明者升井友洋, 星加启太郎 申请人: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