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窑式烘干室进风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19937阅读:5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隧道窑式烘干室进风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隧道窑式烘干室进风装置,该装置可广泛应用与隧道窑烘干,属于干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隧道窑干燥系统中,热空气通过窑体同一横截面的均匀性将直接影响到烘干物品的品质,直接影响到烘干成品含水率的均匀性。进风装置作为气流控制的技术在干燥领域广泛应用。隧道窑烘干室进风装置一般由热源、风机、管路、扩散口等组成,由热源引来的热风经送风管路直接吹向隧道窑内的物料。原有进风装置多存在进风不均,导致物料烘干水分不均,同一窑体同一时间烘干后的物料水分不一、品质差异较大。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隧道窑式烘干室进风装置,该装置可以给隧道窑式烘干室提供分布均匀、稳定的热气流。为了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热源2,与该热源2相连接的可控进风管,与该可控进风管的另一端相连通的是压力通风室A,该压力通风室A设有作为出风口的通风板6。压力通风室空间较大,能有效的对进入的热空气进行暂存,将动压气流转变为静压气流,在通风板6的另一侧吹出的热风压力稳定、分布均匀。通风板6起均风作用,使热风在窑体同一横截面能均匀分布。上述的隧道窑式烘干室进风装置中,所述的压力通风室A由窑体侧壁,窑顶,地面和通风板6构成。上述的隧道窑式烘干室进风装置中,所述的可控进风管包括带调节阀门的进风管I 3和进风管II 5两段管道,在这两段管道中间连接有引风机4。上述的隧道窑式烘干室进风装置中,所述的可控进风管与压力通风室A的左侧或右侧或顶部相通,即进风方向是从压力通风室A的左侧或右侧进风,或从压力通风室A的顶部进风。上述的隧道窑式烘干室进风装置中,所述压力通风室A的进风方向与出风方向垂直。上述的隧道窑式烘干室进风装置中,所述的通风板6上设有孔,该通风板6的通孔率为40% 55%。上述的隧道窑式烘干室进风装置中,所述的孔分布在通风板6的偏下部位,即通风板6的上部不设孔,开孔区域占通风板6整板面积的60% 75%。上述的隧道窑式烘干室进风装置中,所述的通风板6的孔为圆孔或长孔。上述的隧道窑式烘干室进风装置中,所述的可控进风管上设有保温材料,以减少热损失。[00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使输出的热风在隧道窑式烘干室的窑体横截面上分布均勻、稳定。

图1为本实用新型左侧进风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右侧进风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顶部进风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通风板的结构示意图。以上附图中:1、窑体,2、热源,3、带调节阀门的进风管I,4、引风机,5、进风管II,
6、通风板,A、压力通风室。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本隧道窑式烘干室进风装置包括热源2、带调节阀门的进风管I 3、引风机4、进风管II 5、压力通风室A、通风板6。其中,带调节阀门的进风管I 3和进风管II 5两段管道构成可控进风管,热源2、带调节阀门的进风管I 3、引风机4,进风管II 5依次连接,进风管II 5的另一端与窑体侧壁连接,按位置不同分为与窑体左侧壁连接(见图1),或与窑体右侧壁连接(见图2),或与窑体顶部连接(见图3),这三种连接方式形成三种不同的进风方向。实验证明,压力通风室A的进风方向与出风方向垂直效果最好。压力通风室A由窑体侧壁、窑顶、地面和通风板6构成。上述结构示意图是本实用新型与隧道窑式烘干室的窑体结合为一体的实施例,SP压力通风室A与窑体为一体式,当然,在实际生产中,本实用新型与窑体也可以做成分体式的,将压力通风室A的出风口端与隧道窑式烘干室的窑体安装在一起,即可投入使用。如图4所示,通风板6为压力通风室A的出风口,通风板6上设有圆孔或长孔,当然,也可是其他形状的孔,通孔率为40% 55%,也就是开孔面积占开孔区域的40% 55%。这些孔分布在通风板6的偏下部位,即通风板6的上部不设孔,开孔区域占通风板6整板面积的60% 75%。本实用新型的可控进风管上设有保温材料,可减少热损失。本实用新型的热源2可以是热风炉或蒸汽换热器或导热油换热器或电加热器或轻质油加热器。热源2可以将常温空气加热到一定温度,热空气在引风机4的作用下经带调节阀门的进风管I 3引入,带调节阀门的进风管I 3可对热风温度进行调节,引风机4是提供一定压力和流量热空气的动力源,热空气在引风机4的作用下经进风管II 5进入压力通风室A,流动的热空气进入压力通风室A后由动压转变为静压状态,在通风板的另一侧均匀稳定地喷出。本装置工作时为正压状态。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隧道窑式烘干室进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热源(2),与该热源(2)相连接的可控进风管,与该可控进风管的另一端相连通的是压力通风室(A),该压力通风室(A)设有作为出风口的通风板(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窑式烘干室进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力通风室(A)由窑体侧壁,窑顶,地面和通风板(6)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隧道窑式烘干室进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控进风管包括带调节阀门的进风管I (3)和进风管II (5)两段管道,在这两段管道中间连接有引风机(4)。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隧道窑式烘干室进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控进风管与压力通风室(A)的左侧或右侧或顶部相通,即进风方向是从压力通风室(A)的左侧或右侧进风,或从压力通风室(A)的顶部进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隧道窑式烘干室进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通风室(A)的进风方向与出风方向垂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窑式烘干室进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风板(6)上设有孔,该通风板(6)的通孔率为40% 5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隧道窑式烘干室进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孔分布在通风板(6)的偏下部位,开孔区域占通风板(6)整板面积的60% 75%。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隧道窑式烘干室进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风板(6)的孔为圆孔或长孔。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隧道窑式烘干室进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控进风管上设有保温材料,以减少热损失。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隧道窑式烘干室进风装置,该装置可广泛应用与隧道窑烘干,属于干燥技术领域。技术方案包括热源(2),与该热源(2)相连接的可控进风管,与该可控进风管的另一端相连通的是压力通风室(A),该压力通风室(A)设有作为出风口的通风板(6)。本实用新型设置的压力通风室空间较大,能有效的对进入的热空气进行暂存,将动压气流转变为静压气流,在通风板(6)的另一侧吹出的热风压力稳定、分布均匀,从而使输出的热风在隧道窑式烘干室的窑体横截面上分布均匀、稳定。
文档编号F26B21/00GK203024553SQ20132001705
公开日2013年6月26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14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14日
发明者何晓鹏, 赵玉强, 刘清, 邵广, 师建芳 申请人: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