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机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20828阅读:3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换热器机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集中供热用换热器机组领域,尤其是一种占用空间小、操作方便的换热器机组。
背景技术
目前,板式换热机组广泛应用于供热领域,是供热热力站中必不可少的装置。板式换热机组由板式换热器、水泵、除污器、控制柜、阀门、测量仪表、控制系统和专门设计的底盘及管道件等部件装配组成。热力站内由板式换热机组,集水器、分水器、补水箱,除污装置,电源柜等组成,多数都建于小区或楼宇的地下室内,呈正方型,空间狭小,并且站内入口小。现多数供热用板式换热机组不注重整体尺寸和比例协调性,装配成整机后占地尺寸较大,长宽高比例不协调(大于2:1:1),安装和操作都要占用大量空间,导致与站内其它设备发生冲突,不利于热力站的正常构建和操作。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的换热器机组。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底盘、设置在底盘上端中部一侧的板式换热器、设置在底盘上端后部另一侧的电控柜以及通过板式换热器进行热能交换的一次侧系统(供热管网)和二次侧系统(用户管网);所述一次侧系统包括一次侧进水管路和一次侧出水管路,所述一次侧进水管路包括一端与所述板式换热器一侧上部连接且竖直设置的第
一U型管路、与所述第一 U型管路另一端相连接的第一除污器以及与所述第一除污器另一端相连接的第一直型管路,所述第一直型管路上设有一次侧进水阀门,所述第一 U型管路的另一端位于其与所述板式换热器连接端的上方,所述第一除和第一直型管路均位于板式换热器上方,所述一次侧出水管路包括一端与所述板式换热器一侧下部连接且水平设置的第
二U型管路、与所述第二U型管路另一端相连接的控制阀以及与所述控制阀另一端相连接的第一 L型管路,所述第一 L型管路端口竖直向上设置,该第一 L型管路端口处设置有一次侧出水阀门,所述控制阀和第一 L型管路均位于板式换热器后方;所述二次侧系统包括二次侧进水管路和二次侧出水管路,所述二次侧进水管路包括一端与所述板式换热器一侧下部连接且与第二 U型管路并排水平设置的第三U型管路以及与所述第三U型管路另一端依次连接的停泵阀门、循环水泵、第二 L型管路、第二除污器和第二直型管路,上述各部件均位于板式换热器前方,所述第三U型管路、停泵阀门以及循环水泵水平设置,所述第二除污器和第二直型管路通过第二 L型管路竖直设置,所述第二直型管路上设有二次侧进水阀门,所述二次侧出水管路包括一端与所述板式换热器一侧上部连接且与第一 U型管路并排竖直设置的第三L型管路,所述第三L型管路端口竖直向上设置,该第三L型管路端口处设有二次侧出水阀门。所述第一除污器和第二除污器两端的管道上分别设有一用于测量对应管道内流体压力的压力变送器,所述电控柜通过第一除污器/第二除污器两端的两个所述压力变送器的压差控制第一除污器/第二除污器的启闭。本实用新型通过优化结构,合理配置各部件,增加了空间利用率,使机组结构紧凑,实现了比同型号板式换热机组占地面积减少近2/3,并且整机更接近于正立方体,长宽高比例协调(接近于1:1:1),易于安装和操作,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安装时间减少至1/2。

图1为本实用新型换热器机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换热器机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换热器机组的右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换热器机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参见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的换热器机组包括底盘1、设置在底盘I上端中部一侧的板式换热器2、设置在底盘I上端后部另一侧的电控柜3以及通过板式换热器2进行热能交换的一次侧系统和二次侧系统。所述一次侧系统包括一次侧进水管路和一次侧出水管路,所述一次侧进水管路和一次侧出水管路通过板式换热器2相连通。所述一次侧进水管路包括第一 U型管路4、第一除污器5以及第一直型管路6。所述第一 U型管路4 一端与所述板式换热器2 —侧上部连接,该第一 U型管路4竖直设置,所述第一 U型管路4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除污器5 —端相连接,该第一除污器5水平设置且位于板式换热器2上部,所述第一除污器5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直型管路6 —端相连接,该第一直型管路6水平设置且位于板式换热器2上部,所述第一直型管路6上设有一次侧进水阀门7。所述一次侧出水管路包括第二 U型管路8、控制阀9以及第一 L型管路10。所述第二 U型管路8 一端与所述板式换热器2 —侧下部连接,该第二 U型管路8水平设置且另一端位于板式换热器2后部,所述第二 U型管路8另一端与所述控制阀9 一端相连接,该控制阀9水平设置且位于板式换热器2后部,所述控制阀9另一端与所述第一 L型管路10 —端相连接,所述第一 L型管路10另一端端口竖直向上设置,且该端口处设置有一次侧出水阀门11。所述二次侧系统包括二次侧进水管路和二次侧出水管路,所述二次侧进水管路和二次侧出水管路通过板式换热器2相连通。所述二次侧进水管路包括第三U型管路12、停泵阀门13、循环水泵14、第二 L型管路15、第二除污器16以及第二直型管路17。所述第三U型管路12 —端与所述板式换热器2 一侧下部连接,该第三U型管路12与第二 U型管路8并排水平设置,该第三U型管路12的另一端位于板式换热器2的前部,所述第三U型管路12另一端与所述停泵阀门13的一端相连接,所述停泵阀门13水平设置且位于板式换热器2的前部,所述停泵阀门13另一端与所述循环水泵14的出水端相连接,该循环水泵14位于板式换热器2的前部,所述循环水泵14进水端与第二 L型管路15 —端相连接,该第二 L型管路15另一端竖直向上设置,所述第二 L型管路15另一端与第二除污器16 —端相连接,该第二除污器16竖直设置,所述第二除污器16另一端与第二直型管路17 —端相连接,该第二直型管路17竖直向上设置,所述第二直型管路17上设有二次侧进水阀门18。所述二次侧出水管路包括第三L型管路19。所述第三L型管路19 一端与所述板式换热器2 —侧上部连接,该第三L型管路19与第一 U型管路4并排竖直设置,所述第三L型管路19另一端端口竖直向上设置,该第三L型管路19端口处设有二次侧出水阀门20。所述第一除污器5和第二除污器16两端的管道上分别设有一用于测量对应管道内流体压力的压力变送器21,所述电控柜3通过第一除污器5两端的两个所述压力变送器21的压差控制第一除污器5的启闭,所述电控柜3通过第二除污器16两端的两个所述压力变送器21的压差控制第二除污器16的启闭。本实用新型中一次侧系统热水依次经由第一直型管路6、第一除污器5以及第一 U型管路4进入板式换热器2,再依次经由第二 U型管路8、控制阀9以及第一 L型管路10流出;二次侧系统用户水依次经由第二直型管路17、第二除污器16、第二 L型管路15、循环水泵14、停泵阀门13以及第三U型管路12进入板式换热器2,再经由第三L型管路19流出;一次侧系统和二次侧系统不连通,在两个系统中流体流过板式换热器2过程中进行热能交换,一次侧系统中的流体传热,二次侧系统中的流体受热,热能交换后,两系统中的流体各自流出。本实用新型中使用可调型的L型管路和U型管路来连接各部件。板式换热器、循环水泵为机组两大部件,具有纵向长,横向短的特点,通过U型管路连接使之呈横向并排布置方式,这样换热机组整体呈环状型结构,长宽高尺寸接近,连接紧凑,操作人员可站在换热机组四周完成操作。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不局限在上述的实施例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指导思想之内提出其他的实施例,但这些实施例都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换热器机组,包括底盘(I)、设置在底盘(I)上端中部一侧的板式换热器(2)、设置在底盘(I)上端后部另一侧的电控柜(3)以及通过板式换热器(2)进行热能交换的一次侧系统和二次侧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次侧系统包括一次侧进水管路和一次侧出水管路, 所述一次侧进水管路包括一端与所述板式换热器(2) —侧上部连接的第一 U型管路(4)、与所述第一U型管路(4)另一端相连接的第一除污器(5)以及与所述第一除污器(5)另一端相连接的第一直型管路(6),所述第一直型管路(6)上设有一次侧进水阀门(7),所述第一 U型管路(4)的另一端位于其与所述板式换热器(2)连接端的上方,所述第一除污器(5)和第一直型管路(6)均位于板式换热器(2)上方, 所述一次侧出水管路包括一端与所述板式换热器(2)—侧下部连接且水平设置的第二U型管路(8)、与所述第二 U型管路(8)另一端相连接的控制阀(9)以及与所述控制阀(9)另一端相连接的第一 L型管路(10),所述第一 L型管路(10)端口竖直向上设置,该第一 L型管路(10)端口处设置有一次侧出水阀门(11),所述控制阀(9)和第一 L型管路(10)均位于板式换热器(2)后方; 所述二次侧系统包括二次侧进水管路和二次侧出水管路, 所述二次侧进水管路包括一端与所述板式换热器(2) —侧下部连接且与第二 U型管路(8)并排水平设置的第三U型管路(12)以及与所述第三U型管路(12)另一端依次连接的停泵阀门(13)、循环水泵(14)、第二 L型管路(15)、第二除污器(16)和第二直型管路(17),上述各部件均位于板式换热器(2)前方,所述第三U型管路(12)、停泵阀门(13)以及循环水泵(14)水平设置,所述第二除污器(16)和第二直型管路(17)通过第二 L型管路(15)竖直设置,所述第二直型管路(17)上设有二次侧进水阀门(18), 所述二次侧出水管路包括一端与所述板式换热器(2) —侧上部连接且与第一 U型管路(4)并排竖直设置的第三L型管路(19),所述第三L型管路(19)端口竖直向上设置,该第三L型管路(19 )端口处设有二次侧出水阀门(20 )。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除污器(5)和第二除污器(16)两端的管道上分别设有一用于测量对应管道内流体压力的压力变送器(21),所述电控柜(3)通过第一除污器(5)/第二除污器(16)两端的两个所述压力变送器(21)的压差控制第一除污器(5) /第二除污器(16)的启闭。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换热器机组,其包括底盘、设置在底盘上端中部一侧的板式换热器、设置在底盘上端后部另一侧的电控柜以及通过板式换热器进行热能交换的一次侧系统和二次侧系统,所述一次侧系统包括一次侧进水管路和一次侧出水管路,所述二次侧系统包括二次侧进水管路和二次侧出水管路。本实用新型通过优化结构,合理配置各部件,增加了空间利用率,使机组结构紧凑,实现了比同型号板式换热机组占地面积减少近2/3,并且整机更接近于正立方体,长宽高比例协调,易于安装和操作,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还节省了安装时间。
文档编号F24D19/00GK203052841SQ20132005717
公开日2013年7月10日 申请日期2013年2月1日 优先权日2013年2月1日
发明者孙海亮 申请人:天津市津能双鹤热力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