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渣余热利用高效无堵塞智能化换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21681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钢渣余热利用高效无堵塞智能化换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炼钢闷渣热水余热利用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钢渣余热利用高效无堵塞智能化换热装置。
背景技术
转炉钢渣闷渣产生大量的热水,由于闷渣水中杂质较多,并且容易结垢,因此长期以来炼钢闷渣热水中的热量没有得到有效利用,目前对闷渣水的热量处理方式是直接排放,不但造成热源的巨大浪费,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严重污染了环境,产生严重的温室效应,破坏人类生存的地球环境,产生严重的社会公害。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钢渣余热利用高效无堵塞智能化换热装置,它能够对闷渣热水中的热量进行回收利用,有利于节省能源,减少钢铁企业对环境的污染。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包括壳体,壳体一端侧壁设置循环水进口,壳体另一端侧壁设置循环水出口,壳体顶部一端设置闷渣水出口,壳体顶部另一端设置闷渣水进口,壳体内设置由若干波浪形换热板组成的板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有若干纵向通道和横向通道,纵向通道和横向通道之间互不连通,板式换热器顶端设置第一密封板,板式换热器底端设置第二密封板,第一密封板与纵向通道对应的位置开设第一通孔,第二密封板与纵向通道对应的位置开设第二通孔,第一密封板与壳体顶部之间设置多个第一隔板,第一隔板将第一密封板与壳体顶部之间分隔成多个第一过水腔,第二密封板与壳体底部之间设置多个第二隔板,第二隔板将第二密封板与壳体底部之间分隔成多个第二过水腔,第一过水腔和第二过水腔交错排列。每个第一过水腔内均设置冲洗管,冲洗管上开设若干出水孔,冲洗管与供水管道连接。每个第二过水腔底部的壳体上均设置储泥斗,储泥斗底端与排污管·连接。储泥斗内安装搅拌器,搅拌器与安装在储泥斗壳体外部的搅拌电机连接。第二过水腔底部两侧设置倾斜导流板,第二过水腔内安装稳流板,稳流板下端与倾斜导流板顶面之间的间距为5-15cm。所述板式换热器中波浪形换热板的排列方式如下:有两个相互平行的波浪形换热板并排放置组成的横向通道,横向通道两侧各设一个波峰和波谷均相反的横向通道,相邻两个横向通道的波峰与波谷构成纵向通道。所述搅拌器是螺旋式搅拌器。储泥斗内安装浊度仪。纵向通道内安装温度传感器。每个第一过水腔顶部的壳体上均安装自动排气阀。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能够对闷渣热水中的热量进行回收利用,有利于节省能源,减少钢铁企业对环境的污染,能够自动清理水垢和杂质,不易阻塞,耐高温、耐高压、强度高、循环水阻力小,可有效防止换热器内部出现气阻、气蚀等现象,确保换热效果均匀,整套装置使用寿命较长等。

[0006]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左视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A-A剖视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钢渣余热利用高效无堵塞智能化换热装置包括壳体1,壳体I一端侧壁设置循环水进口 U,壳体I另一端侧壁设置循环水出口 12,壳体I顶部一端设置闷渣水出口 13,壳体I顶部另一端设置闷渣水进口 14,壳体I内设置由若干波浪形换热板2组成的板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有若干纵向通道3和横向通道4,纵向通道3和横向通道
4之间互不连通,板式换热器顶端设置第一密封板5,板式换热器底端设置第二密封板6,第一密封板5与纵向通道3对应的位置开设第一通孔7,第二密封板6与纵向通道3对应的位置开设第二通孔8,第一密封板5与壳体I顶部之间设置多个第一隔板9,第一隔板9将第一密封板5与壳体I顶部之间分隔成多个第一过水腔10,第二密封板6与壳体I底部之间设置多个第二隔板15,第二隔板15将第二密封板6与壳体I底部之间分隔成多个第二过水腔16,第一过水腔10和第二过水腔16交错排列。闷洛水从闷洛水进口 14进入壳体I 一端的第一个第一过水腔10,并从第一过水腔10沿板式换热器的纵向管道3流入第二过水腔16,由于第一过水腔10和第二过水腔16交错排列,因此各纵向管道3之间会形成回转型流道,使闷渣水流发生变向“S”型运动,促使水中大颗粒物质在自身重力和离心力作用下沉降沉降至第二过水腔16中,从水中分离出去,减轻设备堵塞程度,闷渣水最后从壳体I另一端的闷渣水出口 13排出,排出后温度和杂质含量均大幅降低,有利于降低钢铁企业对环境的污染。用于换热的循环水从壳体I 一端的循环水进口 11进入壳体1,经过板式换热器的横向通道4后从壳体I另一端的循环水出口 12流出,循环水与闷渣水在板式换热器中进行热交换,对闷渣水携带的热量进行回收利用,有利于节省能源。本实用 新型为了清除第一过水腔16和板式换热器中的水垢,可在每个第一过水腔10内均设置冲洗管17,冲洗管17上开设若干出水孔,冲洗管17与供水管道19连接。使用时可定期通过供水管道19向冲洗管17内通入高压水流,对第一过水腔10和板式换热器进行冲洗。本实用新型为了便于清理第二过水腔16沉积的杂质,可在每个第二过水腔16底部的壳体I上均设置储泥斗20,储泥斗20底端与排污管21连接。排污管21定期将储泥斗20内积聚的杂质排出,防止第二过水腔16内的杂质大量积聚。本实用新型为了防止储泥斗20内积聚的杂质过于粘稠,不便于排出,可在储泥斗20内安装搅拌器22,搅拌器22与安装在储泥斗20壳体外部的搅拌电机23连接。排污管21排污时,搅拌电机23启动,带动搅拌器22对储泥斗20内的杂质进行搅拌,降低杂质的粘稠度,便于杂质排出。本实用新型为了防止闷渣水流入第二过水腔16时对第二过水腔16或储泥斗20内积聚的杂质形成冲击,导致杂质随闷渣水流动、杂质沉降效果降低,可在第二过水腔16底部两侧设置倾斜导流板24,第二过水腔16内安装稳流板28,稳流板28下端与倾斜导流板24顶面之间的间距为5-15cm。闷渣水流沿倾斜导流板24流向储泥斗20时,只能从稳流板28下端与倾斜导流板24顶面之间的空隙中流过,流速大幅降低,不会对第二过水腔16或储泥斗20内积聚的杂质形成冲击。稳流板28下端与倾斜导流板24顶面之间的间距可根据闷渣水的杂质含量以及杂质的粒径设定,通常应在5-15cm范围内选取,若间距过大,无法对水流起到减速效果,若间距过小,则容易被杂质阻塞。实际生产中,将稳流板28下端与倾斜导流板24顶面之间的间距设定为8cm时对水流的减速效果及防阻塞效果最佳。本实用新型所述板式换热器中的波浪形换热板2的排列方式如下:有两个相互平行的波浪形换热板2并排放置组成的横向通道4,横向通道4两侧各设一个波峰和波谷均相反的横向通道,相邻两个横向通道的波峰与波谷构成纵向通道3。这种排列方式具有最佳的换热效率,并且具有耐高温、耐高压、强度高、循环水阻力小的特点。本实用新型所述搅拌器22用于对储泥斗20内的杂质进行搅拌,降低杂质的粘稠度,便于杂质排出,本实用新型为了能够使杂质能够在储泥斗20内横向移动,形成循环,防止杂质粘结在储泥斗20侧壁上,可采用螺旋式搅拌器。螺旋式搅拌器能够推动杂质在储泥斗20内横向移动,防止杂质粘结。本实用新型为了实时监测储泥斗20内杂质沉积情况,可在储泥斗20内安装浊度仪25。使用时可根据浊度仪25的实时监测数据来控制排污管21的排污时间和搅拌器22的搅拌时间。本实用新型为了实时监测板式换热器内部结垢情况,可在纵向通道3内安装温度传感器26。通过在线检测流动水温,可推断板片内结垢程度,使用时可根据板片内结垢程度控制冲洗管17的冲洗时间。本实用新型为了能够随时排出流动闷渣水中逸出的空气,可在每个第一过水腔10顶部的壳体I上均安装自动排气阀27。及时排出闷渣水中逸出的空气可有效防止换热器内部出现气阻、气蚀等现象,确 保换热效果均匀,提高整套装置使用寿命。
权利要求1.钢渣余热利用高效无堵塞智能化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壳体(I)一端侧壁设置循环水进口(11),壳体(I)另一端侧壁设置循环水出口(12),壳体(I)顶部一端设置闷渣水出口(13),壳体(I)顶部另一端设置闷渣水进口(14),壳体(I)内设置由若干波浪形换热板(2)组成的板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有若干纵向通道(3)和横向通道(4),纵向通道(3)和横向通道(4)之间互不连通,板式换热器顶端设置第一密封板(5),板式换热器底端设置第二密封板(6),第一密封板(5)与纵向通道(3)对应的位置开设第一通孔(7),第二密封板(6)与纵向通道(3)对应的位置开设第二通孔(8),第一密封板(5)与壳体(I)顶部之间设置多个第一隔板(9),第一隔板(9)将第一密封板(5)与壳体(I)顶部之间分隔成多个第一过水腔(10),第二密封板(6)与壳体(I)底部之间设置多个第二隔板(15),第二隔板(15)将第二密封板(6)与壳体(I)底部之间分隔成多个第二过水腔(16),第一过水腔(10)和第二过水腔(16)交错排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渣余热利用高效无堵塞智能化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第一过水腔(10)内均设置冲洗管(17),冲洗管(17)上开设若干出水孔,冲洗管(17)与供水管道(19)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渣余热利用高效无堵塞智能化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第二过水腔(16)底部的壳体(I)上均设置储泥斗(20),储泥斗(20)底端与排污管(21)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钢渣余热利用高效无堵塞智能化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储泥斗(20 )内安装搅拌器(22 ),搅拌器(22 )与安装在储泥斗(20 )壳体外部的搅拌电机(23 )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渣余热利用高效无堵塞智能化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过水腔(16) 底部两侧设置倾斜导流板(24),第二过水腔(16)内安装稳流板(28),稳流板(28)下端与倾斜导流板(24)顶面之间的间距为5-15c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渣余热利用高效无堵塞智能化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板式换热器中波浪形换热板(2)的排列方式如下:有两个相互平行的波浪形换热板(2)并排放置组成的横向通道(4),横向通道(4)两侧各设一个波峰和波谷均相反的横向通道,相邻两个横向通道的波峰与波谷构成纵向通道(3)。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钢渣余热利用高效无堵塞智能化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器(22)是螺旋式搅拌器。
8.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钢渣余热利用高效无堵塞智能化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储泥斗(20)内安装浊度仪(25)。
9.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钢渣余热利用高效无堵塞智能化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纵向通道(3)内安装温度传感器(26)。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渣余热利用高效无堵塞智能化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第一过水腔(10)顶部的壳体(I)上均安装自动排气阀(27)。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钢渣余热利用高效无堵塞智能化换热装置,它包括壳体,壳体上设置循环水进口、循环水出口、闷渣水出口和闷渣水进口,壳体内设置由若干波浪形换热板组成的板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顶端设置多个第一过水腔,板式换热器底端设置多个第二过水腔,第一过水腔和第二过水腔交错排列。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能够对闷渣热水中的热量进行回收利用,有利于节省能源,减少钢铁企业对环境的污染,能够自动清理水垢和杂质,不易阻塞,耐高温、耐高压、强度高、循环水阻力小,可有效防止换热器内部出现气阻、气蚀等现象,确保换热效果均匀,整套装置使用寿命较长等。
文档编号F27D17/00GK203144423SQ20132010614
公开日2013年8月21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8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8日
发明者王达, 葛平, 李增强, 陈树国, 孙璐 申请人:济钢集团国际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