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加热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气加热装置,包括加热组件,其包括中空的外壳,设置于所述中空外壳中间的加热丝以及设置于所述加热丝和所述外壳之间的隔热棉;所述加热组件的两端分别设有提供传热介质的第一进气口,以及至少一个热气体出口;在所述热气体出口所在的一端还连接设置有温控组件;所述温控组件为中空的壳体,且在靠近所述加热组件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进气口,所述温控组件远离所述加热组件的一端设置有出气口,且靠近所述出气口处还设置有温度探针。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空气加热装置另设有温控组件,不仅可以采用经加热丝加热后的热空气加热,此外,还可以通过第二进气口通入的压缩冷空气来实现快速降温。
【专利说明】—种空气加热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气加热器装置,属于放射性药物合成设备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PET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是利用光子准直原理和r闪烁探测技术,在体外探测示踪剂所产生湮没辐射的光子,采集的信息通过计算机处理后显示出靶器官的断层图像并给出定量生理参数。目前PET已经成为临床工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诊断工具,尤其在癌症的早期诊断及大脑功能成像方面,对于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疗效观察及临床随访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PET显像必须具有正电子发射型放射性示踪剂,而且其图像质量、临床检查项目依赖于正电子放射性药物质量和种类。
[0003]18F-FDG为标有F_18放射性标记的药物,是最常用的PET放射性药物(亦称显像剂),已广泛用于肿瘤、心血管疾病及神经精神疾病的PET显像研究。随着PET技术的不断发展,18F-FDG的需求量不断增加,所以高效、简单、快速合成18F-FDG对发展PET分子影像学技术及临床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18F-FDG是PET研究中应用最广泛的放射性药物它广泛应用于恶性肿瘤的诊断,心肌和大脑的葡萄糖代谢的测定。由于它的重要性和广泛应用性,自1977年首次报道了它的合成以来,许多文献大量报道了 18F-FDG的制备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由于正电子放射性药物具有放射性和短寿命,这些药物的合成需要自动化合成模块,以便远程快速、全自动合成。当前,90%以上的F-18正电子放射性药物通过亲核反应制备,但合成模块药物合成过程中各阶段的温度精密调控对于模块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瓶颈。
[0004]中国专利文献CN2037828U公开了 一种喷吹式空气加热器,该加热器通过电热丝加热至适当温度后,经喷嘴以一定速度喷射到被加热物体上,使其加热或熔化焊接。该加热器的热效率高,寿命长,但该加热器的温度并不能得到准确的控制,电热丝温度并不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进行改变,从而经其加热的气体在短时间内并不能理想的变化,因此该加热器并不能用于18F-FDG模块中精准的控制各反应阶段的温度,无法确保实验条件的精密度和准确性。
实用新型内容
[0005]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加热装置在应用于药物合成模块时,无法精确调控药物合成过程中各阶段的温度的问题,进而提供了一种能够对温度进行精确调控的加热装置。
[0006]为此,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7]—种空气加热装置,包括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包括中空的外壳,设置于所述中空外壳中间的加热丝以及设置于所述加热丝和所述外壳之间的隔热棉;其中,所述加热组件的两端分别设有用于接收外界的压缩空气以提供传热介质的第一进气口,以及至少一个输出加热后空气的热气体出口 ;在所述加热组件的所述热气体出口所在的一端还连接设置有温控组件;所述温控组件为与所述加热组件相连接的中空的壳体,且在靠近所述加热组件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进气口,用于接收外界的冷空气以降低所述温控组件内部气体的温度,实现所述空气加热装置的降温功能;所述温控组件远离所述加热组件的一端设置有出气口,且靠近所述出气口处还设置有温度探针。
[0008]上述空气加热装置中,所述热气体出口的开口方向与所述加热组件的轴向形成一夹角,且多个所述热气体出口的开口方向沿各自的轴向延伸形成一锥体结构。
[0009]上述空气加热装置中,所述加热组件设置有三个热气体出口,三个热气体出口与所述加热组件的轴向形成一夹角,且三个所述热气体出口沿各自的轴向延伸形成三棱锥结构。
[0010]上述空气加热装置中,所述加热组件的所述-中空外壳内还设置有加热通道,所述加热丝设置于所述加热通道内。
[0011]上述空气加热装置中,所述加热组件内部平行设置有三条加热通道,且每条加热通道中均设置有一组所述加热丝。
[0012]上述空气加热装置中,每条所述加热通道与每个所述热气体出口分别一一对应设置。
[0013]上述空气加热装置中,所述加热组件的所述中空外壳和所述温控组件的中空壳体为外径相同的圆柱结构。
[0014]上述空气加热装置中,所述加热组件和所述温控组件的所述中空外壳均为不锈钢夕卜壳。
[0015]上述空气加热装置中,所述第一进气口和所述第二进气口处均连接有I3U管,形成进气通道。
[0016]上述空气加热装置中,所述空气加热装置使用时竖直放置,所述第一进气口置于所述加热装置的底部。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0018](I)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空气加热装置另设有温控组件,不仅可以采用经加热丝加热后的热空气加热,此外,还可以通过直接使用压缩冷空气来实现快速降温;在不工作或初始状态下,第一进气口和第二进气口均为关闭状态,反应需要加热时,仅打开第一进气口,通过从第一进气口通入具有压力的压缩空气,被电热丝将其加热,期间可通过调节电热丝的输出功率,来调节被加热气体的温度,进而实现加热所需温度;反应需要冷却时,将第一进气口关闭,打开第二进气口,并通入具有压力的压缩冷空气,提供瞬间降温功能,从而能迅速调节加热装置的升降温功能,满足不同阶段反应所需的温度。
[0019](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空气加热装置还可通过调节电热丝的输出功率,进而来调节经加热丝加热后的热空气的温度,从而能更好的控制气体的温度,精确的调整温度的变化。
[0020](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空气加热装置中,热气体出口与加热组件的轴向形成一夹角,且多个所述热气体出口沿各自的轴向延伸形成一锥体,避免了热气体从热气体出口直接的喷射出来,使多个热气体出口逸出的热气体能够在所述温控组件内均匀混合,保证温度的精准性,使加热更均匀。
[0021](4)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空气加热装置,设置有多个加热通道,每个加热通道中配置有一组电热丝,实际使用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所需要的热空气的温度,对每一组电热丝的输出功率进行调节,甚至根据需要还可以只使用其中的某几组电热丝,而不必使用全部电热丝,减小了电热丝的使用频率,延长了电热丝的使用寿命,进而延长了整个加热装置的使用寿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2]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0023]图1为本实用新型其中一种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实用新型加热装置的加热组件气体出口示意图;
[0025]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4为本实用新型又一种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7]其中,附图标记表示为:
[0028]1-加热组件,2-温控组件,3-加热丝,4-隔热棉,5-第一进气口,6_第二进气口,7-温度探针,8-出气口,9-热气体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9]如图1和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空气加热装置,包括加热组件1,所述加热组件I包括中空的圆柱形不锈钢外壳,设置于所述中空外壳中间的加热丝3及设置于所述加热丝3和所述外壳之间的隔热棉4,用以隔绝加热装置热量的逸散,使加热装置外部没有能量散出,防止将加热装置应用于所需设置中时设备内部温度升高,其中所述加热组件I的一端设有第一进气口 5,用以通入具有压力的外界压缩空气,提供传热介质,另一端设有至少一个热气体出口 9,用以排放被所述加热丝3加热后的空气;在所述加热组件I的热气体出口 9所在的一端还连接设置有温控组件2,所述温控组件2为与所述加热组件相连接的中空的圆柱形不锈钢壳体(其外径与加热组件I的中空的圆柱形不锈钢外壳外径相同),且在靠近所述加热组件I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进气口 6,用于通入具有压力的外界压缩冷空气实现降温功能,所述温控组件2远离所述加热组件I的一端设置有出气口 8,且靠近所述出气口 8还设置有温度探针7。
[0030]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出气口 8是完全敞开的结构,用于连接需要加热的相应装置,比如用于18F-FDG合成模块时,出气口 8可连接该模块的保温罩,以对反应试管中的物质进行加热。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出气口 8的大小可以根据所需加热的装置进行设置,不必是完全敞开的结构,如图3所示,只要能达到所需要求即可。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加热装置的加热组件和温控组件可以是圆柱体也可以是长方体等各种形式。
[0031]为使从多个所述热气体出口 9逸出的气体充分混合,进而提供温度更加均一的热气体,将所述热气体出口 9的开口方向与所述加热组件的轴向形成一夹角,且多个所述热气体出口 9的开口方向沿各自的轴向延伸形成一锥体,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加热组件设置有三个热气体出口 9,三个热气体出口 9与所述加热组件的轴向形成一 30°夹角,且三个所述热气体出口 9沿各自的轴向延伸形成一三棱锥。
[0032]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所述加热组件I的所述中空外壳内还设置有加热通道10,所述加热丝3设置于所述加热通道10内部。
[0033]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所述加热组件I内部平行设置有三条加热通道,且每条加热通道中均设置有一组所述加热丝3。
[0034]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每条所述加热通道10与每个所述热气体出口 9分别一一对应设置,为了减少使用部分通道时热量的散失,其中每条加热通道可以与所述热气体出口紧密连接形成一体如图4所示。
[0035]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所述第一进气口 5和所述第二进气口 6均连接有I3U管,形成进气通道,用于连接流速恒定的压缩空气管道,通入所需的压缩空气。
[0036]将本实用新型用于加热时,一般情况下所述空气加热装置使用时竖直放置,所述第一进气口置于所述加热装置的底部。
[0037]采用本发明所述加热装置进行加热时,其工作过程主要是:
[0038]在不工作时或初始状态下,所述空气加热装置的两个进气口均为关闭状态,实现加热功能时,仅打开第一进气口,具有压力的压缩空气从底部的第一进气口 5吹入后,经过电热丝3被加热,到达热气体出口 9逸出,形成温度均一的热气体,该热气体从出气口 8逸出并对相应的装置进行加热,为进一步精确的调整反应过程中加热气体的温度,在出气口附近还装有温度探针7,用于检测热气体的温度。本空气加热装置,可根据所加热的目标物不同,随时调整加热丝功率来调节加热气体的温度,例如,将本实用新型用于18F-FDG合成模块时,当反应需要加热,打开第一进气口 5通入具有压力的压缩空气,调节电热丝的输出功率,随时调整加热气体的温度,进而调节反应温度;当反应需要降温时,可以通过关闭第一进气口 5,打开第二进气口 6,通过第二进气口 6通入具有压力的压缩冷空气迅速降低所述温控组件2内部的气体温度,进而降低反应温度,实现所述空气加热装置的降温功能,这对于连续进行的反应尤为重要,精确的调节各反应阶段的温度,快速的进行升温或降温操作,保证每步反应温度控制的精确性,从而确保反应的准确进行,提高反应效率。
[0039]在18F-FDG模块中增设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加热装置、并依据现有技术连接温控仪、搭配固态继电器、调节器及其他附属设备,可进一步实现18F-FDG模块合成反应过程中各阶段的加热的均匀程度,每步反应温度的准确调节控制,进而提高反应率,解决目前合成模块中普遍存在的因反应过程中受热不均匀,温控不精确而影响反应效率的问题。该加热装置加热范围可从室温到180°C,可随时调整,稳定后稳定波动范围不超过±0.3度,温控仪测量精度为0.2级,显示读数达到小数点后一位。
[0040]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权利要求】
1.一种空气加热装置,包括 加热组件(I ),所述加热组件(I)包括中空的外壳,设置于所述中空外壳中间的加热丝(3)以及设置于所述加热丝(3)和所述外壳之间的隔热棉(4);其中, 所述加热组件的两端分别设有用于接收外界的压缩空气以提供传热介质的第一进气口(5),以及至少一个输出加热后空气的热气体出口(9);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加热组件(I)的所述热气体出口(9)所在的一端还连接设置有温控组件(2);所述温控组件(2 )为与所述加热组件(I)相连接的中空的壳体,且在靠近所述加热组件(I)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进气口(6),用于接收外界的冷空气以降低所述温控组件(2)内部气体的温度, 所述温控组件(2)远离所述加热组件(I)的一端设置有出气口(8),且靠近所述出气口(8)处还设置有温度探针(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气体出口(9)的开口方向与所述加热组件(I)的轴向形成一夹角,且多个所述热气体出口(9)的开口方向沿各自的轴向延伸形成一锥体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组件设置有三个热气体出口(9),三个热气体出口(9)与所述加热组件的轴向形成一夹角,且三个所述热气体出口(9)沿各自的轴向延伸形成三棱锥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空气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组件(I)的所述中空外壳内还设置有加热通道(10 ),所述加热丝(3 )设置于所述加热通道(10)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组件(I)内部平行设置有三条加热通道,且每条加热通道中均设置有一组所述加热丝(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每条所述加热通道与每个所述热气体出口(9)分别一一对应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气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I)的所述中空外壳和所述温控组件(2 )的中空壳体为外径相同的圆柱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气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I)和所述温控组件(2)的所述中空外壳均为不锈钢外壳。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气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气口(5)和所述第二进气口(6)处均连接有I3U管,形成进气通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气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加热装置使用时竖直放置,所述第一进气口( 5 )置于所述加热装置的底部。
【文档编号】F24H9/18GK203413818SQ201320512337
【公开日】2014年1月29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21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21日
【发明者】虞善友, 颜成龙, 籍国霞, 徐建锋, 李新平 申请人:米度(南京)生物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