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陶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42330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陶炉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陶炉,其包括外壳,发热盘,微晶玻璃板,所述发热盘置于外壳开口向上的凹槽内,通过支撑脚与凹槽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微晶玻璃板两端与凹槽两侧上端的表面平齐,微晶玻璃板直径长度略小于凹槽直径,但其直径大于发热盘的外径,微晶玻璃板超过发热盘的两端设有若干通孔,所述凹槽底部设有若干散热孔,所述发热盘内设有发热丝,所述发热盘的上端与微晶玻璃板通过密封胶固定。本实用新型加热快,热量不易丢失;外壳散热快。
【专利说明】一种电陶炉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陶炉。
【背景技术】
[0002]电陶炉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炉盘中的电热丝发热产生红外线,该红外线照射到微晶玻璃上使微晶玻璃产生热能,从而对放置在微晶玻璃上的锅具进行加热。由于电陶炉中的微晶玻璃直接产生热能,因此不像电磁炉那样需要放上特定材质的锅才能产生电磁涡流进而发热,电陶炉适用于各种材质的锅具,因此电陶炉不但具有煎炒、煲汤、烧烤等烹饪功能,而且还可以用于取暖。现有电陶炉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加热慢、热量容易丢失;外壳散热慢。

【发明内容】

[000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04]—种电陶炉,其包括外壳,发热盘,微晶玻璃板,所述发热盘置于外壳开口向上的凹槽内,通过支撑脚与凹槽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微晶玻璃板两端与凹槽两侧上端的表面平齐,微晶玻璃板直径长度略小于凹槽直径,但其直径大于发热盘的外径,微晶玻璃板超过发热盘的两端设有若干通孔,所述凹槽底部设有若干散热孔,所述发热盘内设有发热丝,所述发热盘的上端与微晶玻璃板通过密封胶固定。
[0005]进一步的,所述发热盘内壁导热,发热盘的外表面涂设有绝热材料。
[0006]本实用新型所带来的有益效果是:加热快,热量不易丢失;外壳散热快。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7]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0009]如图1所不,一种电陶炉,其包括外壳I,发热盘2,微晶玻璃板3,所述发热盘2置于外壳I开口向上的凹槽11内,通过支撑脚4与凹槽11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微晶玻璃板3两端与凹槽11两侧上端的表面平齐,微晶玻璃板3直径长度略小于凹槽11直径,但其直径大于发热盘2的外径,微晶玻璃板2超过发热盘2的两端设有若干通孔31,所述凹槽11底部设有若干散热孔12,所述发热盘2内设有发热丝21,所述发热盘2的上端与微晶玻璃板3通过密封胶固定。所述发热盘2内壁导热,发热盘2的外表面涂设有绝热材料。
[001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电陶炉,其包括外壳(1),发热盘(2),微晶玻璃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盘置于外壳开口向上的凹槽(11)内,通过支撑脚(4)与凹槽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微晶玻璃板两端与凹槽两侧上端的表面平齐,微晶玻璃板直径长度略小于凹槽直径,但其直径大于发热盘的外径,微晶玻璃板超过发热盘的两端设有若干通孔(31),所述凹槽底部设有若干散热孔(12),所述发热盘内设有发热丝(21),所述发热盘的上端与微晶玻璃板通过密封胶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陶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盘内壁导热,发热盘的外表面涂设有绝热材料。
【文档编号】F24C7/06GK203586321SQ201320746714
【公开日】2014年5月7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21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21日
【发明者】黎炽荣, 魏国扬 申请人:杨利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