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陶炉散热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61808阅读:169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陶炉散热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陶炉散热结构,电陶炉内部设有发热单元及控制单元,还包括:进气口、散热风机和出气口;进气口和出气口均设于电陶炉壳体上;进气口设于电陶炉壳体底部;散热风机设于电陶炉壳体内部,位于进气口正上方,且设于发热单元及控制单元之下;出气口设于电陶炉壳体的上端,位于发热单元及控制单元之上,且环绕电陶炉外围设置;进气口、散热风机、出气口组成下部进气、上端出气的散热气路。本实用新型合理设计散热气路,有效发挥散热性能。
【专利说明】一种电陶炉散热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散热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陶炉散热结构。

【背景技术】
[0002]电陶炉作为现代家用电器,已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电陶炉作为家用的发热电器设备,其散热性能一直是厂商以及使用者关注的一个技术重点。
[0003]一般的电陶炉采用单纯的透气孔散热,在工作过程中通过空气的自然对流进行散热。一般这种电陶炉的散热结构是在壳体的两侧或底部设置透气孔,使外部的空气能流入电陶炉内部将热量带走。然而其散热气流无法自主流动,空气进入电陶炉内部以后容易滞留,在升温后留于电陶炉内部,因而散热效果较差。尤其对于大功率电陶炉而言,其散热性能无法满足要求,容易导致电陶炉内部过热,甚至烧坏,严重影响使用者的人身安全。同时,透气孔不具备防水功能。一旦使用过程中有水从透气孔进入到电陶炉内部,容易导致触电危险。
[0004]不难看出,现有技术还存在一定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陶炉散热结构,合理设计散热气路,有效发挥散热性能。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电陶炉散热结构,电陶炉内部设有发热单元及控制单元,还包括:进气口、散热风机和出气口 ;进气口和出气口均设于电陶炉壳体上;进气口设于电陶炉壳体底部?’散热风机设于电陶炉壳体内部,位于进气口正上方,且设于发热单元及控制单元之下;出气口设于电陶炉壳体的上端,位于发热单元及控制单元之上,且环绕电陶炉外围设置;进气口、散热风机、出气口组成下部进气、上端出气的散热气路。
[0008]进一步的,所述散热风机为直流风机,且与控制单元电连接。
[0009]进一步的,所述出气口包括环绕于电陶炉壳体上端设置的透气孔,以及用于防水遮蔽的遮挡部;遮挡部设于透气孔外围,遮蔽透气孔的侧面,且与透气孔间隙设置。
[0010]进一步的,所述透气孔为环绕均布于电陶炉壳体上端外围的圆孔。
[0011]进一步的,所述透气孔为环绕于电陶炉壳体上端外围的圆周风槽。
[0012]进一步的,电陶炉散热结构还包括温度检测单元;温度检测单元设于电陶炉内部且与控制单元电连接。
[0013]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电陶炉散热结构,具有以下优点:
[0014]散热气路设计合理,有效为发热单元及控制单元进行散热,散热性能好;
[0015]散热风机强制性主动制造散热气流,进一步提高散热性能;
[0016]出气口具有防水功能,有效防止进水,避免事故发生;
[0017]具有温度检测功能,智能开启散热风机,保障电陶炉高效运作;
[0018]结构简单,易于生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陶炉散热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出气口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2]附图标记说明:
[0023]1、电陶炉壳体2、控制单元
[0024]3、发热单元4、进气口
[0025]5、散热风机6、出气口
[0026]7、透气孔8、遮挡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需要说明的是,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8]实施例
[0029]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电陶炉散热结构,电陶炉内部设有发热单元3及控制单元2,还包括:进气口 4、散热风机5和出气口 6 ;进气口 4和出气口 6均设于电陶炉壳体I上;进气口 4设于电陶炉壳体I底部;散热风机5设于电陶炉壳体I内部,位于进气口 4正上方,且设于发热单元3及控制单元2之下;出气口 6设于电陶炉壳体I的上端,位于发热单元3及控制单元2之上,且环绕电陶炉外围设置;进气口 4、散热风机5、出气口 6组成下部进气、上端出气的散热气路。图1中的箭头表示散热气路的方向。
[0030]实际使用过程中,发热单元3是主要的发热部件,其产生的热量最高;其次,控制单元2作为电路控制器件,其发热在所难免。两者的发热导致电陶炉内部的温度较高,不利于电陶炉产品的长期工作。一旦电陶炉内部温度过高,有可能导致电陶炉烧坏。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开启散热风机5产生自主强制性流动的散热气流,散热气流从电陶炉壳体I底部的进气口 4进入电陶炉内部,先流经控制单元2,再留经发热单元3,再经出气口 6流出电陶炉外部。此过程中,散热气流与控制单元2及发热单元3充分接触,并将热量带出电陶炉外部。
[0031]相对于现有技术,上述的散热气路设计更为合理。现有技术多在电陶炉壳体I的侧面或底部设透气孔7,并通过空气对流进行散热。然而,不设散热风机5使散热气流容易在电陶炉内部滞留,散热效果大打折扣。此外,散热气流每流经一个产生热量的部件,气流温度也逐步升高,根据热气上升的原理,散热气流从电陶炉侧面流出容易使温度较高的散热气流滞留于电陶炉上部,而电陶炉上部安装的是发热量最高的发热单元3,因而导致散热性能进一步降低。而本实用新型则采用底部进气,经散热风机5产生自主强制性流动的散热气流,随着散热气流与产生热量的器件接触温度逐渐升高,温度较高的散热气流从电陶炉壳体I上端的出气口 6流出的技术方案,散热气路的设计完全符合气体自然流通的规律,更加科学合理,大大提高了散热性能。
[0032]作为优选,所述散热风机5为直流风机,且与控制单元2电连接。直流风机具有体积小、结构简单、成本低、低功耗、可控性强的优点。只要通过控制单元2即可实现对散热风机5的控制。作为优选,电陶炉散热结构还包括温度检测单元;温度检测单元设于电陶炉内部且与控制单元2电连接。实际上,散热的需求是完全基于电陶炉内部的实际温度而言的。在电陶炉开启初期,电陶炉内部温度较低,且发热单元3处于预热阶段,此过程中无需进行散热,相反,应该停止散热以缩短发热单元3的预热时间。温度检测单元可检测电陶炉内部的实际温度,电陶炉开启初期,电陶炉内部温度未达到预设值,散热风机5暂时处于关闭状态;当电陶炉温度逐渐升高至预设值时,温度检测单元反馈信号至控制单元2,控制单元2发出控制信号控制散热风机5开启,进入散热状态。
[0033]请参阅图2,作为优选,所述出气口 6包括环绕于电陶炉壳体I上端设置的透气孔7,以及用于防水遮蔽的遮挡部8 ;遮挡部8设于透气孔7外围,遮蔽透气孔7的侧面,且与透气孔7间隙设置。与透气孔7间隙设置的遮挡部8不会妨碍散热气流的流动,遮挡部8能有效防止水或灰尘异物经透气孔7进入到电陶炉内部,使电陶炉具有防水功能,大大提高了电陶炉的使用安全。
[0034]作为优选,所述透气孔7为环绕均布于电陶炉壳体I上端外围的圆孔,或环绕于电陶炉壳体I上端外围的圆周风槽。环绕均布于电陶炉壳体I上端外围的圆孔是较为常规的透气孔7设计方案,生产加工容易,结构简单,而且能保证透气孔7周围材料的强度。环绕于电陶炉壳体I上端外围的圆周风槽透气面积更大,能进一步提高气流的流通效果,提高散热性能。
[003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陶炉散热结构,散热气路设计合理,散热性能好。散热风机5强制性主动制造散热气流,进一步提高散热性能。出气口 6具有防水功能,有效防止进水,保障使用安全。具有温度检测功能,智能开启散热风机5,保障电陶炉高效运作。结构简单,有利于工业生产量产化。
[0036]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电陶炉散热结构,电陶炉内部设有发热单元及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进气口、散热风机和出气口;进气口和出气口均设于电陶炉壳体上;进气口设于电陶炉壳体底部;散热风机设于电陶炉壳体内部,位于进气口正上方,且设于发热单元及控制单元之下;出气口设于电陶炉壳体的上端,位于发热单元及控制单元之上,且环绕电陶炉外围设置;进气口、散热风机、出气口组成下部进气、上端出气的散热气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陶炉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风机为直流风机,且与控制单元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陶炉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口包括环绕于电陶炉壳体上端设置的透气孔,以及用于防水遮蔽的遮挡部;遮挡部设于透气孔外围,遮蔽透气孔的侧面,且与透气孔间隙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陶炉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孔为环绕均布于电陶炉壳体上端外围的圆孔。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陶炉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孔为环绕于电陶炉壳体上端外围的圆周风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陶炉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温度检测单元;温度检测单元设于电陶炉内部且与控制单元电连接。
【文档编号】F24C7/08GK203964062SQ201420330399
【公开日】2014年11月26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19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19日
【发明者】陈剑镜 申请人:陈剑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