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循环余热发电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63506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联合循环余热发电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联合循环余热发电系统,它包括转炉饱和蒸汽装置A、蓄热器、烧结余热锅炉、分气缸、补燃锅炉过热器、汽轮发电机组和转炉煤气补燃系统,所述转炉饱和蒸汽装置A通过管道与蓄热器连通,所述蓄热器、烧结余热锅炉通过管道分别与分气缸连通,所述分气缸通过管道与补燃锅炉过热器连通,所述补燃锅炉过热器通过管道与汽轮发电机组连通,所述转炉煤气补燃系统通过管道与补燃锅炉过热器连通;本实用新型的联合循环余热发电系统,转炉的废烟气含有的可燃气体无法得到合理回收利用,首次在钢铁冶炼行业里面对转炉的烟气进行联合循环得到二次利用,为企业、社会节约了大量的可回收能源,保证了余热利用系统的合理、可靠。
【专利说明】联合循环余热发电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余热发电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转炉炼钢、烧结炼铁工艺中的烟气余热联合循环余热发电领域。

【背景技术】
[0002]钢铁行业中的转炉炼钢工艺是以铁水、废钢、铁合金为主要原料,不借助外加能源,靠高温铁水本身的物理热和铁水组分间与氧气等的化学反应产生热量而在转炉中完成炼钢过程。
[0003]目前转炉炼钢普遍是通过氧气顶吹的技术工艺方式来完成炼钢目的。氧气顶吹转炉炼钢设备工艺,按照配料要求,先把部分废钢等装入炉内,然后倒入部分来自高炉冶炼生产出来的高温铁水,并加入适量的造渣材料(如生石灰等)。加料后,把氧气喷枪从炉顶插入炉内,吹入氧气(纯度大于99%的高压氧气流),使它直接跟高温的铁水中含有的碳等元素发生氧化反应,达到除去杂质、降低含碳量等目的。在除去部分碳以及大部分硫、磷后,当钢水的成分和温度都达到要求时,经检验测试钢水合格后,可以浇成钢的铸件或钢锭,钢锭可以再轧制成各种钢材。氧气顶吹转炉在炼钢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棕色烟气,它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尘粒和高浓度的一氧化碳(CO)气体等。因此,必须加以净化回收,综合利用,以防止污染环境。从回收设备得到的氧化铁尘粒可以用来炼钢;一氧化碳(CO)可以作化工原料或燃料;烟气带出的热量可以副产水蒸气。
[0004]而每年钢铁企业的转炉炼钢产生的副产水蒸气,在冬季时部分水蒸气可以作为生产、生活的供暖等热源,其余只能对空排放,夏季时水蒸气只能是完全排放而无法利用,造成了很大的能源浪费;转炉的烟气含有一氧化碳(CO)气体,含量在6(Γ80%,由于转炉煤气热值比较低,利用难度大,而且转炉周期性冶炼,使得收集转炉煤气难度也大,成本也高,所以很多企业对转炉的烟气都是直接排放,而未加以合理利用,这就造成了大量的能源浪费。
[0005]高炉在冶炼铁水的工艺中用到的原料一烧结铁矿石,是从矿山采出来的铁矿石通过粉碎、采选之后进入烧结机烧结而得到。在烧结的工艺过程中,冷却烧结块矿的过程会产生大量的中低温烟气(200°C -600°C),由于烧结烟气的主要成分和空气差不多,所以大部分企业把这部分烟气经过混合空气之后直接排放。这就造成了大量的余热未得到有效利用,浪费了大量的余热资源。
[0006]现有的技术方案在转炉饱和蒸汽系统产生1.6±0.2MPa的饱和蒸汽之后,冬天蒸汽用来进行生产、生活的供暖,也作为生活的蒸煮热源、生活洗浴,剩下的蒸汽通过放散管道进入消音器排放;经过转炉汽化冷却系统冷却之后的含有一氧化碳(CO)等可燃气体的转炉煤气,也不经过回收利用,而是直接排放,浪费了大量的能源;烧结机生产中,冷却物料之后的烧结烟气没有经过任何的热量回收,而是通过混冷风之后进入烟?排入大气,不仅对环境造成了热污染,也浪费了大量热能。
实用新型内容
[000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联合循环余热发电系统,用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
[0008]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联合循环余热发电系统,它包括转炉饱和蒸汽装置A、蓄热器、烧结余热锅炉、分气缸、补燃锅炉过热器、汽轮发电机组和转炉煤气补燃系统,所述转炉饱和蒸汽装置A通过管道与蓄热器连通,所述蓄热器、烧结余热锅炉通过管道分别与分气缸连通,所述分气缸通过管道与补燃锅炉过热器连通,所述补燃锅炉过热器通过管道与汽轮发电机组连通,所述转炉煤气补燃系统通过管道与补燃锅炉过热器连通;
[0009]所述转炉煤气补燃系统包括转炉、转炉饱和蒸汽装置B、煤气柜和补燃锅炉,所述转炉通过管道与转炉饱和蒸汽装置B连通,所述转炉饱和蒸汽装置B通过管道与煤气柜连通,所述煤气柜通过管道与补燃锅炉连通,所述补燃锅炉通过管道与补燃锅炉过热器连通。
[001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有:本实用新型的联合循环余热发电系统,克服了炼钢工艺中烧结工艺烟气余热无法得到合理回收、转炉汽化冷却系统饱和蒸汽无法得到合理利用,转炉的废烟气含有的可燃气体无法得到合理回收利用,首次在钢铁冶炼行业里面对转炉的烟气进行联合循环得到二次利用,为企业、社会节约了大量的可回收能源,保证了余热利用系统的合理、可靠。在合理回收了转炉烟气含有的有毒可燃气体一氧化碳的同时造福了人类社会。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框图;
[0012]其中:1、转炉饱和蒸汽装置A 2、蓄热器3、烧结余热锅炉4、分气缸5、补燃锅炉过热器6、汽轮发电机组7、转炉煤气补燃系统71、转炉72、转炉饱和蒸汽装置B73、煤气柜74、补燃锅炉。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结合【专利附图】
附图
【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0014]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框图,它包括转炉饱和蒸汽装置Al、蓄热器2、烧结余热锅炉3、分气缸4、补燃锅炉过热器5、汽轮发电机组6和转炉煤气补燃系统7,转炉饱和蒸汽装置Al的作用是产生饱和蒸汽,转炉饱和蒸汽装置Al的出气口通过管道与蓄热器2的进气口连通,蓄热器2的出气口、烧结余热锅炉3的出气口通过管道分别与分气缸4的进气口连通,分气缸4的出气口通过管道与补燃锅炉过热器5的进气口连通,补燃锅炉过热器5的饱和蒸汽出气口通过管道与汽轮发电机组6连通,转炉煤气补燃系统7通过管道与补燃锅炉过热器5的进气口连通;转炉煤气补燃系统7包括转炉71、转炉饱和蒸汽装置B72、煤气柜73和补燃锅炉74,转炉71的出气口通过管道与转炉饱和蒸汽装置B72的进气口连通,转炉饱和蒸汽装置B72的出气口通过管道与煤气柜73的进气口连通,转炉饱和蒸汽装置B72的作用是冷却转炉烟气,煤气柜73的出气口通过管道与补燃锅炉74的进气口连通,补燃锅炉74的出气口通过管道与补燃锅炉过热器5的进气口连通。
[0015]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转炉饱和蒸汽装置Al产生的1.6±0.2MPa的饱和蒸汽进入蓄热器2,蓄热器2将饱和蒸汽参数调整为1.0±0.1MPa,进入分气缸4,与此同时,烧结余热锅炉3产生的1.0±0.1MPa饱和蒸汽也进入分气缸4,两股饱和蒸汽经过混合后,进入补燃锅炉过热器5,进行过热,饱和蒸汽参数变为1.0±0.1MPa,270° ±10°C的过热蒸汽,进入汽轮发电机组6进行发电,转炉煤气补燃系统7的转炉71产生的转炉煤气通过管道进入转炉饱和蒸汽装置B72进行冷却,然后,进入煤气柜73进行储存,煤气柜73内主要为一氧化碳,煤气柜73内存储的转炉煤气通过管道进入补燃锅炉74,作为补燃锅炉74的燃料使用,补燃锅炉74为补燃锅炉过热器5补充蒸汽。
[0016]本实用新型的联合循环余热发电系统,克服了炼钢工艺中烧结工艺烟气余热无法得到合理回收、转炉汽化冷却系统饱和蒸汽无法得到合理利用,转炉的废烟气含有的可燃气体无法得到合理回收利用,首次在钢铁冶炼行业里面对转炉的烟气进行联合循环得到二次利用,为企业、社会节约了大量的可回收能源,保证了余热利用系统的合理、可靠。在合理回收了转炉烟气含有的有毒可燃气体一氧化碳的同时造福了人类社会。
[0017]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权利要求】
1.一种联合循环余热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转炉饱和蒸汽装置A (I)、蓄热器(2)、烧结余热锅炉(3)、分气缸(4)、补燃锅炉过热器(5)、汽轮发电机组(6)和转炉煤气补燃系统(7),所述转炉饱和蒸汽装置A (I)通过管道与蓄热器(2)连通,所述蓄热器(2)、烧结余热锅炉(3 )通过管道分别与分气缸(4 )连通,所述分气缸(4 )通过管道与补燃锅炉过热器(5 )连通,所述补燃锅炉过热器(5 )通过管道与汽轮发电机组(6 )连通,所述转炉煤气补燃系统(7)通过管道与补燃锅炉过热器(5)连通; 所述转炉煤气补燃系统(7)包括转炉(71)、转炉饱和蒸汽装置B (72)、煤气柜(73)和补燃锅炉(74),所述转炉(71)通过管道与转炉饱和蒸汽装置B (72)连通,所述转炉饱和蒸汽装置B (72 )通过管道与煤气柜(73 )连通,所述煤气柜(73 )通过管道与补燃锅炉(74 )连通,所述补燃锅炉(74)通过管道与补燃锅炉过热器(5)连通。
【文档编号】F27D17/00GK203980927SQ201420393029
【公开日】2014年12月3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16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16日
【发明者】王开力, 张羽, 王永刚, 陈再 申请人:北京中科创新园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