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风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665494阅读:319来源:国知局
送风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提供一种能抑制风量不均而进行送风的送风装置。在送风装置(100)的箱体(1)内具备离心风扇(6),在箱体(1)设置有用于排出从离心风扇(6)喷出的空气的吹出口(2)。吹出口(2)的形状为:例如为梯形形状等形状,该形状是与距离离心风扇(6)的中心的距离远的外周侧的位置相比,距离离心风扇(6)的中心的距离近的内周侧的位置的垂直于气流流通方向的截面积大的形状。
【专利说明】送风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送风装置,特别是涉及使用离心风扇的送风装置。

【背景技术】
[0002]例如(日本)特开2007 - 170711号公报(以下称为专利文献I)所公开的那样,有使用西洛克风扇、涡轮风扇等离心风扇的送风装置。
[0003]现有技术文献_4] 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 - 170711号公报实用新型内容
_6]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
[0007]将离心风扇包含在内的壳体内的风速分布具有外周侧快、越往内周越慢的特性。因此,有时来自送风装置的吹出口的送风速度变得不均匀,从吹出口送出的风量产生不均。特别是在以吹出口的长度方向为离心风扇的半径方向的方式设置有吹出口的情况下,容易产生从吹出口送出的风量不均。
[0008]本实用新型是鉴于这样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抑制风量不均而进行送风的送风装置。
_9]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0010]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按照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方案,送风装置在箱体内具有离心风扇,在箱体设置有用于排出从离心风扇喷出的空气的吹出口。吹出口的形状为:与距离离心风扇的中心的距离远的外周侧的位置相比,距离离心风扇的中心的距离近的内周侧的位置的垂直于气流流通方向的截面积大。
[0011]优选送风装置在箱体内的从离心风扇到吹出口之间设置有加热器和离子发生器,设置有用于将从离心风扇喷出的空气的流路分离为第I流路和第2流路的分离壁,上述第I流路是经由加热器朝向吹出口,上述第2流路是经由离子发生器朝向吹出口。分离壁设置于使第I流路的流路截面积比第2流路的流路截面积大的位置。
[0012]更优选送风装置具备用于检测加热器的温度的传感器,传感器设置于比设置有加热器的位置靠吹出口近的一侧的位置,并且是设置于比从第I流路排出的空气和从第2流路排出的空气合流的位置靠离心风扇近的一侧的位置。
[0013]优选在吹出口设置有相对于吹出口的角度可变的百叶,送风装置具备用于控制百叶的角度、加热器的接通/关断以及离心风扇的驱动的控制装置。控制装置能切换第I运转和第2运转,上述第I运转是接通加热器而驱动离心风扇,上述第2运转是关断加热器而驱动离心风扇,在第I运转停止时,在预先规定的冷却期间执行冷却动作,该冷却动作是关断加热器而驱动离心风扇并且使百叶的角度与吹出口的缘部平行。控制装置,在从第I运转切换到第2运转之后停止第2运转时,在第2运转的运转期间比冷却期间短的情况下,在冷却期间与运转期间的差的期间执行冷却动作。
[0014]优选送风装置在箱体内的从离心风扇到吹出口之间设置有加热器和离子发生器,设置有用于将从离心风扇喷出的空气的流路分离为第I流路和第2流路的分离壁,上述第I流路是经由加热器朝向吹出口,上述第2流路是经由离子发生器朝向吹出口。分离壁至少到设置有加热器的位置为止分离第I流路和第2流路。
[0015]实用新型效果
[0016]根据该实用新型,送风装置能够抑制风量不均而进行送风。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从正面观看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的概略图。
[0018]图2是从上方观看送风装置的概略图。
[0019]图3是从背面观看送风装置的概略图。
[0020]图4是表示送风装置的控制装置构成的具体例的框图。
[0021]图5是从一个侧面观看送风装置的概略图。
[0022]图6是用于说明从离心风扇喷出的空气的风速分布的图。
[0023]图7是用于说明从送风装置吹出口排出空气的风速分布的图。
[0024]图8是从下方仰视图3的A — A位置处的截面的概略图。
[0025]图9是从下方仰视图3的B — B位置处的截面的概略图。
[0026]图10是用于说明百叶角度的图。
[0027]图11是用于说明在送风装置的各运转中的运转停止时的后期送风定时的图。
[0028]图12是表示为进行图11的动作的控制装置的控制流程的流程图。
[0029]图13是用于说明热风自动运转中的送风装置的控制的图。
[0030]图14是用于说明分离壁的吹出口侧的端部的图。
[0031]图15是用于说明在远离加热器位置配置传感器的情况的图。
[0032]图16是将传感器附近放大的概略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在以下的说明中,对同一部件和构成要素标注同一附图标记。它们的名称和功能也相同。因此,不重复它们的说明。
[0034]图1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100的外观的图,并且是从正面观看送风装置100的概略图。参照图1,送风装置100具有箱体1,在箱体I的正面侧设置有吹出口(送风口)2。在箱体I的两侧面设置有吸入口 3。另外,例如在箱体I的上表面设置有操作部4。
[0035]作为一例,箱体I是以上下方向为长度方向的纵长形状,在其正面设置有以上下方向为长度方向的矩形的吹出口 2。在吹出口 2设置有相对于该吹出口 2的角度可变的百叶5。
[0036]图2是用于说明操作部4的图,并且是从上方观看送风装置100的概略图。参照图2,操作部4包括:热风按钮41,其是用于指示作为将室温的空气加热而进行送风的运转模式的热风运转的开始的按钮;冷风按钮42,其是用于指示作为不将室温的空气加热而进行送风的运转模式的冷风运转的开始的按钮;以及停止按钮43,其是用于指示送风停止的按钮。此外,操作部4也可以包括用于指示定时运转的按钮、用于指示按钮操作的锁定的按钮等。
[0037]图3是用于说明送风装置100的内部结构的图,并且是拆除箱体I和离心风扇6的壳体7(图5)的背面侧的面而从背面观看送风装置100的概略图。参照图3,送风装置100包括:电机61,其在输出轴方向的两侧具有输出轴62a、62b ;离心风扇6a、6b,其分别安装于该电机61的输出轴62a、62b ;以及壳体7,其收纳离心风扇6a、6b。作为离心风扇6a、6b的代表,也称为离心风扇6。
[0038]离心风扇6例如是西洛克风扇、涡轮风扇等,在实施方式中采用西洛克风扇。电机61设置为将输出轴62a、62b设为吸入口 3的方向而成为水平,因此,离心风扇6设置为将旋转面朝向吸入口 3、旋转轴成为水平。因此,离心风扇6驱动(旋转),从而箱体I外部的空气从吸入口 3被吸入而导入到壳体7内,从离心风扇6朝向上方喷出。从离心风扇6喷出的空气被壳体7引导而流通到吹出口 2,从吹出口 2向送风装置100外排出。因此,在以下的说明中,“上游侧”是指从离心风扇6到吹出口 2的流路中的设置有离心风扇6的一侧,“下游侧”是指吹出口 2侦U。
[0039]在壳体7的收纳离心风扇6的部分的上方,构成有两个管道71a、71b,其作为使分别从离心风扇6a、6b喷出的空气向上方流通的筒部。因此,在壳体7内设置有用于分离管道7la、7Ib的分离壁72。优选分离壁72从壳体7的最下部向上方延伸,也设置在离心风扇6a和离心风扇6b之间。此外,作为管道71a、71b的代表,也称为管道71。
[0040]在一方管道71a内配置加热器8。加热器8优选采用作为根据周边温度、风量而散热的半导体加热器的一种的PTC(Posi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正温度系数)加热器。加热器8具有由铝等形成的叶片式散热板,通过对从散热板之间通过的空气散热而加热该空气。因此,加热器8配置为:叶片在与管道71a内的送风方向(从下向上的方向)正交的方向(以下也称为宽度方向)上梳齿状地排列。当然,加热器8不限于PTC加热器,也可以是其它加热器。在这种情况下,优选的是在与管道71a内的送风方向正交的方向上还排列配置加热元件。
[0041]在管道71a的外侧并且是加热器8的附近,配置用于检测加热器8的温度的传感器81。传感器81既可以是热敏电阻、热电偶等对温度进行电检测的传感器,也可以是使用双金属片、形状记忆合金等对温度进行物理检测的传感器。另外,传感器81 (如图8所例示)也可以是多个(传感器群),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采用上述那样的各种传感器。传感器(或传感器群)81与后述的控制装置10电连接,向控制装置10输出传感器信号。传感器81在管道71a的外侧被罩82覆盖。
[0042]在另一方管道71b内配置离子发生器9。在离子发生器9配置有未图示的放电电极,放电电极用于通过供给电压来分别产生负离子、正离子。因此,离子发生器9配置为:放电电极在管道71b内的送风方向(从下向上的方向)上排列。优选离子发生器9配置为:使与设置有放电电极的面相反的面(也称为背面)与管道71b的内壁接触,使放电电极的前端朝着管道71b内侧。设置有离子发生器9的位置也可以说是管道71b内的空气的流速稍慢的位置。通过在这样的位置配置离子发生器9,能够在使管道71流线化的同时减小相对于送风的阻力。
[0043]进而,参照图3,在箱体I内配置用于控制送风装置100的控制装置10。控制装置10与操作部4电连接,根据操作部4的用户操作来控制送风装置100。另外,控制装置10与未图示的百叶5的驱动机构、加热器8、离子发生器9以及电机61电连接,控制百叶5的角度、加热器8的接通/关断、热量、离子发生器9的接通/关断、离心风扇6的驱动(接通
/关断、旋转量)。
[0044]图4是表示控制装置10的构成的具体例的框图。参照图4,控制装置10包括:CPU (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兀)1a ;R0M11,其是用于存储CPUlOa所执行的程序、设定值等的存储器;RAM12,其是也作为CPUlOa执行程序时的作业区域的存储器;操作部I/F (Interface,接口)13,其用于与操作部4连接;加热器I/F14,其用于与加热器8连接;离子发生器I/F15,其用于与离子发生器9连接;电机I/F16,其用于与电机61连接;以及传感器I/F17,其用于与传感器81连接。
[0045]图5是用于说明送风装置100的内部结构的图,并且是从离心风扇6a侧的侧面观看送风装置100的概略图。参照图5,在壳体7的管道71a中设置肋73,肋73用于将从离心风扇6a喷出的空气引导到吹出口 2。肋73从收纳离心风扇6a的部分向上方延伸到吹出Π 2。
[0046]在管道71a内并且在肋73的中途配置加热器8,在管道71a的外侧并且在加热器8附近,配置被罩82覆盖的状态的传感器81。
[0047][第I实施方式]
[0048]送风装置100的吹出口 2的形状为如下形状:与距离离心风扇6的中心远的吹出口 2上部位置相比,距离离心风扇6的中心近的吹出口 2下部位置在与气流送出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截面积大。作为送风装置100的第I实施方式,说明吹出口 2的形状。作为一例,如图1所示,第I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100的吹出口 2的形状是下边长而上边短的梯形形状。
[0049]图6是用于说明从离心风扇6a喷出的空气的风速分布的图。参照图6,从离心风扇6a的特性上来说,已知距离离心风扇6a的中心越远风速越大,沿着壳体7的壁面的外周的风速快,越往内侧风速越慢。图6的箭头表示风速,其长度表示风速。
[0050]图7是从离心风扇6a侧的侧面观看送风装置100的概略图,并且是用于说明从吹出口 2排出的空气的风速分布的图。如图1等所示,吹出口 2是以作为与离心风扇6的旋转轴正交的方向的上下方向为长度方向的矩形。如上所述,越往距离离心风扇6的中心远的壳体7外周侧风速越大,因此,若将吹出口 2的形状设为在上下方向上为同一形状,则如图7所示,壳体7的外周的空气沿着壁面被引导到吹出口 2,越是吹出口 2的上方则风速越快。在其为热风的情况下,从吹出口 2排出的空气的风速存在不均,因此,吹出的温度也会产生不均,无法得到适宜的制热效果。
[0051]如图1所示,由于本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100的吹出口 2是下边长、上边短的梯形形状,因此,与距离离心风扇6的中心的距离远的外周侧位置相比,距离离心风扇6的中心的距离近的内周侧位置的垂直于气流送出方向的截面积大。吹出口 2为梯形形状是一例,只要是距离离心风扇6的中心的距离近的内周侧位置比距离离心风扇6的中心的距离远的外周侧位置的垂直于气流送出方向的截面积大的形状,则也可以是三角形等其它形状。
[0052]通过设为这样的形状,能够使相对于通过吹出口 2的空气的阻力越往上方越大越往下方越小。因此,会对由管道71引导而来的越往上方越快越往下方越慢的风速的空气给予相反的阻力,整体上能够抑制排出的空气的风速的不均,使上下接近均匀。进而,由于与作为送风路径的管道7的长度的协同效果而使流通阻力出现差异,从而使吹出口 2的吹出速度均匀化。
[0053]此外,在该例子中,吹出口 2的形状被设为下方距离离心风扇6近、上方距离离心风扇6远的纵长的形状,但吹出口 2的形状不限于纵长,可以是横长也可以是圆形。在这种情况下也同样设为距离离心风扇6的中心的距离近的内周侧位置比距离离心风扇6的中心的距离远的外周侧位置的垂直于气流送出方向的截面积大的形状。
[0054]优选如图5所示,在管道71内设置肋73。从而,能够将风速快的空气引导到阻力大的吹出口 2上方,将风速慢的空气引导到阻力小的吹出口 2下方,因此,能够有效地抑制排出的空气的风速的不均。
[0055]更优选如图5所示,使肋73的间隔不均匀,而是越往风速大的一侧,从离心风扇6到吹出口 2的距离越长,相对于空气的喷出方向的通路宽度的收缩变大。从而,对于风速大的空气给予较大的阻力,对于风速小的空气给予小的阻力,因此,能够有效地抑制排出的空气的风速不均。
[0056][第2实施方式]
[0057]在管道71内,分离壁72设置于如下位置:使设置有加热器8而热风流通的管道71a的流路截面积、比设置有离子发生器9而带有离子的空气流通的管道71b的流路截面积大。作为送风装置100的第2实施方式,说明分离壁72的位置。
[0058]如上所述,加热器8配置成叶片在管道71a的宽度方向上排列,因此,管道71a的宽度至少需要加热器8的宽度的量。另外,从离心风扇6a喷出的空气由于在管道71a内通过加热器8的叶片间从而流速下降,因此,每单位时间从吹出口 2排出的热风的风量下降。因此,管道71a的宽度较宽能够确保每单位时间从吹出口 2排出的热风的风量。因此,优选管道71a的宽度为加热器8的宽度以上。另一方面,在以送风装置100的流线化为目标的设计上,要求管道71a、71b整体的宽度不要变得过大,因此,要求管道71a的宽度也不要变得过大。
[0059]接着,关于管道71b侦彳,若从离子发生器9的放电电极的前端到作为与该前端相对的面的管道71b的内壁(壳体7的内壁)的距离近,则壁面会吸附离子而带电,成为来自放电电极的放电的阻碍。另外,从离心风扇6b喷出的空气在管道71b中流通从而从吹出口 2排出的风量下降,因此,成为离子的扩散的阻碍。另一方面,若从放电电极的前端到管道71b的内壁(壳体7的内壁)的距离远,则从离心风扇6b喷出的空气也会通过超出了由放电电极发生的离子所存在的范围的区域,因此,离子不会有效地扩散。因此,优选管道71b的宽度为如下宽度:从离子发生器9的放电电极的前端到相对的管道71b内壁的距离为远离到该内壁不吸附离子的程度,且接近到由该放电电极发生的离子所存在的范围内的程度。例如可以举出:从离子发生器9的放电电极的前端到相对的管道71b内壁的距离为1mm?20mm的程度。
[0060]图8和图9是用于说明分离管道71a和管道71b的分离壁72的位置的具体例的图,并且是从下方仰视送风装置100的截面的概略图。
[0061]详细来说,图8是图3的A — A位置处的截面,并且是从下方仰视壳体7的比管道71靠上游侧的收纳离心风扇6的部分处的截面的概略图。参照图8,在该部分中,为了在左右收纳离心风扇6a、6b,在中央位置设置有分离壁72。
[0062]图9是图3的B — B位置处的截面,并且是从下方仰视壳体7的管道71开始的部分处的截面的概略图。参照图9,在该部分中,分离壁72设置于管道71a的流路截面积比管道71b的流路截面积大的位置。因此,管道71a的宽度比管道71b的宽度大。优选考虑到加热器8的尺寸(宽度)和离子发生器9的尺寸(从放电电极的前端到背面的厚度),作为一例,将管道71a的宽度和管道71b的宽度设为流路截面积为7:3的比率。S卩,优选在管道71a的流路截面积和管道71b的流路截面积的比率为7:3的位置设置分离壁72。
[0063]对于作为也具备制热功能的离子发生装置的送风装置100,要求使设计量的离子可靠地扩散到室内等外部环境,并且将外部环境加热到设定温度。另一方面,鉴于设置于客厅等的状况,重视设计性,也有流线化的要求。
[0064]对于该问题,通过按上述方式设置分离壁72,从而在本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100中,能够使从离心风扇6喷出的空气中的向设置有加热器8的管道71a侧的空气的导入量比向另一方管道71b的导入量多,因此,能够确保从送风装置100排出的热风量。由此,能够既确保离子的扩散效果也提升制热效果。
[0065]此外,也可以设分离壁72为可动式,使管道71a和管道71b的流路截面积的比率可变。这可以考虑使用例如减震器的构成等。
[0066]进而,也可以将减震器等的分离壁72可动的构成电连接于控制装置10,根据来自控制装置10的控制信号使管道71a和管道71b的流路截面积的比率可变。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在控制装置10从送风装置100不排出热风的冷风运转的情况下,也可以使分离壁72移动到管道71a和管道71b的流路截面积变为相等的位置。这样一来,能够使离子有效地扩散。
[0067][第3实施方式]
[0068]在送风装置100中,能切换热风运转和冷风运转,热风运转是接通加热器8而驱动离心风扇6,冷风运转是关断加热器8而驱动离心风扇6。在从热风运转切换到冷风运转时以及在热风运转结束时,在送风装置100中进行冷却动作(post-purge:后期送风)。这时,百叶5变为与热风运转时不同的角度。在运转结束时,在后期送风后,百叶5变为覆盖吹出口 2的角度。作为送风装置100的第3实施方式,说明百叶5的角度的控制。
[0069]图10是用于说明百叶5的角度的图。参照图10,从百叶5的结构上来看,设置有向上方的可动角度α?。另外,向下方设为从完全覆盖吹出口 2的水平起的角度α2(完全关闭位置)可动。此外,在图10中,示出了角度α2为90°的例子。角度α I例如相当于65°等的角度。因此,百叶5的构成上的可动范围α为α = α1+α2。
[0070]如上所述,控制装置10与未图示的百叶5的驱动机构电连接,控制其驱动(接通/关断和角度)。在热风运转时,控制装置10使百叶5在可动范围α内的范围β内往复驱动(摆动)。此外,范围β例如相当于从水平向上方60°以及从水平向下方20°等的范围。从而,能够使热风扩散,提升制热效率。
[0071]在从热风运转切换到冷风运转时以及在热风运转结束时,控制装置10关断加热器8,保持驱动离心风扇6的状态。这是为了热风运转结束时冷却加热器8和设备内部。这时,与摆动的下限(例如从水平向下方20° )相比,控制装置10将百叶5设为从水平向下方的角度Y。如图10所示,从水平向下方的角度Y的位置是与吹出口 2的下端的缘部平行的角度。因此,在从热风运转切换到冷风运转时以及在热风运转结束时,在范围β内摆动的百叶5移动到与吹出口 2的下端的缘部平行的角度而停止。控制装置10在从热风运转切换到冷风运转之后或在热风运转结束之后,在预先规定的冷却期间,在以从水平起的角度Y来维持百叶5的状态下维持离心风扇6的驱动。在热风运转结束的情况下,控制装置10在之后进而将百叶5设为完全关闭位置(角度α 2)。
[0072]以往,例如在制热设备等排出热风的送风装置中,在运转中需要冷却设备的情况下、或在制热运转结束的情况下,将百叶设在来自送风机的风有效率地吹出的位置(角度)。但是,虽然将百叶设为吹出口较大地张开的角度则能够提高冷却效率,但有时会给用户造成设备的运转没有停止这种误解。另一方面,若设为吹出口不太张开的角度,则冷却效率下降,因此存在冷却时间需要变长的问题。
[0073]对于该问题,通过进行如上所述的百叶5的角度的控制,从而在本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100中,在保持百叶5与吹出口 2最下的缘部的倾斜角度平行不变的状态下排出内部的空气。因此,能够不给用户造成运转没有停止这种误解,不使用浪费的电力而有效率地冷却设备内部。另外,在热风运转结束时,在规定期间的冷却动作后,吹出口 2会完全关闭。因此,在运转停止中,能够减少从吹出口 2进入的异物、灰尘,防止儿童插入异物等。
[0074][第4实施方式]
[0075]如上所述,送风装置100能切换热风运转和冷风运转。在从热风运转切换到冷风运转后停止运转的情况下,在送风装置100中,考虑到冷风运转的期间,在规定期间进行后期送风。作为送风装置100的第4实施方式,说明后期送风的控制。后期送风是用于通过关断加热器8、驱动离心风扇6来冷却送风装置100内部的动作。
[0076]图11是用于说明在送风装置100的各运转的运转停止时的后期送风的定时的图,(A)表示热风运转停止时,(B)表示冷风运转停止时,(C)表示从冷风运转切换到热风运转后的停止时,(D)表示从热风运转切换到冷风运转后的停止时的后期送风的定时。参照图11的(A),若在热风运转实施中进行运转停止操作,则在送风装置100中,进行预先规定的冷却期间t(例如30秒等)的后期送风,之后停止运转。参照图11的(B),若在冷风运转实施中进行运转停止操作,则由于在送风装置100中不需要冷却,因此不进行后期送风而停止运转。参照图11的(C),在冷风运转后切换到热风运转,在热风运转实施中进行运转停止操作的情况下也与(A)同样,在送风装置100中,进行预先规定的冷却期间t的后期送风,之后停止运转。与此相对,参照图11的(D),在热风运转后切换到冷风运转,在冷风运转实施中进行运转停止操作的情况下,在送风装置100中,冷风运转的期间也被纳入后期送风的期间,为了整体上进行预先规定的期间t的冷却动作,进行从期间t中去除冷风运转期间的期间的量的后期送风,之后停止运转。
[0077]图12是表示用于进行上述动作的控制装置10中的控制的流程的流程图。图12的流程图所表示的动作是通过由CPUlOa将存储于ROMll的程序读出到RAM12上而执行的。参照图12,在送风装置100为运转中的情况下(在步骤SlOl中为是),CPUlOa继续判断是否进行了运转停止的操作。在没有进行运转停止操作时(在步骤S103中为否),CPUlOa继续进行指示的运转(热风运转、冷风运转)(步骤S105)。
[0078]若收到运转停止操作(在步骤S103中为是),则CPUlOa根据停止前的运转即当前的运转是热风运转还是冷风运转来切换之后的控制。即,在热风运转中的情况下(在步骤S107中为是),则CPUlOa执行规定的冷却期间t的后期送风(步骤S109)。
[0079]在冷风运转中的情况下(在步骤S107中为否),CPUlOa判断是否是从热风运转切换来的,进而判断从切换时起的经过时间是否超过后期送风的期间t。其结果是,在冷风运转是从热风运转切换来的、且从切换时起的经过时间没有超过冷却期间t的情况下(步骤SllO中为否),则CPUlOa执行后期送风(步骤S109)。在这种情况下,CPUlOa在从后期送风的期间t中去除了从上述切换时起的经过时间的期间内执行后期送风。
[0080]在冷风运转不是从热风运转切换来的情况下,或冷风运转虽然是从热风运转切换来的但从切换时起的经过时间超过了冷却期间t的情况下(在步骤SllO中为是),CPUlOa不执行后期送风而停止运转(步骤S111)。
[0081]通过进行以上的动作,在本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100中,能够在热风运转后有效率地冷却设备内部并且谋求节能。
[0082][第5实施方式]
[0083]如上所述,送风装置100在热风运转中停止运转的情况下,进行规定期间的后期送风。作为送风装置100的第5实施方式,热风自动运转时进行与热风运转时不同的后期送风,因此说明其控制。
[0084]图13是用于说明热风自动运转中的送风装置100的控制的图,㈧表示各运转挡的控制内容,(B)表示运转挡的切换温度。参照图13的(A),在热风运转中,能够选择热风通常运转和热风自动运转,设定有从O到6的挡,送风机的转速和加热器的接通一关断状态按每个挡而不同。在热风通常运转中,能够用风量按钮选择从I挡到6挡的6个挡位。在热风自动运转中,自动选择从O挡到6挡的7个挡位。参照图13的(B),在热风自动运转实施中,根据检测温度来切换挡。根据图来进行说明,若在以6挡进行运转的情况下室温达到22°C,则将运转变更到4挡。由此,在室温下降为21°C时再次将运转挡返回到6。另外,同样地,在室温达到24°C的情况下从4挡变更到2挡,在室温达到26°C的情况下从2挡变更到O挡。
[0085]在热风通常运转或热风自动运转中,在由停止按钮或关机定时器进行的运转停止时,进行30秒钟的后期送风来进行加热器的冷却,之后运转停止。虽然在热风自动运转的O挡,风扇转速为0,但若与加热器关断一起完全停止送风,则加热器的热会残留在机体内部,即使室内温度下降到切换为风扇和加热器接通的2挡的24°C,也会发生热风运转不能够重启的不良状况。另外,与由停止按钮或关机定时器进行的运转停止时相同地,在30秒钟的后期送风中,在风扇关断之后加热器也不会完全变凉,因此会产生加热器残热,温度传感器检测温度比室内温度高,会产生热风运转不能够重启的不良状况。
[0086]为了消除这样的不良状况,在本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100中,在热风自动运转中,在运转挡从O以外变为O的情况下,以送风机旋转的最低转速进行后期送风。最低转速是指风扇电机最低维持旋转的转速,是几十rpm程度的转速,但会根据电机的特性而变动。热风自动运转的O挡与通常的运转停止不同,尽管是在热风运转中但为了避免冷风吹到使用者,另外,考虑到能够送出的风量极其少,相对于通常的后期送风30秒,将特别的后期送风延长到10分钟。
[0087]当用户在上述特别的后期送风中指示了由停止按钮或关机定时器进行的运转停止时,返回到通常的后期送风,在30秒钟的冷却运转之后,停止所有运转。另外,当在特别的后期送风中室温下降到21°C时,自动恢复到热风运转,以6挡进行运转。另外,在室温的下降平缓的情况下,在室温下降到24°C的时点,开始以2挡自动运转。
[0088]进而,在室温不下降但已进行了 10分钟特别的后期送风的情况下,停止风扇的旋转,进行运转待机直到室温下降为止。通过如上构成,在一般的使用中,可以设想不结束特别的后期送风而再次开始热风自动运转,会产生能够迅速地检测到室温变化的效果。
[0089][第6实施方式]
[0090]在管道71内,如图3所示,分离壁72从壳体7的收纳离心风扇6的部分伸到管道71,将管道71分离为管道71a和管道71b,在管道71a中设置有加热器8,热风进行流通;在管道71b中设置有离子发生器9,带有离子的空气进行流通。分离壁72至少设置到设置有加热器8的位置为止,在分离壁72的终端部分,管道71a和管道71b形成一体化而成为I根管道71,因此,热风和包含离子的空气合流。作为送风装置100的第6实施方式,说明分离壁72、加热器8以及离子发生器9的位置关系。
[0091]图14是用于说明分离壁72的吹出口 2侧的端部的图,并且是从背面观看送风装置100的概略图。参照图14,从壳体7的作为收纳离心风扇6的部分的上游侧伸出的分离壁72设置到设置有加热器8的位置为止。
[0092]当在管道71a中流通的空气和在管道71b中流通的空气的合流位置是设置有加热器8的位置的上游侧时,存在如下问题:在管道71b中流通的空气中的离子被加热器8吸收,使得向送风装置100外释放的离子的释放量变少。
[0093]对于该问题,如上所述,将分离壁72设置到设置有加热器8的位置为止,优选设置到设置有加热器8的位置的下游为止,从而,在本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100中,在管道71a中流通的空气和在管道71b中流通的空气在加热器8的下游侧合流。因此,由于是在设置有离子发生器9的管道71b中流通,因此,包含离子的空气不会通过加热器8,离子不会被加热器8吸收。从而,能够确保向送风装置100外释放的离子的释放量。
[0094][第7实施方式]
[0095]如上所述,在加热器8的附近设置用于检测加热器8的温度的传感器81。传感器81设置在比设置有加热器8的位置靠吹出口 2近的下游的位置,并且是比从管道71a排出的空气和从管道71b排出的空气合流的位置靠离心风扇6近的上游侧的位置。作为送风装置100的第7实施方式,使用图14来说明传感器81的位置。
[0096]在图14中,箭头表示管道71内的空气的流动。如上所述,分离壁72至少设置到设置有加热器8的位置为止,因此,如图14所示,从管道71a排出的空气和从管道71b排出的空气在加热器8的下游侧合流。参照图14,传感器81设置于加热器8的下游侧(吹出口2侧),并且是上述合流的位置的上游侧(离心风扇6侧)。
[0097]在作为在设置有加热器8的一侧的管道71a中流通的加热后的空气和在设置有离子发生器9的一侧的管道71b中流通的(未加热的)空气双方被同时排出的构成的送风装置100中,在远离加热器8的位置的热风温度的变化变缓。因此,例如图15所示,若在远离加热器8的位置配置传感器81,则存在检测加热器8温度异常的能力变弱的问题。
[0098]对于该问题,如图14所示,通过将传感器81配置于两空气的合流位置的上游,从而,在本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100中,能够以高精度检测加热器8的温度,能够提高加热器的温度变化的检测能力。
[0099][第8实施方式]
[0100]如图5所示,在送风装置100中,也可以在管道71a内的加热器8的下游侧还具备用于检测温度的传感器83。传感器83也可以不仅能检测温度,也能检测湿度。
[0101]传感器83在送风装置100停止时或在不接通加热器而进行送风的模式下运转时,检测送风装置100的机外、例如设置有送风装置100的室内的温度(和湿度)。
[0102]在吹出口 2前放置有物品等而将吹出口 2密闭的情况下,被加热器8加热后的空气会从吹出口 2侧朝着机内逆流而来。在这种情况下,传感器83检测从吹出口 2侧逆流而来的被加热器8加热后的空气的温度。
[0103]从而,在本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100中,在不从吹出口 2排出空气的情况下也能够检测异常温度。
[0104][第9实施方式]
[0105]如上所述,送风装置100在管道71a的外侧并且是加热器8的附近具有被罩82覆盖的传感器81。
[0106]图16是将传感器81附近放大的概略图。参照图16,作为一例,加热器8具有一体形成的加热器端子8a,加热器端子8a设置成向管道71a的外侧突出。加热器8主体和加热器端子8a —体形成,因此,加热器端子8a的温度与加热器8的温度大致相等。
[0107]罩82将从管道71a的内侧向外壁(壳体7的外壁)突出的加热器端子8a和传感器81覆盖,在壳体7的外壁与罩82缘部之间没有间隙。从而,罩82与壳体7的外壁一起形成将加热器端子8a和传感器81包含在内的小空间。S卩,在送风装置100中,传感器81和加热器端子8a配置于同一密闭空间内。
[0108]罩82的材料不限于特定的材料,优选包括金属的薄板(板金)而形成。
[0109]通常来说,传感器81 —般设置在加热器8附近而不设置罩82。但若这样配置,则由被加热器8加热后的空气来加热壳体7,该壳体7的热传导给传感器81,以这样的途径检测加热器8的温度。特别是,壳体7多是由合成树脂制的成型件形成,因此,热传导率低,无法充分进行热传递,因此,有时难以进行快速准确的温度检测。
[0110]对于该问题,如图16所示,在设置有罩82的情况下,传感器81和加热器端子8a配置于同一密闭空间内,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100中,抑制来自壳体7的散热,由被加热器端子8a加热后的小空间内的空气来加热传感器81,在上述的热传导之外,加上这样的途径的热传导。因此,在加热器8过热时,与以往的配置相比,能够更迅速且准确地用传感器81来检测温度。
[0111][第10实施方式]
[0112]以上,虽然用第I实施方式?第9实施方式说明了送风装置100的各个特征,但送风装置100也可以仅具备这些特征中的任I个,也可以具备2个以上。
[0113][总结]
[011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能够表述如下。
[0115](I) 一种送风装置(送风装置100),其在箱体(箱体I)内具有离心风扇(离心风扇6),其特征在于,在箱体设置有用于排出从离心风扇喷出的空气的吹出口(吹出口 2),吹出口的形状为:与距离离心风扇的中心的距离远的外周侧的位置相比,距离离心风扇的中心的距离近的内周侧的位置的垂直于气流流通方向的截面积大。
[0116]由此,能够抑制从送风装置排出的空气的风速不均。
[0117](2)根据(I)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箱体内的从离心风扇到吹出口之间设置有加热器(加热器8)和离子发生器(离子发生器9),设置有用于将从离心风扇喷出的空气的流路分离为第I流路(管道71a)和第2流路(管道71b)的分离壁(分离壁72),第I流路是经由加热器朝向吹出口,第2流路是经由离子发生器朝向吹出口,分离壁设置于使第I流路的流路截面积比第2流路的流路截面积大的位置。
[0118]由此,能够在确保离子的扩散效果的同时提高制热效果。
[0119](3)根据⑵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用于检测加热器的温度的传感器(传感器81),传感器设置于比设置有加热器的位置靠吹出口近的一侧的位置,并且是比从第I流路排出的空气和从第2流路排出的空气合流的位置靠离心风扇近的一侧的位置。
[0120]由此,能够以高精度检测加热器的温度,能够提高加热器的温度变化的检测能力。
[0121](4)根据(I)?(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吹出口设置有相对于吹出口的角度可变的百叶(百叶5),具备用于控制百叶的角度、加热器的接通/关断以及离心风扇的驱动的控制装置(控制装置10),控制装置能切换第I运转(热风运转)和第2运转(冷风运转),第I运转是接通加热器而驱动离心风扇,第2运转是关断加热器而驱动离心风扇,控制装置,在第I运转停止时,在预先规定的冷却期间执行冷却动作,该冷却动作是关断加热器而驱动离心风扇并且使百叶的角度与吹出口的缘部平行,控制装置,在从第I运转切换到第2运转之后停止第2运转时,在第2运转的运转期间比冷却期间短的情况下,上述控制装置在冷却期间与运转期间的差的期间执行冷却动作。
[0122]由此,在送风装置中,能够在热风运转后有效率地冷却设备内部,并且能够谋求节倉泛。
[0123](5)根据⑴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箱体内的从离心风扇到吹出口之间设置有加热器(加热器8)和离子发生器(离子发生器9),设置有用于将从离心风扇喷出的空气的流路分离为第I流路(管道71a)和第2流路(管道71b)的分离壁(分离壁72),第I流路是经由加热器朝向吹出口,第2流路是经由离子发生器朝向吹出口,分离壁至少到设置有加热器的位置为止分离第I流路和第2流路。
[0124]由此,能够确保向送风装置外释放的离子的释放量。
[0125]应当认为本次所公开的实施方式在所有的方面都只是示例而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不是由上述的说明而是由权利要求书所表述,也即包括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意思和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0126]附图标记说明
[0127]I箱体、2吹出口、3吸入口、4操作部、5百叶、6、6a、6b离心风扇、7壳体、8力口热器、8a加热器端子、9离子发生器、10控制装置、1a CPUUl ROMU2 RAM、13操作部I/F、14加热器I/F、15离子发生器I/F、16电机I/F、17传感器I/F、41热风按钮、42冷风按钮、43停止按钮、61电机、62a、62b输出轴、71、71a、71b管道、72分离壁、73肋、81、83传感器、82罩、100送风装置。
【权利要求】
1.一种送风装置,其在箱体内具有离心风扇, 上述送风装置的特征在于, 在上述箱体设置有用于排出从上述离心风扇喷出的空气的吹出口, 上述吹出口的形状为:与距离上述离心风扇的中心的距离远的外周侧的位置相比,距离上述离心风扇的中心的距离近的内周侧的位置的垂直于气流流通方向的截面积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箱体内的从上述离心风扇到上述吹出口之间设置有加热器和离子发生器, 设置有用于将从上述离心风扇喷出的空气的流路分离为第I流路和第2流路的分离壁,上述第I流路是经由上述加热器朝向上述吹出口,上述第2流路是经由上述离子发生器朝向上述吹出口, 上述分离壁设置于使上述第I流路的流路截面积比上述第2流路的流路截面积大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用于检测上述加热器的温度的传感器, 上述传感器设置于比设置有上述加热器的位置靠上述吹出口近的一侧的位置,并且是设置于比从上述第I流路排出的空气和从上述第2流路排出的空气合流的位置靠上述离心风扇近的一侧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吹出口设置有相对于上述吹出口的角度可变的百叶, 具备用于控制上述百叶的角度、上述加热器的接通/关断以及上述离心风扇的驱动的控制装置, 上述控制装置能切换第I运转和第2运转,上述第I运转是接通上述加热器而驱动上述离心风扇,上述第2运转是关断上述加热器而驱动上述离心风扇, 上述控制装置,在上述第I运转停止时,在预先规定的冷却期间执行冷却动作,该冷却动作是关断上述加热器而驱动上述离心风扇并且使上述百叶的角度与上述吹出口的缘部平行, 上述控制装置,在从上述第I运转切换到上述第2运转之后停止上述第2运转时,在上述第2运转的运转期间比上述冷却期间短的情况下,在上述冷却期间与上述运转期间的差的期间执行上述冷却动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箱体内的从上述离心风扇到上述吹出口之间设置有加热器和离子发生器, 设置有用于将从上述离心风扇喷出的空气的流路分离为第I流路和第2流路的分离壁,上述第I流路是经由上述加热器朝向上述吹出口,上述第2流路是经由上述离子发生器朝向上述吹出口, 上述分离壁至少到设置有上述加热器的位置为止分离上述第I流路和上述第2流路。
【文档编号】F24F1/00GK204063302SQ201420467663
【公开日】2014年12月31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19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23日
【发明者】花井孝广, 小林秀德, 田中克治, 柴田将贵, 岩城伸浩, 藤井胜司 申请人:夏普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