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流空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20492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一种混流空调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空气调节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混流空调。



背景技术:

现有市场上常见空调的风道结构一般都由进风口、离心风机、蒸发器和出风口组成。室内空气从进风口进入空调内部,经过离心风机离心加速后,空气经过蒸发器进行热交换,热交换后的空气再由出风口吹向室内。然而,经出风口吹出后的凉风温度太低,不够柔和,吹到用户身上会导致感觉不舒适。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现有技术中出现了一种引流空调,其在空调出风口处引入少许室内空气,并将其与经过蒸发器换热后的凉空气混合,从而使吹出的风更加柔和。然而,这种引流空调需要对空调的风道结构和出风口进行全面改造,增加了空调的成本,且空调体积过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旨在克服现有空调的至少一个缺陷,提供一种混流空调,其能够将进风口引入的环境空气分流,使部分环境空气不经换热装置换热直接进入换热装置的下游,并与经过换热装置换热后的空气混合,从而使出风温度有所提高,以提高空调的舒适度。

本发明的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要简化空调内部结构,降低空调成本,减小空调体积。

本发明的又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要使不经换热装置换热直接进入换热装置下游的空气与经过换热装置换热后的空气混合地更加均匀。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混流空调,包括:

壳体,具有用于从环境空间引入空气的进风口和用于将空气送回环境空间的出风口;

风机,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且配置成促使空气从所述进风口朝向所述出风口流动;

换热装置,设置在所述风机的下游,并与所述出风口之间形成有允许空气 进行混合的混流空间,所述换热装置具有允许空气直接通过并与其进行热交换的换热间隙;和

直通通路,连通所述换热装置的上游和所述混流空间,以允许所述换热装置上游的空气直接通过所述直通通路流入所述混流空间,以致

在所述风机的作用下朝所述出风口流动的空气经由所述蒸发器的换热间隙和所述直通通路流入所述混流空间,并经所述出风口送回至环境空间。

可选地,所述直通通路包括至少一个外凸于所述壳体设置的气流旁路,所述气流旁路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所述换热装置的上游和所述混流空间,以允许所述换热装置上游的空气通过所述气流旁路直接流入所述混流空间。

可选地,所述至少一个气流旁路凸出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侧面。

可选地,所述直通通路包括两个所述气流旁路,所述两个气流旁路沿所述壳体的竖向中心线呈轴对称地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两侧。

可选地,所述换热装置倾斜地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且所述至少一个气流旁路与所述换热装置上游连通的一端位于所述换热装置的下方,所述至少一个气流旁路与所述混流空间连通的另一端位于所述换热装置的上方。

可选地,所述至少一个气流旁路位于所述换热装置下方的一端端部高于所述换热装置的最低位置,且所述至少一个气流旁路位于所述换热装置上方的另一端端部低于所述换热装置的最高位置。

可选地,所述换热装置包括蒸发器,具有用于流通换热介质的导管和多个穿设在所述导管上的换热翅片,所述多个换热翅片间隔设置,以在所述多个换热翅片之间形成所述换热装置的换热间隙。

可选地,所述风机为涡壳式离心风机,其风道配置成沿气流吹送方向渐扩。

可选地,所述离心风机的风道出口朝向所述换热装置和所述直通通路,并与所述换热装置和所述直通通路连续设置。

可选地,所述混流空调为立柜式空调,所述进风口开设在所述壳体的下部前侧和/或两侧,

所述出风口开设在所述壳体的上部前侧。

本发明的混流空调中由于在风机的下游设置具有换热间隙的换热装置和允许空气直接通过的直通通路,因此该混流空调能够使在风机驱动下朝向空调出风口流动的空气部分经过换热装置的换热间隙换热后流入换热装置的下游,另一部分经过直通通路直接流入换热装置的下游。经过换热间隙的换热后的空气和通过直通通路的不被换热的空气混合后从出风口送出,从而缓和空调出风 口的出风温度,以提高空调的舒适度。

进一步地,由于本发明混流空调中仅仅通过设置允许空气直接通过的直通通路来缓和空调出风口送风温度、提高空调舒适度。即本发明的混流空调以简单的结构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陷,提高了空调的舒适度,而且未对空调整体结构做很大改动,相比于现有技术有效降低了空调的成本、减小了空调的体积。

进一步地,由于本发明混流空调的换热装置与空调出风口之间形成有允许空气进行混合的混流空间,其可增加经过换热间隙换热后的空气与通过直通通路不被换热的空气进行混合的空间,从而使空气混合地更加均匀,进一步提高了空调的舒适度。

进一步地,由于本发明混流空调中的直通通路可包括外凸于所述壳体设置的气流旁路,因此,简化了空调壳体内部的结构,使混流空调的装配更加方便。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混流空调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混流空调的示意性结构分解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混流空调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混流空调的另一方位示意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混流空调100的示意性结构图,其包括壳体10。壳体10具有用于从环境空间引入空气的进风口11和用于将空气送回至环境空间的出风口12。具体地,壳体10可包括相互独立的前侧板10a、后侧板10b、两侧板10c和10d、上顶板10e和下底板10f,前侧板10a、后侧板10b、两侧板10c和10d、上顶板10e和下底板10f之间通过螺钉等固定件组装连接成具有内部空间的壳体10。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壳体10的后侧板10b、两侧板10c和10d、上顶板10e和下底板10f也可一体成型,形成具有凹腔的半封闭壳体,前侧板10a通过螺钉等固定件与半封闭壳体固定连接 成壳体10。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混流空调100可为立柜式空调,其进风口11可开设在壳体10的下部前侧和/或两侧,出风口12可开设在壳体10的上部前侧。具体地,进风口11可开设在前侧板10a的下部和/或两侧板10c和10d的下部。出风口12可开设在前侧板10a的上部,以便于空气的流通。出风口12处可设有可转动的活动栅格,便于调节出风角度,满足用户需要。

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混流空调100的示意性结构分解图,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混流空调100的示意性剖视图,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混流空调100的另一方位示意性剖视图。结合图2、图3和图4,混流空调100还包括设置在壳体10内的风机20、设置在风机20下游的换热装置50和直通通路30。风机20配置成促使空气从进风口11朝向出风口12流动(图3和图4中直线箭头所示方向为空气的流动方向)。换热装置50与出风口12之间形成有允许空气进行混合的混流空间40,即混流空间40形成在换热装置50的下游,且换热装置50具有允许空气直接通过并与其进行热交换的换热间隙。直通通路30连通换热装置50的上游和混流空间40,以允许换热装置50上游的空气直接通过直通通路30流入混流空间40,以致在风机20的作用下朝出风口12流动的空气经由换热装置50的换热间隙和直通通路30流入混流空间40,并经出风口12送回至环境空间。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的混流空调100在其风机20的下游设置换热装置50和允许空气直接通过的直通通路30,其中换热装置50本身具有允许空气通过并与其进行热交换的换热间隙。因此,混流空调100能够使在风机20驱动下朝向空调出风口12流动的空气部分经过换热装置50本身的换热间隙换热而改变温度(例如降低温度或升高温度)后流入换热装置50的下游,另一部分经过直通通路30不经换热而直接流入换热装置50的下游。经过换热间隙的换热后的空气和通过直通通路30的不被换热的空气混合后从出风口12送出,从而缓和空调出风口12的出风温度,以提高空调的舒适度。同时,可通过调节风机20的工作电压,增大风机20的功率,使风机20的送风量增加,从而保证混流空调100的制冷量不变。

进一步地,由于本发明混流空调100中仅仅通过设置允许空气直接通过的直通通路30来缓和空调出风口12送风温度、提高空调舒适度。即本发明的混流空调100以简单的结构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陷,提高了空调的舒适度,而且未对空调整体结构做很大改动,相比于现有技术有效降低了空调的成本、减小 了空调的体积。

进一步地,由于本发明混流空调100的换热装置50与空调出风口12之间形成有允许空气进行混合的混流空间40,即混流空间40形成在换热装置50的下游区域,以提供经过换热装置50换热间隙的空气与经过直通通路30不经换热的空气进行充分混合的空间,从而使空气混合地更加均匀,进一步提高了空调的舒适度。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换热装置50可包括蒸发器,其具有用于流通换热介质的导管51和多个穿设在导管51上的换热翅片52。进一步地,多个换热翅片52可间隔设置,以在多个换热翅片52之间形成换热装置50的换热间隙。具体地,导管51可包括多个沿并排设置的蒸发器直管,相邻的两个蒸发器直管的相邻端部通过U型管连接。多个换热翅片52可沿蒸发器直管轴向设置。蒸发器直管中流通有换热介质,例如冷媒。换热介质与经过换热装置50换热间隙的空气可通过蒸发器直管上的换热翅片52进行热交换,从而改变空气的温度。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直通通路30可包括至少一个外凸于壳体10设置的气流旁路,该气流旁路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换热装置50的上游和混流空间40,以允许换热装置50上游的空气通过该气流旁路直接流入混流空间40。也就是说,直通通路30可为从壳体10上凸出设置的气流旁路,该气流旁路可以与壳体10一体成型,也可以是插接在壳体10上的独立管道。壳体10上对应于换热装置50上游和下游的位置分别开设有一通孔,气流旁路的两端可分别插入壳体10上的通孔内,并与通孔周围的壳体10密封接触,以形成连通换热装置50上游和混流空间40的直通通路30。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直通通路30形成在壳体10的两侧板10c和/或10d上。即至少一个气流旁路凸出设置在壳体10的侧面,从而不影响混流空调100的美观和使用方便性。当然,在本发明其他的实施方式中,至少一个气流旁路还可设置在壳体的其他面上,例如前侧板10a和/或后侧板10b上。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直通通路30可包括两个气流旁路31和32,该两个气流旁路31和32沿壳体10的竖向中心线呈轴对称地设置在壳体10的两侧。即气流旁路31凸出于侧板10c设置,气流旁路32凸出于侧板10d设置。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本发明对气流旁路31和32的具体位置并不作限定,即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中,气流旁路31和32可分别设置在壳体10两侧的任意位置,保证气流旁路31和32的两端分别连通换热装置50 的上游和混流空间40即可。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4所示,换热装置50可倾斜地设置在壳体10内,一方面,其可以增大由风机20驱动的空气与换热装置50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换热效率。另一方面,其可以在有限的空间内设置体积相对较大的换热装置,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小混流空调100的体积。具体地,换热装置50大致为平板状,以进一步增大空气与换热装置50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提高换热效率。

进一步地,至少一个气流旁路与换热装置50上游连通的一端位于换热装置50的下方,至少一个气流旁路与混流空间40连通的另一端位于换热装置50的上方。进一步地,至少一个气流旁路位于换热装置50下方的一端端部高于换热装置50的最低位置,且至少一个气流旁路位于换热装置50上方的另一端端部低于换热装置50的最高位置。由此,位于换热装置50上游(换热装置50的下方)的空气可通过直通通路30直接进入位于换热装置50下游(换热装置50的上方)的混流空间40内。由于直通通路30的空气出口高度低于换热装置50的最高位置,因此,从直通通路30送入混流空间40的空气可与经过换热装置50换热后的空气在混流空间40内进行充分地混合。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3和图4所示,风机20可为涡壳式离心风机,其风道23配置成沿气流吹送方向渐扩,以增大风机20的出风面积,使风机20送出的风均匀地经过换热装置50。也就是说,风道23的出口可延伸至换热装置50的最低端。具体地,离心风机内部具有用于引导气流流动的风道23,风道23的出口朝向换热装置50,并与换热装置50连续设置,以使风道23内的气流最大程度的全部通过换热装置50所在的区域。具体地,涡壳式离心风机可包括外部的涡壳21和位于涡壳21内的风扇22。涡壳21内部形成了离心风机的风道23,离心风机可驱动空气由混流空调100进风口11进入离心风机的风道23内,并经风扇22加速后吹出。

混流空调100运行时,环境空间(例如室内)的空气经由进风口11进入壳体10内。如图3至图4所示,图中直线箭头所示方向为混流空调100中的空气流动方向。进入壳体10内的全部或大部分空气进入风机20,并在风机20的作用下加速吹送至风机20的下游。从风机20吹送出的空气部分经过位于风机20下游的换热装置50的换热间隙进行换热后到达位于换热装置50下游的混流空间40。从风机20吹送出的另一部分空气经过直通通路30直接进入混流空间40,并在混流空间40内与经过换热后的空气充分混合。充分混合后的空 气从出风口12吹送出,从而缓和了出风口12送出风的温度。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本发明所称的“上”、“下”、“左”、“右”、“前”和“后”均是以混流空调100的正常使用状态为基准而言的。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发明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发明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发明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