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炭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54401阅读:525来源:国知局
薪炭炉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薪炭炉。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我国及全球农村薪炭炉多为自制砖石简易炉灶,购买的简陋铸铁或金属简易炉灶及一般气化柴薪灶,在使用过程中柴草、煤炭(尤其是劣质煤炭)等燃烧不充分,效率极低,在造成能源浪费的同时浪费了使用者的时间和精力,且其产生的浓烟及灰尘严重污染环境,有害气体直接危害使用者的身心健康。目前也有部分气化薪炭灶在使用,但是现有的气化薪炭灶存在燃烧温度低,燃烧不充分,煤焦油及灰尘污染环境。据全球清洁炉灶联盟公布数据称:全世界约有30亿人在室内燃烧传统的生物质(例如:木柴、牛粪、秸秆)和煤来做饭和取暧,到2020年使用这种燃料的人将保持现状。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这种生活方式,每年导致150万人因吸入高量室内烟雾等有毒气体而过早死亡,而且大多数是妇女、儿童和老人。环保节能形势严峻,2012年5月3日至4日举行的第四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期间,中国宣布加入全球清洁炉灶联盟。为了克服现有的薪炭炉燃烧问题,现急需一种高效节能环保的薪炭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薪炭燃烧充分且无黑烟的薪炭炉。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包括炉体,炉体内设有燃烧腔,炉体侧部对应燃烧腔设有加炭口,炉体对应燃烧腔顶部设有炉口,所述炉体内在燃烧腔下部安装有炉篦,炉体内在炉篦下方设有可与外部连通的灰渣盒,其特征是所述加炭口至少为一个,所述炉体的内腔分隔成上部的助燃腔和下部的燃烧腔,所述炉体内设有将助燃腔和燃烧腔连通的第二炉口,所述炉体顶部对应第二炉口开设有第一炉口,所述第一炉口上设有可将其封闭的炉盖;所述炉体内在第二炉口处固装有下伸设置的增温筒,所述增温筒在靠近第二炉口端的筒壁上开设有多个过气通道,所述增温筒的底端位于加炭口下方,所述炉体内设有其外端部可与外部大气连通、内端部与助燃腔连通的送风管。

所述增温筒的长度与燃烧腔的长度之比为三分之一至五分之四。

所述增温筒的直径与燃烧腔的直径之比为十分之一至四分之三。

所述炉体内表面环设有耐火材料,耐火材料围成燃烧腔,所述送风管竖向设置、其埋设在耐火材料内,所述送风管的上部伸出耐火材料并伸入助燃腔内,所述送风管的下端伸入灰渣盒内。

所述送风管的下端连接有分支管,所述分支管伸出炉体外表面,所述炉体上安装有可控制分支管管口开启度的风门。

所述送风管为两根以上,其均匀环布在炉体内。

所述炉体上设有两个加炭口,两个加炭口相对设置。

所述增温筒由铸铁铸造或耐高温合成金属管材或非金属耐火材料制成。

所述过气通道为开设在增温筒上的过气缝,过气缝水平设置,多条过气缝上下交错设置且其均匀环布在增温筒上,所述过气缝的宽度为1-3mm。

所述炉体侧部开设有清理口和可将清理口封闭的清理门,所述清理口的高度高于炉篦的高度、低于加炭口的高度。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发明的炉体内设置增温筒,增温筒的上段设置过气通道,使烟气进入助燃腔内燃烧;设置送风管,让空气从炉体底部进入炉口助氧燃烧,在燃烧过程中热值更高,效率更好、无烟、无味、无焦油、不黑锅底。本发明采用高效的增温筒,使含有大量蒸气、焦油、灰尘的燃气在高温时助氧充分燃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薪炭燃烧炉包括呈圆筒状的炉体1,炉体1内靠近其上部设有水平设置的隔板6,隔板6将炉体1的内腔分隔成上部的助燃腔12和下部的燃烧腔11。炉体1对应燃烧腔的内表面环设有耐火材料5,耐火材料5围成燃烧腔11,炉体1内在燃烧腔11下部安装有炉篦7并在炉篦7下方设有灰渣盒,炉体1上对应灰渣盒开设有清灰口17和可将清灰口17封闭的清灰门18。

隔板6的中部开设有将助燃腔12和燃烧腔11连通的第二炉口13,隔板6在第二炉口13处固装有下伸设置的增温筒3,增温筒3的底端位于加炭口下方,增温筒3与第二炉口13同轴线设置,且第二炉口13的内径与增温筒3的内径相等,即增温筒3环绕第二炉口13设置。增温筒3在靠近第二炉口13端的筒壁上开设有多个过气通道,过气通道可为设置在增温筒3上的过气孔或过气缝,本实施例中优选选用过气缝31,过气缝31可使增温筒3周围的烟气均匀进入增温筒3内,此种结构烟气进气效果最好,过气缝31的开设区域占整个增温筒3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即增温筒开设过气缝的区域的长度占增温筒整个长度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所有过气缝31均水平设置,多条过气缝31上下交错设置且其均匀环布在增温筒3上,过气缝31的宽度为1-3mm。本实施例中增温筒3由铸铁铸造或耐高温合成金属管材或非金属耐火材料制成,隔板也由铸铁铸造或耐高温合成金属管材或非金属耐火材料制成,非金属耐火材料可以使用耐火陶瓷等,增温筒在燃烧腔11内被加热至较高温度,可对从过气缝31进入增温筒3的烟气进行加热,提高烟气中可燃混合气体的温度,进而保证其在助燃腔12内燃烧充分。通过设置增温筒,大大提高了炉膛温度,超过摄氏1300度以上,利于燃料燃烧,同时形成了独立永久的燃烧空间,使得本产品在获得燃料的情况下永远处于明火燃烧状态,在高温环境内煤气中的硫、磷等化学物质形成正向化合和亚化合,生成新的盐类,现在称为燃烧生盐法或直接生盐法,将硫、磷、汞等化学物质固化在灰渣中,排放物完全达到2014国家排放标准,极大地保护了环境。同时由于本产品可以一直处于明火燃烧状态,通过风门和封火装置的调整,可控制成大火、中火、小火、微火燃烧,因而实现了24小时不灭火,完全颠覆了传统薪炭炉一封火就冒黑烟、甚至灭火且污染环境的情况。本发明中增温筒的长度与燃烧腔的长度之比为三分之一至五分之四,增温筒的直径与燃烧腔的直径之比为十分之一至四分之三,此种比例的增温筒可较好的保证火焰从增温筒底端进入,烟气从其上部过气通道进入,有利于燃烧。

炉体1顶部对应第二炉口13开设有第一炉口,第一炉口上设有可将其封闭的炉盖14。炉体1对应助燃腔12开设有出烟口15,出烟口15上连接有出烟管16。炉体1内设有其外端部可与外部大气连通、内端部与助燃腔12连通的送风管4。送风管4竖向设置、其埋设在耐火材料5内,送风管4的上部伸出耐火材料5并伸入助燃腔12内,送风管4的下端伸入灰渣盒内,送风管4在其下端连接有分支管42,分支管42伸出炉体1外表面,炉体1上安装有可控制分支管42管口开启度的风门42。本实施例中送风管4为两根或两根以上,其均匀环布在炉体1内。

炉体1侧部对应燃烧腔11设有加炭口,加炭口上连接有倾斜向上设置的加炭管2,加炭管2的长度大于等于20cm,加炭管2的最顶端一般低于炉体的顶端,加炭管2的顶端设有可将其封闭的加炭盖21。炉体1侧部开设有清理口和可将清理口封闭的清理门,清理口的高度高于炉篦7的高度、低于加炭口的高度,一般高于炉篦10cm即可(本图中未示出)。薪炭添加完毕,可打开清理门,用钩子等工具将薪炭均匀布置在增温筒3周围,将增温筒底端封闭,保证炉体1内薪炭分布均匀,进而保证薪炭燃烧均匀。

如图2所示,本发明中炉体1上还可相对设置两个加炭口,这样可提高炉体1内薪炭分布的均匀度,保证增温筒3周围的薪炭燃烧程度相同。

本发明是根据空气流体力学原理,只需将炉里的可燃物质点燃,炉里的薪炭在燃烧腔11密闭缺氧条件下,发生干馏热解及氧化反应后产生可燃混合气体,可燃混合气体主要含有:一氧化碳、氢气、甲烷 、乙烷、丙烷等。使用时薪炭的填充高度高于增温筒3的下端部,薪炭将增温筒3环绕从而使增温筒3底端封闭,此时薪炭产生的可燃混合气体仅能从增温筒3上段的过气缝31进入增温筒3,而薪炭产生的炉火则从增温筒3底端进入,炉火与可燃混合气体在增温筒3上端接触,并迅速进入助燃腔12内,由于助燃腔12内通过送风管4送入空气,炉火、可燃混合气体在助燃腔12内与空气接触,进而完全燃烧。正常使用时,将清灰门18打开,部分空气从燃烧腔11底部进入燃烧腔11内,部分空气从送风管4直接进入助燃腔12,根据使用情况,可适当增大或减小清灰门18和风门42开启大小,进而控制薪炭在燃烧腔11内的燃烧情况及烟气在助燃腔12内的燃烧情况,封火时,将清灰门18关闭,送风管4从其分支管42内进风,通过控制风门42的开启大小,控制封火时的供氧量,进而控制封火时间,保证下次使用时炉火不灭。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改进了加薪炭的结构,即加炭管2在炉体侧部倾斜设置,使薪炭在炉体1内反应更充分,燃烧更彻底,产气量更大。正常使用时,不需将位于炉体上方的做饭器具拿开再加炭,使用方便。本发明可用任何可燃性材料,如各种农作物秸秆及其下脚料、木材及其下脚料、各种果壳、林间落叶、食用菌下脚料、干牛马粪、煤炭等,无须粉碎,加料一次可燃烧2~6小时。本发明在正常使用时,还可把潮湿的薪柴等燃料在加炭管2内烘干,便于后续燃烧;

炉体1内设置增温筒3,增温筒3的上段设置过气通道,使烟气进入助燃腔12内燃烧;设置送风管4,让空气从炉体1底部进入炉口助氧燃烧,在燃烧过程中热值更高,效率更好、无烟、无味、无焦油、不黑锅底,经现场验证,烧一暖水瓶开水只需3分钟,比液化气还要快。因为燃料干燥,炉膛温度高,加之助氧燃烧,燃料能够完全燃烧,提高了热效率,节约燃料,保护环境。本发明采用高效的增温筒3,使含有大量蒸气、焦油、灰尘的燃气在高温时助氧充分燃烧,大大提高燃烧腔的温度,现市场上推广的柴草气化灶没有集热装置,其炉膛温度低,不利于燃烧,靠风机助燃有噪音且浪费能源;

一般老式气化炉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下层燃料在燃烧时容易形成空洞(架空),做一次饭需要下料3~5次(落料、捣料),本发明薪炭烧完才需要加料,不易形成空洞,不需频繁下料,大大提高了使用效率和环境卫生;

柴草气化炉老产品操作时烟尘较大污染环境,本发明是先加料后点火,从根本上解决了加料时浓烟滚滚的环境问题,1~2分钟即可产气,封火可达36小时。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但凡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范围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