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风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72842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扫风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扫风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器都是朝着固定方向出风。现有技术中为了使得空调器的送风范围变广,以满足人们在室内活动时的需求。通过采用摆叶与连杆组成能够实现上下与左右的扫风机构。但是采用摆叶与连杆组成的扫风机构在使用过程中存在送风死角,且当扫风机构摆动时,需要较长的时间摆叶才能回到初始位置。即由于现有技术中的扫风机构存在死角,在室内必然存在某一位置需要等待较长的时间才能再次等到空调器再次进行送风,严重影响了空调器的使用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扫风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扫风组件存在扫风死角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扫风组件,包括:导轨部;环形扫风部,设置于导轨部上,环形扫风部包括多个环形扫风板;驱动部,与环形扫风部相连接,驱动部驱动环形扫风部在导轨部上滑动。

进一步地,相邻的环形扫风板之间具有相互贴合的第一位置和具有间隙的第二位置,当相邻的环形扫风板之间具有间隙时,间隙形成出风通道。

进一步地,多个环形扫风板设置于导轨部的延伸方向上。

进一步地,多个环形扫风板中的每一个环形扫风板上均设置有滚轮,每一个环形扫风板通过滚轮设置于导轨部上。

进一步地,驱动部为多个,多个驱动部与多个环形扫风板一一对应地设置,多个驱动部中的每一个驱动部独立地驱动与其对应的环形扫风板。

进一步地,环形扫风板包括沿导轨部的延伸方向设置的第一环形扫风板和第二环形扫风板,第一环形扫风板朝向第二环形扫风板的侧面与靠近其的第二环形扫风板的侧面相贴合。

进一步地,环形扫风板还包括:第三环形扫风板,沿导轨部的延伸方向设置于导轨部上,第一环形扫风板、第二环形扫风板与第三环形扫风板相贴合时第一环形扫风板、第二环形扫风板和第三环形扫风板的一端共同形成弧形导向部。

进一步地,驱动部包括:第一电机,设置于安装基础上;连杆,连杆的一端与第一电机相连接,连杆的另一端与环形扫风部相连接。

进一步地,驱动部包括:第二电机,设置于安装基础上;齿轮,与第二电机相连接,第二电机通过齿轮驱动环形扫风部。

进一步地,环形扫风部上设置有与齿轮相啮合的齿条。

进一步地,环形扫风部在竖直平面上可转动地设置于导轨部上。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扫风组件,扫风组件为上述的扫风组件。

进一步地,空调器具有环形风道,扫风组件的导轨部沿空调器本体的轴线方向设置于环形风道内。

进一步地,扫风组件的环形扫风部的弧形导向部与环形风道的表面相适配。

进一步地,多个环形扫风板位于环形风道的顶部且多个环形扫风板相互贴合时,空调器实现制热出风,或者多个环形扫风板位于环形风道的中部且多个环形扫风板之间具有间隙时,空调器实现广角出风,或者多个环形扫风板位于环形风道的底部时且多个环形扫风板相互贴合时,空调器实现无风感出风。

进一步地,多个环形扫风板位于环形风道的中部且多个环形扫风板相贴合时,空调器实现上下方向扫风。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扫风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该扫风组件包括导轨部、环形扫风部和驱动部。其中,环形扫风部设置于导轨部上,所述环形扫风部包括多个环形扫风板。驱动部与环形扫风部相连接,驱动部驱动环形扫风部在导轨部上滑动。将扫风板设置成环形状的扫风板结构,使得从风道里送出的风能够沿着环形扫风板的一侧顺利出风,即在环形状扫风板的周向上都能够实现导风,所以该环形扫风部能够实现360°范围内送风,有效的避免了扫风组件存在扫风死角的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扫风组件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扫风组件的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空调器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3中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空调器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图5中的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空调器的再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图7中的c处放大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扫风组件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导轨部;20、环形扫风部;21、第一环形扫风板;22、第二环形扫风板;23、第三环形扫风板;24、弧形导向部;30、驱动部;31、第一电机;32、连杆;33、第二电机;34、齿轮;35、齿条;40、滚轮;50、空调器本体;60、环形风道。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如图1至图3所示,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扫风组件,该扫风组件包括导轨部10、环形扫风部20和驱动部30。其中,环形扫风部20设置于导轨部10上,所述环形扫风部20包括多个环形扫风板。驱动部30与环形扫风部20相连接,驱动部30驱动环形扫风部20在导轨部上滑动。

在本实施例中,将扫风板设置成环形状的扫风板结构,使得从风道里送出的风能够沿着环形扫风板的一侧顺利出风,即在环形状扫风板的周向上都能够实现导风,所以该环形扫风部能够实现360°范围内送风,有效的避免了扫风组件存在扫风死角的问题。增加空调的送风范围变广,满足了人们的日常需求,提高了生活质量。同时将环形状的扫风板设置成多个,能够有效增加环形扫风部20的送风范围。

其中,相邻的环形扫风板之间具有相互贴合的第一位置和具有间隙的第二位置,当相邻的环形扫风板之间具有间隙时,间隙形成出风通道。通过将多个环形扫风板设置成彼此可以移动的方式,进一步的增加了环形扫风部20的送风范围的同时还使得送风方向可以通过彼此之间的间隙的大小进行改变。

如图1所示,多个环形扫风板设置于导轨部10的延伸方向上。这样设置可以实现多个环形扫风板能够在驱动部30的驱动下,多个环形扫风板能够顺利的在导轨部10上滑动。其中,导轨部10可以设置成如图1中所示的环形结构。在环形结构的导轨部10上设置具有转轴的滚轮40,环形扫风板通过转轴与滚轮40相连接。优选地,多个环形扫风板中的每一个环形扫风板上均设置有滚轮40,每一个环形扫风板通过滚轮40设置于导轨部10上。这样设置有效的减小了环形扫风板与导轨部10之间的摩擦力,使得环形扫风板在导轨部10上滑动起来更加容易。

请再次参照图1所示,驱动部30为多个,多个驱动部30与多个环形扫风板一一对应地设置,多个驱动部30中的每一个驱动部30独立地驱动与其对应的环形扫风板。采用一个驱动部30驱动一个环形扫风板,能够实现环形扫风板在导风的过程中导风状态的控制,即这样设置能够使得多个环形扫风板可以具有不一样的导风状态,从而有效的增加了该扫风组件出风方式的多样性和扫风控制方式的灵活性。

如图3所示,环形扫风板包括沿导轨部10的延伸方向设置的第一环形扫风板21和第二环形扫风板22,第一环形扫风板21朝向第二环形扫风板22的侧面与靠近其的第二环形扫风板22的侧面相贴合。这样设置使得第一环形扫风板21与第二环形扫风板22相靠近并接触时,相互接触的面与面之间能够实现密封,从而使得从风道送出的风经过该接触面时不能从两个相互接触的面与面之间吹出。从而可以通过驱动部30控制环形扫风板实现对吹出的风起导向作用。

如图3、图4和图5所示,环形扫风板还包括第三环形扫风板23。第三环形扫风板23沿导轨部10的延伸方向设置于导轨部10上,第一环形扫风板21、第二环形扫风板22与第三环形扫风板23相贴合时第一环形扫风板21、第二环形扫风板22和第三环形扫风板23的一端共同形成弧形导向部24。当第一环形扫风板21、第二环形扫风板22和第三环形扫风板23在导轨部10的中部实现贴合时,该弧形导向部24能够实现向下方导风。当然,弧形导向部24的弧度方向也可以朝向下方突出从而实现向上方导风的效果。所述的“上方”、“下方”指的是安装好空调器后,沿空调器的竖直方向的上方和下方。

如图1所示,驱动部30包括第一电机31和连杆32。第一电机31设置于安装基础上,该安装基础可以是空调器。连杆32的一端与第一电机31相连接,连杆32的另一端与环形扫风部20相连接。在图1中,环形扫风板的运动主要通过连杆32与第一电机31组成的曲柄机构实现,由第一电机31驱动连杆32,使连杆32推动滚轮40在导轨部10中上下滚动。滚轮40的转轴固定在环形扫风板上,带环形扫风板一起上下运动,三个第一电机31的转速可分开控制,使得三个环形扫风板的运动速度及位置各不相同,从而实现不同的扫风模式,也可以用其他传动机构控制环形扫风板的运动,比如链条或其他连杆机构。

如图9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驱动部30包括第二电机33和齿轮34。第二电机33设置于安装基础上,该安装基础可以是空调器。齿轮34与第二电机33相连接,第二电机33通过齿轮34驱动环形扫风部20。第二电机33带动齿轮34转动,环形扫风部20上设置有齿条35,齿轮34与齿条35啮合,从而使齿条35上下移动。其中,齿条35与环形扫风板可通过螺钉固定,也可做成一体结构。因此,当齿条35移动时,三个环形扫风板或者为其他数目的环形扫风板也随齿条35一起运动。随着各个电机转速的不同,可控制环形扫风板运动速度的快慢,且齿轮34与齿条35啮合的位置的变化可以控制环形扫风板之间的间隔距离,也能实现多种送风模式。

进一步地,环形扫风部20在竖直平面上可转动地设置于导轨部10上。这样设置可以通过调节环形扫风部20在竖直平面上的偏角,从而方便的控制环形扫风部20的扫风范围。

如图2至图8所示,上述实施例中的扫风组件还可以用在空调技术领域,即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扫风组件,扫风组件为上述实施例中的扫风组件。扫风组件的导轨部10沿空调器本体50的轴线方向设置于空调器的环形风道60内。由于在环形的环形风道60内,使得该空调器实现了360°范围的扫风方式,有效的解决了传统空调器中存在扫风死角的问题。

进一步地,扫风组件的环形扫风部20的弧形导向部24与环形风道60的表面相适配。即环形扫风部20的弧形导向部24能够与环形风道60的表面相相贴合,使得环形扫风部20与环形风道60的表面相接触时可以实现无缝隙密封,从而有效的避免贴合处发生漏风从而影响空调器的其他扫风模式的扫风效果。该空调器的扫风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当多个环形扫风板位于环形风道60的顶部且多个环形扫风板相互贴合时,空调器实现制热出风。为满足室内的制热需求,多个环形扫风板紧密贴合,且处于环形风道60的顶部时,可辅助空调制热出风,环形扫风板的顶部与环形风道60的顶部重合。多个环形扫风板贴合后在环形风道60内侧形成一个弧形导向部24,弧形导向部24与底部风道形成一个向下的导流通道,将热气向下流输送。

当多个环形扫风板位于环形风道60的中部且多个环形扫风板之间具有间隙时,空调器实现广角出风。

当多个环形扫风板位于环形风道60的底部时且多个环形扫风板相互贴合时,空调器实现无风感出风。环形扫风板间的距离不同,室内各位置的风感也不同。当处于无风感出风时,可实现空调器的扫风组件贴壁送风,使人体感觉不到空调的直吹风。该模式可运用在制冷情况下,环形扫风板内侧与风道底部配合,使制冷气流紧贴室内顶部流动,然后慢慢下降,有效的避免了空调器在给室内制冷的同时冷风直接吹向人体。

当多个环形扫风板位于环形风道60的中部且多个环形扫风板相贴合时,空调器实现上下方向扫风。

即该空调器采用了上述实施例中的扫风组件,可以实现多种出风模式,而且多种出风模式可以在多个环形扫风板的往复运动的过程中实现。即在多个环形扫风板的往复运动过程可以实现多种出风模式的切换。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由于空调器实现360度扫风,解决了扫风机构摆动周期较长、存在死角的问题。该空调器能够持续向不同的方位送风。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