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流器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02793阅读:346来源:国知局
对流器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温度调节领域,更进一步,涉及一对流器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人体对环境温度以及控制质量及其敏感,舒适的环境可以促使人具有更好的工作、生活状态。

据调查,在夏季,人们感到是舒适的温度大约是19°~24°,冬季人们感到的舒适的温度大约是17°~22°。也就是说,只有当环境温度处于预定的温度范围时,人们才会感觉舒适,反之人们就会产生不适感觉。

当然,随时经济的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产生了各种改善环境温度的设备和装置。从早期的火炉、风扇到后来的空调以及各种电暖设备,人们通过自身的努力不断改善着生活的环境条件。从基本功能上来说,这些设备和装置都已经能够满足人们的对于基本温度范围的需求,其中各种类型的电暖器也是近些年来比较流行使用的设备之一。

可是人们的需求总是在不断的变化与增长,对于相对富足与安定、且越来越智能化的现代社会,人们的需求已经不再局限预定基本的温度,而对于功能要求更加精细、要求人性化的设计、要求智能化的趋势等。

以对流式取暖器来说,基于自身工作原理,其具有静音、安全性能较高等优势,可是这些远不能满足人们对于环境调节以及用户体验的需求。

对于传统的对流式取暖器,相对呆板的规则结构,比如近似方形结构,一方面使得所述取暖器整体看起来比较笨重,这一点对于相对注重生活环境以及家居布置的用户来说,在很大程度上会降低对对流式取暖器的使用欲望。

另一方面,且更重要的是,对流式取暖器的工作是基于空气对流的原理,也就是说,需要促进冷热空气的交换,可是空气对流效率依赖于对流取暖器的自身结构,因此的传统方正结构使得传统的对流式取暖器的工作效率较低,温度调节较慢。

此外,智能家居是现代生活的发展趋势之一,可是传统的取暖器只是局限于传统的控制方式,完全不能满足人们对于智能化的需求,这一点也是重点需要改进的方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对流器及其应用,其中所述对流器具有一对流室,所述对流室呈收腰的流线型结构,扩展空气进入和流出空间,使得空气对流更加顺畅,提高工作效率。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对流器及其应用,其中所述对流器包括一电源抽屉,收纳电源线路部件,从而保护电源线路,使得所述对流器工作更加可靠、稳定。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对流器及其应用,其中所述对流器包括一散热部,所述散热部包括层级结构的散热件,从而在不增大所述对流器体积的情况下,增大所述对流器的最大功率。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对流器及其应用,其中所述对流器包括一控制部,所述控制部可触控地控制,从而使得控制部件不会凸出于所述对流器的表面,防止误触碰。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对流器及其应用,其中所述控制部提供多种控制方式,可通过无线的方式智能控制,从而使得控制、使用更加便利、人性化。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对流器及其应用,其中所述对流器包括一优化部,所述优化部促进空气对流过程,从而进一步提高所述对流器的工作效率。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对流器及其应用,其中所述对流器包括一状态感应部,所述状态感应部感应所述对流器的放置状态,并且在产生异常情况时警示用户,从而使得所述对流器工作更加安全、可靠。

本发明的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对流器及其应用,其中所述对流器具有加强脊设计,从而使得所述外壳体厚度得以减小,从而降低所述对流器的整体重量,便于搬运。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对流器及其应用,其中所述对流器具有流线型设计结构,更加符合人的美学需求,提高用户体验,使得使用者心情愉悦。

为了实现以上发明目的以及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及优势,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对流器,其包括:一壳体和一散热部;其中所述壳体具有一对流室,连通于外部,所述散热部包括至少一散热件,所述散热件被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以提高所述对流室内的气体温度,所述对流室呈收腰型结构,从而扩展进入和流出所述对流室的气体通量。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对流器包括一控制部,所述控制部被设置于所述壳体,控制所述散热部的工作。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对流器中所述控制部为一智能控制设备。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对流器中所述壳体包括多个所述对流孔,分别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下端和上端,以形成一第一对流部和一第二对流部。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对流器中所述散热部包括一电源件,电连接于所述散热件,以便于从外部设备获取电能,供所述散热件工作。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对流器中所述壳体包括一电源抽屉,所述电源件被收纳于所述电源抽屉。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对流器中所述壳体包括具有至少一加强脊,凸出于所述壳体,增强所述壳体的结构强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对流器中所述散热部包括多个所述散热件,被层级地设置于所述对流室内。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对流方法,其中包括步骤:气体收腰式地流通。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的对流方法中包括步骤:扩展气体进入流量和流出流量。

附图说明

图1a、1b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对流器立体图。

图2a、2b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所述对流器的前、后视图。

图3a、3b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所述对流器的左、右侧视图。

图4a、4b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所述对流器的顶、底视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所述对流器的分解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优选实施例的对流器。智能控制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优选实施例的对流器的应用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对流器的气体流通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发明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发明。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对流式取暖器是现代生活中较常见的一种温度调节设备,其通过散失的热量调节环境温度,使得人们处于一个适宜的温度环境中,感觉舒适。可是由前述可以看到,传统的对流式取暖器存在诸多不利因素,比如空气流通效率较低、控制方式不便捷、整体结构不简洁等。而根据本发明的对流器,旨在于提供一种更加高效的温度调节设备,整体结构更加简洁,减小空间占用体积,且具有智能的人性化控制功能等,从而提供良好的用户体验。

如图1a至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对流器。所述对流器包括一壳体10、一散热部20和一控制部30。

所述壳体10具有一对流室110,所述散热部20包括至少一散热件21,所述散热件21被设置一所述壳体10的所述对流室110内。也就是说,通过所述壳体10将所述散热件21相对封闭于所述对流室110内,从而将直接散热部20位与外部相对隔离,防止发生由于触碰而产生伤害。所述控制部30控制所述散热部20的工作。

基于气体的流动性,所述对流室110提供空气流通通道,也就是说,气体进入所述对流室110后随所述对流室110的形状而流动,所述对流室110对空气流动具有直接的导向作用。根据本发明的这个实施例,所述对流室110呈收腰的流线型结构,气体进入所述对流器后,随所述收腰的流线型结构流动,从而使得气流流通更流畅。

参照图2a、2b,所述壳体10由上至下呈收腰的流线型结构,形成所述对流室110。也就是说,所述壳体10的两端部较大,即顶端部和低端部较大,而中间部位较小,从而形成收腰的结构设计。

更进一步,所述壳体10具有一第一对流部120和一第二对流部130,所述第一对流部120和所述第二对流部130气体相互连通。所述第一个对流部位于所述壳体10底端,所述第二对流部130位于所述壳体10顶端,从而使得所述对流器沿所述壳体10高度方向形成上下的对流通路。更进一步,沿所述壳体10形成自下而上的收腰型气体流动通路。

所第二对流部130和所述第二对流部130各自具有至少一对流孔140,以连通所述对流室110与外部环境。也就是说,通过所述对流孔140实现所述对流室110与所述外部环境的气体流通交换,从而调节通过交换的气体调节环境温度。

换句话说,所述壳体10的上端部和所述壳体10下端部分别设置有所述对流孔140,连通于所述壳体10的对流室110和外部环境。进一步,所述壳体10的上端部和所述壳体10的下端部分别设置有多个所述对流孔140,呈阵列的排布,提高所述对流器的气体流通效率。

进一步,所述对流孔140可以为圆形、方形或多边形等不同结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所述对流孔140的形状、数量以及设置位置并不是本发明的限制。

在所述对流器工作的过程中,所述散热件21工作产出热量,散失于所述对流室110内,外部较冷的气体通过所述第一对流部120的所述对流孔140进入所述对流室110,并且沿所述对流室110流动,加速所述散热件21周围的较热的气体向上流动,所述较热气体到达所述第二对流部130,通过所述第二对流部130的所述对流孔140流出所述对流室110,从而将热量散失于周围的环境中,以调节环境温度。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所述对流器呈收腰的流线型结构,在气体进入的部位进行扩展,即所述第一对部提供较大的流通通道,从而使得提起更易于进入所述对流室110内部,而在所述散热件21对应的散热部20位,所述壳体10收缩,从而使得发热更加集中,发热效率更高,在气体流出的部位扩展,即所述第二对流部130,提供较大的气体流出通道,因此整体提高气体在所述对流室110的流动性,使其可以更加流畅的经过所述对流室110,提高所述对流器的工作效率。

所述对流器包括一支架40,所述壳体10被支撑于所述支架40,从而使得所述壳体10底部与放置位置之间存在间隙,便于气体流通进入所述流通室内。

进一步,所述支架40包括一支架40主体和一组行走轮42,所述支架40主体被安装于所述行走轮42上,以便于所述对流器行走、移动。更具体地,所述支架40包括四个所述行走轮42,对称地分布于所述支架40主体底部,从而稳定地支撑所述支架40主体以及所述壳体10,使得所述对流器稳定行走或放置。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所述支架40主体以及所述行走轮42的结构、形状以及数量并不是本发明的限制。

所述对流器包括一前壁11、一后壁12、一第一侧壁13、一第二侧壁14、一顶壁15和一底壁16。所述前壁11、所述后壁12、所述第一侧壁13、所述第二侧壁14、所述顶壁15和所述底壁16形成所述对流室110。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前壁11和所述厚壁对称地设置,所述第一侧壁13和所述第二侧壁14对称地设置,所述顶壁15和所述底壁16对称地设置,从而形成收腰式的所述对流室110。进一步,所述前壁11和所述后壁121212各自呈收腰的流线型结构,对应地,所述第一侧壁13和所述第二侧壁14呈弯曲的弧形结构,与所述前壁11和所述厚壁相配合。所述顶壁15呈弧结构地连接于所述前壁11、所述厚壁、所述第一侧壁13和所述第二侧壁14。

根据本发明的这个实施例,所述第一侧壁13和所述第二侧壁14上各具有至少一加强脊131,沿所述侧壁高度方向布置,以加强所述壳体10的结构强度,减小所述壳体10的整体厚度。具体地,各所述侧壁上具有两所述加强脊131,对称地分布于所述壳体10,且与所述行走轮42的位置对应,从而使得所述壳体10的被支撑受力的方向被加强。

参照图2b,所述后壁12包括一扣手位121,适于手指的放置。所述扣手位121呈凹槽地设置,以便于手部的扣接,方便用户搬动所述对流器。

参照图1a,1b,2a,所述控制部30包括一感温件(图中未示出)和至少一控制件31,所述感温件获取实时的加热温度,并且将温度控制于安全范围,当温度超过预定稳定范围时,所述感温件自动控制所述对流器停止工作,从而使得所述对流器工作更加安全、可靠。所述控制用于操作、控制所述对流器的工作。

更具体地,在本发明的这个实施中,所述控制件31被实施为一档位开关311和一温控温度旋钮312。通过所述档位开关311选择加热的档位,比如功率范围。通过温控旋钮选择需要的环境温度。

在发明的这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件31被设置于所述前壁11上,也就是说,所述档位开关311和所述温控开关被设置于所述前壁11,提供用户操作位置。

所述控制部30包括至少一指示件32,用于指示所述对流器的状态,比如所述指示件32为一led灯,且亮灯为工作,灭灯为停止工作。所述指示灯的颜色可以根据需求设计,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所述指示灯的数量、颜色以及设置位置并不是本发明限制。而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指示件32可以为一音响部件,从而通过声响或语音的方式提示工作状态。

进一步,所述控制部30包括一载板33,所述载板33被安装于所述前壁11,所述控制件31被按安装于所述载板33。也就是说,所述载板33提供所述控制件31安装位置,另一方面,通过所述载板33可以装饰所述控制部30,且配合所述控制件31进行标识,比如设置所述档位开光的具体档位值,设置所述温度旋钮312的具体温度值。

所述第一对流部120被设置于所述底壁16,所述第二对流部130被设置于所述第一侧壁13、所述第二侧壁14和所述顶壁15。也就是说,在所述底壁16上设置所述对流孔140,形成所述第一对流部120,在所述第一侧壁13和所述第二侧壁14的上端一以及所述顶壁15上分别设置所述对流孔140从而形成所述第二对流部130。所述对流孔140的形状可以根据具体需要设置。

在制造所述对流体的过程中,所述载板33可以通过注塑成型的方式制造。所述前壁11和所述厚壁可以通过注塑成型的方式制造。所述对流孔140可以通过冲件、钣金喷塑的方式形成。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0可以通过一体成型的方式制造,也就是说,所述前壁11、所述后壁12、所述第一侧壁13、所述第二侧壁14、所述顶壁15和所述底壁16一体地形成所述对流室110。

所述散热部20的所述散热件21延伸于所述前壁11和所述后壁12之间。所述散热件21可以被实施为电热丝或电热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所述散热件21的具体结构并不是本发明限制。

根据本发明的这个实施例,所述散热部20包括多个所述加热件,层级地排列于所述对流室110内,从而充分利用所述对流室110的空间那位置,并且增大所述对流器的加热功率。更具体地,根据本发明的这个实施例,两个所述加热件被并列第设置于所述对流室110,延伸于所述前壁11和所述后壁12之间。

所述散热部20包括一电源件22,所述电源件22用于连接于外部电源,从而通过所述散热件21工作电能。所述电源件22可以被实施为一电源连接线。

根据本发明的这个实施例,所述壳体10包括一电源抽屉17,用于收纳所述电源件22。也就是说,当所述对流体不工作时,所述电源件22可以被收纳于所述电源抽屉17内,从而不会散落于外部环境中,防止所述电源件22被踩踏而损伤,另一方面,使得所述对流器整体美观简洁。

进一步,所述电源抽屉17包括一缠绕位171和一固定位172,所述缠绕位171用于提供所述电源件22缠绕依附位置,方便整齐地收纳所述电源件22,比如将所述电源线缠绕于所述缠绕位171。所述缠绕位171使得所述对流器可以提供可伸缩的连接范围,比如,电源连接位置较远时,可以将所述电源线完全展开,而当电源连接位置较近时,可以将多余的所述电源线部分缠绕于所述缠绕位171,从而在方便使用的同时保持整体环境的整洁。

在本发明的这个实施例,所述电源抽屉17被可伸缩地设置,也就是说,当需要使用所述电源件22时,将所述电源抽屉17抽出,而当不需要使用时,将所述电源件22收纳于所述电源抽屉17。

所述固定位172用于提供所述电源件22端部固定位172置,使得端部免收损伤,比如将电源插头插入所述固定位172。更具体地,所述固定位172被实施为一三孔插头结构,适于插接三孔插头。比如,当所述对流器被闲置时,将所述电源线缠绕于所述缠绕位171,并且将所述电源插头插入所述固定位172。从而所述电源线别隐藏于所述电源抽屉17内,而电源线插头被固定于所述固定于外部。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源抽屉17包括一弹性连接部件,当所述电源抽屉17被按下时,所述抽屉弹出,当所述电源抽屉17推入时,所述抽屉被卡接。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对流器包括一优化部,所述优化部用于提高所述对流器的工作效率,加速所述对流器的气体流通。具体地,所述优化别可以被实施为一风扇,被设置于所述第一对流部120和/或所述第二对流部130,通过所述风扇的作用加强所述对流室110内的气体流通。

所述对流器还可以包括一状态感应件,用于感应所述对流器的放置状态,以确保所述对流器的安全、稳定地工作。比如,所述状态感应件检测所述对流器是否倾斜,当所述对流器有倾斜时,所述状态感应件发出警示信息或使得所述对流器停止工作。

如图6和图7所示,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优选实施例。不同于上述优选实施例的是,所述对流器包括一控制部30,所述控制部30为一智能控制部30,所述控制部30包括一控制件31,所述控制件31为一智能控制面板,所述智能控制面板被安装于所述前壁11,从而方面用户通过触控的方式操作、控制所述对流器,且不会有凸出于表面的控制开光,减少外部空间的占用,同时防止凸出元件与外部墙壁等位置的刮擦,且使得所述对流器外观更加美观。

所述控制件31包括一信号元件313,所述信号可通信连接于外部控制设置或网络设备,如手机,从而可以远程地控制所述对流器。另一方面,所述信号元件313可以通信连接于其他智能家居设备,从而配合整体室内环境的设置,比如,在寒冷的冬天,用户可以提前通过手机开启所述对流器,调节环境温度,使得用户进家门就可以感受舒适的环境。

参照图8,根据本发明的上述优选实施例,本发明提供一对流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步骤:气体收腰式地流通。也就是说,扩展气体进入流量和流出流量,以使得气体流通更加流畅。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描述及附图中所示的本发明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已经完整并有效地实现。本发明的功能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展示和说明,在没有背离所述原理下,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以有任何变形或修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