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顶式空调末端导风结构和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05738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吊顶式空调末端导风结构和空调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吊顶式空调末端导风结构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目前分体式空调主要为壁挂机及柜机,对于采用类似吊顶机安装方式的分体式空调而言,由于机型安装点为天花板,因此送风方式与一般壁挂机及柜机不同,而是与吊顶式空调类似。一般吊顶式空调为四个直型出风口,在相邻两个出风口之间具有吹风死角,使得室内部分区域吹风无法到达,导致室内温度分布不均,影响人体的使用感受。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吊顶式空调末端导风结构和空调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吊顶式空调在相邻两个出风口之间具有吹风死角,使得室内部分区域吹风无法到达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吊顶式空调末端导风结构,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形成360度周向出风的出风口。

优选地,上壳体上设置有上挡板,上挡板沿上壳体的出风口边缘斜向下延伸,上挡板上下可滑动地设置在出风口的上侧。

优选地,出风口的下侧沿水平方向可滑动地设置有下挡板。

优选地,下壳体内部设置有接水盘,下挡板滑动设置在接水盘底部。

优选地,上壳体上具有竖向设置的第一滑轨和第一驱动机构,上挡板滑动设置于第一滑轨上,第一驱动机构与上挡板驱动连接,驱动上挡板上下滑动。

优选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相啮合的第一主动齿轮和第一齿条,第一主动齿轮设置在上壳体和上挡板其中之一上,第一齿条设置在上壳体和上挡板的另外一个上。

优选地,上挡板包括至少两个,沿上壳体的周向分布,每个上挡板所对应的上壳体部分均设置有第一驱动机构和至少一个第一滑轨。

优选地,各上挡板独立控制。

优选地,接水盘底部设置有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二滑轨和第二驱动机构,下挡板滑动设置于第二滑轨上,第二驱动机构与下挡板驱动连接,驱动下挡板沿下壳体的径向水平滑动。

优选地,下挡板包括至少两个,沿接水盘的周向设置,每个下挡板与接水盘之间均设置有第二驱动机构和至少一个第二滑轨。

优选地,各下挡板独立控制。

优选地,当上挡板向下运动到极限位置且下挡板向外侧运动到极限位置,上挡板与下挡板相配合封闭出风口。

优选地,下挡板处于收缩状态时,相邻的下挡板的边缘叠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吊顶式空调末端导风结构,该吊顶式空调末端导风结构为上述的吊顶式空调末端导风结构。

应用本发明的吊顶式空调末端导风结构,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形成360度周向出风的出风口。通过在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设置有360度周向出风的出风口,可以使吊顶式空调末端实现周向360度无死角环形出风,使得空调周向出风不存在死角区域,可以提高空调的出风效率,使得空调出风能够更加快速均匀地分布在室内,提高空调对室内温度的调节效率和调节效果。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吊顶式空调末端导风结构的出风口闭合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吊顶式空调末端导风结构处于制热状态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吊顶式空调末端导风结构处于制冷状态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吊顶式空调末端导风结构的下挡板的第一种滑动配合结构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吊顶式空调末端导风结构的下挡板的第二种滑动配合结构图;

图6是图5的Q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吊顶式空调末端导风结构的上挡板的滑动配合结构图。

附图标记说明:1、上壳体;2、下壳体;3、出风口;4、上挡板;5、下挡板;6、导流圈;7、第一滑轨;8、第一主动齿轮;9、第一齿条;10、第二滑轨;11、第二主动齿轮;12、第二齿条;13、接水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中箭头方向为空气流动方向。

结合参见图1至图7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吊顶式空调末端导风结构包括上壳体1和下壳体2,上壳体1和下壳体2之间形成360度周向出风的出风口3。

通过在上壳体1和下壳体2之间设置有360度周向出风的出风口,可以使吊顶式空调末端实现周向360度无死角环形出风,使得空调周向出风不存在死角区域,可以提高空调的出风效率,使得空调出风能够更加快速均匀地分布在室内,提高空调对室内温度的调节效率和调节效果。

结合参见图2所示,优选地,上壳体1上设置有上挡板4,上挡板4沿上壳体1的出风口3边缘斜向下延伸,上挡板4上下可滑动地设置在出风口3的上侧。上挡板4向上滑动至上极限位置时,上挡板4对出风口3的出风不形成影响,出风沿着出风口3的导向出风。当上挡板4向下滑动到下极限位置时,上挡板4沿上壳体1的下边缘向下延伸,对出风口3的出风形成向下的导向作用,在空调器制热时,热风在上挡板4与下壳体2的导向作用下从环形出风口3处竖向下吹,热空气直接落向地面后扩散,实现地毯式制热,提高人体制热时的舒适性。

上壳体1上具有竖向设置的第一滑轨7和第一驱动机构,上挡板4滑动设置于第一滑轨7上,第一驱动机构与上挡板4驱动连接,驱动上挡板4上下滑动。第一滑轨7可以对上挡板4的滑动起到导向作用,防止上挡板4在滑动过程中发生偏位,提高上挡板4运动控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此处的第一滑轨可以为由导轨形成的轨道,也可为由导槽形成的轨道,还可以用滚轮等平移副代替,只要能够顺利实现上挡板4的上下滑动位移即可。

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相啮合的第一主动齿轮8和第一齿条9,第一主动齿轮8设置在上壳体1和上挡板4其中之一上,第一齿条9设置在上壳体1和上挡板4的另外一个上。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主动齿轮8设置在上壳体1的外侧壁上,第一齿条9固定设置在上挡板4上,第一主动齿轮8和第一齿条9之间啮合,第一主动齿轮8与第一驱动电机驱动连接,通过第一驱动电机驱动转动,驱动第一齿条9带动上挡板4相对于上壳体1上下滑动。该上下运动的驱动机构也可以为曲柄机构、滑槽导向驱动机构或者是蜗轮蜗杆传动机构等。

优选地,上挡板4包括至少两个,沿上壳体1的周向分布,(优选在上壳体1的周向均匀分布),每个上挡板4所对应的上壳体1部分均设置有第一驱动机构和至少一个第一滑轨7。在本实施例中,各上挡板4上均设置有两个相互平行的滑道,分别与第一滑轨7适配,保证对上挡板4的上下运动导向相同。优选地,两个滑道分别设置在上挡板4的周向两端,从而能够与两个第一滑轨7相互配合,对上挡板4的运动形成更好的约束,保证上挡板4沿着竖直方向上下滑动。优选地,上挡板4的个数为四个,分别对应于出风口3的前后左右位置,这四个上挡板4的运动可以由一个控制器同一控制,也可以独立运行。当四个上挡板4均独立运行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上挡板4的位置进行调节,使得空调的出风更加多样化。

结合参见图3所示,优选地,出风口3的下侧沿水平方向可滑动地设置有下挡板5。下挡板5从出风口3的下侧水平侧向延伸,可以延长空调出风的水平送风距离,在空调处于制冷状态时,能够使冷风从出风口3与下挡板5所形成的环形出风口水平吹出,使得冷空气遍布房间顶端后下落,实现淋浴式制冷,使得温度能够更均匀地分布在室内,提高人体在空调制冷时的舒适度。

上挡板4和下挡板5可以只设置其中之一,也可以两种挡板均设置,在本实施例中,上挡板4和下挡板5均设置,且两者之间相配合能够在空调处于关机状态时关闭空调出风口3。

优选地,下壳体2内部设置有接水盘13,下挡板5滑动设置在接水盘13底部。由于吊顶式空调的接水盘13的底部一般为水平设置,因此将下挡板5滑动设置在接水盘13上,能够更方便地实现下挡板5的水平伸出或者缩回,结构更加简单,而且使得下挡板5与接水盘13之间的滑动配合结构也可以更加简单,降低加工工艺的难度,降低加工成本。当然,下挡板5也可以滑动设置在其他结构上,例如换热器的下安装座底部或者是下壳体2的顶部等。

接水盘13底部设置有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二滑轨10和第二驱动机构,下挡板5滑动设置于第二滑轨10上,第二驱动机构与下挡板5驱动连接,驱动下挡板5沿导流圈6的径向水平滑动。第二滑轨10可以对下挡板5的滑动起到导向作用,防止下挡板5在滑动过程中发生偏位,提高下挡板5运动控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此处的第二滑轨10可以为由导轨形成的轨道,也可为由导槽形成的轨道,还可以用滚轮等平移副代替,只要能够顺利实现下挡板5的水平滑动位移即可。

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相啮合的第二主动齿轮11和第二齿条12,第二主动齿轮11设置在接水盘13和下挡板5其中之一上,第二齿条12设置在接水盘13和下挡板5中的另外一个上。在本实施例中,第二主动齿轮11设置在接水盘13的外侧壁上,第二齿条12固定设置在下挡板5上,第二主动齿轮11和第二齿条12之间啮合,第二主动齿轮11与第二驱动电机驱动连接,通过第二驱动电机驱动转动,驱动第二齿条12带动下挡板5相对于下壳体2内外滑动。该水平运动的驱动机构也可以为曲柄机构、滑槽导向驱动机构或者是蜗轮蜗杆传动机构等。

在本实施例中,接水盘13的底部还设置有安装槽,安装槽内嵌设有导流圈6,导流圈6的底部与接水盘13的底部齐平,以避免对下挡板5的滑动造成阻碍。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导流圈6嵌设于接水盘13的安装槽且导流圈6的底部与接水盘13的底部齐平,因此,下挡板5滑动设置在接水盘13的底部包括了下挡板5滑动设置在导流圈6的底部的情形,也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优选地,下挡板5包括至少两个,沿接水盘13的周向分布,优选沿接水盘13的周向均匀设置,每个下挡板5与接水盘13之间均设置有第二驱动机构和至少一个第二滑轨10。在本实施例中,各下挡板5上均设置有两个相互平行的滑道,分别与第二滑轨10适配,两个滑道分别设置在下挡板5的周向两端,从而能够分别与两个第二滑轨10相互配合,对下挡板5的运动形成更好的约束,保证下挡板5沿着水平方向内外滑动。优选地,下挡板5的个数为四个,分别对应于出风口3的前后左右位置,这四个下挡板5的运动可以由一个控制器同一控制,也可以独立运行。当四个下挡板5均独立运行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下挡板5的位置进行调节,使得空调的出风更加多样化。

优选地,当上挡板4向下运动到极限位置且下挡板5向外侧运动到极限位置,上挡板4与下挡板5相配合封闭出风口3。在空调器工作时,若检测到人体活动范围,则控制该方向上的上挡板4和下挡板5闭合,防止该方向的出风口出风,防止空气直接吹人而造成不舒适。

结合参见图4所示,该图中的多个下挡板5之间在处于收缩至中心的位置时,相邻的两个下挡板5之间的边缘齐平,具有较好的配合。

结合参见图5所示,其与图4的结构不同,具体表现为,下挡板5处于收缩状态时,相邻的下挡板5在竖直方向具有间距,相邻的下挡板5的边缘叠置。如此一来,可以有效增加各个下挡板5的送风间宽度,避免下挡板5伸出时由于相邻的下挡板5之间存在间隙而造成漏风现象。优选地,当下挡板5伸出到极限位置时,相邻的下挡板5之间的边缘对齐,从而能够形成更加完整的送风结构,提高送风效率。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空调器包括吊顶式空调末端导风结构,该吊顶式空调末端导风结构为上述的吊顶式空调末端导风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