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真空干燥系统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55607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干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真空干燥系统及其应用,更特别地,涉及一种真空干燥系统在分子生物学产品干燥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分子生物学是从分子水平研究生命本质为目的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它以核酸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及其在遗传信息和细胞信息传递中的作用为研究对象,是当前生命科学中发展最快并正在与其它学科广泛交叉与渗透的重要前沿领域。

核酸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是目前分子生物学内容最丰富的一个领域。研究内容包括核酸/基因组的结构、遗传信息的复制、转录与翻译,核酸存储的信息修复与突变,基因表达调控和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等。其中,多项研究均会涉及到PCR操作,以在短时间内对DNA片段进行大量的扩增,因此对于引物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长。目前引物合成基本采用固相亚磷酰胺三酯法,引物合成后,再经过一系列处理和纯化步骤,最后进行干燥,去除纯化过程中的洗脱液,使其干燥为透明状薄膜,以便于运输和保藏,也有利于客户按照实际所需浓度进行稀释。因此,在大规模的合成引物的干燥过程中,对于干燥设备的工作效率和工作寿命就有着较高的要求。

中国专利文献CN101025330A公开一种真空干燥装置,包括干燥箱,沿水平方向平行设置在干燥箱内的若干层加热板,干燥箱顶部的出气口通过管路连接有真空泵,该真空泵由罗茨泵和旋片泵组成,并在罗茨泵和旋片泵之间设置冷却循环系统。该冷却循环系统包括冷凝捕捉器,与冷凝捕捉器依次连接的压缩机、换热器、风冷器、储液罐和过冷器,过冷器再连接于冷凝捕捉器,从而形成循环回路。

上述结构的真空干燥装置,在干燥试样之前或干燥过程中,干燥箱内的气体经管路被罗茨泵先抽入到冷凝捕捉器中,在冷却系统的作用下,气体在冷凝捕捉器中冷却形成液体,并将此溶液收集在储液罐内,没有被冷凝的气体再经旋片泵抽向外界。

但是,此结构的真空干燥装置,干燥箱内的气体经管路排至罗茨泵内遇冷本身会形成液体,并会残留在罗茨泵内,随着溶液的不断积累将破坏罗茨泵内电机的润滑油环境,使得电机的齿轮无法正常转动,最终造成电机的损坏。同时,上述结构的冷却系统,将抽入到冷凝捕捉器中的气体冷却为液体,没有被冷凝的气体将会带有更多的溶液进入到旋片泵内,同样对旋片泵的电机造成损坏,需要经常地维修或更换电机,导致干燥装置的维修成本高,同时降低了干燥装置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如何避免真空干燥装置的电机损坏,降低维修成本,同时提高真空干燥装置的工作效率。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真空干燥系统,包括

干燥箱,为至少一个,具有内腔、与所述内腔连通的出气口,以及安装在所述出气口上的第一管路,所述内腔设有用于放置样品的存放区;

固化容器,具有密封的内腔,所述第一管路的出气端密封伸入所述固化容器的内腔中;

降温组件,用于将进入所述固化容器内的水蒸气凝固成冰;

抽真空装置,通过第二管路连接于所述固化容器的内腔,且所述第二管路的进气端密封伸入所述固化容器的内腔中,用于经所述第二管路、固化容器以及所述第一管路,将所述干燥箱的内腔抽成真空环境。

优选地,所述固化容器包括顶部具有第一开口的第一筒体,和密封设置在所述第一开口处的盖体;

所述第一管路的出气端和第二管路的进气端均密封穿过所述盖体而伸入所述第一筒体内。

进一步优选地,在所述第一筒体内,所述第一管路的出气端位于所述第二管路的进气端的下方。和/或

所述固化容器还包括具有第二开口的第二筒体,所述第一筒体从所述第二开口嵌入所述第二筒体内,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朝向相同,所述第二筒体的内壁面与所述第一筒体的外壁面之间形成预留间隙,所述预留间隙用于放置凝固点低于水的凝固点的缓冲溶液。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管路的出气端伸入所述第一筒体内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管路的进气端伸入所述第一筒体的长度。

更佳优选地,所述固化容器还包括顶部具有第三开口的空心外壳,所述第二筒体经所述第三开口嵌入所述空心外壳内;所述第二筒体的外壁面与所述空心外壳的内壁面之间形成安装空间,所述降温组件安装在所述安装空间内。

优选地,所述降温组件包括缠绕在所述第二筒体的外表面上的冷凝管,与所述冷凝管的两端分别连接的冷凝器和蒸发器,设置在所述冷凝器和所述蒸发器之间的压缩机,以及设置在所述蒸发器上的风机,所述空心外壳的壁面上开设供所述风机与外界连通的若干个通风孔。

进一步优选地,上述的真空干燥系统还包括节流装置,所述节流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二管路上,并位于所述固化容器的外部,所述节流装置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筒体内部与外界连通或截断。

优选地,所述节流装置包括

第三管路,具有两个开口端部;

三通管接头,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管路上,另外两端分别可拆卸地密封插接在所述第三管路的两个开口端部内;以及

阀门,为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三通管接头的远离所述第二管路的两端上。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管路或第二管路包括主管路,和设置在所述主管路一端上的L型刚性管,所述L型刚性管的竖直部伸入所述第一筒体内,水平部位于所述第一筒体外。

更佳优选地,所述第一筒体的第一开口具有向外延伸的第一周向外沿,所述第二筒体的第二开口处具有向外延伸的第二周向外沿;所述第二周向外沿搭接并固定在所述空心外壳的顶部表面上,所述第一周向外沿搭接在所述第二周向外沿上。

优选地,所述干燥箱为至少两个,还包括至少两个支管;

所述支管的一端一一对应地安装在所述干燥箱的出气口上,另一端均连接于所述第一管路,并与所述第一管路连通。

本发明还提供上述的真空干燥系统在分子生物学产品干燥中的应用。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提供的真空干燥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干燥箱、固化容器、降温组件和抽真空装置。干燥箱具有内腔、与所述内腔连通的出气口,以及安装在所述出气口上的第一管路,所述内腔设有用于放置样品的存放区;固化容器具有密封的内腔,所述第一管路的出气端密封伸入所述固化容器的内腔中;降温组件用于将进入所述固化容器内的水蒸气凝固成冰;抽真空装置通过第二管路连接于所述固化容器的内腔,且所述第二管路的进气端密封伸入所述固化容器的内腔中,用于经所述第二管路、固化容器以及所述第一管路,将所述干燥箱的内腔抽成真空环境。

此结构的真空干燥系统,在干燥箱与抽真空装置之间设置固化容器和降温组件,若需要对样品进行真空干燥时,干燥箱内的气体在抽真空装置的作用下,经第一管路被抽入固化容器内,降温组件将固化容器的温度降至气体能够固化的温度,甚至更低的温度,进入固化容器内的气体直接形成固体,或者先形成液体再凝固成固体,被收集在固化容器内,这样经过固化容器后,只有很少量的没有被固化的气体才经过第二管路被抽入到抽真空装置内,大幅度地减少进入抽真空装置内的气体,气体形成液体的量也很少,降低抽真空装置内润滑油的环境被破坏的概率,从而使得抽真空装置内的电机能够正常的运转,降低电机更换或维修的成本,延长电机的使用寿命。

2.本发明提供的真空干燥系统,固化容器包括顶部具有第一开口的第一筒体,和密封设置在所述第一开口处的盖体;第一管路的出气端和第二管路的进气端均密封穿过盖体而伸入所述第一筒体内。将固化容器设计成分体结构,待第一筒体内收集到固体的量达到预设量时,需要将第一筒体内的固体取走,此时只需将盖体打开,直接取走第一筒体即可,使得人工清理更为方便。同时还可以用相同的筒体直接替换所取走的第一筒体,便于干燥过程的连续性。

3.本发明提供的真空干燥系统,固化容器还包括具有第二开口的第二筒体,第一筒体从所述第二开口嵌入所述第二筒体内,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朝向相同,第二筒体的内壁面与第一筒体的外壁面之间形成预留间隙,所述预留间隙用于放置凝固点低于水的凝固点的缓冲溶液,预留间隙内放置的缓冲溶液。

由于缓冲溶液的凝固点低于水的凝固点,当第一筒体内的气体形成冰或者水凝固成冰时,缓冲溶液不会凝固成固体,仍为液态,使得第一筒体与第二筒体之间仍处于分离状态,在需要取出第一筒体收集固体时,只需打开盖体,将第一筒体整体从第二筒体的内腔中取出即可,便于随时取出第一筒体。

4.本发明提供的真空干燥系统还包括节流装置,节流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二管路上,并位于所述固化容器的外部,所述节流装置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筒体内部与外界连通或截断。

在干燥试样过程中,若第一筒体内的收集的固体需要及时取走,就需要打开盖体,但由于第一筒体的内腔处于负压状态,人无法正常打开盖体,通过打开此节流装置,使得第一筒体的内腔与外界连通,形成常压环境,从而人很容易将盖体从第一筒体上取下,取出第一筒体并将第一筒体内的固体取走,之后再将空的第一筒体安装在第二筒体内,此时再关闭节流装置,在抽真空装置的作用下,第一筒体的内腔又逐渐地恢复到之前的负压状态,继续后续的干燥过程。

5.本发明还提供上述的真空干燥系统在分子生物学产品干燥中的应用。将上述的真空干燥系统应用于分子生物学产品干燥中,使得分子生物学产品干燥过程中形成的气体先进入固化容器内,大部分的气体形成固体被收集在固化容器内,只有少量的气体未被固化,而经第二管路进入到抽真空装置内,再排向外界,使得抽真空装置的电机不容易被损坏,降低电机更换或维修的成本,延长电机的使用寿命,提高干燥效率。另外,分子生物学产品干燥形成的气体中含有部分的有机物质,此有机物质经过固化被收集在固化容器内,只要少量才排向外界空气,降低对环境的污染。所述的分子生物学产品包括但不限于:质粒、引物、RNA、DNA、抗体、糖蛋白或核蛋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真空干燥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干燥箱;21-第一筒体;211-第一周向外沿;22-盖体;23-空心外壳;241-冷凝管;242-压缩机;243-蒸发器;244-风机;245-冷凝器;25-第二筒体;251-第二周向外沿;3-抽真空装置;4-第一管路;5-第二管路;6-第三管路;7-三通管接头;8-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真空干燥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

一个干燥箱1,具有内腔、与内腔连通的出气口,以及安装在出气口上的第一管路4,内腔设有用于放置样品的存放区;

固化容器,具有密封的内腔,第一管路4的出气端密封伸入固化容器的内腔中;

降温组件,用于将进入固化容器内的气体凝固成冰;

抽真空装置3,通过第二管路5连接于固化容器的内腔,且第二管路5的进气端密封伸入固化容器的内腔中,用于经第二管路5、固化容器以及第一管路4,将干燥箱1的内腔抽成真空环境。

此结构的真空干燥系统,在干燥箱1与抽真空装置3之间设置固化容器和降温组件,若需要对样品进行真空干燥时,干燥箱1内的气体在抽真空装置3的作用下,经第一管路4被抽入固化容器内,降温组件将固化容器的温度降至气体能够固化的温度,甚至更低的温度,进入固定容器内的气体直接形成固体,或者先形成液体再凝固成固体,被收集在固化容器内,这样经过固化容器后,只有很少量的没有被固化的气体才经过第二管路5被抽入到抽真空装置3内,大幅度地减少进入抽真空装置3内的气体,气体形成液体的量也很少,降低抽真空装置3内润滑油的环境被破坏的概率,从而使得抽真空装置2内的电机能够正常的运转,降低电机更换或维修的成本,延长电机的使用寿命。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上述的固化容器包括顶部具有第一开口的第一筒体21,和密封设置在第一开口处的盖体22;第一管路4的出气端和第二管路5的进气端均密封穿过盖体22而伸入第一筒体21内。

此实施方式中,将固化容器设计成分体结构,待第一筒体21内收集到固体的量达到预设量时,需要将第一筒体21内的固体取走,此时只需将盖体22打开,直接取走第一筒体21即可,使得人工清理更为方便。同时还可以用相同的筒体直接替换所取走的第一筒体21,便于干燥过程的连续性。

优选地,在第一筒体21内,第一管路4的出气端位于第二管路5的进气端的下方,使得第一筒体21内的气体形成长进短出的方式,防止进入第一筒体21内的气体未经固化就直接经第二管路5排至抽真空装置3内。

进一步优选地,如图1所述,第一管路4的出气端伸入第一筒体21内的长度,大于第二管路5的进气端伸入第一筒体21的长度。更佳地,沿水平方向第二管路5的进气端与第一管路4的出气端呈错开布置。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固化容器还包括具有第二开口的第二筒体25,第一筒体21从第二开口嵌入第二筒体25内,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朝向相同,第二筒体25的内壁面与第一筒体21的外壁面之间形成预留间隙,预留间隙用于放置凝固点低于水的凝固点的缓冲溶液。

此实施方式中,第一筒体21与第二筒体25之间的预留间隙内放置缓冲溶液,由于缓冲溶液的凝固点低于水的凝固点,当第一筒体21内的气体形成冰或者水凝固成冰时,缓冲溶液不会凝固成固体,仍为液态,使得第一筒体21与第二筒体25之间仍处于分离状态,在需要取出第一筒体21内收集的固体时,只需打开盖体22,将第一筒体21整体从第二筒体25的内腔中取出,再取出第一筒体21内的固体即可,防止第一筒体21与第二筒体25出现冻结现象,无法及时将第一筒体21从第二筒体25内取出。另外,气体固化形成的固体,不仅限于冰,在试样干燥过程中,进入第一筒体21内的气体有可能带有一定成分的试样,此部分的气体固化温度可能会变的更低,此时需要在预留间隙内加入凝固点更低的缓冲溶液,来保证第一筒体21与第二筒体25处于分离的状态。对于固体为冰时,缓冲溶液优选为酒精。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固化容器还包括顶部具有第三开口的空心外壳23,第二筒体25经第三开口嵌入空心外壳23内;第二筒体25的外壁面与空心外壳23的内壁面之间形成安装空间,降温组件安装在此安装空间内,使得固化容器的结构紧凑,所占用的空间小。

作为降温组件的优选,如图1所示,降温组件包括缠绕在第二筒体25的外表面上的冷凝管241,与冷凝管241的两端分别连接的冷凝器245和蒸发器243,设置在冷凝器245和蒸发器243之间的压缩机242,以及设置在蒸发器243上的风机244,空心外壳23的壁面上开设供风机244与外界连通的若干个通风孔。

此结构的降温组件,在对第二筒体25和第一筒体21降温时,需要在冷凝管241内设置冷凝剂,冷凝剂在压缩机242作用下形成高温高压的液态冷凝剂,液态的冷凝剂在冷凝器245中形成低温的液态冷凝剂,所释放的热量传递给空心外壳23与第二筒体25之间的空间内,再经风口排出;低温的冷凝剂进入缠绕在第二筒体25外壁面上的冷凝管241内,低温的冷凝剂借助冷凝管241,不断地降低第二筒体25的温度,进而降低第一筒体21的温度,换热后的冷凝剂进入蒸发器243内,形成气态的冷凝剂,之后气态的冷凝剂再进入压缩机242内,开始循环的冷凝过程。在蒸发器243内,液态的冷凝剂形成气态的冷凝剂时,所需要的热量由风机244从外界抽入到蒸发器243内的空气提供,换热后的空气再经风机244的排出。

作为变形,上述的降温组件还可以为现有技术中其他的冷凝或降温装置,只需设置在第二筒体25外壁四周,对第二筒体25和第一筒体21的温度降低至低温,能够将进入第一筒体21内的气体固化,但不能低于第一筒体21与第二筒体25之间的预留间隙内的缓冲溶液的凝固点。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冷凝管241外壁面上包裹保温层,冷凝管241与外界隔开,使得冷凝管241能够长时间地保持低温,来对第二筒体25和第一筒体21进行降温。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第一筒体21的第一开口具有向外延伸的第一周向外沿211,第二筒体25的第二开口处具有向外延伸的第二周向外沿251;第二周向外沿251搭接并固定在空心外壳23的顶部表面上,第一周向外沿211搭接在第二周向外沿251上。

进一步优选地,第一周向外沿211的顶部开设第一环形凹槽,盖体22的底部表面具有与第一环形凹槽相对的第二环形凹槽,第二环形凹槽与第一环形凹槽形成安装密封件的空间,例如O型密封圈卡接在此空间内,使得盖体22与第一筒体21进行密封连接;或者现有技术中的其他密封连接方式均可。

更佳优选地,第二周向外沿251的边缘处还突出成型有环形凸起,环形凸起的内壁面与第一周向外沿211的外壁面之间形成间隙。作为变形,可以不设置环形凸起。

进一步优选地,在第一筒体21顶部的侧壁上设置把手,当从第二筒体25中取出第一筒体21时,人手有一个着力点,便于取出第一筒体21。

作为固化容器的变形,上述结构的固化容器,还可以不设置第二筒体25,只设置第一筒体21,降温组件设置在第一筒体21与空心外壳23之间的空间内;或者还可以不设置空心外壳23,只设置第一筒体21,降温组件绕设在第一筒体21的外壁四周,起到降温作用即可。

另外,上述的固化容器的外形可以不是筒状,可以为现有技术中其他形状的盒体,或容器,具体形状不做限定,并且具有密封的内腔,便于在固化容器内形成所需的负压环境。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上述的真空干燥系统还包括节流装置,节流装置设置在第二管路5上,并位于固化容器的外部,节流装置用于控制第一筒体21内部与外界连通或截断。在干燥试样过程中,若第一筒体21内的收集的固体需要及时取走,就需要打开盖体22,但由于第一筒体21的内腔处于负压状态,人无法正常打开盖体22,通过打开此节流装置,使得第一筒体21的内腔与外界连通,形成常压环境,从而人很容易将盖体22从第一筒体21上取下,取出第一筒体21并将第一筒体21内的固体取走,之后再将空的第一筒体21安装在第二筒体25内,此时再关闭节流装置,在抽真空装置3的作用下,第一筒体21的内腔又逐渐地恢复到之前的负压状态,继续后续的干燥过程。

作为节流装置的优选,如图1所示,节流装置包括第三管路6、三通管接头7和两个阀门8,第三管路6具有两个开口端部;三通管接头7的一端连接在第二管路5上,另外两端分别可拆卸地密封插接在第三管路6的两个开口端部内;两个阀门8分别设置在三通管接头7的远离第二管路5的两端上。

此实施方式中,在需要将第一筒体21的内腔与外界连通时,只需将第三管路6的一开口端部从三通管接头7上拔下来,打开一个阀门8或者两个阀门8,第一筒体21的内腔就能够与外界的连通;在需要将第一筒体21的内腔与外界截断时,只需关闭之前打开的阀门8,将第三管路6之前拔下来的一开口端部再插接在三通接头对应的一端上。另外,在第一筒体21的内部处于负压环境时,两个阀门8都处于关闭状态,防止第一筒体21内的气体流入到第三管路6上,经第三管路6的两开口端部与三通管接头7存在的间隙排至外界,难以在第一筒体21内形成所需负压环境。

作为节流装置的变形,还可以为现有技术中的阀门,但是此类阀门必须能够实现高压密封的性能。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一管路4或第二管路5包括主管路,和设置在主管路一端上的L型刚性管,L型刚性管的竖直部伸入第一筒体21内,水平部位于第一筒体21外。设置的L型刚性管,便于将第一管路4的出气端或第二管路5的进气端穿设在盖体22上,能够承受更大的外界作用力。

作为优选,上述的抽真空装置3为真空泵,或者现有技术中采用电机驱动的其他抽真空装置均可。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真空干燥系统,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干燥箱1为两个,还包括两个支管;两个支管的一端分别安装在两个干燥箱1的出气口上,两个支管的另一端均连接于第一管路4,并与第一管路4连通。

此实施方式,将两个干燥箱1的出气口排出的气体经过各自对应的支管都汇总在第一管路4中,再经固化容器和第二管路5,之后到抽真空装置3内,使得两个干燥箱1只需一个抽真空装置3驱动,无需给每个干燥箱1单独设置一个抽真空装置3,减少真空装置的设置个数,并且可以将干燥箱1设置在室内,抽真空装置3设置在室外。

作为变形,上述干燥箱1的个数还可以为三个、四个、五个、六个等等,对应地,支管的个数也为三个、四个、五个、六个等等;多个支管均与第一管路4连通,只需设置一个抽真空装置3即可,从而使得整个真空干燥系统的结构紧凑,所占用的面积小;并且可以将若干个干燥箱1放置在室内,一个抽真空装置3放置在室外,即使抽真空装置3内有液体流出来,也不会排至室内。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上述实施例1或实施例2中记载的任一真空干燥系统在分子生物学产品干燥中的应用。

将实施例1或实施例2中的真空干燥系统应用于分子生物学产品干燥中,使得分子生物需产品干燥过程中形成的气体先进入固化容器内,大部分的气体形成固体被收集在固化容器内,只有少量的气体未被固化,而经第二管路5进入到抽真空装置3内,再排向外界,使得抽真空装置3的电机不容易被损坏,降低电机更换或维修的成本,延长电机的使用寿命。另外,分子生物学产品干燥形成的气体中含有部分的有机物质,此有机物质经过固化被收集在固化容器内,只要少量才排向外界空气,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上述的分子生物学产品主要包括有质粒、引物、RNA、DNA、抗体、糖蛋白或核蛋白,或者现有技术中的其他分子生物学产品。

为了更好地理解,实施例1或实施例2中的真空干燥系统在分子生物学产品干燥中的应用,现以合成引物的干燥来举例,待干燥的合成引物为溶液状态,其含有的水分主要来源于纯化过程中最终的洗脱液,洗脱液通常为实验室净化器制备的一级水,也可以是其他分子生物学实验所用到的洗脱液。真空干燥系统中的干燥箱1、固化容器、降温组件设置在室内,抽真空装置3设置在室外。

具体干燥过程包括如下步骤:

将经纯化后收集的合成引物收集于EP管中,EP管中的合成引物溶液体积不超过150μL;

将装有合成引物的EP管放置在EP管架上,再将EP管架放置在干燥箱内的存放区上,将干燥温度设定为50-60℃,干燥时间设置为2-3小时;

开启抽真空装置3和降温组件,对干燥箱1内不断地抽真空,形成所需负压环境,直到合成引物干燥完全,干燥后的产物为透明薄膜状,可直接作为终产品发送给客户使用。

此干燥过程中,由于干燥箱1、固化容器、降温组件处于室内,抽真空装置3处于室外,将引物干燥后的气体大部分收集在固化容器内,只有少量气体经抽真空装置排向外界,使得室内空气中不会残留有机物,同时还可以在室内设置多个并列设置的干燥箱,干燥后的气体都汇总到固化容器内,提高合成引物的干燥效率。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