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贯流空调室内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文档序号:13108247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贯流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现在的空调室内机产品款式多样,而其中内部结构主要采用单个风道、单个贯流风轮进行送风结构。这种结构因为只有一个风道,并且出风口位于圆筒柜机面板中间部位,这样出风方式风量集中在面板正前方,两侧送风风量小,即使利用导风条也不能有效增加送风角度从而导致送风角度小。现有的空调室内机在日常不使用的状态时,室内环境中的灰尘会从进风口进入到壳体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双贯流空调室内机,实现环抱送风,且能避免在不使用时灰尘从进风口进入到壳体内。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双贯流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对称设置的两个贯流风道,两个所述贯流风道内均设有沿所述贯流风道方向设置的贯流风机,所述壳体的两侧上均设有与所述贯流风道连通的出风口,所述壳体的前侧设有与两个所述贯流风道均连通的进风口,所述进风口处设有用于打开和关闭所述进风口的进风面板,所述壳体内的上部设有第一驱动机构,所述壳体内的下部设有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与所述进风面板的上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与所述进风面板的下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和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带动所述进风面板远离或靠近所述进风口。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双贯流空调室内机,在壳体的两侧均设置出风口,实现环抱送风,提高了舒适性;在进风口设置进风面板,当调室内机关闭时,避免灰尘进入到壳体内;采用第一驱动机构和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带动所述进风面板远离或靠近所述进风口,进风面板关闭进风口时,防止外部灰尘杂物等进入壳体内部;当空调器开机时,进风面板相对壳体向前打开,室内空气经进风面板与壳体之间的空隙流向进风口,并最终被贯流风机吸入壳体内部。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进一步,还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与第一连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进风面板的上部铰接,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与第二连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进风面板的下部铰接,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带动所述第一连杆以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连接的一端为中心转动,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带动所述第二连杆以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连接的一端为中心转动,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的转动带动所述进风面板远离或靠近所述进风口。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第一驱动机构带动第一连杆转动,第二驱动机构带动第二连杆转动,从而带动进风面板远离或靠近所述进风口,并且实现进风面板的倾斜开启。进一步,所述进风面板打开所述进风口时,所述进风面板的上部与所述壳体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进风面板下部与所述壳体之间的距离。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进风面板打开进风口时,进风面板的上部与壳体之间的距离大于进风面板下部与壳体之间的距离,进风面板倾斜打开,减少进风面板打开后占的空间。进一步,所述进风面板打开所述进风口时,所述进风面板的上部与所述壳体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进风面板下部与所述壳体之间的距离。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进风面板打开进风口时,进风面板的上部与壳体之间的距离小于进风面板下部与壳体之间的距离,进风面板倾斜打开,减少进风面板打开后占的空间。进一步,所述进风口内设有覆盖整个所述进风口的换热器部件,所述进风面板关闭时,所述进风面板朝向所述壳体内部的一面与所述换热器部件朝向出风口的一面间隔设置,所述换热器部件呈板状或有管状结构组成的板状结构。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在进风口处设置换热器部件,实现对进风温度的调节。进一步,所述进风口内设有进风格栅。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进风格栅的设置可以避免较大的杂质进入到壳体内。进一步,所述出风口为狭长矩形或狭长圆角矩形。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出风口为狭长矩形或狭长圆角矩形,狭长矩形或狭长圆角矩形与贯流风机的长度与位置相对应,能集中出风,保证出风的强度。进一步,所述出风口处设有用于控制出风方向的导风摆叶机构。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在出风口处设置用于控制出风方向的导风摆叶机构,能根据需要调节出风的方向。进一步,所述出风口处设有控制出风方向的导风板。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在出风口处设置控制出风方向的导风板,能根据需要调节出风的角度。进一步,两个所述贯流风道之间设有导流板。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导流板的设置能对进风进行导向,减少壳体内的风能的损耗。进一步,所述导流板与所述可拆卸固定在所述壳体内。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导流板与可拆卸固定在壳体内,优选的,导流板与壳体通过卡扣固定连接,方便导流板的暗转和拆卸,也方便了壳体内部件的组装。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附图中出气口处的导风板打开;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附图中未画出进风面板;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的内部结构侧视图,附图中进风面板打开所述进风口,所述进风面板的上部与所述壳体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进风面板下部与所述壳体之间的距离;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的内部结构侧视图,附图中进风面板打开所述进风口,所述进风面板的上部与所述壳体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进风面板下部与所述壳体之间的距离;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俯视图,附图中进风面板关闭;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装配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壳体,2、贯流风道,3、贯流风机,4、出风口,5、进风口,6、进风面板,7、第一驱动机构,8、第二驱动机构,9、第一连杆,10、第二连杆,11、进风格栅,12、换热器部件,13、导风摆叶机构,14、导风板,15、导流板,16、风道盖板,17、底盘。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内设有对称设置的两个贯流风道2,两个所述贯流风道2内均设有沿所述贯流风道2方向设置的贯流风机3,所述壳体1的两侧上均设有与所述贯流风道2连通的出风口4,优选的,所述出风口4为狭长矩形或狭长圆角矩形,狭长矩形或狭长圆角矩形与贯流风机3的长度与位置相对应,能集中出风,保证出风的强度。所述壳体1的前侧设有与两个所述贯流风道2均连通的进风口5,所述进风口5处设有用于打开和关闭所述进风口5的进风面板6,所述壳体1内的上部设有第一驱动机构7,所述壳体1内的下部设有第二驱动机构8,所述第一驱动机构7的输出端与第一连杆9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杆9的另一端与所述进风面板6的上部铰接,所述第二驱动机构8的输出端与第二连杆10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杆10的另一端与所述进风面板6的下部铰接,所述第一驱动机构7带动所述第一连杆9以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7连接的一端为中心转动,所述第二驱动机构8带动所述第二连杆10以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8连接的一端为中心转动,所述第一连杆9和所述第二连杆10的转动带动所述进风面板6远离或靠近所述进风口。所述进风口5内设有覆盖整个所述进风口5的换热器部件12,所述进风面板6关闭时,所述进风面板6朝向所述壳体1内部的一面与所述换热器部件12朝向出风口4的一面间隔设置,实现对进风温度的调节。所述进风口5内设有进风格栅11,可以避免较大的杂质进入到壳体1内。所述出风口4处设有用于控制出风方向的导风摆叶机构13和导风板14,在本实施例中,导风摆叶机构13为调节竖直出风方向的摆叶机构,导风板14用于调节水平出风方向。在两个所述贯流风道2之间设有导流板15,能对进风进行导向,减少壳体1内的风能的损耗。所述导流板15与所述可拆卸固定在所述壳体1内,优选的,导流板15与壳体1通过卡扣固定连接,方便导流板15的暗转和拆卸,也方便了壳体1内部件的组装。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进风面板6打开所述进风口5时,所述进风面板6的上部与所述壳体1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进风面板6下部与所述壳体1之间的距离,进风面板6倾斜打开,减少进风面板6打开后占的空间。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进风面板6打开所述进风口5时,所述进风面板6的上部与所述壳体1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进风面板6下部与所述壳体1之间的距离,进风面板6打开进风口5时,进风面板6的上部与壳体1之间的距离小于进风面板6下部与壳体1之间的距离,进风面板6倾斜打开,减少进风面板6打开后占的空间。如图7所示,所述贯流风机3通过风道盖板16和底盘17固定在所述壳体1内,风道盖板16和底盘17之间形成容置贯流风机3的贯流风道2,方便贯流风机3的安装。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竖直”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