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开门茶叶烘干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84665阅读:421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开门茶叶烘干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烘干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双开门茶叶烘干机。



背景技术:

茶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一种文化,茶叶指的是茶树的叶子和芽,它起源于中国。茶叶按照制作工艺可分为绿茶、黄茶、乌龙茶、红茶、黑茶和白茶,而茶叶加工指的是将茶树新鲜的叶子经过各道加工工序,制成各种半成品茶或成品茶的过程。越来越多人将喝茶当成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了,因为茶叶含有丰富的钾、钙、镁等11种矿物质,属于碱性食品,可帮助体液维持碱性,保持健康。在制作茶叶的工序中,烘干是尤为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带走茶叶中的水分还能够提高茶叶的品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茶叶烘干机设备已经广泛应用于茶叶制造业中。目前国内外市场上常规的茶叶烘干设备我国都可以自主制造,这就意味着我国茶叶烘干设备一度依靠国外进口的局面已结束。在我国科技人员共同协作下,茶叶烘干机在不断的发展,销售量也在逐渐增长,市场竞争力也越来越大,而想要在这个市场上立足,就必须要摆脱以往茶叶烘干机存在的烘干量小,加热速度慢,加热不均匀,不能随时调速等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开门茶叶烘干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开门茶叶烘干机,包括排气口、烘干架和控制主板,所述排气口的右侧设置有控制按钮,所述控制按钮的下方安装有安全把手,所述控制按钮的右侧位置固定有温度显示屏,所述温度显示屏的外侧连接有安全门,所述安全门的下方设置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的下端安装有底板座,所述进气口的外侧固定有机体,所述机体的右侧安装有电源接头,所述机体的内部连接有加热管,且加热管的上方设置有风扇,所述烘干架的上端固定有风扇,所述烘干架下端安装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的右侧位置固定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上方设置有调速器,所述控制主板的下方安装有调速器。

优选的,所述进气口设置有2个,且内部均安装有过滤网。

优选的,所述安全门上固定有观察门,且观察门为钢化玻璃材质。

优选的,所述风扇的外侧安装有防尘罩。

优选的,所述烘干架的个数为12,且内部均设置有3层铁丝网。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双开门茶叶烘干机,烘干容量大,烘干架为3层铁丝网,将茶叶牢牢固定,不会受风扇的干扰,可随时进行烘干速度的调节,分布在两侧的加热管,加热均匀,加热速度快,进气口设有过滤网,不会带来污染,大功率驱动电机,烘干速度快,操作简便,稳定性强,工作时不会产生噪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外部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内部示意图。

图中:1、排气口,2、控制按钮,3、安全把手,4、进气口,5、底板座,6、温度显示屏,7、安全门,8、机体,9、电源接头,10、风扇,11、加热管,12、烘干架,13、温度传感器,14、控制主板,15、调速器,16、驱动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双开门茶叶烘干机,包括排气口1、烘干架12和控制主板14,排气口1的右侧设置有控制按钮2,控制按钮2的下方安装有安全把手3,控制按钮2的右侧位置固定有温度显示屏6,温度显示屏6的外侧连接有安全门7,安全门7上固定有观察门,且观察门为钢化玻璃材质,安全门7的下方设置有进气口4,进气口4设置有2个,且内部均安装有过滤网,进气口4的下端安装有底板座5,进气口4的外侧固定有机体8,机体8的右侧安装有电源接头9,机体8的内部连接有加热管11,且加热管11的上方设置有风扇10,风扇10的外侧安装有防尘罩,烘干架12的上端固定有风扇10,干架12的个数为12,且内部均设置有3层铁丝网,烘干架12下端安装有温度传感器13,温度传感器13的右侧位置固定有驱动电机16,驱动电机16的上方设置有调速器15,控制主板14的下方安装有调速器15。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双开门茶叶烘干机时,整体结构的工作原理比较容易理解,首先接通电源接头9,操作安全把手3打开安全门7,将茶叶放置在烘干架12上,关闭安全门7,此时打开电源开关键,操作控制按钮2,驱动电机16开始正常运作,加热管11进行对茶叶的加热,同时风扇10高速旋转,带走蒸发的水蒸气,从排气口1排出,温度传感器13将温度变化传递至温度显示屏6上,烘干一段时间后,达到要求时,关闭电源,烘干结束。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