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路式热管以及具有回路式热管的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50235阅读:486来源:国知局
回路式热管以及具有回路式热管的电子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散热装置,特别是关于一种回路式热管以及具有回路式热管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电脑及各式电子产品的快速发展及其所带来的便利性,已让现代人养成长时间使用的习惯,但电脑及各式电子产品在被长时间操作的过程中,其产生的热量无法相应及时散出的缺点,亦伴随而来。

以一般的现有回路式热管而言,如图1所示,现有回路式热管9具有一蒸发器90以及一管体91,管体91的两端会分别连接于蒸发器90的一流入口90a以及一流出口90b,以使蒸发器90以及管体91共同形成一连通的回路,传热介质位于该连通的回路内作为流动物质。在结构上,管体91与蒸发器90的连接为管体91仅连接至蒸发器90的流入口90a,而未再伸入蒸发器90内。

一发热源92贴置于蒸发器90上,以将发热源92的热传至蒸发器90进行散热。但一般来说,发热源92仅附着于蒸发器90的外表面的一小部分接触区域90c,而该小部分接触区域90c也必然是蒸发器90上温度最高的区域。但是,在现有回路式热管9中,传热介质在流动进入流入口90a时,并不会直接接触到最高温的该小部分接触区域90c,而是先接触到位于蒸发器90边缘且温度较低的区域。因此很明显地,现有回路式热管的散热效率仍未臻最佳,效果有限。因此,现有回路式热管仍需要改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散热效率的回路式热管以及具有回路式热管的电子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回路式热管,配置于一电子装置内,用以对该电子装置的一电子元件散热,该回路式热管包括蒸发器以及管体,该蒸发器包括一气体流出口、一液体流入口以及一接触受热区,该接触受热区位于该蒸发器的一外表面,而该蒸发器的该接触受热区用以与该电子元件接触,适以将该电子元件的废热传至该蒸发器;该管体与该蒸发器共同形成一封闭回路,该管体包括一外管以及一内管,该外管具有第一开口端部以及第二开口端部,该第一开口端部连接于该气体流出口,该第二开口端部连接于该液体流入口,该内管延伸自该第二开口端部,并与该第二开口端部流体连通,且该内管位于该蒸发器内;其中,该接触受热区垂直朝该蒸发器内投射而界定有一投影区域,且该内管的一末端开口位于该投影区域。

较佳地,该蒸发器的该接触受热区具有一法线方向,该接触受热区沿该法线方向投射而界定出该投影区域。

较佳地,该内管具有一前端开口以及该末端开口,该前端开口连接于该第二开口端部,该末端开口为一自由端,其中,该内管的管径由该前端开口朝该末端开口方向渐缩。

较佳地,该回路式热管还包括冷凝器,该冷凝器连接设置于该外管。

较佳地,该接触受热区还包括一毛细结构面,该毛细结构面垂直朝该蒸发器内投射而界定有一毛细结构投影区域,且该内管的该末端开口位于该毛细结构投影区域。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具有回路式热管的电子装置,包括电子元件、蒸发器以及管体,该蒸发器包括一气体流出口以及一液体流入口,该电子元件接触于该蒸发器的一外表面,适以将该电子元件的废热传至该蒸发器;该管体与该蒸发器共同形成一封闭回路,该管体包括一外管以及一内管,该外管具有第一开口端部以及第二开口端部,该第一开口端部连接于该气体流出口,该第二开口端部连接于该液体流入口,该内管延伸自该第二开口端部,并与该第二开口端部流体连通,且该内管位于该蒸发器内;其中,该电子元件与该蒸发器相互接触而界定出一接触受热区,该接触受热区朝该蒸发器内投影出一投影区域,且该内管的一末端开口落于该投影区域之内。

较佳地,该蒸发器的该接触受热区具有一法线方向,该接触受热区沿该法线方向投射而界定形成该投影区域。

较佳地,该内管具有一前端开口以及该末端开口,该前端开口连接于该第二开口端部,该末端开口为一自由端,其中,该内管的管径由该前端开口朝该末端开口方向渐缩。

较佳地,该电子装置还包括冷凝器,该冷凝器连接设置于该外管。

较佳地,该接触受热区还包括一毛细结构面,该毛细结构面垂直朝该蒸发器内投射而界定有一毛细结构投影区域,且该内管的该末端开口位于该毛细结构投影区域。

本实用新型回路式热管的管体延伸进入至蒸发器内,且直接位于接触受热区之下(即温度最高处),使流动于回路式热管内的传热介质在进入蒸发器时,就会直接接触到最高温区域而执行热交换迅速带走热能,从而能提高散热效率,达到良好散热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回路式热管的一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有回路式热管的电子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有回路式热管的电子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具有回路式热管的电子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具有回路式热管的电子装置的第三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有回路式热管的电子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有回路式热管的电子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并请合并参阅图2以及图3。本实用新型回路式热管1设置于一电子装置5之内,回路式热管1包括一蒸发器10以及一管体11。蒸发器10包括一气体流出口10a、一液体流入口10b以及一接触受热区10c。管体11包括一外管111以及一内管112,外管111具有一第一开口端部111a以及一第二开口端部111b。其中,第一开口端部111a连接于气体流出口10a,第二开口端部111b连接于液体流入口10b,藉此,蒸发器10与管体11流体连通,而共同形成一封闭回路。封闭回路内有一传热介质8流动,以作为协助热能转移的媒介物,传热介质8可以是水或冷媒,于此不做限制。

于此先说明本实用新型主要的散热原理是,液态的传热介质8流动至蒸发器10时会吸收来自电子元件50的废热,待传热介质8吸收足够的热能后即会产生相变化而从液态转换成气态,已呈气态的传热介质8会流出蒸发器10,藉此以协助热能转移。其中,本实用新型回路式热管1的封闭回路界定有一蒸气流出方向F1以及一液体流入方向F2,蒸气流出方向F1为传热介质8离开蒸发器10的方向流动。呈气态的传热介质8与其它较低温之处接触而散出热能后,即会产生相变化而从气态转换成液态,其后,呈液态的传热介质8沿液体流入方向F2而流入蒸发器10,从而形成一循环回路。

电子元件50可以为直接接触安装设置于蒸发器10上,或是电子元件50藉由一导热件(图未示)间接安装设置于蒸发器10上,皆属可行的设置。而不论是直接接触安装设置或是间接安装设置,蒸发器10的接触受热区10c即包括与电子元件50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的区域。一般而言,直接接触是指,蒸发器10的接触受热区10c位于该蒸发器的一外表面,且电子元件50直接设置于接触受热区10c,使来自电子元件50的热会直接经接触受热区10c导入至蒸发器10,故接触受热区10c属于蒸发器10温度最高的区域。至于间接接触是指,电子元件50再透过一高导热系数材料制成的物件作为传热媒介,而该高导热系数材料制成的物件接触设置于接触受热区10c,使来自电子元件50的热可间接经该高导热系数材料制成的物件传至接触受热区10c导入至蒸发器10。

再者,管体11的内管112延伸自第二开口端部111b,而位于蒸发器10内。详细来说,内管112具有一末端开口112a以及一前端开口112b,末端开口112a为一自由端,前端开口112b延伸自第二开口端部111b,因此,内管112与外管111流体连通。于本实施例中,电子元件50设置于蒸发器10的接触受热区10c上,且电子元件50完全叠设于蒸发器10的接触受热区10c上。若以接触受热区10c朝蒸发器10内的方向垂直投射,则界定出一投影区域P,而本实用新型的内管112的末端开口112a位于投影区域P。藉此设置,流动于回路式热管1内的传热介质8在流入蒸发器10内时,传热介质8从内管112流入蒸发器10内的位置即为蒸发器10温度最高之处,以便传热介质8于蒸发器10内温度最高之处执行热交换迅速带走热能。如此一来,电子元件50的废热在传至蒸发器10后,再藉由回路式热管1对蒸发器10有效率地迅速执行降温,并将热向外传递逸散。

于此需特别说明的是,投影区域P可视为接触受热区10c的一覆盖区域。若进一步对投影区域P做定义,则投影区域P为蒸发器10的接触受热区10c沿其平面的法线方向朝蒸发器10内投射以界定出投影区域P。于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内管112的末端开口112a位于投影区域P,也就是位于电子元件50的正下方。

除此之外,管体11的一内侧管壁上形成有多个毛细结构(图未示),以使传热介质8可藉由该些毛细结构因应毛细现象的原理以提高流动效率。再者,管体11更连接有一冷凝器15,冷凝器15连接设置于外管111,以执行降温之效。

请再参阅图4,图4为本实用新型具有回路式热管的电子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第二实施例的回路式热管2大致相似于第一实施例的回路式热管1,其包括蒸发器20以及一管体21,且管体21具有延伸进入至蒸发器20的内管212。而第二实施例的回路式热管2异于第一实施例的回路式热管1之处在于,内管212的管径由前端开口212b朝末端开口212a方向渐缩,以藉此结构形状增加传热介质流动的速度,进而提高散热效率。于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内管212的末端开口212a位于投影区域P,也就是位于电子元件50的正下方。

请再参阅图5,图5为本实用新型具有回路式热管的电子装置的第三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第三实施例的回路式热管3大致相似于第一实施例的回路式热管1,其包括蒸发器30以及一管体31,且管体31具有延伸进入至蒸发器30的内管312。而第三实施例的回路式热管3异于第一实施例的回路式热管1之处在于,蒸发器30包括一接触受热区30c,接触受热区30c更包括一毛细结构面30d,毛细结构面30d形成于蒸发器30的一内表面。于第三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内管312的末端开口312a位于毛细结构投影区域W,也就是不位于电子元件50的正下方。于本实施例中,毛细结构投影区域W仍位于接触受热区30c所投影形成的投影区域P内。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回路式热管的管体延伸进入至蒸发器内,且直接位于接触受热区之下,使传热介质在进入蒸发器时,就会直接接触到最高温区域,而能达到良好散热效益。

上述实施例仅为示例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以及阐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畴。任何本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及精神的情况下,可轻易完成的改变或均等性的安排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主张的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权利保护范围应如其权利要求范围所列。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