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44795阅读:338来源:国知局
一种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热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一般U型的加热装置在初始加热时,水管出水端处的水温较低,无法保证出水后的温度均衡。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出水温度稳定的加热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加热装置,包括发热管和水管,水管两端分别设置有进水端和出水端,发热管和水管之间还设置有热管,热管包括蒸发段、传送段和冷凝段,传送段位于蒸发段和冷凝段之间,冷凝段位于出水端一侧。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发热管和水管均为U型管,蒸发段位于发热管和水管之间的U型弯曲部位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发热管与水管之间设置有传递发热管热量的导热筋,热管紧贴导热筋。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发热管、水管和热管之间通过焊接贴合在一起。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热管包括管壳和设置在管壳内的真空腔,管壳和真空腔之间设置有吸液层,真空腔内装有可汽化的工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导热筋上设置有卡槽,热管通过卡槽镶嵌在发热管和水管之间。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卡槽的外边缘还设置有用于固定热管的第一卡环和第二卡环。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导热筋上设置有固定热管的定位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此加热装置通过热管的设置,使热管的冷凝段设置在水管的出水端一侧,这样出水端一侧的水体利用热管的冷凝段的热量进一步加热,使出水端流出的水体温度更加均衡,该加热装置结构简单、出水温度稳定。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加热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加热装置的俯视图;

图3是去除热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热管的分段结构示意图;

图5是热管的内部结构剖面图;

图6是A-A截面处的第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7是A-A截面处的第二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8是A-A截面处的第三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9是A-A截面处的第四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10是A-A截面处的第五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11是A-A截面处的第六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12是A-A截面处的第七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13是A-A截面处的第八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14是A-A截面处的第九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15是A-A截面处的第十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16是A-A截面处的第十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17是A-A截面处的第十二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18是A-A截面处的第十三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18,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加热装置,包括发热管1和水管2,水管2两端分别设置有进水端21和出水端22,发热管1和水管2之间还设置有热管3,热管3包括蒸发段311、传送段312和冷凝段313,传送段312位于蒸发段311和冷凝段313之间,冷凝段313位于出水端22一侧。

通过热管3的设置,使热管3的冷凝段313设置在水管2的出水端22一侧,这样出水端22一侧的水体利用热管3的冷凝段313的热量进一步加热,使出水端22流出的水体温度更加均衡,该加热装置结构简单、出水温度稳定。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发热管1和水管2均为U型管,蒸发段311位于发热管1和水管2之间的U型弯曲部23位置。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发热管1与水管2之间设置有传递发热管1热量的导热筋11,热管3紧贴导热筋11。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发热管1、水管2和热管3之间通过焊接贴合在一起。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热管3包括管壳31和设置在管壳31内的真空腔33,管壳31为扁平状空管或中空的圆柱铜管,管壳31和真空腔33之间设置有吸液层32,真空腔33内装有可汽化的工质,吸液层32内还设置有抽吸冷凝段313内液态的工质到蒸发段311内的毛细泵。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导热筋11上设置有卡槽12,热管3通过卡槽12镶嵌在发热管1和水管2之间。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卡槽12的外边缘还设置有用于固定热管3的第一卡环13和第二卡环24。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导热筋11上设置有固定热管3的定位孔111。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发热管1和水管2均为U型管,蒸发段311位于发热管1和水管2之间的U型弯曲部23位置,发热管1的外壁与水管2的外壁通过导热筋11连接在一起,热管3设置在发热管1和水管2之间,水管2设置在发热管1的内侧,当然水管2也可以设置在发热管1的外侧或下方。热管3的作用是将发热管1的热量传递给水管2,发热管1通过导热筋11给水管2传递热量是另一种传热方式,作为优选,热管3的管壁与水管2的管壁间距为0.3-0.6mm,热管3包括管壳31、吸液层32和真空腔33,真空腔33为保持一定真空度的空腔,真空腔33内装有能够汽化的工质,进一步的,工质为水,该加热的过程是这样的:发热管1产生热量,使热管3的蒸发段311内的工质吸收热量沸腾后汽化,汽化后的工质经过传送段312进入到冷凝段313,在冷凝段313内液化放热,进而将热量传递给冷凝段313,因冷凝段位于出水端22的一侧,这样就实现了对出水端22的水体的加热,进而实现了出水端22流出的水体温度均衡稳定,冷凝段313内的液体在设置于热管3内的吸液层32中毛细泵的抽吸作用下重新返回到蒸发段311,进而实现循环加热。热管3可通过卡槽12固定,也可以通过导热筋11上设置的定位孔111进行固定,卡槽12由发热管1的外壁,水管2的外壁和导热筋11间形成。吸液层32具有毛细结构,可以是多孔物质、金属丝网、多孔金属等形式,也可以是管壳31的内壁表面拉出的槽道结构,吸液层32紧贴或挤压在管壳内壁上,利用工质的液体表面张力使其从冷凝段313回流到蒸发段311。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2的加热装置的俯视图,A-A截面为U型弯曲部23的横截面,该U型弯曲部23的内部构造可有多种不同设置方式,各不同的设置方式在图6~图18示出,共13种不同的实施例,分别说明如下:

图6为第一种实施例,水管2设置在发热管1的内侧,圆管状的热管3镶嵌在导热筋11内侧的卡槽12内;

图7为第二种实施例,水管2设置在发热管1的内侧,圆管状的热管3镶嵌在导热筋11外侧的卡槽12内;

图8为第三种实施例,水管2设置在发热管1的外侧,圆管状的热管3镶嵌在导热筋11内侧的卡槽12内;

图9为第四种实施例,水管2设置在发热管1的外侧,圆管状的热管3镶嵌在导热筋11外侧的卡槽12内;

图10为第五种实施例,水管2设置在发热管1的下方,圆管状的热管3镶嵌在导热筋11内侧的卡槽12内;

图11为第六种实施例,水管2设置在发热管1的下方,圆管状的热管3镶嵌在导热筋11外侧的卡槽12内;

图12为第七种实施例,水管2设置在发热管1的下方,扁平状的热管3镶嵌在导热筋11内侧的卡槽12内;

图13为第八种实施例,水管2设置在发热管1的下方,扁平状的热管3镶嵌在导热筋11外侧的卡槽12内;

图14为第九种实施例,水管2设置在发热管1的下方,圆管状的热管3镶嵌在导热筋11内侧的卡槽12内;

图15为第十种实施例,水管2设置在发热管1的下方,圆管状的热管3镶嵌在导热筋11外侧的卡槽12内;

图16为第十一种实施例,水管2设置在发热管1的下方,圆管状的热管3镶嵌在导热筋11内侧的卡槽12内,导热筋11与热管3之间形成有空腔14;

图17为第十二种实施例,水管2设置在发热管1的下方,圆管状的热管3镶嵌在导热筋11外侧的卡槽12内,导热筋11与热管3之间形成有空腔14;

图18为第十三种实施例,水管2设置在发热管1的下方,圆管状的热管3位于导热筋11的定位孔111内。

当然,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