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管连接组件及空气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48920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一种风管连接组件及空气调节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调节领域,尤其涉及用于空气调节装置的风管连接组件,并且还涉及带有此种风管连接组件的空气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已有多种带有风管引风功能的空气调节装置。例如,为了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已有带有新风功能的空调室内机,这些空调室内机通过风管连通到室外,以根据指令将经过净化的室外空气引入到空调室内机送入到室内空间。此外,具有风管引风功能的空气调节装置还包括能够从指定位置或经过其他处理的空气或气流通过风管引入空调机的空气调节装置。

图1示出的常见的风管与空调室内机连接示意图。如图1所示,空调室内机1在其吸入侧具有一个室内机进风口,风管2通过弯管3连接到室内机1的进风口。这样,安装完成后,空调室内机1可以从风管2中接收到外部环境空气。

采用图1所示的连接结构,风管时常需要根据风口和安装位置进行弯曲排布,尤其为了排布弯曲的大直径风管,常常会需要预留相当大的室内机安装位置,将风管连接到室内机上的安装作业比较复杂,此外,。因此,需要对风管与室调机的连接结构作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风管连接组件,该风管连接组件包括:外壳体,外壳体具有第一侧边部和第二侧边部,第一侧边部和第二侧边部成角度α布置,第一侧边部和第二侧边部分别具有与空调机连接的内侧面以及与内侧面相对的外侧面;位于外壳体内部的气流通路,该气流通路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其中进风口位于第一侧边部和/或第二侧边部的外侧面上,出风口位于第一侧边部和/或第二侧边部的内侧面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可以在气流通路中设置开闭机构,用于切断和导通流经气流通路的气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开闭机构可以设置在出风口处,出风口的关闭和打开通过操作开闭机构控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开闭机构为风摆、卷帘门或升降门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开闭机构通过驱动机构进行开度控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方面,上述角度α大于等于90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方面,风管连接组件还设有位于外壳体内的内壳体,内壳体由隔热密封材料构成,内壳体具有分别与外壳体的出风口和进风口相对应的内壳体出风口和内壳体进风口,并且气流通路形成在内壳体的内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方面,隔热密封材料包括发泡材料或树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方面,外壳体上还设有连接件。

较佳地,连接件包括翻边,翻边设有螺丝孔、卡钩或卡销中的一种或多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方面,外壳体采用发泡材料发泡成型,该发泡材料内部设有加固钣金。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方面,外壳体采用树脂模制成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方面,可以在外壳体的内部覆贴断热材料。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方面,第一侧边部和第二侧边部一体形成,或者,第一侧边部和第二侧边部通过焊接或螺纹紧固件固定连接成一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方面,外壳体的进风口处设有风管连接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方面,风管连接组件还包括风扇,风扇设置在气流通道中。

较佳地,风扇设置在出风口或进风口处。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空气调节装置,包括:空调机,空调机具有机壳,以及如上所述的风管连接组件,该风管连接组件的外壳体的内侧面附连到空调机的机壳。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机壳上设置有空调机进风口,风管连接组件的外壳体的出风口与空调机进风口对齐。

较佳地,空调机的机壳包括吸入侧机壳和吹出侧机壳,空调机进风口开设在吸入侧机壳或吹出侧机壳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空调机的机壳上设有空调机侧连接件,用以与风管连接组件的外壳体上设置的连接件相互配合连接。

较佳地,空调机侧连接件包括螺丝孔、卡钩或卡销中的一种或多种。

采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风管连接组件,可以使空调机与风管的连接操作更为便利。并且,该种风管连接组件可适用于具有不同位置的进风口的空调机,应用的灵活性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风管连接组件内部设置可导通或切断气流的开闭机构,并且开闭机构的开度可以根据控制信号进行控制,因此,通过增设本实用新型的风管连接组件即可方便地控制现有的带有风管引风功能的空调机的进风量。

此外,采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风管连接组件连接空调机和风管,所需空调机的安装空间相对较小。

附图说明

图1为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空调机与风管的连接方案的示意图。

图2A和图2B为以不同的视角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风管连接组件的立体图。

图3为示出了带有根据一种较佳实施例的开闭机构的风管连接组件的示意图。

图4A为用于图3所示的开闭机构的驱动机构的立体图。

图4B为用于图3所示的开闭机构的驱动机构的另一立体图,其中风摆被移除。

图5为示出了带有根据另一种较佳实施例的开闭机构的风管连接组件的立体图。

图6A、图6B和图6C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风管连接组件的三种风扇安装方案的示意图。

图7A示出了适用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风管连接组件的空调机的示意图。

图7B为安装有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风管连接组件的空气调节装置的立体图。

图8A、图8B和图8C为带有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风管连接组件的空气调节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在以下的描述中阐述了更多的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显然能够以多种不同于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根据实际应用情况作类似推广、演绎,因此不应以此具体实施例的内容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图2A和图2B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适用于空气调节装置的风管连接组件10,该风管连接组件10通常用于将空调机室内机连接到风管(未示出),特别是将室内机的空调机进风口81(参见图7A和图7B)与风管连接以一起。参见图2A和图2B并且结合图3,根据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风管连接组件10包括外壳体20,该外壳体20具有第一侧边部21和第二侧边部22,第一侧边部21和第二侧边部22成角度α(见图3)布置,第一侧边部21和第二侧边部22分别具有与空调机连接的内侧面211、221以及与内侧面211、221相对的外侧面212、222。外壳体20内部形成有气流通路,该气流通路具有进风口25和出风口26,其中进风口25位于第二侧边部22的外侧面222上,而出风口26位于第一侧边部21的内侧面211上。可以理解,这里的进风口25和出风口26相对于第一侧边部21和第二侧边部22的位置是可以互换的,即,可以将进风口25设置在第一侧边部21的外侧面212上,而出风口26设置的第二侧边部22的内侧面221上。

此外,可以同时设置多个进风口25和/或出风口26,例如,第一侧边部21和第二侧边部22的内侧面211、221均设置进风口25,而第一侧边部21和第二侧边部22的外侧面212、222均设置出风口26。这些风口25、26可以构造成敲落孔的形式,即,风口25、26由易于敲落的板覆盖,在实际安装过程中根据安装位置需要来选择打开位于内侧面211、221上的出风口26和位于外侧面212、222上的进风口25。此外,也可以设置在第一侧边部21的外侧面212设置敲落孔(未示出)以便在需要时构造成风口。

如图3所示,第一侧边部21和第二侧边部22之间的角度α为90度,这是较佳的,若是需要,也可将第一侧边部21和第二侧边部22之间的角度α设定为大于90度。

外壳体20可选用刚性材料制成,例如金属板或其他刚性树脂板材。较佳地,可以在风管连接组件10的外壳体20的内侧设置一层内壳体,内壳体由隔热密封材料构成,内壳体具有分别与外壳体20的出风口26和进风口25相对应的内壳体出风口和内壳体进风口,在这种情况下,气流通路形成在内壳体的内部。用于内壳体的隔热密封材料例如可包括发泡材料或树脂。

作为一种替代方案,可以直接由隔热密封材料制成外壳体20。例如,可以采用发泡成型的方法将发泡材料制成外壳体20,较佳地,可以在发泡材料发泡成型的过程中在其内部一体设置加固钣金。或者,可以采用注塑模制的方法采用树脂来制造外壳体20。

如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风管连接组件10内部优选地设置开闭机构30。开闭机构30与驱动机构相连,从而在驱动机构的动作下可以进行开度控制,以便通过开闭机构控制外壳体20的出风口26的关闭和打开。

图3示出了的开闭机构为风摆形式,它可由图4B所示的驱动机构40驱动。具体地,该驱动机构40为电动机41,它通过支承件45固定到气流通路中。风摆46固定到电动机41的转轴上,风摆46可在电动机41的驱动下摆动,从而打开或关闭出风口26。

图5示出了卷帘门形式的开闭机构。从图5中可以看到,遮蔽帘36设置在外壳体20的内部靠近外壳体20的内侧面211、221附近。遮蔽帘36构造成可遮蔽第一侧边部21和/或第二侧边部22上设置的出风口26。较佳的,遮蔽帘36由多个卷轴支承在外壳体20内部,诸如电动机的驱动机构(未示出)连接到卷轴使卷轴根据控制信号进行动作。遮蔽帘36上设有贯通部361,随着驱动机构的转动,卷轴可以使贯通部361的位置产生变化,当其与第一侧边部21和第二侧边部22任一侧边部上的出风口26对齐时,风管连接组件10与空调机实现气流贯通。

图6A、图6B和图6C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风管连接组件10的三种风扇50安装方案的示意图。

如图6A所示,在第一种方式中,风扇50可以设置在风管连接组件10的内部、进风口25和出风口26之间的气流通道中。具体而言,风口位于第二侧边部22的外侧面上,而出风口26位于第一侧边部21的内侧面上,风扇50设置在第一侧边部21和第二侧边部22互连位置附近,大致在气流通道的中间位置。

如图6B所示,在第二种方式中,风扇50在进风口25的位置设置于风管连接组件10的外壳体20的内部。

如图6C所示,在第三种方式中,风扇50设置在出风口26位置处,较佳地,每一个出风口26位置设置一个风扇50,即在第一侧边部21的内侧面的出风口26处设置一个风扇50,并且在第二侧边部22的内侧面的出风口26处也设置有另一个风扇50,这两个风扇50可以单独通过驱动机构驱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风管连接组件10可与如图7A和图7B所示的空调机80配合使用,通常该空调机80为室内机。空调机80带有风管引风功能,例如引入新风,图中的箭头A表示空调机80的进风方向,其机壳82的侧面上设置有一个空调机进风口81。可以理解,空调机进风口81也可以设置在空调机80的其他位置:如图8A所示,空调机进风口81设置在空调机80的机壳82的底侧(底侧即是指当空调机80吊装在天花板下方时远离天花板的一侧)上;如图8B所示,空调机进风口81设置在空调机80的进风方向A的进风侧的机壳侧面上;如图8C所示,空调机进风口81设置在侧向于进风方向A的机壳侧面上,即图7A所示的空调机进风口81的设置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风管连接组件10可以很方便于连接到空调机80的机壳82,空调机80的机壳82上的空调机进风口81的位置可以灵活设置。

如图8A所示,当空调机进风口81位于机壳82底侧时,可以使风管连接组件10的第一侧边部21内侧面上的出风口26对齐空调机机壳82的底侧上的进风口81,同时,第二侧边部22紧靠空调机机壳82的一侧面,第二侧边部22上的进风口25连接风管(未示出)。

如图8B所示,当空调机进风口81位于进风侧的机壳侧面时,可以使风管连接组件10的第一侧边部21内侧面上的出风口26对齐空调机机壳82侧面上的进风口81,同时,第二侧边部22紧靠空调机机壳的另一侧面,第二侧边部22上的进风口连接风管(未示出)。

如图8C所示,当空调机进风口81设置在侧向于进风方向A的机壳侧面上时,可以使风管连接组件10的第二侧边部22内侧面上的出风口26对齐空调机机壳82侧面上的进风口81,同时,第一侧边部21紧靠空调机机壳82的另一侧面,第二侧边部22上的进风口25连接风管(未示出)。

为了将风管连接组件10固定到空调机80的机壳82,风管连接组件10的外壳体20上还设有连接件281、282,如图2A和图2B所示,连接件281、282设置在外壳体20的内侧面211、221的边缘上,它们构造成翻边的形式,并且翻边上设有螺丝孔283。或者,也可以在风管连接组件10的外壳体20上设置卡钩或卡销来替代螺纹连接结构。相对应地,空调机的机壳82在对应位置设有与风管连接组件10的连接件281、282相配合的空调机侧连接件,它同样可包括螺丝孔、卡钩或卡销中的一种或多种,其形式应当与风管连接组件10上的连接件281、282相匹配。

此外,为了使风管连接组件10方便地连接到风管,可以在风管连接组件10的进风口25处设置风管连接件,风管连接件包括螺孔、卡钩和卡销的一或多种,风管可设置相匹配的连接件,从而能够在安装过程中方便快速地将风管安装到风管连接组件10的进风口处。

除了上述实施例中的风摆和卷帘门,开闭机构也可以采用升降门构成。

采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风管连接组件,可以使空调机与风管的连接操作更为便利。并且,该种风管连接组件可适用于具有不同位置的进风口的空调机,应用灵活性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风管连接组件内部设置可导通或切断气流的开闭机构,并且开闭机构的开度可以根据控制信号进行控制,因此,通过增设本实用新型的风管连接组件即可方便地控制现有的带有风管引风功能的空调机的进风量。

此外,采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风管连接组件连接空调机和风管,所需空调机的安装空间相对较小。

本实用新型虽然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不是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以做出可能的变动和修改。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