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冷却电气元件的热交换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70882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冷却电气元件的热交换器,用于冷却电气元件(2),其特征在于,包括:

管道(100),沿着长度方向延伸形成,在预定位置弯曲以与布置在上侧面局部区域的电气元件(2)的高度方向的两侧面相接,并且在内部使热交换介质流动;

第一集水槽(210),结合固定于所述管道(100)的长度方向的一侧端部;

第二集水槽(220),结合固定于所述管道(100)的长度方向的另一侧端部,且被布置成在所述管道弯曲的状态下沿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集水槽的中心相隔预定距离;

入口管(310),形成于所述第一集水槽(210),并使热交换介质流入;

出口管(320),形成于所述第二集水槽(220),并使热交换介质流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冷却电气元件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用于冷却电气元件的热交换器(1)中,所述入口管(310)及出口管(320)被布置成在宽度方向上以所述第一集水槽(210)的中心线为基准而非对称。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冷却电气元件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入口管(310)和出口管(320)中,连接到所述第一集水槽(210)或第二集水槽(220)的一侧截面的横向直径(W1)形成为大于纵向直径(W2),另一侧截面形成为具有比所述第一集水槽(210)和第二集水槽(220)的高度更大的直径的圆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冷却电气元件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用于冷却电气元件的热交换器(1)中,两端结合到所述第一集水槽(210)和第二集水槽(220)的所述管道(100)在高度方向上从所述第一集水槽(210)和第二集水槽(220)的中心偏心而结合。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冷却电气元件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道(100)包括弯曲的位置向外侧突出形成的弧形部(110),以使弯曲的位置的高度形成为比放置所述电气元件(2)的位置的所述管道(100)之间的间距更高。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冷却电气元件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用于冷却电气元件的热交换器(1)中,所述管道(100)沿宽度方向相隔预定距离而形成多个。

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气元件冷却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道(100)包括:

第一管道(101),沿着长度方向延伸形成,且与所述电气元件的高度方向的两侧面紧贴,所述电气元件布置于所述第一管道(101)的在预定位置弯曲而彼此相向的面之间;

第二管道(102),与所述第一管道沿宽度方向相隔预定距离而并排布置,并且作为被弯曲而与所述电气元件的两侧面相接的面之间的距离的元件插入间距与所述第一管道不同。

8.一种用于冷却电气元件的热交换器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组件由如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冷却电气元件的热交换器(1)以及电气元件(2)形成,

所述电气元件(2)以使高度方向的两侧面与所述管道(100)相接的方式被组装。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冷却电气元件的热交换器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用于冷却电气元件的热交换器组件(3)在所述管道(100)为两列的情况下,在由相邻的所述管道(100)彼此相隔而形成的内侧空间布置所述电气元件(2)的元件固定部(21),在外侧空间布置所述电气元件(2)的电源部(22)。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冷却电气元件的热交换器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用于冷却电气元件的热交换器组件(3)包括与相邻的所述管道(100)沿宽度方向相隔预定距离的间隙,所述间隙形成为突出形成于所述电气元件(2)的宽度方向的一侧的元件固定部(21)的长度的至少2倍。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冷却电气元件的热交换器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道(100)的宽度(Tw)形成为小于或等于所述电气元件(2)的宽度(Cw)。

12.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冷却电气元件的热交换器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用于冷却电气元件的热交换器组件(3)中,在所述管道(100)沿着宽度方向相隔预定距离而形成多个的情况下,插入到各列的所述管道(100)的电气元件(2)的高度彼此不同。

13.一种电气元件冷却模块,其特征在于,

电气元件冷却模块(10)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冷却电气元件的热交换器(1);

下部板(30),布置在所述用于冷却电气元件的热交换器(1)的下侧面;

上部板(40),布置在所述用于冷却电气元件的热交换器(1)的上侧面,并与所述下部板(30)结合而向所述用于冷却电气元件的热交换器(1)施加预定压力;

外部壳体(50),在内部收容所述用于冷却电气元件的热交换器(1)、下部板(30)及上部板(40)。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气元件冷却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气元件冷却模块(10)还包括在所述上部板(40)和管道(100)之间的空间的沿高度方向的具有弹性的弹性部件(60)。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气元件冷却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部件(60)与所述管道(100)对应地沿长度方向延伸,

所述弹性部件(60)以使两侧以沿宽度方向的中心线为基准而对称的方式从两侧端部以锯齿形弯曲而形成。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气元件冷却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气元件冷却模块(10)通过所述入口管(310)及出口管(320)而与所述外部壳体(50)的外侧连通,

所述外部壳体(50)上形成有使所述入口管(310)和出口管(320)插入而向外侧突出的第一结合孔(51)及第二结合孔(52)。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气元件冷却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气元件冷却模块(10)中,在所述入口管(310)和第一结合孔(51)之间、所述出口管(320)和第二结合孔(52)之间安装有密封部件(53)。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气元件冷却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气元件冷却模块(10)包括:

固定支架(400),用于连接所述用于冷却电气元件的热交换器(1)和外部壳体(50)。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气元件冷却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支架(400)与所述第一集水槽(210)、第二集水槽(220)、管道(100)、入口管(310)、出口管(320)中的至少一个结合。

20.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气元件冷却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气元件冷却模块(10)在所述用于冷却电气元件的热交换器(1)的管道(100)为两列的情况下,在相邻的所述管道(100)沿宽度方向彼此相隔而形成的内侧空间布置有所述电气元件(2)的元件固定部(21),在外侧空间布置有所述电气元件(2)的电源部(22)。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电气元件冷却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气元件冷却模块(10)中,所述上部板(40)在对应于所述管道(100)的位置布置成两列,

在所述上部板(40)的彼此相邻的侧面形成有与所述元件固定部(21)结合的元件结合部(42)。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电气元件冷却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部板(40)包括第二板结合部(41),所述第二板结合部(41)形成在与形成于所述下部板(30)的宽度方向的两侧面的第一板结合部(31)对应的位置,从而与所述第一板结合部(31)结合。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