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板式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25413阅读:360来源:国知局
高效板式换热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换热器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效板式换热器。



背景技术:

换热器是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使流体温度达到工艺流程规定的指标的热量交换设备,是化工、石油、动力、食品及其它许多工业部门的通用设备,在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

板式换热器大多是由若干换热板组成,相邻的三块换热板之间形成两个不同的流体通道来通入流体,使流体进行换热,然而由于换热器的边缘流速较低,温度也较低,且热量流失较快,导致换热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解决目前换热器换热效率低的问题,为此提供了一种高效板式换热器,包括若干组依次叠加的换热板组,每组换热板组均包括第一换热板1和第二换热板2,第一换热板1盖在第二换热板2上,第一换热板1和第二换热板2之间形成第一流体通道3,相邻两组换热板组之间形成第二流体通道4; 第一换热板1的两侧边缘与第二换热板2的两侧边缘形成第一隔热通道5,相邻两组换热板的两侧边缘之间形成第二隔热通道6,隔热通道均不与流体通道连通,同一侧的第一隔热通道5和第二隔热通道6形成隔热带。

本发明高效板式换热器,在每条流体通道和隔热通道的顶部和底部均设有一条定位槽7。

本发明高效板式换热器,在若干换热板组的左半部两端设有第一流体进口8和出口9,右半部两端设有第二流体进口10和出口11,且两个流体的进口在同一端,出口也在同一端。

本发明高效板式换热器,所述定位槽7的中部,位于换热板中间的位置靠近流体的进口端,另外两端靠近流体的出口端。

本发明高效板式换热器,所述定位槽7的深度在通道高度的1/5-1/4之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在换热器的两侧形成了两个隔热通道,降低了温度流失的速度;而定位槽不但能够使换热板与换热板之间卡合得更紧密,而且根据流体流动的方向,定位槽设计为不与通道平行、反而倾斜的结构,使定位槽,尤其是其中间和两端的位置能够承受较大的压力,从而使通道允许较高压力的流体通过,同时,该结构的定位槽能够提高换热器边缘流体的流速,使换热器边缘的温度保持较高,进一步提高了换热效率。

附图说明

本发明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

图1是本发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定位槽的示意图;

图3是换热板叠放后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如图1所示的高效板式换热器,包括若干组依次叠加的换热板组,每组换热板组均包括第一换热板1和第二换热板2,第一换热板1盖在第二换热板2上,第一换热板1和第二换热板2之间形成第一流体通道3,相邻两组换热板组之间形成第二流体通道4。第一换热板1的两侧边缘与第二换热板2的两侧边缘形成第一隔热通道5,相邻两组换热板的两侧边缘之间形成第二隔热通道6,隔热通道均不与流体通道连通,同一侧的第一隔热通道5和第二隔热通道6形成隔热带。在每条流体通道和隔热通道的顶部和底部均设有一条定位槽7,所述定位槽7的深度在通道高度的1/5-1/4之间。

如图3所示,在若干换热板组的左半部两端设有第一流体进口8和出口9,右半部两端设有第二流体进口10和出口11,且两个流体的进口在同一端,出口也在同一端。

如图2所示,所述定位槽7的中部,位于换热板中间的位置靠近流体的进口端,另外两端靠近流体的出口端。

本发明在换热器的两侧形成了两个隔热通道,降低了温度流失的速度;而定位槽不但能够使换热板与换热板之间卡合得更紧密,而且根据流体流动的方向,定位槽设计为不与通道平行、反而倾斜的结构,使定位槽,尤其是其中间和两端的位置能够承受较大的压力,从而使通道允许较高压力的流体通过,同时,该结构的定位槽能够提高换热器边缘流体的流速,使换热器边缘的温度保持较高,进一步提高了换热效率。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前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扩展到任何在本说明书中披露的新特征或任何新的组合,以及披露的任一新的方法或过程的步骤或任何新的组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